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心雕龙研究》是我校中文系穆克宏教授的一部学术专著,即将由福建教育出版社出版。穆教授是我校古籍研究所所长,福建闽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古代文论学会理事、中国《文心雕龙》学会理事,研究中国古代文论和六朝文学多年,此书是他三十年来研究《文心雕龙》的结晶。  相似文献   

2.
宋明理学在客家地区的传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明理学在客家地区的传播史,过去隐而不彰.本文从理学与赣南客地的最初因缘、闽学在福建客家地区的传播、阳明心学在赣闽粤边客地的传播三个方面表而出之.认为周敦颐与二程在赣南的活动对理学的创立具有奠基作用;闽学先驱杨时、罗从彦及朱子追随者在闽西客家地区的努力使闽学在闽西得到及时和广泛的传播;明中叶王阳明出任南赣巡抚,对于安定湘赣闽粤边区社会、促进客家民系的发展壮大起到特殊作用,他倡导的阳明新学因而大行于赣闽粤边客家地区,促使部分士人由理学改宗心学,使陆王心学在客地骎骎乎与程朱理学并驾齐驱.  相似文献   

3.
宋代福建科举考试位居全国第一。宋代闽北地区有两千多人考中进士,他们对闽北地区以及福建乃至全国具有重大的影响,促进了教育的发展和浓厚学风的形成,使福建的刻书业更加繁荣,促进了闽学的最终形成并向全国扩展,使程朱理学在全国占统治地位。因此,研究宋代闽北地区进士的社会影响,既有利于对福建宋代文化的发展有更全面、系统的认识,又可以促进相关学科的研究。  相似文献   

4.
宋代福建科举考试位居全国第一,闽北地区有2092人考中进士,对闽北地区以及福建乃至全国有着重大的影响.宋代闽北地区之所以会有这么多人考中进士,与地理因素的影响、教育的发达、经济的发展、刻书业的繁荣、浓厚的学风与劝学习俗、闽学的兴起息息相关.研究宋代闽北地区进士兴盛的原因,既有利于对福建宋代文化的发展有更全面、系统的认识,又可以促进相关学科的研究.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对福建地方官员及士绅与台湾书院的发展,闽学对台湾书院的影响、闽台书院主要制度的比较等问题的探讨,认为闽台书院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相互之间的交往和联系十分频繁,互补性很强,在一个统一的国家里得到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6.
根据王阳明的个人经历及明代驿站分布图推知,王阳明或阳明学进入福建的路径大致有三条。然正德二年王阳明入武夷山时讲学传道的可能性极小,而阳明在正德十二、三年巡抚南、赣、汀、漳期间,通过军中讲学、随地教化的形式,把自己的思想学说传播到闽西南的可能性最大。具体而言,王阳明路经并驻扎的闽西上杭县和"漳南战役"的主战场后又奏请设县的闽西南平和县,可以说是当时王阳明在福建讲学教化的两个主要区域。正因为王阳明与闽学真正发生关系是正德十二年以后,所以他对闽中讲学的关心,也主要集中在中晚年。尽管黄宗羲淡化处理闽中王门有一定道理,但并不能因此得出福建地区稀见阳明学者,因而也不存在"闽中王门"的结论。  相似文献   

7.
两宋时期闽北成为福建文化区域的中心地带,其中以武夷山为代表的闽北地区文化的崛起,是整体勃兴中最为灿烂的一支。闽北作为闽学发源地,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从闽北民居的砖雕图案中可以窥视到乡村百姓科举入仕的梦想,即希望晚辈通过读书来改变命运,进入仕途,加官晋爵。反映出人们求进取的美好向往和读书起家的思想始终在激励着后人。  相似文献   

8.
正鳌峰书院位于福州市鼓楼区津门楼鳌峰坊于山(原九仙山)鳌峰北麓,始建于清朝1707年(康熙四十六年),由当时福建巡抚、理学大家张伯行(公元1651~公元1725年)捐俸所创建,并因其正对于山的鳌顶而得名。在其建立后的近200年时间里,一直是八闽大地上最重要的文教中心和最高学府,在当时算得上是全国一流的"重点大学",为福建的发展,培养了大批人才,对壮大当时闽学的声势、扩大封建官僚队伍起到了重要的里程碑作用。  相似文献   

9.
吕祖谦是宋代著名学者、大理学家,吕祖谦和闽地、闽人及闽学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他与闽人交往密切,不仅和闽地的多位学者有师生之谊,更与朱熹是至交好友。吕祖谦开创的婺学(吕学)和以朱熹为代表的闽学,同是二程理学的分支,二者同根同源,血脉相连。  相似文献   

10.
从洛学到闽学,是宋代中国古代文化重心南移的一个重要过渡。在这期间,杨时、游酢到河南拜洛学大师二程为师,“程门立雪”、“载道南归”,三传而至朱熹。朱熹创立闽学,集理学之大成,在闽、浙、赣之武夷山一带形成新的文化重心。杨时道南学派在洛学到闽学中的主要作用:其一是传续洛学,沟通二程与朱熹思想;其二是为朱熹思想体系的形成和成熟作了准备;其三是为朱熹的代表作《四书集注》成书提供了思想资料。杨时道南学派的思想是宋代中国文化南移再兴的源头活水。  相似文献   

11.
郁达夫的散文、旧体诗以及日记,与古代的文人雅士的诗文一起,参与了闽都(福州)形象的构建。他饱览福建地方史志,对闽都福州的历史变迁,发展脉络把握十分清晰;他具体而细致地描写福州风光、尤其是福州的形制风貌,三面环山,中流一水,城中有山,山中有城等特点;他推崇闽学,景仰闽都人才荟萃,风雅不绝;他赞赏并陶醉于闽都之美女、美食、美味。  相似文献   

12.
杨时为洛学南传的第一人,他倡始的闽学,实质是洛学的延伸和发展.闽学最大的代表是朱熹,而与他齐名于南宋时期的理学家有张拭、吕祖谦,因三人的学术活动均在当时中国东南地区,故世称"东南三贤".研究"东南三贤"的天理观、理欲观和治学观的异同,有助于更深切地认识杨时在中国文化史上的历史地位和意义.  相似文献   

13.
陈东 《闽江学院学报》2002,23(5):110-113
天主教在福建的历史是一部外来文化与福建当地固有文化冲突与互渗的历史,它的传播与发展,也经历了一个本土化的过程.它与福建社会生活的融合是多元化、多样性的,既有与高层次的儒学为主体的雅文化的结合,也有与低层次的祭祖拜神及至迷信、封建会社、民俗民情的结合.清代天主教与福建社会生活的融合是有局限的,它采取的措施仅仅是外表的本地化,而内容和实质仍然没有与福建当地文化融为一体.  相似文献   

14.
陈东 《闽江学院学报》2002,23(1):110-113
天主教在福建的历史是一部外来化与福建当地固有化冲突与互渗的历史,它的传播与发展,也经历了一个本土化的过程。它与福建社会生活的融合是多元化、多样性的,既有与高层次的儒学为主体的雅化的结合,也有与低层次的祭祖拜神及至迷信、封建会社、民俗民情的结合。清代天主教与福建社会生活的融合是有局限的,它采取的措施仅仅是外表的本地化,而内容和实质仍然没有与福建当地化融为一体。  相似文献   

15.
闽学对清代台湾教育的影响略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闽学是宋代朱熹及其门人在国家处于内忧外患之时,以《易》、《庸》为理论基础,以“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为社会道德准则,以“父慈、子孝、兄友、弟恭”为伦理关系,创建的一套理学思想体系。其后,经过历代理学家们的继承和发展,成为封建中后期的正统思想和官方哲学,是中国传统文化思想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闽学何时传入台湾已难以考证,但比较正式的移植应在明郑时期。随着大批闽籍人士移民到台湾,闽学在台湾不断播迁、弘扬,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台湾民众的生活,有效地促进了台湾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尤其是教育的发展。由此,台湾社会开始逐步迈入近代文明社会的行列。  相似文献   

16.
宋慈(1186—1249年),字惠父,南宋福建建阳县童游人。世界伟大的法医学家,世界法医学的鼻祖。 宋慈自幼聪慧好学,10岁起拜著名理学家朱熹的高徒吴雉为师,深受闽学熏陶。1205年入临安太学,以“博记览善辞令”深得太学博士真得秀的垂青。1217年以渊博的学识考中进士乙科,1226年出任江西丰城县主簿,后任长汀知县、南剑州(今南平)通判等职。他为官清正廉明,体恤民情,以兴利除弊为己任。  相似文献   

17.
福建木版年画是我国南方年画的代表,产地众多,品种也极为丰富。本文介绍了福建木版年画的形成与发展现状,并根据现存的漳州、泉州、福鼎年画,总结出福建木版年画的艺术特色。福建木版年画的丰富性与福建地域文化的多元性特征相一致;它与福建民间其他艺术门类的共生关系是其图式独特性与传承稳定性形成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8.
福建:牛粪公司供不应求牛粪在农业上的用途广泛,它既是生产蘑菇的主要原料,也是瓜果蔬菜的优质肥料。福建长泰3位农民看准了这一商  相似文献   

19.
在闽都文化长足大进的基础上,深化其研究的建议有三点:一是开阔视野;二是整理文献;三是弘扬闽学。归根结底,就是以人为本,努力构建阈都文化的传承体系,使其与时俱进,生生不息。  相似文献   

20.
纵观朱熹的哲学体系,"理——气——物"结构便是其中的龙骨。朱熹哲学体系的形成朱熹,字元晦,号晦庵,是我国后期封建社会一位博学的、思想影响最为深远的唯心主义哲学家,也是闽学的开创者。朱熹哲学反映了两宋时期社会矛盾错综发展的时代特征:历史发展到宋代,中国的封建社会进入了后期,社会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