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荒二代的麦浪》是冉正宝对其生身故乡北大荒的一次精神回望和浪漫书写。北大荒充溢着“荒一代”的垦荒梦想和精神追寻,也充溢着“荒二代”自由、童趣、甜味、期盼的意绪。北大荒精神的精髓是“艰苦奋斗、勇于开拓、顾全大局、无私奉献”,它们表征着开拓者和建设者宝贵的精神品格。北大荒人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亲情关系、娱乐精神和文化品格。“荒二代的麦浪”意指着一种诗意的浪漫情怀,一种人生的“通透”“慈悲”与“宽容”,一种温柔对待世界的价值信条和智性观照。  相似文献   

2.
冉正宝著的散文集《荒二代的麦浪》作为非虚构写作的审美实践,以其个人化的叙述方式显示了丰富的时代精神和深广的精神意蕴,特别是其对“荒二代”概念的提出、描述,以及“荒二代”与时代的多重关联的真实书写,成为透视共和国某一阶段历史的映像。它既为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的“农场”标本存照,也为大时代下小人物的个人心灵史和心态史作了珍贵的记录。作者选择以浓墨重彩的个人史的抒写手法,又在字里行间的飞白之处暗暗隐匿着历史和时代的真相与逻辑。  相似文献   

3.
《荒二代的麦浪》作为一部非虚构写作的典型文本:首先,是作家对特定的北中国的空间经验和特殊历史时代的时间经验的整合和复活;其次,体现出对一代人的激情、尊严、地位和价值进行确证的鲜明的“身份认同”意识;第三,对20世纪50~70年代包括边垦故事在内的历史进行了有效的重构;第四,文本的字里行间还表达了主体性的话语诉求。  相似文献   

4.
“荒二代”概念的提出与界定,体现的是作者为自己以及有相同经历的群体正名和代言的追求与尝试以及在社会主义总体性语境下个体意义自我寻求与建构的探索。一方面旨在从外到社会安排与内在血脉渊源两个维度获得政治资源与革命遗产的支持与背书,从而拥有宏大革命历史背景的政治合法性与官方认证;另一方面又反复强调这一概念的个体性、民间性,以个人性、地方性、日常性维度的经验叙述取代“向地球开战”的宏大叙事那种火热的会战场景和改造世界的豪情壮志。这种既要托庇于宏大叙事的又要与之保持疏离的暧昧姿态所反映的正是社会主义总体性语境下个体意义的寻求与建构所应有的认同迷茫。  相似文献   

5.
薇拉·凯瑟是20世纪美国最杰出的小说家之一,其作品多以作家本人幼年熟悉的西部边疆生活为题材,描写欧洲移民在美国西部与大自然搏斗的艰辛生活和对土地的深情热爱。而陕西本土作家李康美则将生活的渭北原野作为他文学创作的根基,描写弱势群体的生活状态,勇敢面对人生是其文学创作的主线。  相似文献   

6.
回忆的诗学:重读《朝花夕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打破研究《朝花夕拾》的惯常思路,本论文选择以回忆这一心理学范畴来观察文本的内在矛盾,借此发现回忆是一个结构性的文本存在,并通过连续性、时空性和偶然性等特征来认识那富有意味的文本矛盾形式,从中感受和理解鲁迅这个中国现代伟大灵魂的生与死、爱与恨、挣扎与超脱。  相似文献   

7.
《情人》作为法国著名作家玛格丽特·杜拉斯的代表作,以其独特的叙述角度和方式吸引着众多的读者。其中对回忆这一叙事策略的使用,更是达到极致。在小说中回忆不仅将故事的时间、叙述的逻辑所打破,更重要的是充分展示了叙述者的个人体验和态度。  相似文献   

8.
张岱 《神州学人》2010,(9):40-41
那是来日本不久后的一个夜晚,外面寒风寂寂,我和夫围在榻榻米的小炕桌上温习着功课。忽然,在已有些凉意的深秋的夜空中,传来了一阵悠扬的音乐声,由远及近,缓缓地向我们飘过来。音乐如泣如诉,如咽如鸣,  相似文献   

9.
众所周知,“小蛮腰”是广州市的电视塔,中国的第一高塔,世界第二高塔。  相似文献   

10.
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选入了朱德同志为纪念母亲创作的《回忆我的母亲》一文,这是一篇回忆性散文。执教时应抓住回忆性散文叙事抒情的特点,立足文本,体会朱德对母亲深切的怀念之情。从以读促悟、体会情感,找关键句、梳理事件,创设问题、品味情感,小组讨论、整体感知等方面谈谈对回忆性散文教学的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11.
回忆性散文是统编版中学语文教材中的常见文体。对回忆性散文的咀嚼品读应关注“回忆性”这一文本特征。通过探讨《秋天的怀念》这一经典文本中呈现的“细节悖论”,关注时间流逝形成的回忆视角对作者写作产生的影响。回忆视角下形成的“细节悖论”可作为回忆性散文教学的独特角度。  相似文献   

12.
小说集《呐喊》鲜明地体现了鲁迅回忆的精神丝缕,其中《故乡》《社戏》《鸭的喜剧》三篇较有代表性,体现了他的回忆冲动。透过这三篇回忆性小说来观照鲁迅的现实世界及精神世界,就不难理解其回忆的原由、回忆中的情感倾向及心理状态。《故乡》中的"怨乡"逃避,《社戏》中的温馨与人性的美好,《鸭的喜剧》中鲁迅与爱罗先珂的深厚友谊,都是鲁迅精神丝缕中重要的情感凝结。鲁迅以一种独特的回忆方式展现其心理的渐变历程。  相似文献   

13.
“三”是一个很特别的数字。“三思”而后就可以“行”,“三顾茅庐”就请出了诸葛亮,“孟母三迁”后选定了住址……可见,“三”表示了一种完美。当我们面对《回忆我的母亲》这篇感情真挚、语言简明平实的叙事散(也称回忆录)时,我们发现里蕴含着丰富的“三”。正是这些“三”,使作品熠熠生辉;把握了这些“三”,也就把握了作品的精髓。。  相似文献   

14.
回忆与咏史诗之间本身就存在着内在的审美关联。杜牧的咏史诗中将这一关联演绎为一种审美回忆:借助回忆性意象的审美创造能力,将回忆性意象的"缺失"与诗人的情感缺憾相契合,营造一种感伤婉约的审美情调;借助于回忆的形式创造了自己的审美"乌托邦",抒写着自己的审美理想。进而超越时空的限制,在瞬间的时空定格中去体验人生、体味生命,完成自己的审美感悟。  相似文献   

15.
课文《十六年前的回忆》一文收录在五四学制的统编本初中学段预初教材中。课文文质兼美,是一篇刻画革命烈士形象的文章,大多数教师将解读的重点和难点放在了对李大钊品格的品读上,忽略了对作者写作视角的分析,而这恰恰是解开这篇课文深刻之意的切入点。  相似文献   

16.
徐华丽 《成才之路》2011,(10):14-14
《回忆我的母亲》,是朱德写的一篇回忆母亲的文章,文章写得质朴深沉,十分感人。从表面看,文章没有运用慷慨激昂的词句去赞颂母亲,也没有很多的描写和抒情,  相似文献   

17.
朱德的《回忆我的母亲》是部编版语文教科书八年级上册的课文。广州市华美英语实验学校陈光荣老师撰写了这篇课文的教学案例。用2011年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加以衡量,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等几个方面有着自身的优缺点,在教学中我们要仔细加以考量。  相似文献   

18.
中国人早在200多年前就开始向美国大陆移民,历史上曾出现过多次移民浪潮。电影《喜福会》和美剧《初来乍到》都选取移民家庭在美国的生活为题材,表达了两种文化之间的相互冲突、相互融合的历程。它展现了第二代华裔子女如何艰难挣扎在父母传授的中国传统文化和成长环境熏陶的西方思维方式中。一方面他们很难融入美国社会的主流文化,另一方面又难以真正领悟故土传统价值观念的真谛,成为两种文化间的"夹缝人"。但在全球一体化和文化大融合的今天,二代移民在经历文化身份的迷茫之后,往往会重新审视本族文化,对传统中国文化有新的认识和了解,从中汲取力量,实现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在文化窘境中觅得一条出路。  相似文献   

19.
《回忆我的母亲》是朱德同志深切悼念自己母亲的回忆性散文,文中的母亲是一位平凡而又伟大的劳动妇女,是美的典型,美的楷模!母亲的形象美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20.
刘文秀 《学子》2004,(8):29-29
把儿子送进补习斑后,坐在外面,看着正在教室里埋头看书的儿子,忽然想起我们小时候的暑假.说起我们小时候的暑假生活,那才叫丰富多彩,甭提多有意思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