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写过一首诗《每事问》:“发明千千万,起点在一问,禽兽不如人,过在不会问,智者问的巧,愚者问的笨,人力胜天工,只在每事问”。人和其它动物的区别在于人有思维,如果我们把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三者分开考虑,发现问题就是发现可以去问、可以去想或可以去做的事情,提出问题是进一步明确发现的问题以及用适当的方式描述问题,有了问题自然需要解决问题。发现问题无疑是最重要的,否则就无从谈起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2.
<正>"疑是思之始,学之端。"早在二千多年前,孔子就要求自己和学生"每事问",近代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禽兽不如人,过在不会问。"近日,《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征求意见稿)》重磅出炉,在实践创新领域明确提出:要具有问题意识,重点是善于发现和提出问题;有解决问题的兴趣和热情。问题的存在是思维的起点,没有问题的思维是肤浅的思维。一切探究源自问题,学生能够借助已有的生活经  相似文献   

3.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人力胜天工,只在每事问."质疑问难本身就蕴涵着思维的火花,也是创新意识的萌芽和原动力,更是探究学习的关键.只有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才能够在此基础上思考和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才能使我们的学习变得更加精彩.那么,教学中如何让探究学习因"疑"而精彩呢?  相似文献   

4.
吴雪霞 《考试周刊》2009,(52):98-99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禽兽不如人,过在不会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人力胜天工,只在每事问".现代心理学研究也表明:意识到问题的存在是思维的起点,没有问题的思维是肤浅的、被动的思维.具有强烈问题意识的思维,才能促进人们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直至新的发现.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对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自主学习能力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王银 《小学生》2013,(12):58-58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课程目标和教学建议中都指出:"数学教学应让学生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不断提高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也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可见,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能力对每一个学生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这里所谓的"问题"是指要求回答(或解释)的题目或尚待解决(弄不明白)的事。它表现为学  相似文献   

6.
陈嬿 《中学生物学》2003,19(2):23-25
1 转变观念,明确意义 我曾在学生中进行过一次书面调查。题目是:说说你对“提问”的看法。学生的回答近似一致。有的说 :可以启发有的说可以调动我们的……。不难看出所有的回答 ,都有一个共同的前提 ,即 :“提问”是你教师的事 ,而我们只管一个字“答”。看来 ,我们有必要向学生宣传以下观点 :( 1)“提问”不仅仅是教师的事 ,更是你们学生自己的事。学生可以问老师 ,问课本 ,还可以问专家 ,问教授、问权威。( 2 )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 ,也就是不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人类的每次发明和创造 ,大都是以“提出问题…  相似文献   

7.
正早在二千多年前,孔子就要求自己和学生"每事问",认为"疑是思之始,学之端".近代教育家陶行知说得更好:"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禽兽不如人,过在不会问.智者问的巧,愚者问的笨,人力胜天工,只在每事问."由此可见,古今中外,都在重视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激发学生形成问题意识的策略主要是创造性地构建学习环境,给予学生时间和机会以激发他们的主体意识.生物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给予学生充分发表言论的机会,满足学生的好  相似文献   

8.
<正>俗话说得好:"学问学问,一学二问。"一般的人获取知识是从疑问开始的。因为有了疑问,才可见质疑发问的重要性。在我们大力倡导学生自主学习的今天,培养学生的语文质疑能力,让其主动自觉地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尤为重要。质疑是对学生主体地位的尊重。学生充分质疑可以使教师的教学针对性更强,能够更加有的放矢地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促进学生主动探究、敏于发现,激活学生的思维。在教师的指导下让他们自主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这是我们教学的出发点。小学生天生就有一双智慧的  相似文献   

9.
人的思维起始于"问题".美国数学家哈尔莫斯说: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有了问题,思维才有方向;有了问题,思维才有动力;有了问题,思维才有创新.陶行知先生也曾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在一问."良好的问题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探索的欲望.学生数学知识的获得、数学能力的提高都是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中实现的.因而教师在教学中应通过多种渠道激发学生寻求问题的意识,培养学生发现问题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陶行知先生在《每事问》中写道:"发明千千万,起点在一问。禽兽不如人,过在不会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人力胜天工,只在每事问。"无独有偶,在意大利,有这样一则典故:"一群小朋友问伽利略:‘您学识那么渊博,问题一定很少吧?’伽利略回答说:‘不!我的问题要比你们多得多。’小朋友们大惑不解。伽利略在地上画了大小两个圆,他说:‘这个大圆是我已有的知识,小圆  相似文献   

11.
卢春晖 《家教世界》2013,(4):252-253
近代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在他的一首诗里写道:"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禽兽不如人,过在不会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人力胜天工,只在每事问。"宋代著名学者陆九渊说:"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从他们的话中,我们可以看到他们对于"疑"与"问"的重视。这里的"疑"与  相似文献   

12.
陶行知先生说得好:"发明千千万,起点在一问.禽兽不如人,过在不会问."确实,发现、创新都是由疑问开始的.有疑才有进步,所谓"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善于发现问题或提出问题是学生自主学习与主动探求知识的生动表现,并且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能够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去,学习兴趣高,学习效率高.同时学生大胆地提出不同的见解,不但培养他们发现问题的能力,而且也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呢?  相似文献   

13.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人力胜天工,只在每事问。”质疑问难本身就蕴涵着思维的火花,也是创新意识的萌芽和原动力.更是探究学习的关键。只有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才能够在此基础上思考和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才能使我们的学习变得更加精彩。那么,教学中如何让探究学习因“疑”而精彩呢?  相似文献   

14.
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禽兽不如人,过在不会问.智者问的巧,愚者问的笨.人力胜天工,只在每事问.——陶行知最近《中国妇女报》公布了一条调查结果:只有5.7%初中生和2.9%的高中生能主动提出问题,而且提出问题的质量绝大部分只限于"什么没弄懂"的层面上.正如世界著名的物理学家杨振宁曾说过的那样,"中国学生虽普遍学习成绩出色,  相似文献   

15.
一场"寻根"之旅 或许在尚未开蒙时,我们就曾思考过:我是谁?我从哪里来?又要向何处去?念书之后,才知道这是经典的"哲学三问".其实,这三问不仅是哲学问题,还是天文问题.我们围绕这三问的冥思苦想,都会汇集成一个共同的天问:宇宙,是如何诞生的? 宇宙的年龄到底有多大,目前尚无确切的答案——可以肯定,它的诞生时长早已超过一切...  相似文献   

16.
屈巧云 《教师》2013,(9):95-96
陶行知先生说:“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禽兽不如人,过在不会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人力胜天工,只在每事问。”要有效地引导学生按探究的一般过程来获得生物学的知识,必须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形成质疑的能力。审视传统教学,往往都是老师提出问题,学生竭尽全力去完成,这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在这种情况下,学生怎么可能成为学习的主人呢?  相似文献   

17.
丁晓峰 《中学生物学》2006,22(10):17-18
我国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人力胜天工,只在每事问。”可以说问题是思维的起点,探索的开端,创造的源泉,是激发思想火花的导火线,没有问题,思维是静止的,有了问题,才能激活思维,一石可以激起千重浪。学生的思维闸门一旦被打开,他们探究问题的热情就会象火山一样爆发出来。遗憾的是我们过去的教育往往习惯于教育学生“如何解决问题”,而忽视了教育学生“如何提出问题”。久而久之,学生的“问题意识”缺乏,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得不到培养,创造能力更无从谈起。陶行知先生质朴而富有哲理的诗文,对照先生大胆质疑、勇于探究的一生,我们一定能从中得到启迪和力量。  相似文献   

18.
哈佛有句名言:教育的真正目的就是让人不断地提出问题,思索问题。这也是目前我们在课程改革中所要体现的重点教育教学理念。而在语文教学实践中,很多学生总觉得在课堂上没有问题可提,只是盲从地、被动地接受教师的引导,顺着教师引导的思路去回答一些问题。而放开手,让学生自己去学习,提出自己想要问的问题时,往往是一件很困难的事。为了解决这一教学上的问题,我们可以用创设问题情境的方法来激励学生去发现问题。  相似文献   

19.
<正>数学家哈尔斯曾说过"问题是数学的心脏".一个好问题发人深省,直击人的内心;一节好课的必要条件是准备一些好的问题,并在恰当时提出.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也曾说过:"教学过程是一种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持续不断的活动,思维永远是从问题开始的".这就为"问题串"这种教学方式提供了理论依据.课堂上提出一系列具有内在联系和整体性的问题,能把看似繁琐、凌乱的知识点前后串联起来,并能调动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探究活动中经历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培养他们发现  相似文献   

20.
质疑问难是探究学习的一种好方式.也是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一贯的治学思想.陶先生在<每事问>的诗中写道:"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禽兽不如人,过在不会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人力胜天工,只在每事问."在<问到底>的诗中又写道:"天地是个闷葫芦,闷葫芦里有妙理.您不问它您怕它,它一被问它怕您.您若愿意问问看,一问直须问到底."吟诵先生质朴而富有哲理的诗文,对照先生大胆质疑、勇于探究的一生,我们一定能从中得到启迪和力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