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22 毫秒
1.
《教育部关于加强家庭教育工作的指导意见》提出幼儿园要加强家庭教育工作,进一步明确家长在家庭教育中的主体责任,充分发挥学校在家庭教育中的重要作用。随着幼儿园教育理念的日益更新,家长自身的教育理念与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理念的矛盾导致家园沟通不畅。新西兰"学习故事"不仅是学前教育领域广泛应用的幼儿教育评价方法,也是家长更新教育理念,科学育儿,促进家园合作的新途径。幼儿园应以"学习故事"为契机,帮助家长了解孩子,进而鼓励家长尝试撰写发生在家庭的"学习故事",形成家园合力。  相似文献   

2.
在教育日趋追求生态化的今天,学前教育越来越强调社区、家庭与教育机构形成合力。走家园、社区、教育一体化之路,已成为当前幼儿园教育改革的需要和幼儿园自身健康发展的趋向。《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指出:幼儿园应主动与幼儿家庭配合,帮助家长创设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向家长宣传科学保育、教育幼儿的知识,共同担负教育幼儿的任务。在《规程》指引下,我园积极创造了一个开放、平等、相互信任、共同分享的教育大环境,有效的实现了家园互动,达成家园共育,促进了幼儿健康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3.
《考试周刊》2021,(10):167-168
幼儿园教育和家庭教育的有效结合,是儿童成长发展的需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行,我国学前教育开始不断突出了幼儿的主体地位,注重更加趣味化和知识化的学习。为了解决幼儿园主题教育背景下家园互动不充分的问题,需要不断更新教育理念,构建多元化沟通渠道,共同打造家园共育环境,使得幼儿园教育和家庭教育形成一股积极的"合力",实现优势互补。  相似文献   

4.
<正>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是幼儿园持续发展的生命线。经过近20多年的发展,学前教育工作逐步走上健康发展的轨道,幼儿园保育教育也进入振兴发展的新时期。在我国出台的一系列相关政策文件中,本文选择以《幼儿园工作规程》(以下简称《规程》)《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南》(以下简称《评估指南》)为例,对政策中有关“保育工作”的理念进行简析。  相似文献   

5.
<正>随着2022年《家庭教育促进法》的颁布实施,国家从立法的高度,明确了家庭、幼儿园双方在幼儿成长过程中所承担的责任。家园双方不再是一主一辅、此消彼长的关系,而是两个主体相互补充的关系。本文结合学前教育领域的特点,针对家园共育的现实问题,研究家园共育的改进策略,以期进一步增强家园共育的教育合力,提高协同育人、科学育人的综合效能。  相似文献   

6.
随着学前教育日益受到重视及家园合作的不断深入,出现家庭教育对幼儿园教育的僭越,表现为家庭教育责任的"缺位",家庭教育职能的"越位",以及家庭教育知能的"不到位"。相对于家庭教育,幼儿园教育的角色与功能具有特定性、内容与方法具有选择性、其主导属性为教育性,这种有限性使得幼儿园教育无法承载教育幼儿的所有责任。为此,应在幼儿园与家庭之间保持适度弹性边界的基础上深化家园合作,并通过政策法规、社区服务等为家庭教育提供社会性支持。  相似文献   

7.
<正>2022年1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以下简称《家庭教育促进法》)明确规定:“中小学校、幼儿园应当将家庭教育指导纳入工作计划。”《幼儿园工作规程》对幼儿园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关系给出新的定位,即由原来的幼儿园“服务好家长”,调整为“指导好家长”,帮助家长树立科学的育儿观及掌握正确的育儿方法。因此,开展好家庭教育指导工作成为家园互动的新样态。现就新时代如何开展好家庭教育指导工作,  相似文献   

8.
正增进家园协同教育,形成家园一体化教育,是新时期学前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两年来,我园在《指南》的引领下,积极探索新时期增进家园协同教育的方法和途径,引领家长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理念,提升教育合力,为助推幼儿园保教质量不断提高打开了另一扇窗。家长义工——增进家园情感,和谐师幼亲三边关系平日里,许多家长总是自觉自愿帮助班里老师做事情。在此基础上,我园规范组织家长志愿者,向家长发出"义工团招募书",  相似文献   

9.
家园互动是促进幼儿健康和谐发展的一个重要手段和途径。传统的家园共育方式已经不太适用于科技快速发展的现代社会,也不能满足当今幼儿园对于家庭教育指导的强烈需求。为此,作为幼儿教师,应该学会运用新媒体技术,让这些高科技产品为幼儿园与家庭之间搭起桥梁,丰富和拓展幼儿园对家庭教育的指导,真正形成家园之间的有效互动。  相似文献   

10.
《考试周刊》2017,(26):143-144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没有家庭教育的学校教育和没有学校教育的家庭教育,都不可能完成培养人这样一个极其细微的任务。"相对于其他各类教育,幼儿教育由于其教育对象的年龄特点,采取幼儿园和家园合作的方式更具有必要性,所取得的效果也更明显。过去,很多父母把孩子送到幼儿园,便认为教育孩子就是老师的责任,对孩子就一切不理了。幼儿园的教师也满足于封闭式的辛勤耕耘,而忽视了与家长的密切合作,很少主动与家长达成共识,共同教育孩子。但现在,随着对家庭环境和家庭教育作用认识的提高,随着我国学前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和深入,我们逐渐认识到:幼儿园的孩子在教育过程中,并不是家庭抑或是幼儿园单方面的进行教育工作,而应该是家长与幼儿园共同完成的教育。家园共育的思想已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并已付诸实践。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更是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获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可见,当今幼儿教育对家园共育的工作已经非常重视。这也是在新时代的教育背景下,对幼儿教师提出的更严格的要求和挑战。  相似文献   

11.
正近几年,学前教育事业得到空前发展,各级各类新建、改扩建幼儿园如雨后春笋般应运而生,国家教育部也先后颁布了《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以下简称《专业标准》)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专业标准》明确提出了国家对合格幼儿园教师专业素质的基本要求,《指南》为幼儿园保教工作指明了方向,因此,幼儿教师专业素养如何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促进幼儿园教  相似文献   

12.
《考试周刊》2019,(72):165-166
随着现代社会对学前教育的日益重视,幼儿全面教育和发展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人们越来越意识到幼儿时期的发展对儿童的一生起着重要作用,而家园共育对于幼儿的家庭教育和幼儿园教育的重要性更是不言而喻。家园共育作为一种互动的幼儿教育方式,其通过幼儿、家庭、幼儿园乃至社会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从而对培养幼儿学习品格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因此,幼师要把家园共育作为幼儿园教学的手段,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幼儿学习品格的发展,实现现代幼儿教育的最终目标。  相似文献   

13.
张晶 《黑河教育》2004,(5):39-39
当前,“家园合作”是学前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也是学前教育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此,我园把指导家庭教育、强化“家园合作”纳入重要工作日程。为了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促进儿童全面发展,增强家庭与幼儿园的联系,我园采取了以下几种“家园合作”方式:1.设立“家长开放日”。我园根据幼儿园的工作进程或阶段性成果展示,不定期地举办家长开放日活动。活动的主要内容有:进入班级听课、检查幼儿饮食卫生情况、参观幼儿的美术作品展览、观看幼儿的文艺表演、参加幼儿家庭趣味运动会等。通过这一系列活动,使家长了解幼儿园的工作,了解幼儿受…  相似文献   

14.
随着癸卯学制、壬子癸丑学制、壬戌学制、1951年学制的相继颁布,近代以来学前教育家园关系经历了幼儿园“辅助”家庭教育、幼儿园“协助”家庭教育、幼儿园与家庭教育趋向互相配合的演变历程.每一时期家园关系的特点都与幼儿园教育在学制中的地位、幼儿园的设立宗旨、幼儿园师资培养以及其他各项制度性规定有关.了解家园关系的历史演变进程,有利于我们加深理解家庭和幼儿园在幼儿教育中的功能,对于有效解决当今家园共育出现的问题以及促进当下家园关系的和谐发展等都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孟田 《教育导刊》2013,(1):8-11
2012年12月5日,广东教育学会学前教育专业委员会第二次会员代表大会暨2012学术年会在广州市华泰宾馆隆重召开.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成员、教育部学前教育专家指导委员会成员、教育部教师指导委员会学前教师指导委员会副主任、教育部课程资源专家委员会学前教育组召集人、儿童心理发展与教育专家、华东师范大学学前教育与特殊教育学院李季湄教授,以"《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概述"为题,对《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进行了深入的解读.李教授参与研究制定了《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及《幼儿园工作规程》、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等学前教育相关重要文件,她对《指南》的解读深入透彻又生动具体,给与会者极大的启发.  相似文献   

16.
鲁小玉 《学前教育》2023,(Z1):28-32
<正>距离《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颁布已过去10年。这10年间,中国的学前教育事业取得了跨越式的发展,在实现了基本普及的目标后迈入全面普及和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在这样的背景下,2022年教育部颁布的《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南》(以下简称《评估指南》)构建了幼儿园保教质量评估指标体系,勾勒了高质量的幼儿园保教的实践样态,为学前教育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科学的实施指南和明确的行动依据,为幼儿园能够更好地适应未来发展指明方向。  相似文献   

17.
张琪 《考试周刊》2015,(42):193-194
随着《指南》的颁布实施,学前教育领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其目标和价值取向都有所转变,不仅着眼于表层,更关注深层;不仅着眼于眼前发展,更关注长远进步。同时,《指南》中阐述了游戏作为《指南》实施途径的重要意义和价值。幼儿园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这是我国学前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命题,也是我国幼儿园课程改革的重要指导思想。本文谈几点加强幼儿园民间美术游戏教学的策略。  相似文献   

18.
随着《3-6岁学习与发展指南》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贯彻和实施,以及家园合作意识的逐渐增强,幼儿早期教育观念已日渐深入人心。而良好的行为习惯会影响人的一生,一个人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关键时期就在幼儿阶段。这就需要建立良好的家园合作平台,于是结合课题《依托幼儿园科学服务家庭教育》,就此问题进行了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19.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学前教育发展的若干意见》,教育部于2012年10月颁布了《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指南》是学前教育领域的指导性文件,对于缺乏国家课程的幼教系统来说,它起着引领和指导作用。《指南》通过制定五大领域中不同年龄阶段幼儿的教育目标,为幼儿园教师和家长提供了具体的、专业化的指导,提高了社会对学前教育的关注度,是学前教育课程改革中的一件大事。但在《指南》实施的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值得反思。  相似文献   

20.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这就是说,幼儿教育不等于幼儿园教育,家庭教育对幼儿教育也起着很重要的作用。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给幼儿园的家园共育工作提供了一个教师与家长相互沟通的平台,加强了幼儿园与家庭双向互动,形成了一个能促进幼儿发展的网络平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