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清代闽台各地区的螟蛉子收养习俗存在较大差异。闽西北地区以自然经济为主,社会流动性小,宗族组织注重血缘关系传承,螟蛉子收养习俗并不流行。螟蛉子无权继承养父宗祧,也不具有宗族的正式谱系地位,只能继承养父的部分财产。闽东南地区则因社会流动性大,商品经济发达,宗族组织相对开放而盛行功利性收养螟蛉子。螟蛉子拥有宗桃继承权和正式谱系地位,也能继承养父较多财产。台湾地区的螟蛉子习俗主要体现移民社会特点,普通家庭买养螟蛉子的目的以解决承祧需要为主。螟蛉子的宗祧权和财产权与亲子并无分别,螟蛉子在台湾家庭中基本上享有与亲子同等的地位。  相似文献   

2.
赏毛诗图     
《诗经》,是我国古代的第一部诗歌总集。原由《诗》经孔子删定而成,汉代尊为经典,故名《诗经》。当时传诗者有齐、鲁、韩、毛四家,后惟《毛诗》流传完整,因此又称《诗经》  相似文献   

3.
陈复兴 《师道》2014,(10):42-44
孔子学生有子说:“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对于这一句话的解释,大家众说纷纭。特别这个“因”字,可真是五花八门、不一而足。有解作依靠的,有解作因循的。更有解作婚姻的。最普遍的理解是“所依靠的,应该是亲近自己的人,只有这些人才是可尊崇而靠得住的”。这样,孔子就难逃搞帮派、搞小团体的嫌疑。  相似文献   

4.
学了17课《孔子拜师》后,我发现很多古代名人的名字里都有子字,比如孔子、老子、庄子、墨子、韩非子……我想让自己也变成名人,于是悄悄地把自己的名字改成了  相似文献   

5.
作为《诗经》首章,《关雎》在今天不仅被我们用来比拟美好的爱情,在古代更是倍受青睐。然而,在《诗经》流传过程中,随着《诗经》经学地位的逐步确立,《关雎》之义也被历代学者多样诠释。汉人的解读确定了《关雎》诠释的范围与方向,同时也给《关雎》主旨笼盖上了永远挥之不去的经学迷雾。在《孔子诗论》中,"《关雎》以色喻于礼"的话,  相似文献   

6.
"没有教不会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近些年这句名言流传甚广。新课程改革以来,一些教育专家、一些教师人云亦云,以为有学者、专家的论证,有媒体的聒噪,定然是颠簸不破的真理,使不少教师迷失在"我本无能"的混沌状态中,自怨自艾。把失败的教育通通归结在自己身上。此论始作俑者为谁?有人说是"童话大王"郑渊洁,有人说是现代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无论谁说的,都是谬种流传,大与"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的味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