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吴桂芬 《考试周刊》2014,(89):162-163
一些同学经过长假后在开学前表现的各种身心不适被称为"开学综合征"。出现"开学综合征"的原因很多,学生假期不规律的生活,如过度睡觉、过度游玩、过度看电视等,都有可能导致开学适应障碍。计算机与网络的开发与使用,深刻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学习,尤其是新媒体技术的日新月异。本文主要在新媒体视野下对学生"开学综合征"的成因分析与应对方式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
9月开学后,一部分幼儿将进入小学校学习。然而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很多家长反映孩子开学后很长时间也无法适应学校生活,出现浑身乏力、嗜睡、精力不集中,还伴有头晕、口干舌燥、烦躁、焦虑等症状。他们多怀疑这些现象是孩子厌学的表现。其实这是读书儿“开学病”。全国至少有5种“开学病”  相似文献   

3.
每到开学,就有家长领着刚上学的孩子尤其是低年级的孩子到医院,反映孩子情绪不稳定,心烦,无缘无故发脾气,对学习没有兴趣,甚至上了学就肚子疼。经心理医生诊断,孩子患了“上学恐惧症”。其实所谓的“上学恐惧症”并非专业的医学术语,只是对儿童和青少年某些心理问题的描述。它的主要症状表现为:情绪低落、心慌意乱、注意力降低、疲劳、失眠,有时伴随头痛、胃痛、肚子痛等身体上的不适。这种“上学恐惧症”不仅常发生在学习成绩跟不上的孩子身上,有很多聪明的孩子也有“恐惧”情绪。对于开学前出现的各种上学恐惧症,心理门诊专家提醒家长,一…  相似文献   

4.
一九五八年九月,我调到黄口小学担任二年级三班的班主任。开学后,我上第一堂语文课,全班同学在全神贯注的听课,门外突然传来了一声响亮而又拖长了的“迟——到——”,引得同学们哄堂大笑。我刚要说“过来”,一个孩子已经夹着书包,拖一九五八年九月,我调到黄口小学担任二年级三班的班主任。开学后,我上第一堂语文课,全班同学在全神贯注的听课,门外突然传来了一声响亮而又拖长了的“迟——到——”,引得同学们哄堂大笑。我刚要说“过来”,一个孩子已经夹着书包,拖  相似文献   

5.
“从小我就有个宿敌,他的名字叫‘别人家的孩子’。这个孩子从来不玩游戏,不聊QQ,不喜欢逛街,天天就知道学习……”上学期开学后,人人网出现了一则名为《别人家的孩子》的热帖,短短几天浏览量已破万,不少学生跟帖纷纷讨伐“别人家的孩子”。  相似文献   

6.
<正>开学进入倒计时,很多家长面临这样的问题:孩子在长假里或出游,或探亲,生物钟已被彻底打乱,没有一点开学的样子。怎样正确帮助孩子收心,让孩子元气满满地迎接新学期呢?治好“假期综合征”一治作息紊乱。家长首先要引导孩子进行身体上的回归。家长不妨提前制订一份和学校作息接近的时间表,让孩子模拟开学节奏,调节孩子假期“放纵”的生物钟,将孩子的状态慢慢带回正常的轨道。这个方法的精髓在于循序渐进,例如,第一天要求孩子比之前提前20分钟上床睡觉,第二天再提前40分钟,这样给孩子一个缓冲期,不容易让孩子产生抵触心理。  相似文献   

7.
懊悔的较量     
我儿子从小就好动,经常与同班孩子搞点“小摩擦”。我是儿子所在学校的老师,对他既不“护短”,又不愿意让他受人欺负。儿子到了四年级,为了有一个安定的环境,我给他约法三章:一是要带头遵守班级纪律,不许打扰别人;二是自己如果被人凌辱了,就由老师替他“摆平”;三是即使跟人计较也得在情理之中。哪知平静了一些时候,矛盾又出现了。开学不  相似文献   

8.
娃娃学电脑是从兴趣入手的 ,不着迷入不了门。可是 ,凡事都得有个“度” ,有的孩子对电脑迷得太深 ,在屏幕前一坐就是几个小时 ,吃饭时叫不动他 ;该睡觉了 ,仍在兴头上 ,不肯关机。天长日久 ,难免身心异常 ,出现电脑引起的“综合征”。“电脑综合征”包括脑疲劳、视觉疲劳、姿势疲劳等一组症状。孩子由于长时间玩电脑 ,与同伴缺少交往 ,与亲人感情上疏远 ,甚至会出现心理偏异。脑疲劳———头痛、头晕、入睡困难、夜惊 ;视觉疲劳———眼花、目眩、视力下降 ;姿势疲劳———肢体麻木、全身乏力 ;心理偏异———只愿与电脑交流 ,成了孤独的“…  相似文献   

9.
上幼儿园是孩子从家庭生活走向社会集体生活的第一步,也是孩子适应社会的关键一步。由于幼儿自身的条件和所处生活环境的不同,幼儿新入园时的表现也各不相同。有的幼儿一开始高高兴兴地上幼儿园,对新环境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和好奇,而随着新鲜感的消失,他们开始想家,开始哭闹;有的孩子一入园就表现为大哭大闹,不肯上幼儿园;有的孩子则整天眼泪汪汪,轻声地自言自语“我要回家,我要妈妈”;还有的孩子甚至会表现出生理上的种种不适,如头痛、肚子痛、尿频等现象,一回家则上述症状马上消失。孩子这些不适应幼儿园生活的表现,如不及时地加以纠正,会  相似文献   

10.
罗定 《辽宁教育》2013,(9):17-17
英美等欧美国家在教育中非常注重培养学生个性的发展,尤以小学教育为典型。他们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如英国圣玛格丽特小学的一年级新生开学第一天活动,主要就是认识新同学和老师们;而校方在开学第一天往往会对陪孩子来学校的家长提一点要求,那就是“离孩子远一点”。因为孩子们一般会对第一天上学表现出兴奋和积极的态度,反而是他们的父母会因为担心孩子在学校不适应、遇到各种问题而焦虑不安。  相似文献   

11.
刘同娟 《家长》2022,(22):25-26
<正>面对孩子出现入园焦虑的表现,家长首先要保持正确的态度,不要孩子一哭闹就妥协带孩子回家“安抚”,而是应该想办法让孩子能够顺利地度过刚入幼儿园的焦虑时期。每到九月份,幼儿园门口都是热闹非凡的景象,不少刚刚入园的小朋友在门口抱着爸爸妈妈的腿嚎啕大哭,甚至会哭得上气不接下气,“上幼儿园”成了家长、老师、孩子的三方大战。新入园的孩子往往会存在着严重的“入园焦虑”,这是孩子第一次离开父母的怀抱,进入一个陌生的环境。在新环境中,与妈妈较长时间的分离会让孩子出现不适应,因此导致焦虑不安、哭闹的表现。面对孩子出现入园焦虑,家长首先要保持正确的态度,不要孩子一哭闹就妥协带孩子回家“安抚”,而是应该想办法让孩子能够顺利地度过刚入幼儿园的焦虑时期。家长要和幼儿园老师积极配合,帮助孩子尽快适应幼儿园的生活,享受快乐童年。  相似文献   

12.
父母离异,孩子的情绪有一段混乱的时期。有的孩子会变得消沉、沮丧;有的孩子会表现出生气、退缩、自卑或攻击行为;也有的孩子变得异常快乐。不管他们“变好”还是“变坏”,任何不寻常的表现都表示你的孩子需要有人帮助。这时离异父母应怎样帮助他们呢?一、离婚后,尽可能不要改变生活方式。完全改变生话方式可能对你有些好处,但却会毁了孩子。他们需要有自己熟悉的环境,事实上你也可能需要。  相似文献   

13.
生活中经常有这样的人:当天该做的事情总要拖到明天、后天甚至下个星期,虽然心里着急,可行为上却总是拖拖拉拉的,进度很慢,不到最后时刻就积极不起来,直到实在拖不下去了才临时抱佛脚,就像是开学前一天才拼命补假期作业的小学生。美国德宝大学的心理学教授约瑟夫·法拉利给了他们一个专有名词——“慢性拖拉症患者”。在他看来,做事拖拉其实是一种“心”病,或者说,是心理不健康的表现。法拉利教授认为,慢性拖拉症可以分成两类。一类是“激进型”拖拉症患者,其特征是自信能在压力下工作,喜欢把事情拖到最后一刻以寻求刺激。另一种是“逃避型…  相似文献   

14.
《家庭教育》2010,(12):12-13
嵊州一位读者来电说:“我的孩子人还算聪明,就是不愿意学习。他每次写作业都是我一次次地催促,不然的话,他就能拖则拖,磨磨蹭蹭。大好时光就这样混过去了。怎样让孩子认识学习的重要性,自觉主动学习呢?”  相似文献   

15.
何捷 《教育文汇》2008,(4):33-33
“书店有教参卖喽!”一开学,这个消息就像长了翅膀似的在孩子间风传。对于孩子而言,这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对于教师而言,这却是一种讽刺与考验。  相似文献   

16.
开学伊始,就得到一个令人叹息的消息,邻居孩子所在的中学七年级(初一)和九年级(初三)“火箭班”各有一个同学因为开学考试与上学期末有落差,得了厌学症,不能上学了。家长们面对这一消息,一脸的无奈:不让孩子争名次吧,将来会误了孩子的锦绣前程;鼓励孩子在成绩上争胜吧,又可能毁了孩子的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17.
有问有答     
孩子为何说狠话? 我的孩子上一年级,刚开学的一个多月里,孩子回家从不和爸妈聊学校里的事,可是自从学校里发了一个学生在家表现调查表,表里有一项调查“孩子是否告诉爸妈学校里的情况”后,孩子回到家就和我谈论学校的情况,但他说的全是同学说的脏话;  相似文献   

18.
又是新学期了。随着孩子的开学,调节父母神经的弦也又多了一个──孩子在学校表现的好与坏。在许多成人的眼里,这好与坏,学习成绩是一个重要的指标。孩子的表现好,父母的神经就松弛,孩子的表现不好,父母就会着急上火。由于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母亲关注孩子的生活更多一些,因此母亲的焦虑也就表现得更突出。 为人父母者的一个重要职责,就是抚养、教育自己的孩子,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把这一职责推向极端;并不意味着为了孩子的成长,我们就可以放弃自己为追求事业的成功做出努力;并不意味着为了孩子的成长,我们就要放弃享受…  相似文献   

19.
吴静 《辅导员》2009,(9):58-58
新学期开始,我接任二年级(1)班的班主任兼语文老师。从前任老师的介绍中,我首先记住的是一个男孩的名字——“大旗”,因为属于“明星级”人物。与学生见面时,我就开始悄悄地打量这个高高瘦瘦的孩子。一开始,他表现还比较积极,可是随着接触的深入,我发现他在一节课上听课时间最多超不过20分钟。就算坐在老师眼皮底下,照样不影响他走神,天知道他都在想什么。对于各科作业,总是能拖就拖,如果老师不要求家长签字,那就干脆不做。  相似文献   

20.
晏红 《学前教育》2011,(3):42-43
案例一 新学年开始了,李老师担任中班班主任。李老师满腔热忱地投入到新的班级工作,可是开学不久就接到家长反映她对孩子比较厉害,说孩子害怕她、不喜欢她。这让李老师很郁闷。开学以来,孩子在园生活得好好的,与家长沟通也没有问题,这些意见从哪里来的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