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运用文献法与问卷调查法对终身体育背景下大学生体育生活方式目标动机的特征进行了分析,发现三个年级学生在运动技术掌握目标动机上基本不存在差异;不同性别学生运动技术掌握障碍动机上差异不大;不同性别的学生在运动技术表现目标动机方面差异较小,不同性别和不同年级的学生在运动技术表现障碍维度上差异不显著。提出教师要积极创设体育运动参与目标动机的良好氛围,加强学生主动性的培养,加强对体育生活方式宣传,实施体育生活化教育,促进大学生健康体育生活方式的养成等建议。  相似文献   

2.
根据美国Hobby教授编制《成就动机测量表》(简称AMS),对广东省部分高校体育选项教学对学生运动动机的影响状况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体育选项教学对男生运动动机的影响好于女生,但是差异不显著(P>0.05);体育选项教学对学生运动动机的影响,师范类专业好于非师范专业,且差异显著(P<0.05)。体育选项教学对大学一、二年级学生运动动机的影响好于三、四年级,并存在显著差异(P<0.01);不同项群类选项教学对学生主体性的影响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在体育选项教学对学生运动动机影响的几个因素中,年级因素起主导作用。并提出体育教学中要注重学生自我监控能力的培养,转变教师传统的教学观念,活跃体育教学方法,加强学生体育参与运动动机的培养等建议。  相似文献   

3.
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和数理统计法,以广西师范大学、广西民族大学、玉林师范学院学生为调查对象进行调查分析,目的是了解影响大学生健康体育行为的因素,为大学生形成健康体育行为提供理论依据,为学校相关部门和体育教师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体育教学、器材设施、体育制度对不同性别学生的健康体育行为影响的差异具有非常显著的意义(P<0.01),运动场所对不同性别学生的健康体育行为的影响也具有差异(P<0.05),课外体育和体育信息对不同性别学生的健康体育行为影响的差异不显著(P>0.05);器材设施、课外体育对不同年级学生的健康体育行为影响的差异具有非常显著的意义(P<0.01);体育教学、运动场所、体育制度和体育信息因素,对不同年级学生健康体育行为影响的差异不具有显著性(P>0.05).不同年级学生对体质和健康的理解、认知的程度对其健康体育行为影响的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性别对认知体质和健康的程度对其健康体育行为不产生影响.研究结论:学校的体育环境对不同年级、不同性别的学生的健康体育行为影响程度不同,器材设施是构成学校体育环境的主要因素,大学生对体质和健康概念的理解、认知的程度影响其健康体育行为.  相似文献   

4.
为探讨高校体育教学中大学生感知教师支持与学业情绪的关系,本文运用问卷调查法、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对大学生的体育学业情绪进行调查,并进行统计与分析。最后得出结论:在性别维度上,不同专业大学生体育学业情绪存在差异,感知体育教师支持没有显著差异;在来源维度上,大学生体育学业情绪和感知体育教师支持均存在差异;不同专业领域,不同性别大学生体育学业情绪与体育教师支持存在相关性;大学生体育学业情绪和体育教师支持的相关性与性别和运动项目有关;不同方式的体育教师支持对大学生体育学业情绪有不同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5.
摘要:以个体社会适应的行为方式为观测点,以个体社会适应的心理历程为线索,采用《大学生社会适应行为方式问卷》,对416名体育大学生和非体育大学生的社会适应性心理品质进行调查。结果显示:1)体育大学生与非体育大学生的社会适应性心理品质存在显著差异,体育大学生的社会适应性明显优于非体育大学生。2)体育大学生的社会适应性心理品质在性别和运动成绩级别上均不存在显著差异。3)体育大学生社会适应性心理品质在年级上存在显著差异,四年级在自尊自主和压力应对这2个维度上的均值低于其他3个年级。4)不同运动专项的体育大学生的社会适应性心理品质特征显示,开放自信、自尊自主是不同体育项目大学生社会适应性心理品质的共性特征;田径项目大学生的社会适应性的总均值及在开放自信、客观现实、情境调控3个维度上的均值都显著高于篮球和竞技体操项目大学生。此研究结果,为证明体育教育在促进和改善大学生社会适应性的作用提供了更加明确具体的实证依据,对进一步改进和提高学校体育水平和质量具有一定的启发作用。  相似文献   

6.
身体自尊是个体自尊形成和发展的基础,并伴随聋哑儿童最先发展起来。聋哑青少年学生身体自尊的调查研究可为其整体自尊、社会生活的改善提供相应知识基础。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对我国聋哑青少年学生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PSDQ问卷对我国文化背景下的聋哑青少年学生具有一定的适用性;不同性别、年级的聋哑青少年学生的身体自尊分纬度上存在差异;其身体自尊对整体自尊的贡献大于身体自尊各维度对整体自尊的贡献,各维度与身体自尊的联系强于与整体自尊的联系;与普通中学生相比,其身体自尊分纬度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7.
从学校教育视角对影响中国青少年体质健康状况的因素进行分析,认为:全面素质教育方针与应试教育体制矛盾仍在;体育课程改革观念与实施路径存在模糊性;学校体育教育内在文化驱动力的不足;体育教学理念过于偏重学生的学习兴趣,项目设置不合理;分层次教学方法实施不力;体育课程课内、外的衔接的不足等是学校体育未能改善青少年体育健康状况的原因所在,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建议,为改善我国体育教学,提高青少年体质健康状况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摘要:为提升我国融合体育教育的整体水平、提高从业者的教学能力,有必要对主要从业者体育教育专业学生与适应体育专业学生的自我效能进行研究。运用问卷调查法对12所高校的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和适应体育专业学生进行了调查,研究发现:1)不同性别学生的自我效能没有出现明显差异;2)原有经验对自我效能的影响相对较小;3)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自我效能略高于适应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自我效能。在解释出现上述现象原因的同时,提出提升学生自我效能的相关建议:1)充分认识融合体育教育的复杂性;2)向学生传递更多的适应体育相关知识;3)将融合体育相关内容纳入学生培养方案;4)重视学生融合体育、适应的体育的实习与实践。  相似文献   

9.
体育专业大学生压力应对方式的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了解体育专业大学生压力应对方式的特点,以便为有针对性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采用简易应对方式量表(SCSQ)对福建省体育专业大学生应对方式的特点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1)体育专业大学生应对方式备因素得分均高于非体育专业大学,在消极因素上差异显著,2)不同性别的体育专业大学生压力应对方式存在显著性差异,3)大三、大四的学生积极应对显著高于大一学生;4)不同生源地的体育专业大学生压力应对方式不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体育专业大学生压力应对方式趋向于采用积极应对方式,体育专业大学生的应对方式受性别、年级、专业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学习策略的水平高低会影响到学生对运动技能的掌握效果.本研究将根据运动技能学习的特点,并运用学习策略的理论来探究体育学院学生群体数量最大的体育教育和运动训练专业学生及不同年级的运动技能学习策略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从教与学的双方的视角提出学生提高自身学习策略上和教师在运动技术教学中,在注重对体育学院两大专业学生的区别对待上;在提高学生学习策略的指引上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此达到提高体育学院两大重点专业运动技能教学和学习效率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快乐体育教学是指让学生在运动中体验到内在的乐趣,从而激发学生参与运动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健美操是一项深受大学生喜爱的运动,根据自己多年从事健美操教学的体会,阐述了快乐体育的内涵及教学特点,并探讨了快乐体育教学在健美操教学中的运用,提出了相应的教学建议。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粤、港、澳三地青少年运动习惯及影响因素。方法:于2018年11月-2020年2月对三地共449名青少年进行了问卷调查。基于spss22.0,利用单因素方差检验筛选三地差异因素,在此基础上以运动频率与时长合成因变量,分别建立三地多元逐步回归模型进行运动习惯影响因素分析。结果:运动兴趣程度(b=0.697)、自我运动情况评价(b=0.405)、家庭收入(b=0.312)是对广东青少年运动习惯的影响因素;家庭成员运动习惯(b=0.609)、父母对体育运动认知(b=0.618)、体育消费来源(b=0.611)、自我运动情况评价(b=0.573)是对香港青少年运动习惯的影响因素;体育课程APP运用 (b=-0.645)、体育消费来源(b=0.307)、运动消费收入占比(b=0.244)、社团经费来源(b=0.243)、自我运动情况评价(b=0.252)、父母受教育水平(b=0.204)是对澳门青少年运动习惯的影响因素。结论:广东应在青少年体育运动兴趣培养方面加大力度;香港应进一步发挥父母促进青少年参与体育运动的作用,协同好政府在全民健身领域投入扶持与运动消费高度市场化的关系;澳门应加强学校体育教学手段更新,重视体育社团管理运营机制。  相似文献   

13.
分类指导与分层教学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对我国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提出了明确的目标要求。面对目前学生的实际情况,为了使每一个学生都能从体育学习中受益,体会运动的快乐,养成良好的健身习惯,我们在教学中采取了分类指导与分层教学的方法,收到较好的效果。1 分类指导的方式分类指导是根据学生的基础、性别、身体素质、学习方式等相关因素将学生进行合理的分类,根据学生的不同类型进行针对性的指导。1 1 按基础分类由于目前我国教育地区差异较大,各地区对体育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同,造成现在的大学生体育基础差异很大。…  相似文献   

14.
采用锻炼态度量表对北京地区青少年学生锻炼态度的可测行为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得出:不同性别的青少年学生在锻炼态度上存在着显著性差异;随着文化程度的提高,青少年学生对事物的认识及体验逐渐加深;文化程度高的学生比文化程度低的学生更具有锻炼行为习惯、强烈的行为意向和丰富的锻炼情感体验;高中生比大学生更具有行为控制能力,在主观标准上大学生比高中生受到更多外界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快乐体育在中学篮球体育教学中应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快乐体育教学是指让学生在运动中体验到内在的乐趣,从而激发学生参与运动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在中学篮球课中开展快乐体育教学法对于培养学生篮球兴趣有着现实的意义。要确保快乐体育在篮球课中的正常开展,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把握:1)改变篮球软硬件设施,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2)变教为导,培养学生的参与能力;3)创新教学方法,让学生享受篮球运动的乐趣;4)营造人文氛围,提高学生体育品质;5)改变考核形式和方法。  相似文献   

16.
采用自编青少年意外伤害问卷,对贵州省1071名青少年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青少年意外伤害在性别、城乡、民族、年级上呈显著差异(P〈0.01)。根据研究结果,提出预防青少年意外伤害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摘要:在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主席面向全国教育工作者提出对学校体育工作的一系列指示,其中的“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运动乐趣”是对学校体育和体育课程教学的非常明确的要求,如何响应习主席的要求,让学生享受体育学习和锻炼的乐趣是本文要论述的问题。本文认为体育学习和体育锻炼失去乐趣的原因是多重的,有运动(sports)变成体育(physical education)后失去运动固有乐趣的因素,有因为体育课变得“蜻蜓点水、低级重复”后失去学习成就感的原因,有身体锻炼内容萎缩导致体育锻炼变得无味的原因等。因此,要有效地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体验运动乐趣,必须推进课程教学改革以确保学生至少熟练掌握一项运动技能,就要加强体育比赛与展示以让全体学生有展示成就的舞台,就要加大体育教学的可选择性让体育学习过程充满自发性和自主性,就要加强学习集团的互动和粘合以提高体育集体的教育作用和温暖度,就要加强快乐健身游戏内容的恢复与开发以提高体育锻炼的实效性和趣味性。在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运动乐趣的施策方面,本文建议要加快实验“体育走班制”教学以探索确保学生掌握技能的新课程教学模式;要学习借鉴“运动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狠抓教、练、赛三个环节的融合;要大力普及“全员运动会”以确保全体学生都有参与竞争与表现的机会;要普及“体育趣味课课练1 260例”以大力提高体育锻炼实效性和趣味性。  相似文献   

18.
日内瓦大学体育活动课与我国高校体育教学比较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采用比较体育方法,就瑞士日内瓦大学与我国高校体育活动课的主要方面作相应的比较,研究发现,日内瓦大学的体育活动课在教学内容与组织形式上,注重内容的多元化及组织上的创新,寓教于乐;教学手段上注重启发与引导,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体育教师在体育课上扮演指导者或“导演“的角色,而非教学的主宰;学生完全在自觉自愿的情况下,享受运动的乐趣.体育教学的整体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9.
体育锻炼对青少年心理健康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注青少年成长过程中的心理健康是全社会的共同任务,鼓励支持青少年更多地参与体育活动将有助于他们身心健康发展,采用问卷形式,随机抽取19所中小学中小学生共13884人。结果发现,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低于小学生。此外,在性别、参与体育活动的次数、时间长短、校内外体育课、体育活动等方面与青少年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均有关系,为此提出家庭、学校、社区体育锻炼模式,对未来上海市青少年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对我国东、中、西部地区1242名中学生和526名教师进行了调查,以便分析学校体育伤害事故的流行现状及特征,以为学校体育伤害事故的预防和控制、决策和立法提供一定的实证支持。结果显示,学校体育伤害事故的发生率较高(51.2%),并呈现出男生高于女生,中东部地区低年级学生的伤害率高于高年级学生;学校体育伤害事故的诱发原因主要是运动安全意识不足,自我保护技能不强等生源性原因,并呈现出性别和年级差异;学校体育伤害事故的类型主要为擦伤(33.9%)、扭伤(25.1%)拉伤(19.2%),伤害部位主要为膝关节(18.0%)、踝关节(16.0%)、手指(14.0%)、小腿(12.0%),二者亦具有性别和年级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制定学校体育伤害事故的预防和控制策略应充分考虑到性别、年级和地区特征,以便做到区别对待、有的放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