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在以往的赵树理研究中,有的学者由于过分看重赵树理的"农民作家"身份,过分强调赵树理对"五四"文学的反思,忽略了赵树理创作在反封建精神上与"五四"文学的联系.本文将从以下几方面论述赵树理创作中表现出自觉的反封建意识:赵树理在小说中涉及了反对封建思想的诸多领域;他将"五四"新文学的本质特点同现实生活结合起来,在反封建的重大背景上表现农民的生活;分析赵树理在观察视角、作品的基调、思考方式上,与"五四"作家的差异.  相似文献   

2.
新时期女性文学经历了漫长的历史地表之下的生存,在思想解放的春风中开始痛楚而柔韧的复苏。新时期女性文学从文化“寻父”到“弑父”,从“寻母”情结到“憎母”情绪,从退守女性“私人生活”到展开“一个人的战争”,写作主题不断变迁。本文通过阐述女性文学寻找男人———否定男人———追溯母体———回归自我的精神旅程,旨在呈现女性意识不断发展与成熟的过程。  相似文献   

3.
生态文学是作家生态立场和生态情怀的表达,是基于现实生态灾难的写作,本文通过生态文学主题的挖掘,揭示了当代生态文学写作的意义和价值所在。  相似文献   

4.
《金瓶梅》之前的小说很少涉及人类本性的描写,即使有,也大多与人性中值得赞美、歌颂的一面有关。而《金瓶梅》以其真实而细致的笔触,直面人生的勇气,多层次多角度地透视出了人类的本性、人性的弱点以及这种弱点而产生的人性异化的种种状况。这其中既有对传统文化道德压抑人性的反叛意味,又在一定程度上展现了人性在毫无约束的状态下的某些反人类的倾向。这在中国小说史上在小说主题的开掘上,无疑具有开拓性的意义。同时对我们今天的现实人生也起到了一定警示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关于文艺复兴时期文学的主题,传统上多以简单的阶段论进行机械的分析,因而颇多矛盾和困惑,而用人性论或辩证的阶级论来分析,刚发现它是个性解放与道德训练的双向主题的辩证的统一,实在不是一个“怪现象”。  相似文献   

6.
鲁迅作品的反封建不仅涉及外在的制度文化,更指向了人的内在心灵和思想意识。解读鲁迅作品,应从表层的制度文化转向深层的思想意识,从外部的批判转向内部的反省,从对社会的反叛转向对自我心灵的更新。鲁迅作品的反封建具有超越时代、超越政治的永恒魅力,不仅不会带来社会的动乱,反而会从更深层面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与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7.
试对中国女性文学的主题进行梳理,指出在多元化的文学主题中,呈现女性作家在创作上表现出来的主体意识的苏醒及作品试验性的突围,从而展现中国女性高扬的现代精神。  相似文献   

8.
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我党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实际需要出发,始终坚持新文化运动的发展方向,继承和发展了新文化运动的"反封建主义"传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提出了彻底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进行了土地革命,最终结束了两千多年封建统治,建立了新中国。同时很重视思想文化领域的反封建斗争,党内肃清了教条主义,提出了新民主主义文化。今天我们重新解读这段历史,对于我们今后肃清封建遗毒,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将会提供历史的经验和教训,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国民劣根性的挖掘,批判农村落后的文化习俗及心理,揭示知识分子自审及自我放逐,说明了九十年代文学创作领域启蒙主题的必然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10.
以文学人性论为理论依据,从人性化层面解读《项链》及《大浴女》的主题,论证人性是文学作品的永恒魅力。  相似文献   

11.
新时期女性散文以显见的性别意识,关照女性生命,表露女性自我身心的体验,感悟女性坎坷的人生与命运,思考和探寻女性在社会中的位置,从各个角度反映出被人们歧视、冷淡的女性世界。女作家们努力争取女性表达与言说的权利,突破菲勒斯中心主义的束缚而博得了一片自己的天地。但是,女性在创作中容易陷于女性意识自我沉溺和因极端强化导致的再度迷失两个误区,从而成为了当代女性散文应该特别警醒的缺憾,女性意识将面临新的提升和突破。  相似文献   

12.
终身教育学学科建设是新时代终身教育学内涵更新、终身教育理论研究深化、终身教育实践发展以及我国教育学学科体系完善的必然要求。建设终身教育学学科亟待解决终身教育学的概念界定、研究对象、研究范畴、研究方法、学科定位及性质、体系等方面的问题。新时代建设终身教育学学科需要明晰终身教育学学科建设的基本方向,明确终身教育学学科建设的主要任务,处理好终身教育学学科建设中的终身教育学研究和终身教育研究、终身教育学与终身教育实践、终身教育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以及终身教育学研究的中西关系,加强终身教育学学科建设的外部保障。  相似文献   

13.
依托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优势,桂林文学在新时期得到蓬勃发展。其中,桂林人写桂林,作品带有浓厚桂林风味的文学现象出现,是桂林作家本土意识加强、桂林本土文学繁荣的标志。本土文学为桂林文坛赢得广泛赞誉的同时,也形成了难以突破的瓶颈。如何打破这个瓶颈,已成为21世纪桂林文学发展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14.
创作主体意识充分发挥是决定文学创作成功的前提。1938—1942年延安内在的政治功利性违背了文学创作规律,作品艺术水准下降。不过延安的政治文学生态仍以开放自由为主,保证了创作回归个人的可能。政治功利性与艺术自觉的碰撞,导致作品成为展示内心矛盾的载体,创作主体意识总的来说是弱化了。  相似文献   

15.
游仙题材在唐前沿着两条路径前行,经过秦汉的低伏,汉末魏晋的高涨,至东晋以后而渐趋边缘化.这既是文学现象,更是文化现象.游仙题材近千年的起伏及世俗化趋势跟我国思想史上理性精神的发展脉络有着某种对应关系.通过对游仙题材的历时性考查,再参照以理性精神在唐前的发展历程,并结合对各阶段作品的解析,可以理清这一文化现象的动因.  相似文献   

16.
新时期学存在着多种意义转变,其中作家身份的代际转换和学思潮的流变与西部学密切相关。从“右派”作家的现代性启蒙到“知青”作家的浪漫追忆,再发展到先锋派的叙事革命,直至20世纪90年代后期出现的“新生代”的个人写作;学思潮从伤痕、反思、改革、化寻根到新写实和先锋派。西部学成名于伤痕和反思学,贡献在改革学和化寻根,游离于新写实,彷徨于先锋派,出现逐渐边缘化的状态。  相似文献   

17.
新时期女作家的创作中,女性意识的醒目及固守不容忽视,那些表面上看来写个人情感或仅从女子角度察看生活的作品。实际上已包含了她们对世界普遍的认知,包含了她们强烈的进取精神和自我反省。她们的作品中更多情感与情绪特征的表露,形成了一种浓浓的悲剧氛围;几乎所有新时期女作家自身或作品中都呈现一个情感转化进程,包括旧的自我的否定与新的自我认同之间的一段空白,而悲剧性正在于对这种空白和认知的不断重复。  相似文献   

18.
后现代主义以"否定"、"破坏"、"消解"和"颠覆"现存一切观念、价值和制度,强调"不确定性"、"非中心性"、"非整体性"和"非连续性"等为特征的思想观念,与我国新时期先锋小说和新写实小说的强烈否定意识有着极大程度的相似性。但两者各有其特定的生成、发展规律和本质特征,它们之间既有密切的联系又有鲜明的不同。对两者的正确辨析,将有助于我们进一步理解和把握我国新时期小说的本质和特色。  相似文献   

19.
魏晋文化所展现出的风采与成就,被学者们誉为东方的文艺复兴.而魏晋文化中的"文学自觉"的形成,为中国文学史的发展起到有力的推动作用.文章从乱世的造就、思想的解放、文学的独立、领导者的作用、寒士的不平等方面对魏晋文化中"文学自觉"的成因进行探寻与分析.  相似文献   

20.
在消费社会的新语境中,出现了大量挪用、拼凑和改写经典的现象,人们不再迷恋于经典的深度阐释,而是演变为一种文化符号的表象游戏。该如何看待这样一种文化状况?本文通过分析消费文化的大众立场对文学经典的精英立场的冲击,并考察了文学经典自身的特质,认为经典化是一个复杂的不断建构的过程,应当以开放的心态看待文学经典在消费文化语境中的存在和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