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统一全国的过程中,蒙古统治者在保留本民族税法的基础上,逐渐接受并建立了广大汉族地区的赋税制度,形成了蒙古本部、北方和南方三种不同税制共存的独特的赋税体系。元代还对一些特殊人户实行一定的优待和赋税减免政策。这些政策有的是制度性的,有的是临时性的,但都起到了区分封建义务、赈济灾民、恢复生产和引导道德规范等作用。  相似文献   

2.
清代呼和浩特地区因政治、经济和自然灾害等原因,出现了穷苦蒙古、鳏寡孤独者和大量灾民。为此,朝廷通过建立仓储、蠲免赋税、分配土地、建立养济院等措施,防范和化解了土默特蒙古的生存危机,维护了社会的稳定与发展,也为当今的社会救济事业提供了一定历史借鉴与启示。  相似文献   

3.
13世纪蒙古-鞑靼对俄罗斯的入侵和统治无疑给俄罗斯文化带来了灾难,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它促进了俄罗斯中央集权专制制度的形成、国家的统一、赋税制度的完善和发展以及交通事业的发展、爱国主义文学繁荣等等,从而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俄罗斯文化.  相似文献   

4.
蒙古统治随着征服领域的扩大,开始接触到拥有各种不同宗教信仰的民族。在西域,为了利用宗教维护其统治,逐渐形成了各种宗教兼容并蓄,给予宗教僧人优惠与尊重、豁免宗教场所之赋税等宗教政策。但是,由于蒙古的法律(包括其习惯法),在许多方面与其他被统治民族,特别是信仰伊斯兰教民族的伊斯兰教法有许多不相融之处,产生了包括宗教矛盾在内的许多矛盾,使西域地区反抗蒙古贵族统治的斗争绵延不断。  相似文献   

5.
窝阔台(1186—1241年),元太宗,蒙古帝国第二代大汗。成吉思汗正妻孛儿台所生第三子,1219年被指定为汗位继承人。1229—1241年在位。即大汗位后,窝阔台强化了国家机器,提高了大汗权威。次年,亲自伐金。1233年,在燕京创立国子学,选派蒙古子弟学习汉文。封孔子五十一世孙元措为衍圣公,修孔子庙。1234年冬。联合南宋灭金。次年,发动蒙古军第二次西征,征服罗斯公国。在位期间,制定蒙古地区值百抽一的赋税制。  相似文献   

6.
晋南在唐朝中后期的经济和财政逐步衰微和拮据。其主要原因是"安史之乱"后,藩镇割据、宦官专权、朋党相争、天下动乱造成的。同时,土地兼并的日益激烈,导致了均田制退出历史舞台,两税法逐步形成,唐中央在进行的一系列赋税制度赋税政策的改革和调整中,一步步加重了人民的负担,劳动生产力一步步受到严重摧残。  相似文献   

7.
近几年来,黑龙江省各级党委政府十分重视和关注民族教育,认真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和民族语文政策,因而使我省蒙古族中小学蒙古语文教学出现了稳步发展的良好势头。但各地蒙古语文教学发展很不平衡。根据在黑龙江省蒙古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八条改进意见。  相似文献   

8.
蒙古王公的年班制度作为清朝对蒙政策的一项内容,在蒙古地区的创立和推行有其深刻的历史渊源和现实需要。蒙古王公年班制度的发展变迁不仅与清王朝的盛衰兴亡相始终,而且也是清朝对蒙政策的一个缩影,反映了清朝对蒙政策的演变历程。  相似文献   

9.
清初,统治者必须采取相应的经济政策医治战争创伤.正常的经济生产秩序、赋税征收体制被战争破坏,南方的战事依然在进行.增加收入、保证军需供应是亟待解决的问题.清初统治者虽标榜减轻赋税,实际上却不得不以种种加派筹措巨额钱粮,以维持新政权的正常运行和供给军需,处于两难境地.  相似文献   

10.
明代汾河上游地区土地增垦的主要影响因素有屯田政策、赋税政策和战争因素等。这些因素相辅相成,导致了汾河上游土地覆被发生了很大变化。主要表现在:屯田的扩张、耕地的变化、汾河源区植被覆盖变化等方面。  相似文献   

11.
乾隆朝的蒙古政策很好地透视了盛世下清廷的藩部政策。乾隆在继承前任统治者对蒙古治理经验的基础上积极发展着自己的治理策略,通过经济、政治、宗教、司法等多种政策加强了对蒙古各部的统治。通过这些新旧政策的运用,促进了各民族的融合。然而乾隆朝的民族政策又有很大局限性,它不仅常常陷入客观上促进民族融合而主观上又阻碍民族融合的矛盾之中,在主观上囿于清朝自定的“天下”范围之内,而对外无所作为。  相似文献   

12.
清太祖努尔哈赤、太宗皇太极时期对漠南蒙古的关系和政策,在清朝发展史中,占有重要地位。这种关系和政策导致了漠南蒙古臣服于清朝,成为它的北部屏障和直接借助的力量,保证了清朝一六四四年的顺利入关和进占中原,从而使中国历史进入清朝统治时期,其次,它为有清一代的民族统治政策奠定了基础,为统治各族人民提供了经验,对清朝多民族统一国家的巩固和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鉴于此,本文拟就清太祖、太宗时期对漠南蒙古的关系和政策,试加分析。  相似文献   

13.
清王朝是我们这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中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满族贵族从东北兴起建立清朝,逐步统一了蒙古各部,并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对蒙古的民族政策.本文就清王朝对蒙古的民族政策问题略加论述.一中央设理藩院,地方设将军、都统、大臣的制度清朝政府在中央设置理藩院,为处理蒙古事务的机构.在蒙古地区设将军、都统、大臣办理具体事务.理藩院既负责制定对蒙古的重大方针政策,又采取各种措施,保证重大方针政策的  相似文献   

14.
清廷为更好地控制蒙古族并维护其在北部边疆的统治,对包括归化城土默特在内的蒙古地区实行了封禁政策,其中包括文化封禁,但这一政策却存在着内在矛盾:首先,清廷对蒙古封禁政策与其在全国倡导的“尊孔读经、礼义教化”相矛盾;其次,清廷对蒙地文化封禁政策与其在全国推行科举取士制度、大力兴办地方教育存在矛盾;最后,清廷对蒙地人口封禁政策与其弛禁政策相矛盾。上述内在矛盾为归化城土默特地区的教育事业提供了发展契机。  相似文献   

15.
有求必应     
编辑,您好! 1.封建政府进行赋税政策调整或赋税改革的出发点是要解决 ①地主与农民的矛盾 ②封建国家与农民的矛盾 ③封建国家与地主的矛盾 ④政府的财政危机  相似文献   

16.
本文论述了从西汉末年至清代鸦片战争前赋税思想发展的三个阶段。文章认为:西汉末年至唐五代是封建地主阶级赋税思想发展完善阶段。代表地主阶级利益的贵义贱利,重本抑末、黜奢崇俭和经济干涉主义的赋税思想占主导地位。宋至明中叶,李觏、王安石公开主张言利,提出了保护工商业的税收政策。这一时期为封建地主阶级赋税思想的分化没落阶段。明清之际至鸦片战争前为资产阶级赋税思想启蒙阶段。以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为代表的赋税思想家公开否定传统的封建地主阶级的赋税思想,提倡工商业自由经营,发展国际贸易,提高商人的政治地位。标志资产阶级赋税思想的产生。  相似文献   

17.
青海蒙古社会经历了一系列的变故,在清政府的民族政策不断调整下,从人口、阶层、婚姻、文化、习俗等社会结构方面发生巨大了变化,本文从社会结构角度研究这段时期青海蒙古社会的变化,分析这些因素在青海蒙古社会变化中扮演的角色。  相似文献   

18.
赋税是国家财政的主要来源,也是维系国家政权的重要经济基础。在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历程中,各个封建王朝都很重视赋税制度的建设,其中,产生和演变出了许多形形色色的赋税制度,然而各个赋税制度产生的背景、表现的内容及对历史的影响都不见相同,下面笔者就其演变的主要趋势谈点拙见。  相似文献   

19.
清政府对蒙古政策的调整和新政的实施鸦片战争以前,清政府对蒙古地区实行盟旗制度,通过蒙古封建王公实施间接的统治,这样既维护了蒙古封建统治者的传统特权,又实现了清政府对蒙古地区的有效控制。蒙古地区是当时清王朝可靠的后方和维持其大一统的重要的稳定因素。鸦片战争以后,整个形势发生了巨大变化,在外国资本主义势力的入侵下,蒙古的封建王公贵族虽然仍旧是清政府对蒙古地区统治的支柱,但同时他们也和外国资本主义势力相勾结,或者成为外国侵略者拉拢和收买的对象。在外来  相似文献   

20.
以康熙朝为代表的清代中前期蒙古政策是研究清代宗藩体制变革的重要对象,清代中前期蒙古政策的特点在于:它在继承中国封建王朝传统宗藩体制的基础上对内藩政策实行着“中国化”的变革,实行着封建王朝“天下观”下的“中国意识”的萌芽与发展。清代中前期通过强化清中央政权对蒙古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统一”而非“一统”,加强了蒙古各部同清中央政权统治下各民族的融合。清代中前期蒙古政策的历史贡献在于:它在封建王朝的统治下,基本上完成了对内藩的“统一工程”,在很大程度上将清朝“天下观”下的内藩、属国作了很好的“内、外”之厘定,为实行“中国”由传统儒家意识下的“天下”向近代意义上的国家之转变作出了自己的贡献,并且完成了对蒙古等边陲区域的统一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