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In this response to "Golden Rule on 'Golden Rule,'" Greg Anrig reasserts his position that the "Golden Rule settlement" was a mistake. He argues that its application in Illinois has not improved the passing rate for black candidates relative to white candidates and that it has inappropriately been used as a precedent for proposed legislature mandates in other states.  相似文献   

2.
In a second response to J. Patrick Rooney, the author counters Mr. Rooney's criticisms and defends the role of Educational Testing Service on the test bias issue.  相似文献   

3.
旅游“黄金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金周”的出现 ,开启了国民旅游的热潮 ,也带来许多负面影响 ,分析了我国目前假日旅游存在的问题 ,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4.
In this rejoinder to Anrig's criticisms in the last issue of EM, Rooneg responds to Anrig's arguments and reasserts his position that the Golden Rule settlement was necessarg and reasonable and has been effective.  相似文献   

5.
作为一种新类型、具有特殊作用的诉讼,经济诉讼在我国能否独立存在,已经在法学界引起了广泛关注。就经济诉讼在我国的现状以及应当确立的客观依据进行分析性的初步探讨,并对经济诉讼在我国的构建提出一些个人见解。  相似文献   

6.
为更好发挥公司解散诉讼维护股东利益的功能,也为防止法院轻易解散公司给经济发展带来不利影响,有必要对公司解散诉讼设计科学的程序规则。规定公司解散诉讼的原告资格时,既要杜绝小股东滥诉,也要防止大股东滥权。公司解散诉讼的审理要遵循商事主体维持原则、自治优先原则、替代措施优先原则和审慎的强制解散原则。  相似文献   

7.
在代持股权被名义股东的债权人申请强制执行时,隐名股东为实现投资权益显名化将自己变更为登记股东,在诉讼选择上,不应在执行异议之诉中一并提起股权确认之诉,而应先通过执行异议之诉排除强制执行,再提起股权变更之诉。隐名股东的股东资格认定应以区分说为标准,与外部关系无必然的联系。外部关系适用外观主义原则,名义股东的债权人属于《公司法》第32条第3款规定的"第三人"范畴,在隐名股东怠于消除股权登记不一致的权利外观且名义股东的债权人为善意时,隐名股东不能排除名义股东债权人的强制执行。  相似文献   

8.
经济学作为一种分析工具,号称“天下之公器”。经济学的工具属性确定了它在诉讼中可以发挥很大的作用,然而现实中人们却忽视了这种作用。这种作用具有很强的现实性和可操作性,它至少可以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有助于认定案件事实依据;二是可以为法官裁判提供一个参考标准。通过两个现实案例的分析,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出经济分析是如何在诉讼中发挥作用的,同时也可以看出经济分析对于法官来说非常重要,因此法官掌握一定的经济分析实乃职业之必需。  相似文献   

9.
环境污染侵权诉讼作为一种特殊的民事侵权诉讼,考虑到受害人和致害人间基于环境侵权制度所致的信息不对称和地位不对等等因素,在举证责任分配上,诉讼中原告的举证责任将有一部分转移给被告.从举证责任倒置之学理依据及环境侵权诉讼中举证责任倒置原则的具体适用分析环境侵权诉讼中的举证责任倒置问题所涉及的主要方面,可以正确地适用该原则.  相似文献   

10.
环境污染侵权诉讼作为一种特殊的民事侵权诉讼,考虑到受害人和致害人间基于环境侵权制度所致的信息不对称和地位不对等等因素,在举证责任分配上,诉讼中原告的举证责任将有一部分转移给被告。从举证责任倒置之学理依据及环境侵权诉讼中举证责任倒置原则的具体适用分析环境侵权诉讼中的举证责任倒置问题所涉及的主要方面,可以正确地适用该原则。  相似文献   

11.
In this article, the author provides an overview of the "Golden Rule" issue, including a summary of legislative and judicial activity aimed at extending the Golden Rule idea, the opposition of professional associations to such proposals, and activity at the Educational Testing Service to take differential item functioning into account in test construction.  相似文献   

12.
也论抽象行政行为的可诉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行政诉讼受案范围限制过于严格 ,尤其是抽象行政行为被排出在司法审查以外。因而 ,应拓宽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 ,将规章以下层次的抽象行政行为纳入司法审查的范围  相似文献   

13.
In this article, the Executive Director of FairTest, an organization that has been prominent in promoting Golden Rule-type procedures, explains what he means by the "Golden Rule bias reduction principle" and why he advocates it as a practical reform to help ensure fairer tests.  相似文献   

14.
金规则是全球各大文明、各种不同的文化,根据各自的伦理道德、宗教信仰提取出的一条普遍性规则。儒家的金规则与康德的金规则是两种典型的表达模式,二者在很多方面存在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15.
“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是社会主义国家治国方略的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两个方面,二者缺一不可。这一重要思想,是我党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性认识的升华。认真0学习、坚决贯彻这一思想,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行政诉讼类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行政诉讼类型是行政诉讼法学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借鉴国外行政诉讼类型合理因素的基础上,结合我国行政诉讼的实践,我国的行政诉讼可以依提起诉讼的当事人和当事人提出的诉讼请求的内容不同为标准来进行分类。根据提起诉讼的当事人不同,行政诉讼分为行政相对人诉讼、其他利害关系人诉讼、公益诉讼和机关诉讼。根据当事人提出的诉讼请求的内容不同,行政诉讼分为形成诉讼、给付诉讼和确认诉讼,其中形成诉讼包括撤销诉讼和变更诉讼,给付诉讼包括课予义务诉讼和一般给付诉讼,确认诉讼包括积极的确认诉讼和消极的确认诉讼。  相似文献   

17.
In this 1986 letter, referred to in the article by Faggen, NCME President Jaeger wrote to a new York legislator to express NCME's strong opposition to proposed legislation that would have extended Golden Rule-like procedures to tests in that state. Similar letters, with the same date, were sent by President Jaeger to ail members of relevant education committees in both houses of the New York and California legislatures.  相似文献   

18.
“人治”与“法治”之争是辛亥革命不彻底而留下的后遗症 ,它始终贯彻于民初的政治生活之中 ,并引发出许多惊心动魄的历史场面 ,二次革命 ,护国运动、护法斗争无一不是这种斗争发展的最高表现 ,从而出现了民初政局动荡不定 ,复辟与反复辟、造法与毁法屡见不鲜的奇特景观。  相似文献   

19.
<春秋>决狱是中国古代的一项重要司法制度,是一种有重要影响的断案方式.它针对疑难案件适用独特的指导思想"原心论罪",强调主观主义与客观主义相统一的司法审判方式,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司法公平和正义.  相似文献   

20.
我国行政诉讼调解制度的适用范围及程序设计的具体建构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行政诉讼中,对调解进行制度性设计是一个宏大而又复杂的系统工程,既要吸纳民事诉讼调解制度中的合理成分,又要兼具行政诉讼程序体系的独特个性,既要吸收域外的先进经验和成果,又要兼顾我国传统的诉讼心理、诉讼习惯和诉讼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