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罗燕 《民生周刊》2023,(10):34-35
<正>“未成年人的网络沉迷是有规律的,引起网络沉迷的因素往往在网络之外。”继网络游戏之后,短视频成为少年儿童高频使用的网络资源,也让一些家长头疼不已。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2022年未成年人互联网运用报告显示,使用短视频的未成年人已经近七成。很多孩子用的是家长的手机和账号登录短视频平台,青少年模式形同虚设。如果低俗、离奇,甚至暴力的内容大量呈现在孩子眼前,对他们成长的负面影响不可估量。  相似文献   

2.
郑智维 《民生周刊》2023,(10):30-32
<正>通过完善立法明晰网络平台的责任,提高平台的违规成本,同时建立防沉迷的实名验证系统。凭借内容丰富、娱乐性强、制作简单、便于传播等优势,短视频迅速普及,已成为当下最热门的传播形态。伴随着短视频兴起,很多未成年人沉迷于此。如何防范未成年人沉迷短视频,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既是家长和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更是短视频健康发展绕不开的话题。  相似文献   

3.
何秋红  周红 《当代传播》2021,(5):102-104
随着短视频的迅速发展,未成年人已成为短视频用户的一大主力军,引发了关于未成年人使用短视频的担忧.本研究从青少年短视频使用出发,认为青少年基于社交、娱乐等需求而接触和使用短视频,这些需求不一定导致青少年沉迷,部分青少年短视频沉迷现象可能来自于日常生活中的表演与误传.  相似文献   

4.
<正>表面上看,是短视频导致青少年躺平,甚至摆烂。但我认为,可能恰恰相反,主要的问题还是情绪问题。《2021年全国未成年人互联网使用情况研究报告》显示,未成年人互联网普及率达96.8%,触网低龄化趋势明显,而未成年网民中经常在互联网上看短视频的比例为47.6%。短视频受到互联网用户青睐,青少年上网看短视频的现象也愈发普遍。那么,青少年沉迷短视频的原因是什么?如何有效防止青少年沉迷短视频?对此,《民生周刊》专访了世界卫生组织合作中心主任、中国药物依赖防治协会会长、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教授郝伟。  相似文献   

5.
张兵 《民生周刊》2023,(10):27-29
<正>“作为家长,对短视频一禁了之,是最省事却可能是最失败的做法,因为没有在这个过程中教会孩子辨别、选择与自律。”孩子沉迷短视频,怎么办?没收手机,采取“打”或“吼”等强制手段干预,有时,一禁了之的效果并不佳。如何解救被短视频“绑架”的孩子?家长作为第一责任人,应注意把控孩子观看短视频的内容和时间,同时,多带孩子参加户外运动和社会实践活动,更要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以身作则,减少自身观看短视频的时间,陪伴孩子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6.
王伟亮 《青年记者》2023,(23):88-91
《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以“最有利于未成年人原则”为核心,且围绕该原则构建。未成年人网络保护领域,媒体人责任特殊,应紧紧抓住“最有利于未成年人原则”这一主线理解、遵守、传播《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为保护未成年人做出应有贡献。  相似文献   

7.
《网络传播》2020,(1):52-53
背景《2018年全国未成年人互联网使用情况研究报告》显示,目前我国未成年网民规模达1.69亿,未成年人互联网普及率达93.7%,手机在未成年人中使用率达92.0%。网络成为未成年人重要的成长空间,通过一系列的制度安排为未成年人筑起网络安全保护的“绿色长城”显得尤为重要。2019年,未成年人网络保护全面推进。  相似文献   

8.
张建军 《编辑之友》2023,(8):105-112
保护数量庞大的未成年人,应对相关的网络安全问题,是当下全球性的棘手难题。英国的《网络服务适龄设计实践准则》着眼建立普遍的数字内容出版制作标准,成为全球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的重要制度创新。其秉持“保护数字世界中的儿童,而不是保护儿童远离数字世界”的理念;以“可能接触原则”划定准则适用范围;设立儿童利益最大化的三大原则框架;在数据保护、产品设计、关键技术等方面建立标准,以应用场景设定数据保护标准;以年龄段设立网络产品设计要求;规制助推、默认设置、推荐算法等关键技术。《网络服务适龄设计实践准则》对我国未成年人网络保护工作的理念转变、主体协调、制度构建等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时苓 《新闻传播》2023,(17):76-78
随着乡村振兴的发展,农村网络基础设施逐渐完善,一大批“新农人”创作出大量喜闻乐见的短视频,对乡村文化传播和乡村经济振兴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本文分析了“三农”短视频兴起的时代背景、发展特点、存在的问题,并对其发展前景提出策略。  相似文献   

10.
未成年人网络隐私权是未成年人隐私权在网络空间的延伸.所谓未成年人网络隐私权,是指未成年人在互联网络中享有的个人信息、网上个人活动依法受到保护,不被他人非法侵犯、知悉、收集、复制、公开、传播和利用的一种人格权.网络隐私权的出现,使隐私权从“神圣不可侵犯之人格权”演进为当前具有积极性的“免于资料不当公开之自由”.①网络的开放性和信息共享性,使得商家获取未成年人的信息成本较低,获得的效益很高,更容易侵犯未成年人的隐私权.因此,加强对未成年人网络隐私权保护是十分必要的.现实生活中,未成年人网络隐私权受到侵犯的现象是普遍存在的,对未成年人的网络隐私权保护进行法理分析是十分必要的.未成年人网络隐私权与公众知情权、言论自由权和政府查询权存在冲突,需要进行平衡.  相似文献   

11.
作为网络媒体技术的新兴产物之一,短视频被普遍认为属于著作权法所称“作品”范畴内的表达形式。伴随移动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和普及,短视频的侵权与保护等问题逐渐成为社会舆论焦点。短视频市场竞争失序及互联网环境下维权方式的复杂化导致短视频著作权维权困难。基于此,本文提出可以从完善法律依据、加大平台义务、加强执法司法衔接及加强“红旗原则”的适用四个方面完善短视频著作权的保护。  相似文献   

12.
随着短视频时代的到来,网络上出现了一批具有影响力的乡村“银发网红”。乡村“银发网红”发布的短视频中呈现了多重乡村形象,对乡村发展产生了重要作用。但乡村“银发网红”短视频也存在良莠不齐、内容雷同、刻意传播乡村负面形象等问题。本文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乡村“银发网红”视频优化路径。  相似文献   

13.
短视频是移动互联网时代信息传播的新符号,随着移动互联网的不断发展优化,短视频恰好适应了受众“碎片化”的阅读习惯,因此,短视频行业也呈现出欣欣向荣的发展态势。本文从传播学理论出发,分析了“央视新闻”抖音短视频的内容特色,通过其类型、人物角色、视频形式等特点,探索了“央视新闻”利用抖音短视频引导舆论的策略。通过研究旨在为如何利用短视频在重大事件中发挥作用提供可借鉴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曾光  眭丽莎 《青年记者》2017,(14):84-85
2016年,我国短视频的细分领域出现了一些变化,资讯类短视频备受关注.新京报的“我们视频”、南方周末的“南瓜视业”、界面的“箭厂”等陆续上线,这说明资讯内容出现了明显的“视频化”倾向.这种资讯类短视频是“互联网+”背景下的一种新媒体发展模式,具有专业化、易分享、有效审核、内容多元及规模化等特点,为媒体发展带来了变革.  相似文献   

15.
韩宜轩 《今传媒》2022,(7):22-26
随着互联网自媒体行业的兴起,网络短视频凭借内容多样、互动性高、趣味性强的特点,成为了大众日常休闲娱乐的重要方式。但是,它在迅速发展的同时也暴露了一些问题。如何维护网络生态环境、促进网络短视频健康发展是现阶段亟需解决的问题。基于此,本文从网络短视频发展现状、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等方面进行分析,探索了网络短视频的相关管理机制,期望能进一步促进网络短视频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6.
视觉文化是指文化逐渐脱离语言中心而转向了形象中心.网络直播和短视频的兴起带来了“视觉文化”的二次转向,但是其中存在的问题也日益暴露在人们的眼前.网络直播和短视频出现了同质化、低俗化、谣言频生等问题,给个人和社会带来了不良影响.本文将在“视觉文化”的视域下,分析当前我国网络直播及短视频的兴起、乱象及矫治,探究如何使我国的...  相似文献   

17.
在短视频媒介不断渗透进儿童日常生活的当下,被其支配或主导的儿童生活不能仅仅简化为“上瘾“”媒介依赖“”成人化儿童”和“童年的消逝”,而亟需从儿童日常生活异化的视角予以充分关注和系统分析。本文基于异化理论和新童年社会学视角,采用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的方法研究家庭场域的儿童短视频媒介生活。研究发现:儿童的日常生活不仅出现异化端倪,如身体和时间开始受到束缚和侵蚀,被奖励性观看刺激渴求与沉迷,而且存在天性、审美、语言、行为、认知、生活方式和人际交往等方面的深层次异化。家庭场域的多重影响因素与儿童日常生活的异化密切相关。然而,在媒介化时代全然消解这些异化并不现实,本文试图在短视频语境中从社交本能、制造本能、探索本能和艺术本能层面提出化解之道,以期善用媒介发掘儿童生命内在的发展动力,探讨儿童个性化媒介生活的可能性,助益儿童在网络社会中成为有权利、有能力、有创造力的社会行动者。  相似文献   

18.
由于网络短视频快速编辑传播等特征,其引发的侵权等一系列现象成为了大众的关注焦点。基于中国知网(CNKI)以“短视频侵权”为主题的核心期刊文献,利用SATI文献题录信息统计分析工具进行高频关键词的词频统计,同时采用关键词知识图谱等可视化的分析结果,探究短视频侵权的研究热点,以此为引,进而具体分析短视频侵权的“违规”表现及优化路径。  相似文献   

19.
<正>短视频需要更多聚焦有传播度的细节,把握基调、凝聚人心。短视频作品,要落到“共情”二字,或者内容“与我有关”,或者情绪“心有戚戚”。在国家广电总局2021年优秀视听作品评选中,由江西广播电视台网络视听中心(今视频)选送的短视频作品《大山里的音乐课》和《超燃!跨越86年的对话感受方志敏眼中〈可爱的中国〉》成功入选。回顾采制过程,这两条短视频作品内容短而不“小”、立意深且悠长,其探索、糅合过程,为推进融媒产品创新提供了一定启发。  相似文献   

20.
“短视频”凭借其“短、平、快”的特点成为反诈宣传的“利器”。如何将反诈宣传这类“教育型”短视频打造成为人民群众“爱观看、愿转发”的短视频呢?文章根据各平台短视频的形式及转发量总结出公安机关在制作反诈短视频时应遵循的四个原则,并以公安部刑事侦查局开设的“国家反诈中心”为重点,结合多个反诈视频号中的短视频为案例,分析在短视频的实际制作过程中如何利用这四个原则制作出人民群众“爱观看、愿转发”的反诈短视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