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针对车辙病害日益严重、国内现有高模量沥青添加剂良莠不齐的现状,选用PR Module和PR PLASTS这2种不同的高模量添加剂,制备相应的沥青混合料试件进行道路性能试验,并与普通沥青混合料的试验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研究不同类型高模量添加剂对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高模量添加剂可在不影响沥青混合料低温抗裂性的基础上,显著提高其高温稳定性能;沥青在高模量添加剂作用下的高黏度对混合料的水稳定性和疲劳性能有一定的改善,PR PLASTS添加剂效果更加显著。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普适沥青PS-LINK直投改性剂改性沥青混合料空隙率、沥青饱和度、稳定度和经济成本等方面综合分析,并对比70号普通沥青混合料、SBS改性沥青混合料的路用指标,得出了针对福建南平地区高温多雨、重载交通条件的沥青路面上面层普适沥青PS-LINK直投改性剂AC-13C配合比设计及关键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3.
SMA混合料水稳性能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改进的 Lottman法和马氏残留稳定度对 SMA和 AC的水稳性进行了研究 ,并借鉴其他研究成果 ,提出了对 SMA混合料水稳性评价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玄武岩纤维改性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研究玄武岩纤维在增强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方面的作用,首先通过马歇尔试验与车辙试验确定最佳沥青用量与纤维掺量.研究表明,玄武岩纤维的最佳掺量为0.3%,最佳沥青用量为4.63%.然后通过高温稳定性试验、水稳性试验及低温抗裂性试验对不添加纤维、添加玄武岩纤维、添加聚酯纤维以及添加木质纤维情况下的沥青混合料的路用性能进行了对比分析.试验结果表明,相对无纤维增强沥青混合料,纤维沥青混合料提高了最佳沥青用量,其车辙动稳定度、冻融劈裂强度、低温抗裂强度等均得到了一定提高与优化;在保持最佳纤维掺量的情况下,玄武岩纤维改性沥青混合料的路用性能得到明显的提高,且其增强作用优于聚酯纤维和木质纤维.  相似文献   

5.
本分析了SMA的特点,改性沥青的目的以及SMA配合比设计要求和使用效果,从而提倡在某些地区发展改性沥青技术。  相似文献   

6.
集料是混合料结构形成的决定性成分,其岩性性质、物理力学指标以及外观形状的差异,对于混合料表层抗滑特性的影响,体现在路面微结构和宏观构造深度的形成和保持方面;同时也将导致混合料的温度稳定性和疲劳耐久性方面的性能发生很大的变化,文中对粗集料对沥青混合料性能的影响进行了系统试验研究,得出了相应结论。  相似文献   

7.
利用旋转压实仪成型试件,采用改进的Superpave设计方法进行Superflex改性沥青抗裂层混合料设计,通过浸水马歇尔试验、冻融劈裂试验、低温弯曲小梁试验、车辙试验及疲劳试验研究分析了掺加纤维前后Superflex改性沥青抗裂层混合料路用性能.试验结果表明:改进的superpave设计方法适合抗裂层沥青混合料设计;Superflex改性沥青抗裂层混合料具有良好的低温抗裂性能、水稳定性能及疲劳性能;掺加纤维可改善混合料高温性能、疲劳寿命和常温弯曲性能,疲劳寿命与应力呈指数关系,相关性较好,掺加纤维的Superflex改性沥青抗裂层适用南方湿热地区.  相似文献   

8.
乳化沥青冷再生技术对于废旧沥青混合料的循环利用具有重要意义。为了研究乳化沥青的工程性质,进行了乳化沥青-水泥冷再生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并通过击实试验、马歇尔稳定度试验、密度试验、劈裂试验、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对其路用性能进行了评价,确定了其最佳含水量和最大干密度。结果表明:各项路用性能技术指标均满足规范要求;手工拌合方式的干密度要小于通过机械拌和方式合料的干密度。因此建议室内拌和混合料时,宜采用机械拌和方式。  相似文献   

9.
为了提高沥青路面回收料(reclaimed asphalt pavement,RAP)掺量,解决热再生混合料拌和温度过高的问题,针对大掺量温拌再生技术开发专用温拌再生剂,对温拌再生沥青性能进行分析;基于和易性一致原则提出大比例温拌再生温度控制工艺设计,完成大比例温拌再生混合料配合比设计,并开展温拌再生混合料综合路用性能分析。结果表明,开发的大比例温拌再生剂具备良好的再生效果,可以实现在降低20℃条件下完成拌和及压实,路用性能检验高低温性能变化、水稳定性变化及动态模量变化,均能达到普通热拌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效果。提出的温拌再生剂及大比例温拌再生混合料设计方法为道路固废资源化利用提供了有效的工程应用参考。  相似文献   

10.
为了在橡胶改性沥青的基础上继续提高废旧橡胶的利用率,同时解决橡胶改性沥青黏度大、易离析的问题,将易溶于沥青基体的活化橡胶与硫化橡胶共同掺入基质沥青进行改性,制备高掺量活-硫共混橡胶(activated-vulcanized compound rubber,AVCR)改性沥青。通过改性沥青聚合物离析试验、沥青动态剪切试验和沥青低温弯曲蠕变试验,测试AVCR改性沥青的技术性能,通过高温车辙、三轴压缩、低温小梁弯曲和冻融劈裂试验,对比AVCR改性沥青混合料相对于硫化橡胶(vulcanized rubber,VR)改性沥青混合料和SBS改性沥青混合料在路用性能方面的优势,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观察并分析AVCR改性沥青的微观机理。结果表明:相比于VR改性沥青和SBS改性沥青,AVCR改性沥青的失效温度分别提高了15.1℃和20.5℃,蠕变劲度模量分别降低了76 MPa和89 MPa,高低温性能均有明显提升;AVCR改性沥青混合料相比其他2种改性沥青混合料,高温性能和抗水损坏性能优良,低温抗裂性能突出,其最大弯拉应变分别比SBS和V...  相似文献   

11.
贵州韭菜坪石林形态差异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贵州韭菜坪石林进行采样测量的基础上,根据石林形态的相似性和差异性对石林形态进行了分区,分析了不同微地貌部位石林形态特征的差异性以及影响石林形态差异的主要因素。同时,根据石林形态的测量数据,对石林形态进行了计量分析,结果也显示了不同地貌部位之间石林形态的差别,方差检验的结果也表明了韭菜坪石林形态的差异性是由于地貌和岩性构造等因素造成的。  相似文献   

12.
萨林斯(MarshaLlSahlins,1930-)对于形式论之于用经典的经济学理论和传统视角来看待和分析原始社会的经济的批驳,证明了原始社会人们的“物质富裕”,他们的生产主要为了当前的消费,交换亦非营利性交换,而是在贸易伙伴关系的基础上本着道德原则进行的交换。同时,马歇尔·萨林斯指出,原始社会亦存在理性,文化与理性绝不是对立的,是文化构造了理性。  相似文献   

13.
举出并分析了《红楼梦》中相术的例子,阐述了中国古代的相术发展,从《红楼梦》中对相术运用的角度对《红楼梦》的文本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4.
评价指标的权重是指该指标在整体评价中的相对重要程度,本文针对在沥青路面使用性能评价中,各评价指标在总体评价中的作用随评价指标的不同而改变的特点,采用变权分析方法,可有效地解决了由于评价指标多和常权而引起的评价不合理现象.  相似文献   

15.
在现代消费市场,商品的种类繁多、品牌众多,要引起消费者的注意,刺激消费者产生购买欲望,通过对商品群进行系列化包装设计无疑是一个好的营销方法。因此,深入研究商品系列化包装的设计表现显得很必要。文章从分析商品系列化包装设计必要性出发,围绕商品包装的视觉传达设计构成要素,研究商品系列化包装设计的表现形式和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6.
绩效拨款政策在美国已有30余年历史。佛罗里达州早在1994年就实施了绩效拨款政策,但当时仅限于社区学院。2013年卓越州立研究型大学项目和2014年绩效拨款政策则真实地发生在州立大学身上。本文详细阐述了上述政策的实施背景、主要内容以及院校行动等,并得出如下结论:一是采用不同的绩效指标体系实现卓越与效益目标;二是合理运用激励与惩罚机制;三是州绩效拨款模型结合了绩效拨款1.0与2.0的特征。  相似文献   

17.
三江源地区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但是由于开发条件差,给旅游行业带来的效益还很有限。本文分析了在现有条件下,以玛尼石为代表的旅游商品的先行开发对当地旅游业整体发展的重要性,并分析了当地玛尼石在文化内涵、开发基础、艺术特色、规模优势等方面具有的竞争优势,提出了通过旅游商品设计、提高品牌建设、销售管理、人才培养等途径提升产品竞争力的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8.
汉画像石是反映汉代社会状况的活化石,集合了汉代丰富的思想文化.通过对沂南北寨汉画像石基的墓室建构、画像石内容的解读,寻求汉代黄老尊重自然客观规律,肯定人的地住及作用,"与物推移"、虚幻与科学相结合的自然现特征时汉代画像石墓建造的影响.尝试建造汉代思潮与汉画像石之间的内在联系.寻找文物研究中哲擘、关擘与考古学相综合的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19.
安徽省淮北市境内出土的大量汉画像石有着其他地区画像石不同的艺术面貌,呈现出独特的装饰艺术特点,主要从装饰内容和题材、装饰表现技法、装饰特点上等几个方面来分析。  相似文献   

20.
自20世纪80年代起,美国、加拿大等国开始在中小学教师专业资格认定中使用表现性评价。文章在对中小学教师表现性评价这一概念的核心内涵进行界定的基础上,简述了美、加等国推行表现性评价制度的基本情况,分析了表现性评价的积极意义;同时分析了其对我国中小学教师评价的积极借鉴价值;最后谈了我国实施中小学教师表现性评价的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