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竹林七贤是以阮籍、嵇康、山涛为核心的名士群体,而对山涛的评价历来毁誉参半。在"贬山涛"一类文章中引用较多的证据材料:一是嵇康所作的《与山巨源绝交书》;二是背叛竹林之游,出仕司马氏。文章从挖掘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的真实目的即借山涛自明心志、探寻竹林之游的长者地位、分析山涛的政治才能,以还原山涛重情重义的仁者形象。  相似文献   

2.
作为魏晋之际的玄学名士,山涛具有儒家兼济天下与道家全身避害的双重政治人格特征。体现在学术上,是儒家与道家两种思想的混合。山涛政治人格特征的形成与魏晋时期特定的政治环境有关,代表了当时玄学家的类型之一,值得予以关注和研究。  相似文献   

3.
论山涛     
魏晋名士集团“竹林七贤”中的山涛,向被评论家所贬抑。比如,赵明同志说:“在《与山巨源绝交书》这篇文章中……(嵇康)还在嘻笑怒骂中嘲讽了山涛之流的趋炎附势,明白地表示了自己不愿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决心,栩栩然展现出在黑暗政治下一位孤傲愤世、刚肠疾恶之士的形象。”①这是对嵇康写《绝交书》的缘由及对山涛其人不甚了了的论  相似文献   

4.
《世说新语》作为一本小说集,内容主要是记录魏晋名士的逸闻轶事和玄言清谈,也可以说这是一部记录魏晋风流的故事集。其中,竹林七贤是一个很典型的人物群体,这七个人分别是嵇康、刘伶,阮咸、阮籍、山涛、向秀、王戎。《世说新语》这本书对竹林七贤每个人所塑造的不同人物形象也是值得研究的。阮籍放荡不羁但又有情有义,向秀却通达平和深谙道学,阮籍精通音律,刘伶嗜酒如命,山涛清心寡欲,王戎有些吝啬,嵇康才华过人。  相似文献   

5.
《阅读与鉴赏》2004,(3):F0002-F0002
魏晋间以嵇康、阮籍、山涛、王戎、向秀、刘伶、阮成为代表的风流名士,因不满暴政,乃逍遥山林,谈玄醉酒,不与统治者合作,世称“竹林七贤”。后世画家顾恺之、陆探微等仰慕他们旷达不羁的风采,作有《竹林七贤》,可惜今已不存。所幸1961年在南京地区的南朝墓室中出土了《竹林七贤与荣启期》画像砖。图中的荣启期是春秋时代的名士,他与七贤有共同之处,故被画在一起。  相似文献   

6.
缪宏 《文教资料》2008,(2):75-77,107
<与山巨源绝交书>是嵇康、山涛研究的重要作品.二人的政治抉择与私人关系、个性气质与哲学思想是贯穿交织于文本中的两个重要方面.前者体现了二人纯洁、高尚的名士之交,后者则深层次地建构了他们的理想追求、情致旨趣.基于此,本文试图作一新探,展示二人异途高标的君子人生.  相似文献   

7.
顾名思义,《与山巨源绝交书》是一封申明要与受信人断绝交往的信函.绝交的理由是“山涛将去选官,举康自代”,而嵇康不愿,怪对方太不了解自己,没有继续交往的必要.且话说得极尖刻,要山涛“不可自见好章甫,强越人以文冕也;己嗜臭腐,养鸳雏以死鼠也”.可这里有一个疑点,此信开篇有“前年从河东还,显宗、阿都说足下议以吾自代,事虽不行,知足下故不知之”一语(着重号为笔者所加).从中可知,事情早已过去,山涛也只是与人“议”及此事而已,并没真的去做.事隔一年之后,作者竟一本正经地奋笔疾书,声称要与之绝交,总觉得于情于理都显生硬.山涛中途变节,脱离竹林名士集团到朝廷做官嵇康固然不喜,但并没因此而否定其人品.事实上,此后两人非但没有绝交,而且关系还很密切,有史为证:“康后坐事,临诛,谓子绍曰:‘巨源在,汝不孤矣!’”,嵇康深信自己死后,山涛能照料教育好自己的子女,真可谓一语道破天机——嵇康与山巨源绝交是假!  相似文献   

8.
东晋孙绰批评西晋山涛“吏非吏,隐非隐”。究其因:山涛两度隐居,一为养名,一为避祸,总在伺机出仕;晚年屡求引退也只为“功成身退”;出仕期间,既有吏能又为官清廉,但每每中立于朝,与时俯仰,为人处世过于圆滑,且“身入局中,未尝心存事外”。山涛可谓深受老子思想影响,在人生追求和精神境界上始终未臻至超尘脱俗、应物无累的境界,表现得颇有机心。而孙绰深受庄学影响,追求“萧条高寄,不与时务经怀”,他对山涛的批评实际上反映了玄风盛行时庄学影响下的士人与玄风初起时老学影响下士人仕隐观的不同。  相似文献   

9.
从有关线索可以推知,孙绰<难八贤论>中所谓"八贤"为四士四僧.在<道贤论>中,孙绰又将竺法护、于法竺与山涛、阮籍分别相比.名士与名僧的并论,说明其时二者关系的密切.其共同点在于体玄识远,这一现象也从一个方面印证了东晋时玄释合流的倾向.  相似文献   

10.
一封绝交书使人们对嵇康和山涛的关系产生好奇,曾经的好朋友为何就此绝交?本文通过具体分析《与山巨源绝交书》、《世说新语》等文献中的嵇康和山涛,了解山涛的为人,理解嵇康和山涛之间的友谊。这种相互间的友谊是坦诚的,不同寻常的。他们之间的交流不是用言语,而是用心。他们是真正的心灵上契合的朋友。  相似文献   

11.
竹林七贤     
魏晋是中国历史的一个拐点,它是承接乱世的“后英雄时代”,它是开启监世的“探索与等待”。中国历史上没有一个时代像魏晋那样,充满挣扎、冒险与表演感,名士们用略显荒诞的风流构筑门第与血统的荣耀。最终,一切喧嚣归于沉寂,留下无数让后人仰慕的凭吊。 嵇康、阮籍、山涛、王戎、阮成、刘伶与向秀,他们肆意酣畅,分崩离析于竹林之下,成为了这段特殊历史里最不可回避的群体,他们的故事色勒出了大半个魏晋。  相似文献   

12.
王丽丽 《文教资料》2010,(10):12-13
在文学史上,魏晋时期是一个文学自觉的时代,而魏晋名士更是追求人格的独立与自由,让历代文人效仿、推崇。文章主要通过对魏晋名士言行的探析,从三个方面——避世远祸、儒与道的调和、个体的自觉。揭示了魏晋名士言行背后的精神内蕴。  相似文献   

13.
在"竹林七贤"中,山涛年纪最大,官也当得最大。山涛推荐嵇康去当官,嵇康写了一篇《与山巨源绝交书》,在信中说山涛让他做官,就是让他拿上屠刀,如果不是和他有深仇大恨,是不会来逼他去做官的。  相似文献   

14.
“与时俛仰”“以度为胜”是山涛一生的处世哲学和为人之道。“与时俛仰”使他在“独善”与“兼济”的矛盾中游刃有余;“以度为胜”使他在君臣、同僚以及朋友的关系中左右逢源。二结合,使山涛最终得以“宝身全行”。  相似文献   

15.
嵇康与向秀     
由阮籍、嵇康、山涛、向秀、王戎、阮咸、刘伶组成的“竹林七贤”是我国魏晋时期的一个很松散的名士集团,他们的生活方式和人生态度影响了一代士风。七贤中的嵇康,是个深沉内向,多才多艺的悲剧人物,向秀和嵇康既是学问上的对手和知音,又是生活中的密友,嵇康和向秀的关系,很容易让人想到庄子和惠施。据《晋书》的说法,嵇康被处死主要是因为得罪了司马昭的亲信钟会。有一天贵公子钟会邀请了当时贤俊之士,“乘肥衣轻,宾从如云”  相似文献   

16.
故典今读     
“竹林七贤”轶事拾趣《世说新语·任诞》云:“陈留阮籍、谯国嵇康、河内山涛,三人年皆相比,康年少亚之。预此契者,沛国刘伶、陈留阮咸、河内向秀、琅邪王戎,七人常集于竹林之下,肆意酣畅,故世谓竹林七贤。”。“竹林七贤”是魏晋时期的七位名士,他们不仅在哲学、文学、音乐等方面多有建树,而且各个特立独行,“越名教而任自然”,轶事繁多,构成了魏晋文化的一道独特景观。  相似文献   

17.
嵇康留给后人的艺术财富,一是音乐中的千古绝响《广陵散》,二是文学中著名的绝交信《与山巨源绝交书》。山涛与嵇康最为友好,同为“竹林七贤”中的重要人物。这封信是嵇康听到山涛在由选曹郎调任大将军从事中郎时,想荐举自己代其原职的消息后写的。信中拒绝了山涛的荐引,  相似文献   

18.
山涛,字巨源,魏晋人,是著名的“竹林七贤”中的老大。山涛小时候就成了孤儿,家里很穷,但他从不自卑自弃、怨天尤人,而且表现得极有气量,与同龄孩子相比,有一种卓尔不群的气质。  相似文献   

19.
嵇康作为竹林七贤之首,是魏晋玄学名士中自觉皈依神仙道教的有案可稽的第—人。道教明确把嵇康载入“尸解仙”之列,道教神仙信仰影响到嵇康对待死亡的态度。本文从嵇康之道教信仰层面出发,通过厘清嵇康与道教的深层关系,探讨其多姿多彩的思想和人生,并进一步透视其名士心态,关注其文学创作。  相似文献   

20.
嵇康留给后人的艺术财富,一是音乐中的千古绝响《广陵散》,二是文学中著名的绝交信《与山巨源绝交书》。山涛与嵇康最为友好,同为竹林七贤中的重要人物。这封信是嵇康听到山涛在由选曹郎调任大将军从事中郎时,想荐举自己代其原职的消息后写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