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智能推荐算法作为信息分发的新范式,促进了海量信息和个性需求之间的精准对接。目前,智能推荐算法凭借数字图绘、智能反馈、数据追踪和社群传播等优势,可以有效提升主流意识形态传播的精度、效度、厚度和广度。与此同时,智能推荐算法带来的把关转移、黑箱现象、过滤气泡和平台优先等问题,也可能造成主流意识形态在传播过程中出现话语权弱化、引领力疲软、权威性消解以及认同度降低等风险。为了有效化解智能推荐场域中主流意识形态的传播风险,可以通过引领算法、驯化算法、规制算法、驾驭算法等策略协同联动,构建主流意识形态的传播路径,让智能推荐算法更好地为主流意识形态传播服务。  相似文献   

2.
我国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是实现和维护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重要保障,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合法性基础。在多元文化场域背景下,加强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必须坚持党性与人民性相统一、批判性与包容性相统一、继承性与创新性相统一、民族性与世界性相统一的原则,不断提升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3.
说理是日常生活中协商解决问题、讨论辩明事理、劝说构建共识的最常见的沟通交流方式.意识形态说理是围绕意识形态内容所进行的说理过程,其目的是提升意识形态的认同度,进而增强意识形态话语权.在现实中,主流意识形态说理与其话语权提升之间存在着同向互构的关系,一方面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蕴含着说理的核心指向,另一方面主流意识形态说理推...  相似文献   

4.
在互联网时代,数字杂志、博客、微信等新媒体快速发展,并以交互性、共享性、社群化、即时性等赢得了受众的青睐,成为新闻信息和社会舆论传播的重要途径。同时,新媒体颠覆了自上而下、独白式的意识形态传播方式,带来了价值认同缺失、拜金主义与消费主义横行等问题,弱化了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为此,应创新社会主流意识形态传播的话语、内容、方式,推进主流意识形态的生活化革新,提高主流意识形态的传播效率。  相似文献   

5.
新时代聚焦当代中国,意识形态领域斗争严峻。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意识形态话语权提升问题。在新的历史方位上,战略提升我国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要深化问题意识,凸显主流意识形态提问权;提高研判能力,彰显主流意识形态论断权;夯实理论阐释,强化主流意识形态解释权;树立"亮剑"思维,增强主流意识形态批判权。我国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提升问题关涉新时代主流意识形态建设进程,对维护主流意识形态安全、提升主流价值自信、增强主流文化认同都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6.
随着自媒体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自媒体场域话语权的争夺日益激烈,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威、话语内涵、话语生态环境等受到严重挑战,渐渐陷入失语失声、较少被关注和认同的困境。重构自媒体场域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必须壮大话语主体力量,优化话语主体能力;丰富话语内涵,满足话语实然需要;活化话语表述方式,提升话语感染力;利用媒体传播规律,增强话语传播效能;加强话语监管,净化网络话语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7.
青年学生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是高校主流意识形态传播力最重要的衡量标准。以“三微一端”为代表的新媒体深刻地影响着高校主流意识形态传播机制,“去中心化”的传播趋势导致“把关人”机制弱化,“裂变式”的传播形式导致舆论控制难度大幅提高。新的传播环境下高校主流意识形态传播创新势在必行。以新文明理念引导高校主流意识形态传播,变革高校主流意识形态传播方式由“灌输式”转向“互动交流”;创新主流意识形态的传播内容,在提升公信力的同时增强吸引力和说服力;改变传统主流意识形态传播的话语表达方式,打破主流意识形态与青年学生之间的隔阂,提高高校主流意识形态传播力,守好意识形态安全“生命线”。  相似文献   

8.
经历了一个半世纪的发展民主社会主义思潮在当今世界有着重要的影响力,不可忽视其思想对中国的意识形态形成了一定的挑战。剖析其发展迅速取得现在的成就原因对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健康发展和巩固主流意识形态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意识形态话语权按权限划分,分为话语表达权和话语批判权、话语传播权和话语引领权、话语主导权和话语主动权。新时期,社会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面临诸多问题与挑战,话语空间被挤压,话语表达权、传播权和主导权被消解。牢牢掌握社会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就占领话语先机,强化话语表达权;重视网络平台,捍卫话语传播权;挖掘传统文化,巩固话语主导权。  相似文献   

10.
算法推荐技术是以技术受众的个性化数据捕捉、分析、转化为基础,对受众进行个性化定制画像,根据其个性化需求数据,帮助受众获得适配程度较高信息的一种最新媒介技术。算法推荐技术的发展给高校学生意识形态教育带来了包括信息内容“把关权”失位、主流意识形态整合失能、社会主导价值失信、客观事实失真等在内的多重挑战。可从四个方面提升高校学生意识形态教育引领力:一是强化主体责任,提升高校学生意识形态教育组织力;二是协同算法治理,提升高校学生意识形态教育整合力;三是加强价值引领,提升高校学生意识形态教育引领力;四是创新形式,提升高校学生意识形态教育渗透力。  相似文献   

11.
改革开放以来,当代中国社会的巨大变革与转型,使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面临功能定位和创新、内容转型和新体系建构、文化多元和信息网络化以及工作传统和大众需求多样化等方面的严峻挑战,其吸引力和影响力呈现出严重的弱化倾向。增强主流意识形态影响力,就必须积极应对意识形态功能定位与创新的挑战,发挥协调效能;应对意识形态转型和新体系建构的挑战,重塑文本权威;应对文化多元和信息网络化的挑战,强化主导地位;应对意识形态工作传统和大众需求多样化挑战,提高服务能力。  相似文献   

12.
宗教往往通过宗教仪式、宗教组织、宗教教义传播、宗教教育等控制策略和方法发挥自身的社会控制功能,进而对社会产生广泛和深刻的影响。宗教的社会控制其实是一种意识形态控制,其控制策略和方法对我国当前的主流意识形态建设有一定的启示意义。我们应树立马克思主义宗教观,辩证地批判和借鉴宗教意识形态控制的策略和方法,加强和巩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不断扩大和提高人民群众对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认同度。  相似文献   

13.
新媒体这一概念是对比于纸媒、电视媒介、电台媒介等多种传统的媒体而言,基于数字技术和网络而发展起来的多向互动传媒。主流意识形态的教育方式因为新媒体的发展而多样化,但同时,对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的教育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加强主流意识形态高势位建设是高校在新媒体境遇中的必然选择,在加强主流意识形态科学化的同时,应将新媒体平台的优势最大化,将主流意识形态认同教育置于学生全面发展和社会主义事业兴衰成败的高度。  相似文献   

14.
15.
社会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是指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具有支配、控制、引导、主导人们价值判断和行为规范的地位、资格和能力。在网络信息化时代,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面临空前挑战,具体表现为话语主体的权威性和影响力减弱、话语内容的解释力和说服力下降、话语传播的引导力和渗透力不强。面对这一现实境遇,提升话语主体的领导力和影响力、提升话语内容的生命力和感召力、提升话语传播的渗透力和作用力成为话语权之争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16.
主流意识形态是统治阶级在长期社会实践中形成的共同的价值观体系,是社会统治阶级利益的思想表达,并在一定程度上引导着社会群体的思想观念和价值行为。思政教育发挥着塑造人们的价值观、培养人们的政治素养的功能,与主流意识形态在本质上具有一致性。新的历史时期,面对国内外环境和现实条件的变化,加强主流意识形态建设、掌握意识形态的话语权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思想政治教育发挥立德树人的作用,从根本上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树立政治认同,巩固主流意识形态的精神引领作用,推动主流意识形态教育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7.
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实践促使了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在保持稳定、连贯、一致的同时实现了重大的转型。党的十八大之后,我国主流意识形态正在向以治理理念为核心的治理型意识形态转型。治理型意识形态是以现代治理为核心理念的意识形态体系,其基本特色是尊重、协调不同群体的利益诉求和冲突,注重和谐共生及制度体系建设,以系统性和现代性推进意识形态工作。因而,治理型意识形态的构建必须以现代治理理念为核心,坚持人民立场、体现时代特色,积极培育价值包容型、利益融合型和创新发展型意识形态。  相似文献   

18.
张悦 《考试周刊》2013,(6):24-25
虽然我国已经确立了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主流意识形态,但正处于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国内国际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正处于转型与变迁中,这对我国主流意识形态有重大而深刻的影响,也给当代中国主流意识形态的发展带来了机遇,本文对此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9.
新时代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建构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它不仅是巩固党在网络意识形态领域领导权的内在要求,也是改善我国在国际话语权中所处地位的迫切需要,更是增强大众对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的关键环节。然而,在新时代的条件下,我国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建构还面临着多元社会思潮、纷杂网络舆论、市场经济体制、网络流行文化等方面的挑战。针对这些挑战,应当从主体队伍建设、特色话语创建、网络环境优化等维度出发,培育多主体参与的主流意识形态话语队伍、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主流意识形态话语体系、营造风清气正的主流意识形态话语环境。  相似文献   

20.
自媒体是解构权威的天然场域,当前自媒体中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面临话语客体、话语主体、话语介体及话语环体四个方面的挑战,紧扣话语权生成规律,秉持话语权维护的科学理念,提升自媒体中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应注重通过科学设置议程掌握意识形态提问权,通过合理建构框架掌握意识形态阐释权,通过平台内外监控有机结合掌握意识形态批判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