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提出了2种造价经济、施工方案可行的无阻滞交叉口设计方案。将双支交叉小型跨线桥与变速车道移位斜交相结合的设计方案应用于交通流量较大的交叉口,将远引式左转与上跨高架桥相结合的设计方案应用于流量较小的交叉口,并进行交通仿真验证。结果表明:在不同交通流量负荷条件下使用相应设计方案后,可以大幅度提高交叉口的通行能力,降低干道路网的延误率。  相似文献   

2.
为充分利用现有城市道路交通空间,在车路协同环境下对无信号交叉口控制优化方法进行了研究。根据交通流冲突点理论,交叉口分为不同的空间区域,车辆进入不同的区域需要申请该区域路权资源|利用赋时Petri网建立无信号交叉口控制模型。根据优化算法,得到较优的车辆通行序列,从而实时引导车辆通过交叉口|分析了不同数量车辆对交叉口的延误时间、车辆平均延迟时间的影响,并将其与传统的信号控制方法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基于Petri网的无信号交叉口控制方案改善了交叉口通行状况,控制效果优于传统的信号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3.
为了研究信号交叉口行人穿越时间的特性规律,应用间隙理论和实际观测数据,建立了行人穿越的概率统计模型.进而建立了3种不同穿越条件下行人穿越数的估算模型.在此基础上,构建了行人平均过街时间模型、第85分位行人过街时间模型和第90分位行人过街时间模型.采用定量分析和模型实证分析方法,发现行人穿越的主要影响因素有:人行过街横道长度、车头时距小于临界间隙的概率以及交叉口内的转弯车辆数.结果表明模型估计误差均小于5%.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城市交叉口黄灯期间的驾驶行为进行分析,在黄灯亮起的时刻,某些车辆选择减速停车并不一定合理,因为车辆能否停得住与其行驶速度、减速性能以及车辆与停车线的距离有关。通过理论分析计算车辆以不同的减速度进行制动所需的时间及路段长度,同时对黄灯困境的产生原因进行了剖析。提出设置停车缓冲区的必要性及其管理方法。研究结论对城市交叉口通行效率的提高以及黄灯的规范设置与管理均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针对我国城市道路信号交叉口非机动车广泛存在的违法行为,通过问卷调查与视频采集处理,揭示非机动车在交叉口的违法行为特征及其对信号交叉口安全的影响,以作为非机动车管理的依据,改善信号交叉口秩序混乱、安全系数低的状况.通过网络调查得到972份有效问卷,发现学历对非机动车违法影响较小;相对于自行车,电动自行车骑行者的违法行为发...  相似文献   

6.
针对Y型交叉口的交通问题,以Y型交叉口为研究对象,提出了Y型交叉口交通信号控制方法.该方法对交叉口交通设施、信号控制参数进行设计,以避免各向左转车流之间的冲突.为验证该方法的可行性,采用VISSIM交通仿真软件对Y型交叉口实施信号控制前后进行了仿真分析.仿真结果表明,该信号控制方法能够减少车辆延误,提高了交叉口的通行能力.  相似文献   

7.
随着城市路网密度的不断提高,不可避免要在临近交叉口进口道的位置设置公交站点.此类公交站点经常存在左转公交变道难的问题.通过构建左转公交可变道时段的算法模型,分析各影响因素,提出改善措施,为解决出站的左转公交变道难问题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为定量分析两相位信号控制交叉口的安全程度,以慢行交通与机动车以及机动车之间的冲突为研究对象,建立交叉口冲突数计算模型.首先,依据概率论、交通流理论推导出绿灯初期和绿灯后期两个时间段的慢行交通与机动车,以及直行与对向左转车辆之间的冲突数计算模型;其次,基于交叉口录像视频采集慢行交通流量、绿灯初期在直行车队前通过的左转车辆...  相似文献   

9.
阐述了黄灯的产生与作用,指出黄灯使用中存在的系列问题,对取消黄灯的可行性和科学性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取消黄灯,实施绿灯3秒闪烁措施,可有效减少道路交叉路口事故隐患,保证路人及行车安全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分析马鞍山市中心城区某无信号交叉口的实测数据,研究了人车穿行的各种现象和规律,实测数据表明,行人到达交叉口时发现车流头车离自己30米以上时,选择穿越的概率极大;此外,由于车流的干扰,缩短了行人穿越时间,提高了穿越效率,而行人对车流的干扰会导致车辆减速,带来消极的延误,降低了通行效率。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以及机动化水平的提高,城市交通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已成为制约城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合理的城市交通控制系统是提高城市交通运行效率的重要途径之一,同时也是体现城市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12.
城市平面信控交叉口的交通安全状况一直都是城市交通问题的焦点,其中作为交通弱势群体的行人与非机动车的安全问题显得更为突出.通过对福州市区信控交叉口交通弱势群体安全调查,针对过街环境的改善分析,在协调交叉口总体服务水平的情况下,提高交通弱势群体的过街交通安全水平.并结合实例分析提出改善方案,最后利用VISSIM仿真软件进行改善前后对比验证.  相似文献   

13.
采用停车线法建立了多相位信号交叉口通行能力模型,并对直行车道和左转车道均为一条以及直行车道为2条而左转车道为一条这2种常见状态下建立的模型进行了简化,结果表明信号交叉口通行能力主要和信号周期长度、相位配置、交叉口几何设计和车辆跟车时距等因素有关.考虑车辆到达率时的信号周期长度和相位配时设置问题,建立了基于各相位剩余时间均衡的优化模型,并采用拉格朗日乘子法对优化模型进行求解,从而确定出信号周期最佳时长以及各相位时长的计算模型,并对模型进行了简化.所建立周期和相位时长的计算模型较现有的模型更简便实用.最后,选取了一个实际的交叉口,用所建立的模型对其周期和相位时长进行了设计.  相似文献   

14.
倒计时对信号交叉口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对驾驶行为的影响。为量化驾驶行为规律,研究倒计时交叉口驾驶决策模型,探索其对通行效率的作用效果,以福州市典型交叉口为例,分析倒计时对信号交叉口驾驶决策的影响,以期为交通管理部门选用此类设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对天津市复兴门交叉口的实际交通环境和信号控制状况进行了调查分析,运用Webster信号配时法,对交通信号控制方案进行了设计,并基于交通微观仿真软件VISSIM进行了实验.结果表明:所设计的方案二,平均行程时间可缩短18.90%,平均延误减少24.67%,平均排队长度减少8.97%,各项指标均优于原有配时方案.  相似文献   

16.
针对城市内主支路相互交叉的错位交叉口严重影响城市道路网运输效率与车辆运行安全的问题,以双T型错位交叉口为研究对象,研究其在不同设计速度下的节点间距值。首先,明确了错位交叉节点间距定义,考虑等待可插入间隙、换道条件判断、变换车道、减速停车及排队等候这5个相关因素,据此建立错位交叉口节点间距计算模型,计算不同设计速度下的节点间距值。其次,以翠华路错位交叉口路段为例,建立Vissim仿真模型,选取平均车辆延误、平均停车次数、平均停车时间及冲突次数为指标,通过Vissim仿真试验对比间距改进前后错位交叉口内交通流的运行特性。最后,通过敏感性分析,对比不同交通量负荷度水平下车辆延误、停车次数及停车时间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由所建立的节点间距计算模型计算所得的间距值能够满足错位交叉口路段车辆安全顺畅运行的要求。  相似文献   

17.
本文研究的是相邻交叉口的通行能力问题,通过建立相邻交叉口多目标配时优化模型,对两个相邻的交叉口的配时优化,减少交叉口处的停车与延误,最后以河北省秦皇岛市海港区长江西道与天山南路和长江西道与贺兰山路两个相邻交叉口为优化对象,利用服务水平与平均延误时间关系表对优化结果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优化方案不仅缩短了两相邻交叉路口的信号周期时间,同时还减少了车辆通过交叉口的延误时间,降低了平均停车次数,提高了通行能力,达到了配时优化的目的,两个路口的各相位服务水平均有提高,比Webster模型优化的结果改善地更显著。  相似文献   

18.
饱和状况下平面交叉口的信号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道路交叉口在交通流处于过饱和状态,存在排队车辆且排队车辆的随机性明显减弱这一特征,建立该种状态下的交通流数学模型,利用最优控制理论来实现道路交叉口信号的优化配时。  相似文献   

19.
为了描述信号控制路段的行程时间,基于累计曲线法提出了城市基本道路的行程时间模型.首先利用交通波方法分析了路段排队形成及消散过程;然后构建路段入口和出口的累计曲线,通过累计曲线得到了单车道、稳定流量输入条件下的形成时间函数;最后考虑路段的拓扑结构特性,将多车道路段分解成多个单车道的组合,并得出了基本道路的行程时间模型.该...  相似文献   

20.
为了提高城市快速路出口匝道与下游衔接交叉口的通行效率,提出了一种基于预信号的出口匝道衔接交叉口控制方法.分析流量流向分布特征,构建衔接区域换道延误计算模型;利用交通波理论,建立预信号上游排队长度和排序区长度模型;考虑主信号配时参数约束和排队长度约束优化,得到预信号配时参数以及预信号设置位置.案例分析结果表明,预信号方法可以显著提高衔接交叉口的通行能力,降低车均延误.通过数值仿真研究了左转交通比例、交通流及匝道衔接段长度对模型的影响,证实了所提模型的有效性和优越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