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6 毫秒
1.
后湖黄册库是明太祖朱元璋时期建立于南京后湖小岛之上的专门用来贮藏全国黄册和鱼鳞图册等赋役档案的中央专用档案库房,后湖黄册库各库房册架使用《千字文》编号,但其藏册的编号并未使用宋代以后常用的“千文架阁法”,本文拟从中探寻其原因,以期对今日档案事业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后湖黄册库是明太祖朱元璋时期建立于南京后湖小岛之上的专门用来贮藏全国黄册和鱼鳞图册等赋役档案的中央专用档案库房。本文重点阐述了后湖黄册库的存在发展过程中本身存在的弊端,以期对今日的档案事业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努力开发图书档案信息资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古代,档案与图书一直有着密切的联系。古代的档案管理机构就是文书、图书、编史与档案结合在一起的管理机构。第一个皇帝档秦图书馆,是11世纪即真宗大中祥符年间建立的龙图阁,主要收储宋太宗的档案图书。这说明档案与图书的管理构成了一个共同的机构。到明代相继出现了专门管理档秦的机构,如后湖黄册库和古今通集库等。但是,大本堂、内阁大库,仍然是专门保管档案图籍的机构。所以,当时的王朝档案库,又是图书和史料的编纂库。如我国第一部断代体史书《汉书》就是利用兰台档案资料编纂成书的,利用档  相似文献   

4.
宋菲 《兰台世界》2012,(28):57-58
由于黄册制度的长期、广泛推行,有明一代形成了大量的黄册档案.作为明代中央级黄册库的后湖黄册库,保存着明代数以万计的黄册册籍,它们能否被有效的管理,关系着明王朝统治的长治久安.因此,尽管限于当时的科技水平和认识程度的不足,但后湖黄册库的档案工作者仍在档案保护和提供利用上花费了很多心思,形成在档案保护和提供利用上相对系统的制度以及在当时看来较为先进的保管方法.  相似文献   

5.
结合古典文献记载中明代后湖黄册档案,在分析明代后湖黄册库成立、管理的基础上,指出黄册档案的人员配置、安全保卫、分类、保存的方法仍然对今天的档案管理工作提供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高东方 《档案时空》2003,(10):28-29
一、问题的提出我国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文化典籍浩如烟海,档案遗产十分丰富。纵观我国档案馆事业的发展史,不论是古代,还是近代,统治者都非常重视档案馆库建设,从中央到地方官府都十分注意对档案的收藏,并建立了名称各异的档案馆机构,如商代有“窖穴”,周代有“天府”,两汉设有石渠、兰台、东观,隋唐设立史馆、甲库,宋元设有架阁库,明清设有黄册库、皇史、内阁大库等。这些机构都收藏管理大量档案。新中国成立以来,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党委和政府对档案馆工作都十分重视与支持,20世纪50年代末到60年代初,全国各省、地、市、县都相继建立了各…  相似文献   

7.
明清时期文书档案工作达到封建社会发展顶峰也有了诸多重要的改革举措,对后世秘书文书档案工作的形成与发展有着重要影响。政府及其附属机构是开展文书档案工作的主要机构,从明到清,文书档案工作其实经历了一个联系紧密、互为映衬、上下承接的改革进程,其中以明初、清中叶和鸦片战争后的清末三段历史时期尤为突出。其对当今秘书文书档案工作的影响在于促进我国“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档案事业管理体制的产生,对我国文书档案工作的启示是加快文书档案法制化进程、重视文书档案的收集与整理以及加强文书档案的开发并提高利用率。  相似文献   

8.
明代黄册制度的实施形成了大量黄册。不论从中央还是到地方,各级官府都需专设场地保存本级应存黄册,于是大量黄册库应运而生。  相似文献   

9.
郑鸥 《新上海档案》2005,(11):26-27
据史料研究,中国档案史自宋代建立架阁库开始,逐步建立了中央政府和地方各级政权机关的档案保管专门机构,实现了我国档案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突破。从唐代的“史馆”发展到宋代“架阁库”的建立,是我国档案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10.
黄册档案是关于土地和税收的档案,因此在整个明代都十分重视,不仅建立了专门的库馆,还形成了以从上至下的管理机构和较为科学的管理制度。  相似文献   

11.
“架阁”,顾名思义,就是贮存档案文书的木架,架阁库即以架阁的形式保存档案文书的地方。  相似文献   

12.
“架阁库”是宋朝首创的档案保管机构,“架阁文字”“架阁文书”是宋朝用于指代保管在架阁库中的档案的专门名词。国内对于“架阁库”“架阁文字”“架阁文书”的研究已有不少成果,本文梳理了前人的研究成果,整合、新增了一些史料,对相关问题进行了更深入地剖析,并纠正了王金玉先生引证的《梦溪笔谈》版本与文字之误等一些错误。  相似文献   

13.
宛志亮 《档案》2022,(2):3-9
数据归档是《“十四五”全国档案事业发展规划》确定的重要任务。运用文献分析法,从定义、政策、理论三个方面,对文件(文书)、材料(资料)、数据三个档案来源的形成轨迹进行梳理,可以看出我国档案的形成来源,经历了从文件(文书)到档案、从科技文件材料到科技档案、从数据到数据归档(数据档案)三个不断递进扩张的发展阶段。《“十四五”全国档案事业发展规划》中大规模、多种类数据归档任务的列入,标志着继文件、科技资料之后,数据已经成为我国档案的第三大形成来源,因此,档案界应重视和加强数据归档研究。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所发现的古代衙署图中 ,清晰的架阁库、黄册库等名称 ,说明古人对档案保管的高度重视和科学的管理方法  相似文献   

15.
“文书档案”是我国在党政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长期沿用的一种档案名称。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和文化的进步,各种专门档案逐渐产生,现行使用的“文书档案”和初始的“文书档案”一词的内涵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继续使用“文书档案”这一名称,易使人……  相似文献   

16.
做好文书档案的一体化管理对规范文书档案工作,提升文书档案工作效率,减少重复劳动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无论是从纸质文书档案、“双轨制”文书档案,还是数字化文书档案,都注重一体化建设和管理.探讨文书档案一体化模式的发展历程和经验,对推动高校文书档案一体化工作,做好当前高校档案管理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7.
陆霞 《浙江档案》2009,(5):42-43
档案的整理,是档案工作中不可忽视的一个环节。采用哪种整理方法,对案卷的质量影响颇大,对档案的管理与利用影响深远。长期以来,和文书档案一样,城建档案一直采用的是按卷整理的方法。从2005年起,杭州市城建档案馆对城建档案的整理方法进行了改革,将文书档案中经常提到的“件”的概念引入到城建档案领域,  相似文献   

18.
微关注     
<正>@人民日报:【国家档案局首发南京大屠杀视频档案】国家档案局发布七集网络视频《南京大屠杀档案选萃》,频率为一天一集,以纪念12月13日中国首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这是档案局首次以视频形式发布南京大屠杀相关档案。@张宏杰:明朝灭亡之后,弘光小朝廷终于发现了黄册的用处:他们把这些档案用做了造甲和火药的原料。这一发现并没有挽救南明政权。曾经是人类历史上最大档案馆的黄册库至此灰飞烟灭。  相似文献   

19.
王爱华 《历史档案》2011,(1):115-118
从1583年到1644年,清人关前社会经历了一个由渔猎民族的奴隶制文明到农业文明的迅速而独特的发生发展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文书与档案工作的产生与发展,特别是档案工作制度的建立与发展,对其文明演化具有典型意义. 一文书与档案的名称 随着后金的建立,统治者开始有了文书档案意识.  相似文献   

20.
档案机构是维系档案工作完整性与连续性不可或缺的载体,在古代中国,帝王及其政权力量对档案等历史记录和文化典籍的高度重视和严密的垄断性封锁,将其作为实施政治统治的重要"武器"秘藏于专门的档案存放场所和管理机构中。档案机构在唐宋以前不仅保存档案,还保管有图书、文物等其他物品,唐宋以后出现的甲库、架阁库、黄册库等则是档案机构的代名词。从中国古代颇具特色的档案机构角度出发进行研究,有助于研究中国档案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