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教育性原则中学生诸多需要中,有合理与不合理、正当与不正当、自觉与盲目、高尚与卑劣、切合实际与不切实际之分。因此教师对学生实施激励管理应遵循教育性原则。从激励方法、激励手段到激励内容都要对学生的需要加以正确引导和有效调节。我们在实施激励管理过程中,注意了通过激励措施引导学生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1)正当需要与不正当需要。激励学生“志当存高远”,树立共产主义人生观,自觉摒弃不正当需要,追求健康的、高层次的需要。(2)物质需要与精神需要。激励学生克服重物质需要、轻精神需要的倾向,树立崇高理想,学好文…  相似文献   

2.
浅谈激励教育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激励教育法以激发、激励、勉励为原则,采取一定措施如激发兴趣、提示愿望、给予奖励或荣誉、提供方法或方便条件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热情和学习愿望,进而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掌握需要学习的知识技能和行为规则,提高学生各方面素质。一、激励教育法在学生素质发展中的作用当前,我国的教育正由传统的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在学生的各方面素质中,心理素质居于核心地位。然而长期以来,由于种种原因,学生心理素质教育一直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严重地阻碍了学生正常发展。苏霍姆林斯基有句名言:“让每个学生都抬起头走路”这…  相似文献   

3.
所谓“以生为本”的班级管理,是指班级的一切活动都从学生出发,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的,学生发展以“素质”提高为宗旨。此处的“本”即“根本”或“中心”之义。这种班级管理模式与传统的“见分不见人”“教中无人”“以分为本”的管理样式截然不同,它关注的是学生成长的需要,追求的是班级管理过程对学生发展的促进和激励价值。下面联系班级管理实践,从班干部的“选聘”激励、学生的“评价”激励和“奖惩”激励三方面呈一管见。一、班干部的“选聘”激励激励是一种引导需要、激发动机、指导行为,以有效实现教育目标的心理过程。这里的…  相似文献   

4.
陈春宇 《考试周刊》2014,(55):175-176
<正>激励教育法指以激发、勉励和鼓励为原则,采取一定措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热情和愿望,进而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掌握需要学习的知识技能和行为准则,提高学生各方面素质的一种教育方法。激励理论在教育领域中能够在调动师生教学积极性、挖掘教学潜力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人有受到肯定的需要,"人类本质中最殷切的需求是渴望被肯定"。来自教师的激励恰恰表现了教师对学生的肯定,它使学生渴求得到肯定的心理需要得到满  相似文献   

5.
新课标关注以生为本,与之相应,课堂教学激励对于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主动性、促进学生发展有着重要的教育价值。学生学习需要激励、学习期望激励、学习目标激励和学生自我激励作为课堂教学激励内在机制的要素,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构成了课堂教学激励的基本方式。灵活应用表扬激励、鼓励激励等课堂教学激励方法,进一步明确课堂教学激励的实践限度,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发挥课堂教学激励的独特魅力。  相似文献   

6.
激励教育是教育者通过激励、唤醒和鼓舞等方法对学生进行教育,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热情和愿望,进而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掌握需要学习的知识技能和行为准则,将激励者的期望与被激励者内心的愿望融合为学习动力,使学生产生成功体验,进而提高学生各方面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一种教育  相似文献   

7.
激励就是激发和鼓励的意思,即通过某种刺激因素,促使某种思想愿望和行为产生的心理过程。激励与需要的关系十分密切,满足需要是人的一切行为的原动力。因此,通过创造外部条件来满足人的需要是对人的行为进行激励的重要手段。激励是目的,创造外部条件是激励的手段。所以,我们在学生管理的实际工作中,要注意研究和应用激励理论来提高我们的工作水平。学生管理工作者的首要工作之一,就是激励起每一个学生学习和工作的动机,激发和鼓励学生在学习、工作、劳动中的积极性,对他们取得的成绩给予肯定和奖励,促使他们继续努力,满足个人需…  相似文献   

8.
用需要层次理论激发教师的积极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决定了学校教学管理工作的重点要围绕激发教师的积极性、创造性,培养教师的责任感,从而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管理水平,乃至提高整个学校的水平。如何提高教师积极性,可采用的方法很多,但不同的方法,激励的效果不同;同一方法对不同的教师、同一教师在不同时期激励效果也不相同。按照行为科学理论,人的行为是由动机支配的,而动机是由需要引起的。因此,要使教师的行为和学校管理目标相统一,必须从研究教师的需要出发,通过满足教师的需要来激活内在动力。需要是有层次的,是一个“宝塔”型结构,…  相似文献   

9.
李永霞 《新疆教育》2013,(1):143-143
教师在学生发展中不仅要成为促进者和引导者,更应该是学生成长中的放大镜。教师要能耐心细致地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适时运用激励机制,用一种赏识、激励性的态度来客观、公正地评价每一位学生,能发自内心地给予学生赞美和鼓励。激励,需要信任与期待;激励,需要多举并用;激励,需要适当的约束机制。活用激励措施就会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从而使学生不断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之中,提高课堂效率。  相似文献   

10.
吴辉 《林区教学》2008,(10):17-18
运用实证的方法,研究在独立学院课堂教学中如何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研究发现,教师对学生的尊重、教师的表扬、教师的亲和度、学生对教学的参与、教师的公平性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具有激励作用。数据表明,学生的尊重需要、亲和需要和公平需要得到了较好的满足,但参与教学的需要、自我实现需要、成就需要满足程度较低,在参与教学的需要方面还存在一定的性别差异。针对学生的需要,采取适当的激励方法,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1.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学校内部各种关系的协调和人力资源的管理显得极其重要。许多管理者都希望通过有效的激励政策来提高教师工作的积极性,从而提高整个学校的工作效率。一个学校必须建立自己的有效激励机制,激励本身就是一种投资,投资的回报是提高工作效率,发挥教师的创造力,增强教师对学校和学生发展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本文通过对马斯洛需要层次论的分析,阐述了以人为本的马斯洛需要层次论在学校管理中的运用。[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论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激励机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效率至关重要,本揭示了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激励模式,提出了目标激励、强化一奖励激励、期望激励等六种激励方法,从而为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提供了有效的心理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朱俊 《教学与管理》2007,(1):123-124
教育心理学理论告诉我们: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一种内在动力,正确的学习动机是积极学习的源泉,是激励积极学习的重要心理因素,也是激励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克服困难的信心和毅力的强大动力。学习动机既反映了社会和教育对学生的要求,又表现了学生的主观意向、愿望和兴趣。研究学习动机既是现代外语教学的要求和需要,也是提高外语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在外语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分析影响中学生外语学习动机的因素,从而采取相应措施来激发中学生的学习动机,以提高中学生的外语学习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把激励理论运用于教学过程中,构建学习激励模型,分析模型中的激励变量,研究提高激励力量的方式方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热情,进而提高学习效果。  相似文献   

15.
进入高三以后,学生的心理负担加重,需要心灵的抚慰和持续的精神激励。 心理学研究发现,一个人如果没有受到激励仅能发挥其能力的20%~30%,如果受到正确而充分的激励,其能力将发挥80%~90%。我校长期重视对学生的激励教育和研究,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激励措施,让高三毕业班的学生拥有自信和对成功的向往,以良好的心态走向高考,获取成功。我们的激励措施是:  相似文献   

16.
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运用评价激励的方法,提高学生作文的自信心,帮助学生体验作文进步的欢乐,激发学生作文的热情,满足学生成功的渴望。评价激励的方式多种多样,教师要针对作文教学的实际需要,灵活地运用,防止学生厌倦。实践证明,运用评价激励是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7.
试论教学中的情感激励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情感激励法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利用情感因素的作用,激发学生积极性,提高教学效率的方法。情感激励法有几个鲜明特征。⑴互动性,即情感激励是教师和学生双方共同的交流活动,教师的情感只有与学生的情感产生共鸣,达到交融时,才能变成激发学生的动力。⑵主观性,即要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与精神力量,去感化与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满足其精神需要。⑶渗透性,由于师生情感的建立与交流可以随时随地发生,这种情感的交流总是伴随着其他活动,这决定了教师使用此法必须要同其他方法相配合,在教学的各个环节,时时处处渗透教师的情感。情感…  相似文献   

18.
为使学生养成自觉锻炼身体的习惯,学会健体,从实质上提高体育教学效益,文章从教育者的观念更新,提高学生体育认识,教学内容安排符合学生需要,注重激励,营造良好的体育氛围等方面探讨了培养学生的主动性。  相似文献   

19.
激励教育法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热情,提高学生各方面素质的一种教育方法。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通过物质激励、信心激励和榜样激励等途径,加强对教师运用激励教育法的实施和学生接受激励教育的要求,从而达到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要求。  相似文献   

20.
新世纪的人才培养观对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仅要对学生传递知识,而且还要教会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注重激励学生积极思考。苏霍姆林斯基说:“让孩子生活在思考的世界里——这才是应当在学生面前展示的生活中最美好的事物。”激励学生不断思考,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即围绕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而形成的积极思考、议论纷纷的教学氛围。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探索能力。其特点是:教师从问题入手,通过问题来调动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的主动性,提高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一、精心设计导问,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