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谓"生态位"指的是生物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形成的,在一定时间和空间拥有稳定的生存资源(食物、栖息地等),进而获得最大生存优势的特定的生态定位.  相似文献   

2.
不知从何时起,有人提议构建生态语文课堂。"生态"一词原是自然学科的一个概念,意思是生物在一定的自然环境下生存和发展的状态,也指生物的生理特性和生活习性。如果硬要拿到语文课  相似文献   

3.
何谓"阅读生态"?我们知道,"生态"指生物在一定的自然环境下生存和发展的状态,也指生物的生理特性和生活习性.而所谓"阅读生态",是借用其他学科的语汇,专指语文阅读的状况.笔者仅就高中生课外阅读的状况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4.
一、原生态作文教学概念阐释"生态"是指生物在一定的自然环境下生存和发展的状态,也指生物的生理特性和生活习性。"原生态"就是最初的生态,未受人类活动影响或破坏的自然本态。在原生态中,生物的一切特征和习性都是天然所成,生物与环境呈现着一种天然的和谐。"原生态作文教学"概念的提出以及研究、实践活动的开展是  相似文献   

5.
生物多样性的困境直接导致了人类生存的困境,既要开发利用资源又要保护资源,人们在这“对立统一体”中面临两难抉择。解决这些困境的关键要大力加强生态自然观宣传与教育。  相似文献   

6.
生态诗是指用诗的艺术形式反映生物在一定自然环境下生存和发展状态的诗歌。杜甫大量的生态诗作,其美的架构主要由和谐美、雄壮美、恬静美、人性美四个方面组成。杜甫生态诗美的价值今天对于人们的美感教育有着重要意义,是值得大力开发的诗美资源。  相似文献   

7.
生态诗是指用诗的艺术形式反映生物在一定自然环境下生存和发展状态的诗歌.杜甫大量的生态诗作,其美的架构主要由和谐美、雄壮美、恬静美、人性美四个方面组成.杜甫生态诗美的价值今天对于人们的美感教育有着重要意义,是值得大力开发的诗美资源.  相似文献   

8.
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如何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有效保护和建设生态环境,关系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因此,职业学校要十分重视对学生进行生态意识的教育,使学生初步认识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防止环境污染和保护动植物资源的重要意义,并且受到爱国主义思想的教育。对青少年实施生态意识教育,既可以结合课堂教学进行,也应当在课外活动中广泛地开展,还要引导学生投身生态建设实践。一、在课堂教学中进行生态意识教育生物与环境知识是生物学的基础理论,教授好这些理论,就能使学生受到系统的生态意识教育。  相似文献   

9.
生态诗是指用诗的艺术形式反映生物在一定自然环境下生存和发展状态的诗歌。杜甫大量的生态诗作,其美的架构主要由和谐美、雄壮美、恬静美,人性美四个方面组成。杜甫生态诗关的价值今天对于人们的关感教育有着重要意义,是值得大力开发的诗美资源。  相似文献   

10.
从马克思生态思想、人的生存权利的实现、生态正义和生活自然的"和谐"等方面思考"生态文明与和谐社会建设"的内在机理,提出生态文明是对资本主义工业文明的超越,是人类文明的新阶段和新发展,符合人类的生存权利走向现实的"定在"。生态文明与小康社会、生态文明和人的生存与发展,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因而,我们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加强社会主义的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11.
2015年6月,三亚市被定为国家首个"双修""双城"试点城市。在"双修""双城"战略背景下,教育领域有着更多的责任担当,首当其冲就是建设生态校园,使广大师生"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并以丰富的生态校园文化渗透和辐射全社会,进而推进三亚科学发展、绿色崛起乃至全省全国的生态文明建设。一、"生态校园"的丰富内涵生态,指生物在一定的自然环境下生存和发展的状态,  相似文献   

12.
从马克思生态思想、人的生存权利的实现、生态正义和生活自然的"和谐"等方面思考"生态文明与和谐社会建设"的内在机理,提出生态文明是对资本主义工业文明的超越,是人类文明的新阶段和新发展,符合人类的生存权利走向现实的"定在"。生态文明与小康社会、生态文明和人的生存与发展,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因而,我们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加强社会主义的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13.
从马克思生态思想、人的生存权利的实现、生态正义和生活自然的"和谐"等方面思考"生态文明与和谐社会建设"的内在机理,提出生态文明是对资本主义工业文明的超越,是人类文明的新阶段和新发展,符合人类的生存权利走向现实的"定在"。生态文明与小康社会、生态文明和人的生存与发展,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因而,我们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加强社会主义的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14.
从马克思生态思想、人的生存权利的实现、生态正义和生活自然的"和谐"等方面思考"生态文明与和谐社会建设"的内在机理,提出生态文明是对资本主义工业文明的超越,是人类文明的新阶段和新发展,符合人类的生存权利走向现实的"定在".生态文明与小康社会、生态文明和人的生存与发展,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因而,我们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加强社会主义的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15.
一、深生态理念的特征深生态理念是在肯定人类价值高于自然价值的同时的现代“人类中心论”。深生态理念特点是:A、互相关联的全方位思想,反对人在环境中的随意想象。有机体是生物圈中一个点,有机体离开有机体之间的联系,不能独立生存。B、生物圈中任何生命形式的生存与发展的权利平等。C、提倡生物、生活、经济和文化的多样性和共生性。D、地球上所有物种、群落、民族都是平等的。E、反对污染和资源枯竭,并采取积极  相似文献   

16.
在生物学中,有个生物生长的原理——格乌司原理,也叫“生态位现象”。其意思是说,大自然给每一个种群的生物都提供了一个适宜其生长的特殊环境——生态位。一旦某种生物脱离了自己的生态位,或生态位被自然或人为破坏,那么该种生物则难以生存。  相似文献   

17.
<正>一、校园应该是生态的,生态的校园是美丽的。"生态"一词源于古希腊语,意思是指家(house)或者我们的环境。简单地说,生态就是指一切生物的生存状态,以及它们之间和它与环境之间环环相扣的关系。人们常常用"生态"来定义许多美好的事物,如健康的、美的、和谐的等等。生态系统是各种事物相互依存的系统,生态系统是开放的系统,生态系统也是可持续发展的系统。而我们的教育是怎样的呢?我们的教育生态吗?长  相似文献   

18.
生态学,本是研究生物与其环境的相互关系的一门学问。从字面看,也就是研究生命的生存状态的科学。从20世纪后期起,战争的硝烟还在缭绕,生态危机又摆在人类面前。环境污染、资源破坏、人口爆炸、物种骤减、物欲横流、消费畸形等问题日趋严重,把人类推入了整体性的生存危机之中。在对现代化潮流的反思中,人们把原本只是属于生物学领域的生态学所揭示的生命存在规律不仅推衍到人类,而且从人类生存的自然生态推衍到社会、文化和精神等领域,提出了树立生态意识、创建生态文明的主张。当人类处于生态困境之中时,生态意识乃是引导人类走出困境所必…  相似文献   

19.
高等教育资源配置的优劣关系到高等教育生态系统生存和发展。在我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过程中,高等教育资源配置主体、客体和配置方式均不同程度地存在失衡现象,严重影响到我国高等教育生态系统功能的正常发挥。从学理分析的角度来审视高等教育资源的生态位、生态承载力、生态限制因子以及资源共享情况等,以期寻求高等教育资源配置失衡的根本原因。为此,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发挥人才资源的核心动力作用,处理好"计划"和"市场"的关系,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避免资源浪费将是应对高等教育资源配置失衡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20.
<正>"生态"在生物学中指生物的生存和发展的状态,后来,"生态"概念应用的范围在不断地拓宽,突破原有界限被引用于其他领域。生态课堂旨在在课堂中能够关注学生的个体存在和发展,能够构设一个系统的、和谐的、稳定的"课堂环境圈",使得学生能够得以更好地发展。语文生态课堂更是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体现生态知识,感悟生命平等,体验生命智慧的课堂。卢梭说过:"教育必须顺应学生的天性,否则必将造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