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女性之学是用女性的灵魂透视世界,用女性的眼睛观察人生的文学,通过宋代女诗人的诗词作品,可以揣摩到她们的思想、情感,了解她们的生活处境及所处的社会风貌。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晚清近代四大小说杂志中,英雄既是突出的文学角色,又是那个时代所呼唤的拯救者。近代四大小说杂志中的英雄观具有浓郁的时代气息,它已和民族的解放与振兴紧密结合在一起。这种英雄观是近代四大小说杂志翻译外来作品和创作本土作品的过程中所形成的一种本土文化观念。  相似文献   

3.
新时期女性网络旧体诗词创作作为一个不容无视的课题,个中优秀的创作者已得到研究的重视,成名于新世纪初期并已结束主要创作时期的网络女诗人孟依依作为其中较为突出的一位,以其雅正的诗风与个性化情感的抒发秀出林杪。本文试从孟依依诗词创作的题材出发,以咏物诗、悼亡诗、酬和诗作为代表,结合具体诗文分析总结孟依依创作的突出特点,即"极致自我"的贯穿与突出。  相似文献   

4.
身为学者,俞樾的一生始终与书斋联系在一起,因此,从文学角度来看,作为晚清东南诗坛举足轻重的人物,俞樾创作的大量读书诗,可为我们理解其学术思想提供具体例证。俞樾生活的时代,旧学、新学激烈碰撞,他虽沉潜旧学,但与书斋外面的世界并非隔膜不通。他创作了大量关于新、旧学的诗作,对时代的剧变作出了积极的反应,在同代学者、诗人中极具代表意义。通过解读这些诗作,我们不仅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俞樾其人其诗,也可以更具象、更丰富地理解晚清的历史与文化。  相似文献   

5.
西学东渐与晚清科学小说浅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近代科学大规模东传过程中,西方科学小说也被翻译过来,并带动了国内科学小说的创作。而近代传入的西方科学成为晚清科学小说家进行翻译与创作的科学知识资源库。反过来,晚清科学小说翻译与创作又成为传播近代西方科学知识、科学思想的一个新途径。作为一种反映社会现实的文学体裁,晚清科学小说记载了近代中冒学习西方科学的心路历程。  相似文献   

6.
冰心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著名的女诗人,以小诗创作蜚声文坛。李清照作为女词人,在中国古典诗词史上是个不可逾越的高峰。两位卓尔不群的女诗人,虽然生活在不同的时代,经历了不同的人生,有着不同的思想和创作追求,但却在很多方面有着惊人的相似,甚至可以说,冰心的诗在某种程度上颇具李清照诗歌的神韵,承继了李清照诗词的感伤格调,同时又开辟了新的境界。  相似文献   

7.
一个时代的文化思想和时代精神常常濡染甚至决定该时代的文学思想及创作的风貌与走向.在中国各代的文化思想中,起主导作用的是该时代占主流地位的学术思想.先秦子学、汉代经学、六朝玄学、唐代佛学、宋代理学、明代心学、清代实学、晚清西学,对各自时代的文学思想均有莫大影响,从而影响甚至决定了该时代的文学创作风貌.  相似文献   

8.
晚清科幻小说是中国科幻小说创作的起点,是在中国半殖民地化的过程中受西方文化和文学创作的影响而出现的新的文学形式。与同时期语境中的许多新事物一样,其在承载时代责任、因袭传统创作手法的同时,也呈现出西方和现代的某些元素和端倪。  相似文献   

9.
晚明女性诗坛崛兴,女诗人不仅振兴闺秀诗坛,而且争衡大家,以其卓绝的诗歌才华,创造了中国女性文学史上一段辉煌的历史。本文考察晚明女诗人的群体分布与构成、时代文化心理、诗歌创作艺术,揭现了晚明女性诗坛的概貌和诗歌创作特征。  相似文献   

10.
元稹的《谴悲怀三首》与爱伦·坡的《安娜贝尔·李》都是悼亡诗中的经典之作,但由于东西文化传统和作者创作理念的不同,两诗在创作风貌上也存在较大差异,主要表现为情感抒发上的含蓄委婉与奔放直白、艺术塑造上的伦理性与情感性以及创作手法上的写实性与写意性三方面。  相似文献   

11.
我国几千年的文化历史中,有数不清的优秀诗词传世,它们代表着中华民族深厚的历史文化传统和丰富的民族情感。诗是人类精神园地里永不老去的童心梦幻,是文学的源头,是艺术审美金字塔的顶端,其感情真挚动人,其词藻耐人琢磨,面对着如此优秀的文化财产,本文意在阐述引导学生学习古诗词的方法与策略。  相似文献   

12.
晚清文学家谭献一生交游广泛,参与了众多诗社集会、唱和联吟等文学活动。谭献在人生的各个不同时期均有文学结社及集会,其早年、中年的文学结社有切磋技艺,提高自我诗词创作水平的目的,晚年参与文学集会则因其文坛威望,具有指导同人创作的意味。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九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开展和实施工程,古诗词的学习也随之成为全民学习的热潮。在古诗词的吟诵和赏析教学的同时,对当代大学生进行古诗词的创作学习,有时代的必要性。同时当代大学生具有一定的诗词知识、且情感丰富,对他们进行古诗词的创作能力提升有一定的可行性和必要性。古诗词的创作学习应从以"情"入诗、以"境"化诗、以"语"炼诗三方面进行学习,从而提升古诗词创作水平。  相似文献   

14.
晚清长江上游地区的慈善事业在清前期的基础上有了长足发展,虽然旧有的善会善堂仍是传统的延续,但由于受戊戌维新与清末新政的冲击,新式慈善机构亦纷纷诞生,从而开启了该地慈善事业的近代转型。检视该地晚清慈善事业不难发现:尽管其近代化发展的广度和深度明显滞后于沿海等地,但二者近代转型的趋势却是一致的,区别在于,沿海等地慈善事业近代转型来源于社会力量自发推动,而长江上游地区的新式慈善事业几乎皆得益于政治力量的推动,其慈善事业近代转型中凸现出强烈的政治因素。  相似文献   

15.
文章选取晚清著名诗人、学者马君武的诗歌汉译本作为例证,考察在这一特定的历史时代,译者在译诗中的语言选用问题,揭示译诗者与译诗的若干历史关联,旨在再现一部真实的文学翻译史,为晚清诗歌汉译史研究提供径路。  相似文献   

16.
古诗词作为记载中国传统文化的载体,在人类历史发展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可以说,中国的文学发展史也就是诗词的发展史,记载着当时的社会背景,饱含作者真切的情感,是世界文学中不可多得的瑰宝。学习古诗词,品读诗中的情感,感受古诗词的魅力,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丰富学生的人文内涵,更能培养学生的民族荣誉感和历史责任感。因此,就要从小培养学生的诗词鉴赏能力,传承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精髓。一、联系作者背景,探寻古诗情感  相似文献   

17.
晚清之际,内忧外患的因缘际会,近代中国人竞相赴日,创作了大量的日本竹枝词。如黄遵宪的《日本杂事诗》、姚鹏图的《扶桑百八吟》、何如璋的《使东杂咏》、濯足扶桑客的《增注东洋诗史》等。这些日本竹枝词的内容丰富、记叙生动,以竹枝词加注的形式记叙了日本的地理风貌、历史沿革和风土人情;反映了明治维新后日本的政治制度、文化教育等方面的状况。然而,前人与后人所创作的日本竹枝词呈现互文性的特征。  相似文献   

18.
我国是诗的国度,古今优秀诗词浩如烟海,它积淀着中华民族深厚的历史文化传统和丰富的民族情感。诗是人类与生俱来的一种体验,是人类精神园地里永不老去的童心梦幻,是文学的源头,是艺术审美金字塔的顶端,让我们通过品读诗词去认识社会、感悟人生、塑造自己。  相似文献   

19.
李清照和埃米莉·迪金森都是文学史上著名的女诗人,她们的诗词历经数代仍然广为传诵。虽相距甚远,各自为诗,在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时代,她们创造了自己独特的诗歌风格。对中美文学史上这两位杰出的代表诗人的诗歌创作进行比较探讨,研究她们的诗歌艺术,找到她们的共同点和不同点以及她们各自文学传统的某些本质特征,这对于比较研究应该是有积极意义的。  相似文献   

20.
在20世纪中国文坛上,旧体诗词的创作不仅没有绝迹,而且众多新文学作家也以此作为表达现代人思想、情感和心理的载体并取得丰硕的成果。但由于现代文学史观中的“新与旧”、“传统与现代”的二元对立思维模式,致使这一文体样式至今难以进入文学史视域。只有超越上述文学史观的局限,建立更为科学、更为客观、更为全面的现代中国文学史观,才能真正突破旧体诗词入史这一“瓶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