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清代后期江南文人们群起题咏《断钗图》,源于武进才子汤贻汾为其母杨氏绘此图后发起的广泛征诗,亦感于汤氏家族三世殉国、一门忠义的情事.《断钗图》与其题咏如同一个小“三棱镜”,能同时映射出清代题图文学、家族文学、女性文学三个不同研究范畴内的“景色”;它们之间存在一种互动与再生产关系,诗画合作也产生了更强的传播效果和艺术生产力.  相似文献   

2.
清代道光年间,泰州人仲振奎作《红楼梦传奇》,为清代红楼戏曲的"开山之作",在为《红楼梦》由单一的小说传播向多种社会文化传播途径转化,并最终能够成为一种社会性文化现象提供了途径与平台。  相似文献   

3.
在《红楼梦》中不属于金陵十二钗,但是作为又副册第一人的丫鬟晴雯,是曹雪芹笔下最爱的人物之一,在红楼十二曲中特地写有判词一首《晴雯歌》,在王扶林老师的谱曲下,歌曲《晴雯歌》更富艺术张力。本文通过对歌曲《晴雯歌》的音乐结构、曲词内容和作品意蕴上的简要分析,以加深对于此曲的艺术理解,帮助我们更好的演唱作品。  相似文献   

4.
卢见曾被谴戍台与吴敬梓《奉题雅雨大公祖出塞图》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乾隆五年夏五月,两淮盐运使卢见曾负谤获谴戍守军台。时友人高凤翰特绘赠《雅雨山人出塞图》,并有相送者题诗20余首。本文深入探析吴敬梓所题诗《奉题雅雨大公祖出塞图》的结构、内容、思想和艺术特色,且针对学术界关于其诗写作时间的不同意见进行考辨,对题诗后事作了必要交代和思考。  相似文献   

5.
百家姓觅踪     
(三) 吴:传说吴氏是虞舜的后人。因古时“虞”和“吴”音相近,有的虞氏后人为了简略,就以吴作为姓氏。据《通志·氏族略》记载,周太公的长子太伯在梅里(今江苏无锡)建立了吴国,传至公之前437年,吴国被越王勾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红楼梦》十二支曲和《野草》为考察个案,分别论述了二者的直面与超越层面,又在比较中指出了《野草》的虚妄哲学对《红楼梦》十二支曲的佛、道思想指归在生存穿透性上的超越,进而试图梳理出一种现代人格对一种古代传统人格的发展与超越。  相似文献   

7.
《红楼梦》是中国古代白话小说的代表作,它虽是一部荡气回肠的悲剧小说,其中也包含大量的幽默内容,多与人物有关.以王熙凤、林黛玉、刘姥姥三位人物为考察对象,探析《红楼梦》中的幽默艺术手法及其作用:一是塑造多面立体的人物形象;二是表现、深化了家族悲剧主题、爱情悲剧主题;三是在多个叙事场景化解尴尬,活跃气氛.  相似文献   

8.
《红楼梦》中描写的人物达到四百多人,但是"百人百声口",且每个人物语言声口毕肖,书中形象鲜明、各具秉性人物形象塑造在很大程度上归功于其书对人物对话的巧妙安排和精心描摹。本文主要以《红楼梦》中的人物对话为例,通过人物对话的个性化、情景化,以及丰富的表达技巧三个方面来简要探讨其中人物形象的塑造,以及人物对话的功能和意义。  相似文献   

9.
《京华烟云》与《红楼梦》之间有着深厚的渊源关系,《京》中主要人物亦多临摹于《红》。其中相似度最高的当属复制于黛玉的红玉,二者在人物形象、性格,以及爱情命运上都颇有相通之处。当然,二者在人生价值取向和爱情观上亦有不同之处。透过两者的复制和重构可知,《京华烟云》对于《红楼梦》不仅仅是承继的关系,也存在着分离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柳宗元的寓言诗《行路难三首》,是其为数极少的寓言诗中的独特之作,抒发个人怀抱,批判社会现实,揭示人生哲理,表现出深刻的思想性。同时,《行路难三首》也具有独特的艺术性,绘人绘物细腻,塑造典型形象,想象奇特绚丽。对其作专门的解读,有助于我们深刻领会和感悟柳宗元寓言诗的魅力。  相似文献   

11.
古典章回小说《隋炀帝艳史》为明末世情小说的代表作品之一,文章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作品实际,简单论述《隋炀帝艳史》对《红楼梦》创作的影响,这种影响既有环境描写方面,更有人物塑造、簿册异人等结构情节的影响。《隋炀帝艳史》的成就虽无法与《红楼梦》相提并论,但它给《红楼梦》的创作带来了一定的启发性,《红楼梦》的伟大在于继承前者的同时又有所创新,因而小说才有了永恒的魅力。  相似文献   

12.
《红楼梦》以酒为契机 ,生动而细致地描绘了社会人物的众生相 ;以酒为话题 ,广泛而深入地展示了酒文化的丰富内容 ;以酒为灵感 ,巧妙而曲折地显现了作家的思想境界与高超的艺术修养 ;酒文化丰富了《红楼梦》的社会和历史文化的空间 ,《红楼梦》拓展了酒文化的艺术天地  相似文献   

13.
《红楼梦》有图像的历史已有三百余年,在其发展、演变的过程中既有"程甲本"、"双清仙馆本"、《红楼梦图咏》等传统木刻绣像,又有以上海为中心而涌现出的近现代石印、铅印图像,更有受新科技影响而产生的当下多元图像面貌。丰富多样的图像系统与《红楼梦》文本的传播间形成了良好的互动促进关系,也彰显了近现代印刷科技的革新在书籍传播领域的巨大影响,更凸显出自清中叶以来人们围绕《红楼梦》所形成的社会审美共识。  相似文献   

14.
《泛槎图》是成书于道光年间的一部自传体的木刻画集,以图像的形式记录了清代画家张宝的游历人生。他在纪游过程中亲绘各地著名景观103处,并请名流文士和王公巨卿题咏,后又经张太占、刘文楷刊刻成集。考察其写作缘起和成书过程后发现,《泛槎图》的图文之间存在明显的互动关系。正是基于图文之间的互相启发,张宝在纪游过程中不断修正叙事策略,最终在纪游路线上建构出一种宏大的龙脉景观,成为理解明清文人画家思想的窗口。  相似文献   

15.
竹石     
郑燮 《阅读》2006,(11):F0004-F0004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注释:郑燮,字克柔,号板桥,清代著名书画家、文学家。一生官运不顺,但在书画与文学方面才华横溢,独树一帜。有人用“三绝诗书画,一官归去来”形象地概括了他的成就与命运。任——任凭;尔——你。郑燮画竹特别有名。这首诗是为他的一幅《竹石图》题写的,是一首题画诗。整首诗突出了竹子扎根于生长环境恶劣的岩缝中依然坚韧不拔的特点。诗人借物来抒发感情,言明心中志向,表现了一种畏任何艰险、不怕任何打击的硬骨头精神。竹石@郑燮 @徐志强 @陈晓丽  相似文献   

16.
曹雪芹创作《红楼梦》时,对人物的命名曾布下了不少哑谜机关。它们大致可分为三个档次:初级档次为非主要人物,以"谐音字"命名;中级档次为较重要人物,用"谐音字"概括该人物一生经历;高级档次为重要人物,用有关词语组合命名,来寄托作者的某些情感和意图。  相似文献   

17.
奚林元 《职大学报》2015,(3):119-121
王齐翰是五代南唐著名画家,《勘书图》又名《挑耳图》是研究他绘画艺术的唯一可靠资料,图中描绘的是一幅贵族文人悠闲自得的日常生活人物画,人物动态极其生动自然,神情放松而闲情雅致,充分体现出道家随心所欲、悠闲轻松的乐观主义思想。  相似文献   

18.
王熙凤是《红楼梦》里的重要人物。她出身于金陵世家,漂亮、聪明、乖巧,具有普通闺秀所没有的待人处事的能力。她是贾家荣府的实际统治者,威重令行,机敏善变,凭着自己的才智与苦心,在贾家这个大家庭里应付自如。王熙凤这个人物在《红楼梦》当中的地位相当重要,可以说这个形象具有独特性。她有一种支柱作用,一种艺术结构上的、艺术机体意义上的一种聚焦的作用,或者说是一种辐射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红楼梦》两场府外宴席描写属于"闲笔",除有"接引"过渡"宝黛爱情主线、调节叙事章法疏密张弛的结构作用外,还凸现了众多人物的形质气性,冯紫英"擦边球"式的出场,一派英气扑面而来,为《红楼梦》群钗世界熔冶了几许刚性;所截取的宝玉园外生活断面,还为主体情节的演进增补了丰富的社会生活内涵,强化了作品的写实性。  相似文献   

20.
当历史进入十八世纪,以章回体通俗小说为主体的中国古代小说迎来了它辉煌的成熟期,其显著的标志是几乎同时出现了三部杰出著作,即《红楼梦》、《儒林外史》和《歧路灯》。《红楼梦》以其描写家庭盛衰和爱情婚姻反映社会生活所达到的深度和广度,以其现实主义创作方法和小说技法运用所达到的炉火纯青的高度,登上了我国古典小说的顶峰。《儒林外史》猛烈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