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统计与概率”作为一个独立的数学学习内容领域,第一学段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初步体会确定现象和不确定现象,能够用“不可能”“一定”或“可能”来描述事件发生的情况,并初步体会事件发生可能性的大小;第二学段的教学目标主要是联系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判断游戏规则的公平性,  相似文献   

2.
教学内容 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第94~96页例1、例2及"试一试"、"练一练"及相关习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理解并掌握用分数表示可能性大小的基本思考方法,会用分数表示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进一步加深对可能性大小的认识.  相似文献   

3.
教学内容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第94~95页。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理解并掌握用分数表示可能性大小的基本思考方法,会用分数表示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进一步加深对可能性大小的认识。2.使学生在学会用分数表示可能性大小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感受统计概率的数学思想。  相似文献   

4.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材第84、85页。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第八单元“可能性”的第一课时。它是在二年级“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的学习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主要是使学生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并能对这些可能性的大小用语寿进行描述——这是本单元,也是本课时需要掌握的知识技能目标。本目标实施的重点足通过一系列活动,逐步让学生悟出事件发生可能性的大小。  相似文献   

5.
在小学阶段设置简单的"概率"内容,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的随机思维,让学生学会用概率的眼光去观察大千世界,而不仅仅是以确定的、一成不变的思维方式去理解事物。二、三年级要求学生会用语言描述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并能列出简单事件出现的结果,四年级让学生理解等可能性,五年级会用分数表示可能性的大小。概率教学重点是让学生理解不确定现象,理解"大数定律"。  相似文献   

6.
正"可能性"属于统计与概率的范畴。在第一学段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确定性事件和不确定现象,初步体会了事件发生可能性的大小。在这些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第二学段继续教学"可能性",主要学习根据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判断游戏规则的公平性,定量地描述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即在等可能事件中,用分数来表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并通过可能性分析判别游戏规则的公平性,能初  相似文献   

7.
《可能性及可能性大小》是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主要是通过游戏活动,让学生感受简单的随机现象和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对简单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作出定性描述,为后期第三学段学习随机事件发生的概率做准备.有幸聆听张冬梅老师执教此课,教学时张老师精心设计数学活动,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可能性的大小,尤其是课堂中数学活动散发出香浓的哲学味,让我感触很深,现选摘几个片段与大家分享.  相似文献   

8.
<正>《可能性及可能性大小》是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主要是通过游戏活动,让学生感受简单的随机现象和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对简单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作出定性描述,为后期第三学段学习随机事件发生的概率做准备。有幸聆听张冬梅老师执教此课,教学时张老师精心设计数学活动,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可能性的大小,尤其是课堂中数  相似文献   

9.
黄亦琴 《小学生》2011,(1):47-48
苏教版数学教材分别在二、三、四、六年级安排了有关可能性的知识,二年级上册教学用“可能”“一定”“不可能”等词语描述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和确定性;三年级上册初步认识可能性的大小,教学用“经常”“偶尔”“差不多”等词语描述一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四年级上册教学等可能性和游戏规则的公平性,让学生设计简单游戏的公平规则;  相似文献   

10.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94 ~96页例1、例2及相应的“试一试”“练一练”,练习十八第1~2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初步理解并掌握用分数表示可能性大小的基本思考方法,会用分数表示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进一步加深对可能性大小的认识.  相似文献   

11.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可能性"教学目标:(1)通过"猜想——实践——验证",经历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的探索过程,初步感受某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不确定的,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有小的。(2)在活动交流中培养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3)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学会用数学眼光分析、  相似文献   

12.
教材分析《可能性》这一课是人教实验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内容。本课的教学目标是:初步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初步感受、体会概率知识存在于日常生活中。  相似文献   

13.
<正>如何借助现实情境,在概率的起始课教学中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让学生感悟"有用的数学",笔者以苏科版数学八年级下册第8章的"确定事件与随机事件"教学为例,谈谈具体的做法与思考.一、教学分析1.内容分析在实际生活中,不确定的现象(随机现象)是大量存在的.概率是对随机现象的一种数学描述,是对随机事件发生可能性大小的刻画.本节课作为初中数学概率的起始课,主要是引导学生对事件定性,为后续对随机事件的定量研究作铺垫.2.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14.
周芳华 《广西教育》2013,(21):56-57
教学内容: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104页~105页《可能性》教学目标:1.在生动有趣的数学活动中,让学生感受生活中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事件的发生是不确定的。2.初步渗透概率的思想,能根据具体情境进行简单的推理、分析、判断。3.初步感受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有小的。4.在活动中让学生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体验数学在解决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15.
正【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84、85页。【教学目标】1.通过"猜测—试验—分析"经历事件发生可能性大小的探索过程,让学生初步感受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有小的。能对一些简单事件的可能性进行描述,并与同伴交换想法。2.体会动手实验是获得科学结论的一种有效方法。3.通过实验和游戏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实践应用能力及合作精神。  相似文献   

16.
六年级(上册)《可能性》的教学.主要让学生进一步理解等可能性,会用分数表示事件发生可能性的大小。特级教师吴金根在执教该课时,创设有效的学习情境,优化数学活动,让学生穿梭在思维的丛林中,促进了思维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教学设计 课程标准与教学内容 <游戏公平吗>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七年级<数学>(北师大版)下册第四章第一节的内容.本节内容在七年级上学期中,学生已经接触了不确定事件,初步体会不确定事件的特点及在事件发生可能性意义的基础上,通过摸球游戏,进行实验与分析,使学生体会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不确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让学生了解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及游戏规则的公平性,并在大量实验的过程中,初步了解概率的意义,体会可以通过做试验来大致估计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  相似文献   

18.
一、【背景】本课的内容是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课标实验教科书六年级下册数学P111~113中的统计与可能性整理复习。关于"可能性"这一内容,小学数学教材分两次进行了集中编排。第一次是在三年级上册,主要是让学生初步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第二次是在五年级上册,使学生对"可能性"的认识和理  相似文献   

19.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数学》上册106页例3。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体验到: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事件的发生则是不确定的。2.能够列出简单事件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3.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4.对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做出描述,并能和同伴交换想法。5.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以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1.感受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2.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学习习惯。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师: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到处可见各种各样的抽奖活动。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做…  相似文献   

20.
马肃霜 《河北教育》2009,(10):32-34
【教学预设】 一、教学目标定位及教学策略构想 1.本节课学习哪些内容? 《可能性》是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人教版教材三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本单元可以用3课时进行教学。第一课时是事件的发生有确定性和不确定性,其它两个课时分别学习“生活中许多事件的发生是不确定的,但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有小的”、“判断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从生活经验来看,学生在生活中或多或少地接触过“可能性”,但作为数学中的概率知识来学习还是第一次,对小学生而言还是有一定难度的。因此,我把第一课时作为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