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笔者在分析90年代以来美国货币政策所实施的理论依据--泰勒规则的基础上,对当今美国货币政策的政策实施及其操作特点做了全面考察和总结,并简单探讨了美国货币政策对我国货币政策选择的启示。  相似文献   

2.
本文在回顾中国货币政策的历史和转变过程的基础上,针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货币政策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体制转轨时期货币政策的具体改革步骤和若干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考察了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开放程度不断提高的条件下,我国货币政策的有效性。讨论了汇率制度与货币政策的密切关系,并总结了自1994年以来我国三个阶段的货币政策实施实践情况,重点分析了这段时期的货币政策如何应对汇率制度的变化。提出了在经济开放条件下,提高我国货币政策有效性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我国对抗通胀的货币政策工具主要是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和贷款基准利率。从货币主义视角对存款准备金率和贷款基准利率的效能进行了评析,认为货币政策对抗通胀的效能非常有限,同时揭示了货币政策效能低下背后的实质问题,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我国自1997年发生通货紧缩以来,一直采取积极稳健的货币政策,但由于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存在梗阻、经济非均质和金融压制现象,其有效性不足,影响了我国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因此需要从改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减轻经济非均质程度和金融深化等方面提高货币政策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6.
多年来,中央银行不断推进货币政策改革,以适应日益发展的市场经济的需要,成就瞩目。然而,我国已加入WTO,对外对内日益开放,市场经济改革深入发展,货币政策机制的不尽完善、缺陷日显:同时,近年来我国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键的货币政策,目前市场资金充足,货币利率低廉,人民币汇率稳定,经济稳定快速增长,这为我国进一步改革货币政策机制提供了良好的宏观环境,我们应不失时机地抓住机遇,推进货币政策机制改革。  相似文献   

7.
我国货币政策的微观基础与宏观环境,决定了在宏观管理中会同时采用市场取向的货币政策与行政取向的货币政策。与渐进的改革开放相适应,市场取向的货币政策只能渐进地替代行政取向的货币政策。基于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的周期循环,我国应从突发性宏观调控转向连续性的宏观管理。“爬行回调”的利率政策应成为当前宏观管理的主要货币政策工具。  相似文献   

8.
货币政策的“规则与相机抉择”之争,迄今已有至少150年的历史。近期货币政策理论研究的结果,更多地融合了相机抉择与规则各自的优点,将注意力从对规则与相机抉择的原则性区分转移到对具体货币政策操作实践的探讨,以解决规则和相机抉择共同面临的问题。本文在对国内外相关研究进行梳理的基础上,就当前我国货币政策框架问题提出了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9.
货币是一个动态概念。依据经济和金融发展的不同阶段,确定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是确保货币政策顺利实施和金融业平稳运行的重要环节。本从前提条件、重要保证、核心内容和货币政策工具的转换四个方面阐述用好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问题,实践证明,把贷款规模控制作为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和物价控制的基本手段,已不适应我国当前经济发展的客观实际,必须转向以货币供应量,尤其是M2的控制为基本手段。  相似文献   

10.
目前关于我国货币政策方面的文章非常多,特别是有关 1996年以来的货币政策得与失的讨论更是热闹。限于篇幅的关系,本文是从作者的《对当前我国货币政策实施若干问题的思考》一文中摘编的。文章对我国实施货币政策必须解决的几个认识问题进行了讨论,其中的观点对于我们把握目前的金融形势和金融政策颇有裨益,不妨一读。  相似文献   

11.
反对改变货币供应量作为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从货币流通速度等方面讨论了近年来的新情况与新观点,作者认为无论是从可控性、可测性,还是相关性等各方面分析,货币供应量是目前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理想选择。  相似文献   

12.
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目标都是与当时所出现的社会经济问题紧密相关的。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国际化和金融资产化的加快,进入20世纪80年代后,世界经济已进入金融危机频发的时代,所以,确保金融安全理应成为各国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在新形势下的首选目标.  相似文献   

13.
从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角度探讨其有效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是否通畅是中央银行最终实现其政策意图和增强货币政策有效性必须面对的问题。我们可以通过进一步保持和巩固中央银行的独立性和权威性,完善货币政策等具体操作来提高货币传导机制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4.
本文运用时间序列分析的方法,研究在中国人民银行间接调控货币政策的新时期,在中国资本市场规范成长的新阶段,中国货币政策传导到中国资本市场的渠道的有效性。实证结果表明:中国货币政策能够通过利率渠道、通货膨胀率渠道和货币供应量渠道有效地传导到中国资本市场。  相似文献   

15.
以银行业集中度作为银行业结构的代理变量,分析了我国银行业结构对货币政策传导的特殊意义.运用我国14家商业银行在1997—2007年间的面板数据,考察了银行业结构对货币政策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我国银行业集中度的下降提高了我国货币政策的传导效率,信贷资产过于集中于国有银行是我国货币政策效果不明显的原因,中小股份制银行贷款份额的上升能显著提高货币政策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6.
借鉴中西方经济学的有关理论,利用货币政策有效性理论模型简析近几年货币政策的执行情况,得出我国实际货币需求量与理论有效值域的相关性,对央行独立性、传导机制、货币政策工具运用等影响货币政策有效性因素进行分析。提出了深化金融改革,确保央行决策的独立性,完善市场机制,灵活运用货币政策工具,疏导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加强与国际金融机构的合作,引导虚拟钱币的健康发展等提高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首先对国外的货币供应内、外生理论进行了系统的介绍。再按照货币主义学派的分析框架对中国的货币供应的内外生性进行分析判断,然后列举近年我国货币供应的相关事实.以实证的方式与中国的实践相结合进行分析,最后得出中国货币供应外生的结论。由此推论出96年来我国实行的控制货币供应量的货币政策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8.
INTRODUCTIONSinceChinastartedeconomicsystemreformin 1 978,monetarypolicyhasbeenfullyusedtoadjustthemacroeconomyandachievedgoodef fects.Tightmonetarypolicycontrolsinflationef fectivelywhileexpansivemonetarypolicystimu lateseconomicdevelopmentforcefully.Buti…  相似文献   

19.
The current exchange rate regime of China is just like the US dollar-pegged exchange rate regime, which weakens the effectiveness of monetary policy but increases the effectiveness of fiscal policy. Since the scope of implementing the fiscal policy is quite narrow, it is necessary to promote the effectiveness of monetary policy by enlarging the elasticity of the RMB exchange rate regime so as to stimulate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Chinese economy effectively. Project (2000ZDXM790002B) supported by Education Ministry of P. R. China  相似文献   

20.
从基于要素密集度不同的两部门例子出发,说明了由于行业自身的异质性,每个行业对同一货币政策冲击的反应各异。利用E-G两步法、ADL模型和基于VAR模型的脉冲响应函数分析1995年后中国六个行业对货币政策冲击的反应。结果显示第一、二产业、房地产业对利率政策冲击反应明显,第三产业、餐饮业和批发贸易零售业反应较小。在此基础上简单分析了造成行业反应不同的原因并给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