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章是以"高级英语阅读"课程为例所做的课程思政教学研究.为了实现价值观培养、英汉语言转换能力、中西思维方式互鉴三位一体的思政阅读目标,课程教学内容增加"阅读中国"模块,即有关中国优秀文化的文章,与"阅读西方"思政点的挖掘和课后练习相结合,保证每篇阅读有思政、每课练习有思政,引领学生从思政的角度提升英文阅读感受,学会在阅...  相似文献   

2.
教育家陶行知说过,与其给学生填鸭式零碎知识,不如给他们几把锁匙,使他们可以自动去开发文化的金库和宇宙之宝藏.数学是一门抽象、严谨的课程,数学阅读则是打开学生对数学知识探究大门的一把黄金钥匙.赋予学生"数学阅读"能力之钥,能让学生更加直观、多元地体验和分析数学知识,实现数学知识中的语言互译内化和知识间内在联系.因此,为培养、提高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提出四点策略,包括构建兴趣交流,激发阅读潜能;掌握阅读技巧,养成审题习惯;累积基础阅读,拓宽思路答题;实践演绎推理,锻炼数学思维.  相似文献   

3.
本文针对环境工程学教学特点,将"三点三环节式"教学方法,即以科技时事和热点问题为切入点,以科学技术与成果介绍为辅助点,以教学实验和科研为承载点,抓兴趣、思考、能力三个环节的教学新方法应用于该课程的教学中.  相似文献   

4.
阅读教学不仅是语文教学的主阵地,更是提高文化素养的抓手.阅读课程的设置应当以汉文化为核心,以学科的方式渗透文化,以对话和反思体验深入文化.以汉文化为核心的阅读课程设置应当寻求给予语文和汉文化以强大生命力的途径.阅读课程在以汉文化为核心传承文化时又不能对文化产生依赖性,必须关注文本要素,即"人、事、景、物"本身.文化渗透必须秉承语文学科的本质,必须以学科的方式进行,阅读课程是语文学科的一部分,应该有符合语文学科特点的不同于一般文化渗透的独有的方式.反思是个体生命的张扬,文化在生命的"个性化"--"群体交融"--"个性化"的循环交替式的对话中走向丰厚多元、深刻博大.  相似文献   

5.
在语文教学中锻炼学生的"问题意识",可帮助学生从不同角度搜索阅读内容,展现学生阅读学习时的"主人翁"地位.文章围绕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结合学生阅读学习现状,指出学生"问题意识"薄弱的原因,并针对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出了一些建议,希望能为推进课程改革带来帮助,全面提高学生阅读水平及语文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6.
加强生活与课程的联系,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之一,这也恰好契合了陶行知"教学做合一"的思路理论.文章结合教学实践,探讨陶行知"教学做合一"的理论在小学、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应用,以从根本上提高阅读课的高效建构.使学生在阅读中体悟,在体悟中阅读,从而实现语文感知、阅读体验及生活情境的统一.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点的集合"教学实践为例,基于美术课程目标、学习任务、评价任务的落实,运用"以评导学、以评促学、以评促教"的课程意识,开展"教—学—评"一致性的小学美术课堂实践.  相似文献   

8.
"和大人一起读"是小学统编语文教材改革的一大亮点.可通过"家校联动,引领指导""过程跟进,有效评价""资源整合,开发课程"三个实施途径,形成以"和大人一起读"栏目为载体的课内外多元联动的亲子阅读,成为最浪漫的陪伴.  相似文献   

9.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教材中有一部分内容由"阅读"组成,在书本上是黄底黑字的那段.现在的教材有许多删减,阅读材料多,信息量大,有利于课程的拓展、延伸和深化.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伽达默尔的游戏观为主要理论背景,对阅读活动进行了一番透视,指出阅读与"游戏"或"演奏"的共通性,并揭示出创造性阅读是既是文学文本阅读的题中之义又要受制于文本.  相似文献   

11.
在统编教材三位一体阅读体系下,注重学生阅读质量、培养良好阅读能力已成为阅读教学亟须实现的目标.当下阅读教学缺少课内外阅读的融合与勾连,大量经典群书融通型阅读遇到困境.对建立群书阅读新生态和新形态进行阐述,通过"打造阅读圈""联结阅读链""构建阅读场"三方面实践,例述"1+X"群书联读操作路径,并以多元评价对阅读活动成效进行监测.力图将群书联读活动打造为拥有联结性、探究性、综合性的阅读课程模式,帮助学生实现海量深度阅读.  相似文献   

12.
以五年级上册"快乐读书吧"为例,通过"篇本类"联读,引导学生展开整本书的自主阅读.首先,找到"篇""本"之间的联结点,实现有起点的阅读;其次,借助项目学习单、阅读任务链、阅读策略群,由"篇"链"本",开展有深度的阅读;最后,通过发现规律、追踪形象、对比阅读的方式,以"本"触"类",进行有广度的阅读.这一整体化的思维范式,将为整本书阅读寻到新的打开方式.  相似文献   

13.
用"公司制"形式展开"实践导向"课程模式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以"公司制"形式展开"实践导向"课程模式,即学生班级"公司"化,课程内容以实践知识为主体,课程内容的组织以实践任务为中心,采用建构模式展开课程内容,以实践过程为课程学习的主要形式,在实践情境中实施课程.  相似文献   

14.
石家庄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做中学"课程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家庄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在办学实践过程中,根据高速铁路施工点多、线长、面广、流动性大的特点,以高速铁路建设项目为载体,构建并实施了"做中学"课程模式.  相似文献   

15.
以"带一本书去旅行"项目活动为任务驱动,在"读"与"行"的亲身体验中引发自觉阅读.这一项目活动,让学生在"启程""行走""归航"的经历中,通过自主规划启动阅读,以亲身体验深化阅读,以阅读课程拓展阅读.  相似文献   

16.
刘波 《河南教育》2022,(1):30-32
前不久,我认真阅读了上海教育考试院副院长常生龙的《构建自己的阅读体系》一文,深有感触.他用"七巧板"来描述自己的由七个模块组成的阅读体系:学科的本体知识、教育管理的知识、课程建设的知识、脑科学与学习心理的知识、资源整合的知识、教育哲学的知识、"五育"并举的知识.常生龙老师的阅读体系有其个性化的特点,不能简单复制.但这可...  相似文献   

17.
文章以Rosenblatt提出的文学交感理论(Transactional Theory in Literary)为根基,以审美阅读(Aesthetic Reading)与发现阅读(Efferent Reading)为探索元素,跳出Rosenblatt所提出的阅读方式框架,推导出"ATE"阅读模式.结合教学个案研究实践,从关注"阅读文本"、"阅读过程"、"阅读感悟"、"阅读技巧"和"信息传递"五个方面指出:大学英语阅读教学,应以审美阅读为导向,以调动学习主体的"内驱力"为教学原则,注重课文导入环节,通过两次互感交流,拓展阅读空间,提高学生的阅读技能与课堂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18.
文言文是初中语文课程的关键组成要素,鼓励初中生对其展开学习,有助于其认识中华文化深厚底蕴、吸收民族文化智慧;有利于深化其独立阅读能力,培养其良好文化素养.因此新时期初中语文课程愈发重视文言文教学,倡导教师探寻高效教学策略.文章以"言文合一"为导向,以"返璞归真"为追求,从文言相通、诵读感悟、重于训诂等多个方面分析了初中...  相似文献   

19.
"1+X"证书制度的实施,作为试点高职院校如何对课程进行改革,能够将"1"和"X"有效结合,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对培养复合型技能人才至关重要.以教学改革为背景,深入分析"1+X"证书制度工业机器人应用编程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对比分析,研究如何将标准与课程技能点有机融合,达到课证融通.  相似文献   

20.
以《朝花夕拾》整本书阅读教学为例,谈教师怎样在学生初读的基础上进行点教从而有效地将名著阅读引向整本书的深处.全面呈现《朝花夕拾》整本书的阅读教学,采用在关键处点教的方式,通过"名家点评,唤醒感受""整体把握,概括比较""嚼出精华,落笔沉淀"三个教学策略或环节,让学生读得更深入、更细致、更开阔,从而将《朝花夕拾》的阅读引向更深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