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擎的学术新著《文艺批评话语研究:20世纪40-70年代》以毛泽东语体为考察视角,从“话语形态与观念播撒”、“批评范式与思维模式”、“权力话语与批评功能”方面对20世纪40—70年代的中国文艺批评话语进行了研究。作者表现出一种以视野的广阔性和资料的丰富性为基础的思想对话意识,对研究对象的把握、研究的切入点以及研究过程中所采用的具体方法,均具有独到而予人启迪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2.
<正>由黄擎教授领衔撰写的专著《"关键词批评"研究》,即将由商务印书馆付梓。在该著杀青之际,黄擎与我联系,请我为之写序,但因文事与庶务繁多以致拖延至今。黄擎教授长期从事文学理论批评研究与教学,勤于著述,出版有《废墟上的狂欢——"文革文学"的叙述研究》《视野融合与批评话语》《文艺批评话语研究:20世纪40—70年代》等学术专著多种,发表有《时代铭纹深重的话语风貌》《文学研究中的"关键词批评"现象及反思》《文艺意识形态本性论研究检视》等学术论文数十余篇,是一位具有较为敏锐的理  相似文献   

3.
李长之作为20世纪三四十年代卓有成就的美学家、批评家,一生著述颇丰,其文艺批评理论与实践的美学建构,是以“感情的型”为核心理念的。这一旨在建立中国转型时期的现代美学批评范式,为中国现代文艺批评提供了新的话语和阐释空间。“感情的型”作为一种独特的批评理念,受到当代学人的关注,在今天也仍具有丰厚的诗学内涵和充分言说的必要,值得继续挖掘与探讨。  相似文献   

4.
作为20世纪中国文学中的一种主要的批评话语。现实主义批评话语首先作为一种科学话语产生于民族国家的认同中,它表现为从科学话语的自然主义到文学话语的现实主义,从民族国家到现实主义文学的一种过程。而一旦确立,现实主义批评话语就以一种遗忘的方式在重叙文学史中改写了与民族国家的关系,进而为获得后来的强势话语地位敞开了自身。  相似文献   

5.
在文学理论研究从政治话语到学术话语的范式转向的宏观背景下,我国的弗莱研究于20世纪80年代起步;90年代,随着我国研究者对西方文论认识水平的不断提升,弗莱研究进入发展期,批评方法日趋多元,研究视野日益开阔;进入新世纪,在后现代主义、后殖民主义和文化研究的渗透下,弗莱批评理论的潜能得到进一步开发。而在与我国本土批评语境结合的过程中,弗莱的批评理论和思想也日益成为我国研究者探索建设有中国特色文学"批评之路"的重要载体。  相似文献   

6.
马修·阿诺德通过特有的话语形式影响了19世纪英国的维多利亚社会。作为诗人,他拒绝被绑缚在诗歌这一单一的话语领域内,而是跨越了自己的"专业",把批评的触角深入到社会的方方面面。他追求多样的话语形式,社会批评、政治批评、文化批评以及教育批评中都能听到他的声音。作为知识分子的阿诺德还追求对社会生活产生影响的话语,试图拯救那个"病态"的社会。  相似文献   

7.
中国文学的主体批评即处于主体地位的中国文学批评本质上是一种权力话语。由于存在历史、理论基础、基本范畴和权力表征的不同 ,依次表现为道德批评、政治批评、人本批评。道德批评是存在于先秦至清末的以孔子儒家思想为基础 ,以正与邪、善与恶为基本范畴的伦理型权力话语。政治批评是存在于新文化运动至 2 0世纪 80年代的以马克思主义为基础 ,以革命与反动、进步与落后为基本范畴的政令型权力话语。人本批评是存在于 2 0世纪八九十年代的以准马克思主义为基础 ,以人性和主体性为基本范畴的知识性权力话语。审美批评虽然作为非主体批评一直处于从属地位 ,但是存在于中国文学批评的整体结构之中  相似文献   

8.
这里是对20世纪90年代以来艺批评话语的概述:20世纪90年代艺批评虽然“众声喧哗”,但也取得了很大成就;呈现出多元话语的艺批评形态;“主导多元、综合创新”,“回归古典”,“多元审美意识形态批评”,将成为新世纪艺批评的主导形态话语形式。  相似文献   

9.
20世纪前20年,批评家们对艾米莉.狄金森诗歌的看法尚欠统一;30年代起,她的诗人地位得到普遍认可。50、60年代后,她的"伟大"诗人的地位已毋庸置疑;到80年代,艾米莉.狄金森被认可为西方经典作家之一。30年代前,对艾米莉.狄金森诗歌的评价主要是印象式的。此后,社会历史式的批评兴起,40到70年代出版了大量研究她的生平和影响的文章和著作。60、70年代出现的艾米莉.狄金森诗歌心理分析批评和女性主义批评是个显著的现象。80年代批评界美化艾米莉.狄金森和90年代批评重心向原稿的转移堪称艾米莉.狄金森诗歌批评史上的转折。  相似文献   

10.
"批评话语分析"的研究源自20世纪70年代末,诞生至今近40年来,被学者们广泛运用于话语分析和学术研究当中。通过对批评话语概念的梳理,在其理论背景、分析方法学习的基础上,结合当下的政治环境对2015年央视春晚小品《投其所好》的台词进行批评话语分析。  相似文献   

11.
由弗洛伊德所开创的精神分析批评,是西方20世纪影响最大,延续时间最长的文艺批评流派之一。本文主要简述伟大心理学家弗洛伊德的文艺批评方法,以弗洛伊德人格理论为基础,对该理论在作家、作品、读者各方面的应用作介绍,并在对西方文论的发展中阐释弗洛伊德文艺批评的贡献。  相似文献   

12.
才略批评是评论作家的才气识略及其与作品的关系,从而评判作家创作优劣得失的一种古代文论批评话语。才略批评的形成与我国古代名实思想以及汉魏六朝的人物品藻分不开。由于才略批评在中国古代文论中大多以感悟式的点评形式出现,后人在总结整理时往往容易忽视这样一种批评方法的存在,相应地,在重建中国文论话语的大潮中对它的研究也非常薄弱。文章力求还原到古代文论话语的语境中对才略批评进行比较全面的挖掘整理和研究,从而弥补学界对才略批评研究的不足。  相似文献   

13.
“散文热”是20世纪90年代突出的文学景观。与之相比,散文的理论批评却显得分外冷寂,处于明显的滞后状态。当然严格地讲,不仅是90年代,整个20世纪的散文研究都是如此,散文理论和批评至今尚未形成自己独立的话语系统。究其原因自然是多方面的,但我以为最主要的当归结于貌似虚蹈凌空实则很难把握的散文这种文体的本身,  相似文献   

14.
李健吾对中国古典文学批评的因袭传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健吾是20世纪30-40年代风格独特、卓有成就的文学批评家.在20世纪初西学东渐的时代背景和文学氛围中,众多批评家纷纷抛弃传统批评,转向精心构筑宏伟的理论大厦,李健吾选择的批评方式却较多地因袭了中国传统文学批评的批评范式.  相似文献   

15.
原型批评是20世纪50年代流行于西方的一种重要文艺批评方法,80年代后传人我国内地,经叶舒宪、方克强等学者的译介和实践应用得以革新并趋向中国本土化。本文试图通过探究西方原型批评在中国的影响及其原因。揭示“原型”与。意象”在人类学、心理学和哲学领域上意义的契合,力图打通中国古典理论话语与西方当代文论话语的隔离,拓展中国当代文学批评和文学研究的新视野。  相似文献   

16.
宋代诗话中常常出现以饮食作譬喻的批评话语,这是宋代"诗味"理论下批评行为的具体体现。宋代诗味的三种类型是淡味、余味、苦味,通过探析不同类型中饮食譬喻批评话语与他们之间的联系,对饮食譬喻这一批评行为的具体现作出更为细致的分析,使学界对诗味论的抽象理论探讨落实到具体的批评实践讨论上,完善对传统文论"味"范畴的研究。  相似文献   

17.
新时期,学界对三四十年代女性文学的研究有了很大的发展.单项研究迅速发展,研究方法趋向多样化;综合研究稳步前进.然而,研究中仍存在一种不均衡现象,批评武器与批评话语有待革新,中国传统女性文学理论应该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18.
自20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以网络文艺为代表的新媒介艺术发展迅猛,但相应的文艺批评却经常处于滞后、缺席或错位的状态。在事件理论的视阈下展开网络文艺批评研究,更多地关注文艺活动的断裂性、生成性、悖论性和互动性,让研究重心从意义研究转向过程研究,这有助于准确把握网络文艺的特质和趋势,为网络文艺批评摆脱话语困境提供可行的策略,有利于新媒介艺术批评的创造性生成。  相似文献   

19.
生态文学因其蕴涵着深层的生态精神和人文关怀向世人展示着自己的魅力,生态批评成为当今最具活力和前景的文艺批评.破解世界当代生态文艺话语的内涵和思想,展望中国生态文艺话语的前景,促进中国当代生态文艺话语体系的完善和成熟,为中国生态文艺批评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实践保障,促进中国当代生态文明建设,构建和谐美丽的人类家园.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80年代的文学批评已成为当代文学批评的"元问题",小说批评在其中具有极为典型的示范意义。而以80年代的王安忆小说批评为例,梳理新时期文学批评在建立过程中所引发的批评模式、批评话语、批评姿态的转变,这不仅表征了当代文学批评在面临具体作家作品时的共性问题,也意味着新时期的小说评价过程中在评价范式与审美标准上凸显的小说评价史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