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低碳经济是当前和今后世界各国和谐发展的理性选择.低碳绿色消费方式在低碳经济发展中起着导向、动力作用.倡导实施低碳绿色消费方式是实施低碳经济发展的重要切入点.实施低碳绿色消费方式非权益之计,其实施是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发展的必然选择,具有历史和现实的必然性.从哲学的角度认识这一问题,有助于深化对该问题的认识和理解.在处理该问题时,要注意把握好传统与现代的关系,要把握好适度消费与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和水平之间的关系,要注意防止"跟风""刮风"等形式主义和消费中的"人本主义"等问题.  相似文献   

2.
当前,长三角地区农村教师流动更趋常态化、单一化、物质化和年轻化。究其原因,主要是受到政府资源配给不足、职业规划缺失、个体组织承诺丧失和学校管理理念滞后等不利因素的影响。稳固长三角地区农村教师队伍,需要加强教育经费管理,加大硬件改造建设,规范教师人力资源管理,体现学校民主管理,增强教育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3.
绿色消费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发展低碳经济的重要保证。发展绿色消费有赖于政府、企业和消费者绿色消费观念的增强,更要靠相关制度保障措施的完善。当前我国的绿色消费取得了很大的发展,但仍然存在诸多阻碍因素。而我国原有的立法并不能提供有效的解决办法,应当借鉴德国和日本有关绿色消费的先进法律制度,进一步完善绿色消费立法。  相似文献   

4.
农业低碳技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绿色消费以有益于人体健康为目的,它们与经济发展并行不悖,与民生问题息息相关,在低碳农业发展中良性互动。在现有技术锁定和路径依赖、低碳农业发展水平和消费者绿色消费行为等瓶颈制约下,打破技术锁定和路径依赖、加快低碳农业发展、联动多方协调力量、倡导绿色低碳,是我国当前绿色消费与农业低碳技术推广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5.
产业转型升级是皖北地区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必由之路,而人才支撑是推动皖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手段。通过采用普通面板回归和空间计量方法实证分析了人才支撑对皖北地区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研究发现,在不加入空间因素的情况下,平均受教育年限、第三产业从业人员比重对产业结构升级具有正向影响;管理人员比重对产业结构升级是负向影响。在加入空间因素之后,三次产业从业人口占比、管理人员比重对产业结构升级影响没有变化,但受教育年限对产业结构升级变为负向影响。  相似文献   

6.
产业集群是区域强势经济的一种全球性普通现象,凡经济发达地区,多是产业集群旺盛之地。文章以经济发达的长三角地区为例,通过分析其产业集群状况,指出长三角产业集群存在的问题,这对我国中西部地区发展集群经济、缩小地区差距也有着一定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7.
采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数理统计等方法对长三角地区城镇农民工体育消费的现状进行调查研究.结果显示:农民工的体育消费占其经济收入的比例较低,年均体育消费金额偏少,体育消费内容不科学,体育消费的激发因素不合理,体育消费的影响因素较多.  相似文献   

8.
"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为推进安徽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良好契机。基于2008—2017年相关数据,测度长三角地区33个相关行业的产业集聚水平,实证研究"一带一路"倡议下安徽产业转型升级的路径。安徽应充分融入"一带一路"倡议,利用其良好的外部政策环境和产业发展机会,加强产业互补,优化产业结构,推进产业转移,着力提升传统产业和优势产业的竞争力,发挥新兴产业和高端产业的创造力,挖掘劣势产业和次优产业的潜力,推动安徽产业转型升级,深化长三角地区一体化合作格局,提升产业竞争力和区域影响力。  相似文献   

9.
在生态文明建设时代背景下,如何推进绿色制造,将中国制造和绿色低碳有机融合是时代赋予环保教育工作者的伟大课题。绿色低碳技术专业团队联合海尔集团华南工业园区成立了海尔订单班,进行绿色制造人才培养模式实践探索,在实践过程中遇到课程时间冲突、订单班学员实习报到率低、学员对时间的需求与制造业企业传统时间安排冲突等一系列难题。针对...  相似文献   

10.
2023年是全面贯彻二十大的开局之年,也是“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实施道路上的关键之年,习近平总书记不止一次在会议上对化工等传统老工业转型升级提出要求。焦作市重点布局“六个焦作”的远景目标,绿色焦作更是成为焦作市发展的主基调,绿色低碳发展是形势所需,势在必行。以焦作市化工产业发展为例,采用“历时纵轴”的分析方法,以点带面,提出全面推进焦作市绿色低碳转型发展的对策,坚决打赢蓝天净土保卫战。  相似文献   

11.
长三角城市群在中国现代化建设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是中国参与国际竞争的重要平台、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引擎、长江经济带的引领者.文章以长三角区域性特大城市南京和合肥2012-2018年与旅游业相关的经济数据为基础,研究旅游消费与经济增长的相互关系,探索城市发展的趋势,得出区域旅游消费与经济增长呈正相关关系,经济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带来了旅游消费的增加.  相似文献   

12.
基于2006—2020年长三角地区“三省一市”面板数据,采用区位熵方法测度了高技术产业集聚水平,采用个体固定效应模型、门槛效应模型研究了高技术产业集聚、创新绩效之间,以及控制变量开放水平、教育水平、城镇化水平的关系。研究发现,高技术产业集聚对区域创新绩效有正向促进作用,但利用双重门槛效应模型进一步分析,促进效应存在边际递减的情况;城镇化水平、教育水平均能正向影响区域创新绩效;开放水平对区域创新绩效有抑制作用,但利用单一门槛效应模型分析,低开放水平有正向作用,高开放水平与之未呈现线性关系。建议长三角地区分省份区别利用高技术产业集聚对创新绩效的促进作用,加大城镇化水平和教育水平,逐步探索最佳开放水平。  相似文献   

13.
目前我国关于低碳政策设计框中,生产和消费两个领域低碳政策群之间缺乏经济逻辑,低碳没有成为经济有效运行的推动力,没有产生预期中的经济效益。低碳消费理论的逻辑起点模糊了低碳消费和低碳消费行为的概念内涵,导致低碳消费政策机制碎片化;混淆宏、微观低碳消费政策的设计目标,将低碳消费行为作为宏观政策的作用客体,将微观政策干预机制混淆进宏观政策的干预机制;导致政策目标设计过于放大减排动机,而忽略经济效率动机。  相似文献   

14.
人的生活水平提高是新型城镇化质量提升的关键,安徽省农村服务类和居住类消费的迅速增长推动了人口和土地城镇化,教育、通讯等发展型消费进入繁荣期,以及消费新业态的出现正在推动产业城镇化。而传统的城镇化模式虽然速度快,但却造成了农村空心化,市场凋零、城市拥挤以及工业化滞后于城镇化等不利于农村消费升级的局面。因此,必须构建与农村消费升级形成良性循环的新型城镇化发展模式:即以市场推动为发展思路,以梯度推移为城镇化路径,以促进农村消费升级为落脚点。通过在城镇化发展指标中添加消费率作为衡量标准,通过产业结构调整,通过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等来满足消费者对新产品和服务的需要,实现城镇化与消费升级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15.
构建一个地区数字经济发展水平评价指标,是实施区域统筹发展的关键。以长三角26个城市为研究对象,采用长三角26个城市的数字经济数据,从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数字产业化、数字科技创新、数字转型四个方面评价和预测长三角数字经济的发展现状,剖析各地区数字经济发展的差距及关键因素,从“数字基础设施”的“数字产业化”“数字技术创新”“数字转型”四个层面,定量评价长三角数字经济的发展现状,并对各地区的数字经济发展现状进行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16.
以安徽滁州地区为例,逐一阐述了农村消费金融业务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包括法律制度、信用体系、社会保障体系、农民思想观念、信用产品创新、服务水平等方面的不足等。给出了包括加强法律体系建设;加强专业监管;加强农村个人征信体系建设;大力提高金融服务水平,使农村消费金融服务主体多元化等建议。  相似文献   

17.
长三角地区城乡收入分配格局的优化对我国经济发展至关重要,当前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对于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仍有所争议,文章基于空间计量模型分析了长三角地区41个城市的数字普惠金融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长三角地区41个城市之间的数字普惠金融与城乡收入差距之间有显著的"高高聚集""低低聚集"的空间依赖性.(2)目前长三角地区的数字普惠金融没有起到缩小城乡差距的作用,且纬度分解中造成收入扩大的主要原因是覆盖广度.因此,政府应制定差异化政策,因地制宜,加大数字普惠金融工具的创新而不是一味增加覆盖程度.  相似文献   

18.
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深刻改变了居民的消费方式,加强数字普惠金融创新对提升居民消费升级意义重大。调研发现,数字化普惠金融创新对湖南消费升级的影响机制主要表现在:以“场景化”市场架构推动消费升级,以“多层次”机构体系壮大消费动力,以“精细化”客群管理实现消费精选,以“普惠性”金融发展提升消费信心。湖南要加强对数字普惠金融的消费市场引导,强化数字普惠金融的消费体系构建,优化数字普惠金融的消费数据管理,提升数字普惠金融的消费体量规模。  相似文献   

19.
在回顾城市教育竞争力相关文献基础上构建城市教育竞争力IP分析模型,城市教育竞争力可分解为硬件、软件投入和功能、本体性产出四个方面。采用层次分析法,基于调查问卷和客观数据,对城市教育竞争力进行综合测度可知,长三角16城市教育总体竞争力呈放射状分布,分项竞争力中功能产出与教育总体竞争力一致性最高。教育对城市竞争力的稳定、增强、提升、可持续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自中国梦的提出,生态文明建设进一步加强,绿色消费早已渗透在大众消费的各个方面。采取调查问卷的形式,以衡水市城市居民为调查对象,对其绿色农产品的消费意愿和消费行为进行调查分析。通过对消费者的消费意愿、消费行为与习惯、消费动机及认知与信任度等特性的调研和分析,探讨影响绿色农产品消费的主要因素以及绿色消费意愿和绿色消费行为的相互关系。在此基础上提出推广普及绿色农产品的新思路和绿色农产品市场营销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