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21年初,以《唐宫夜宴》为代表的河南春晚迅速走红网络,获得业界、学界和网友们的广泛赞誉,随后推出的“中国节日”系列节目也在各大卫视节目中脱颖而出。河南卫视“中国节日”系列节目通过思想层面的文化觉醒,内容选材的经典传承、艺术形式的潮流演绎以及移动互联网背景的融通传播,尝试探索传统文化的时代转译,对当前中国文化节目的创新传播具有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2.
张艳 《新闻爱好者》2023,(8):98-100
“中国节日”系列节目是对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积极实践。节目在科技赋能文化表达、互动巧妙的节目叙事、打造培育文化品牌IP、弘扬中华美学气质和构建文化自信等方面进行了持续探索,发挥了文化和经济融合的巨大活力,创新了传统文化的表达和传播过程。  相似文献   

3.
解雪 《新闻世界》2023,(5):81-84
河南卫视“中国节日”系列节目守正创新,获得了广泛赞誉。接受美学理论重视接受者的作用,关注接受者的期待视野,文化类节目要借鉴河南卫视“中国节日”系列节目的经验,从叙事方式、审美接受的途径和方法、节目意境、文化内涵和民族精神等方面着手,探寻新的创作路径。  相似文献   

4.
河南卫视坚守文化责任,发挥地域文化优势,其春晚、元宵、端午、七夕、重阳奇妙游“中国节日”系列节目取得了一定成功。而面对“出圈”后期待值水涨船高,不可避免的审美疲劳,如何让“奇妙游”继续奇妙下去?如何让“中国节日”系列节目可持续发展?深化认识、深入挖掘和浅近有趣、浅显生动的深浅之道值得探讨。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传统文化节目在内容、渠道、终端等方面的融合程度进一步提高,节目的发展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2021年初,以《唐宫夜宴》为代表的河南春晚在网络上悄然破圈,赢得网友们的一致赞誉.河南广播电视台趁热打铁,陆续播出《元宵奇妙夜》《端午奇妙游》《七夕奇妙游》《中秋奇妙游》等"中国节日"系列节目,为传统...  相似文献   

6.
河南广播电视台在传统文化类节目制作上有良好的表现,其中“中国节日”系列节目具备创新意义,对我国的节日文化以及地域文化进行良好展示,并且受到了广大河南群众的喜爱与追捧,在互联网上有较高的热度与话题度。本文以河南广播电视台“中国节日”系列节目作为案例,对传统文化类节目对外传播效果提升策略进行浅析,期望能够给予广播电视台传统文化类节目策划人员一定的参考,让传统文化在电视媒体中得到良好的传播与传承。  相似文献   

7.
曲伸 《今传媒》2022,(8):42-45
随着2035年文化强国目标建设的提出,大众传播媒介如何建设文化自信重新受到学界的关注。本文在文化本土性的视阈下,以河南卫视“中国节日”系列节目为研究对象,以文本分析法对电视节目传播文化自信的实践逻辑进行研究。研究发现,“中国节日”系列节目扎根于文化本土性,用“互文性”营造新时代民族记忆转身,通过符合时代特质的媒介运营制造易于传播的独特文化标签,并在矩阵化传播的过程中与全球文化“他者化”做有效“对抗”。  相似文献   

8.
于洋  殷晓峰 《传媒》2021,(22):49-52
河南卫视"中国节日"系列节目以展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底色,紧抓时代主题,聚焦社会热点,拓展节目形态,革新节目传播策略,开启了节日晚会高质量、多元化、全覆盖的新探索.本文从精神内涵创新、节目形态与艺术表达创新、节目传播策略与文化产业创新三个维度对河南卫视"中国节日"系列节目进行详细分析、总结经验,并展望未来文化节目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9.
张晴 《视听》2022,(8):18-20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当下文化类电视节目内容和价值引领的重要来源,更是建设精神文明的基础。2021年至今,河南卫视立足于传统文化,从古至今、从内到外盘活中国故事,以多元架构、技术赋能、独特叙事的方法给受众打造沉浸式体验,“线上+线下”的IP延续形成了出圈态势,在文化内核、表达方式、传播效能等维度实现了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相似文献   

10.
秦敏 《视听》2023,(4):73-76
优秀的文化类节目不仅能传承中华文化,还能成为推动文化自信的强大动力。近年来,涌现出一批具有中华传统文化特色的优秀电视节目。文化的传递与情感的表达成为节目品牌形象树立的关键。河南卫视“中国节日”系列节目的爆火体现了传统文化的壁垒并没有阻碍年轻人的喜爱之情。从整体上看,文化类节目呈现出技术创新、多平台联动传播、全民互动参与、打造IP等创新趋势。  相似文献   

11.
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文化自信理念的提出,我国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比以往更加繁荣,文化产业也实现了大力发展。本文选择在发展传播学视角下,研究文化晚会节目的“破圈”之路,重点分析河南卫视所打造的“中国节日”系列节目,以期对其他电视晚会节目的发展提供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李子 《青年记者》2022,(6):82-84
从春节《唐宫夜宴》到端午《洛神水赋》,再到中秋《鹤归来兮》和重阳《逍遥》,河南卫视中华传统节日系列节目相继走红网络,广受好评.其成功的根本原因在于节目创新深植互联网基因,在策划思路、创作运营、表现形式和主题内涵上均契合融媒体视域下的传播逻辑,快速迭代打造内容IP、开放互动沟通粉丝、革新节目叙事架构、技术赋能文化传播,为...  相似文献   

13.
传统文化节目作为大众媒介传播的表现形式之一,对社会认同、民族认同的建构具有全方位、多角度的促进作用。其在时代精神影响下的社会认同建构贯穿于传统文化节目的制作、传播全过程,其认同结果的实现取决于时代精神影响下的社会语境,以及传统文化节目在呈现与表达过程中的建构路径、建构方式与建构策略。  相似文献   

14.
韩一帆 《视听》2022,(5):34-36
近年来,文化类节目在我国掀起了热播浪潮,同时也面临着新的传播环境和传播形势.2021年河南卫视的"中国节日"系列节目可以看作一个以内容形式为基石、以传播机制为活力的有机体.节目的策划、展演、传播等环节动态协作,共同构建了河南卫视风靡一时的媒体产品.该系列节目广受赞誉并成功出圈,是优质的节目内容和正确的营销策略共同作用的...  相似文献   

15.
闫文君  郑一鸣 《传媒》2022,(13):53-55
2021年河南卫视中国节日系列国风节目的成功,与其围绕“互动”进行的叙事传输密不可分。中国节日系列节目叙事利用虚拟现实进行人机互动,打造观看节目的临场感;凭借经典创新与受众实现认知互动,激活传统文化的传播创新;依托构建立体传播体系拓展跨屏互动,强化受众对节目的情感共鸣。河南卫视通过探索一系列互动创新举措,开辟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复兴的传播新路径,并有效促进民族文化认同。  相似文献   

16.
巩霜 《今传媒》2022,30(3):25-28
河南卫视播出的节日晚会类文化节目成功“出圈”,为大众呈现出一场传统文化与现代数字技术完美融合的视觉盛宴,让传统文化通过年轻化、时尚化的话语形式讲好了中国故事,彰显了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本文对河南卫视以传统文化为核心打造出的节日晚会类文化节目进行研究,希望能为传统文化复兴提供借鉴,为传统文化实现现代化转型提供参考,推动传统文化火爆“出圈”。  相似文献   

17.
涂涓 《采.写.编》2023,(12):114-116
河南卫视不走寻常路,发扬中原传统文化优势,频出大招,将传统文化元素融入晚会节目,令人耳目一新,让亿万电视观众为之痴迷,给其他省级卫视树立了一个节目丰碑,这种文化创新节目因其深厚的文化内涵、别开生面的节目形式、大屏小屏联动、演员非凡的努力与演绎、打造“中国节日”大IP及全网参与的生产模式,将节目类型推上了一个新高峰,在如今满是真人秀节目、综艺节目的银屏世界,不啻于一股清风。  相似文献   

18.
19.
孟晓辉 《传媒》2022,(19):43-45
当河南卫视《唐宫夜宴》节目出圈,不断登上热搜榜首时,人们频频惊叹,沉睡千年的历史长河里,传统文化是如此“好看”。唐三彩、莲鹤方壶和《千里江山图》等国家宝藏,不单单是藏在博物馆的历史,更是民族情怀的彰显,黄河文化的内核在5G+AR、VR数字技术的赋能下,被激发出全新的视觉表达形式,给人一种沉浸式的观看体验,营造出穿越时空的对话感,唐朝代表文物和作品都“活”了起来。“国潮”起万物生,“新国潮”涌动的背后是人们对传统文化的认同,也是民族自信的表达,更是文化符号“点石成金”传播的核心驱动力之一。  相似文献   

20.
文化类电视节目自2013年前后开始大量涌现,发展至今成为蔚然可观的文化现象.本文对"文化类电视节目热"这一现象进行了原因分析,梳理总结了文化类电视节目发展中面临的问题,并对其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