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通过实施学历教育、短期课程、师资培训及建设推广平台、开发教学资源等举措,“中文+职业技能”教育快速发展,但是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储备、特色教学资源的国别适应性、融合发展机制的理论研究等仍旧不足。高职院校应该立足生源及国别现状,改革“中文+职业技能”人才培养模式,以人才培养培训项目为载体开发具有国际适应性的教学资源,以“国际中文教师证书”等资格考试为抓手打造“双师型”师资队伍,遴选一批试点示范项目倒逼中文教育和职业教育高质量融合发展,发挥海外华商会及华侨华人社团作用拓展项目覆盖面,发挥各级各类智库及平台作用引导推动理论研究。  相似文献   

2.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持续推进,“走出去”已经成为当前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推动国际中文教育健康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详细探讨“中文+职业技能”融合教育的基本概念及其内涵,梳理“一带一路”背景下“中文+职业教育”发展情况以及非洲地区的“中文+职业教育”融合教育研究现状和存在问题,为非洲“中文+职业技能”教育融合发展对策的研究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3.
通过探讨数字化背景下的国际教育合作,以“中文+职业技能”为特色,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国际竞争力为目标,深入研究了合作的理论基础、实施策略以及取得的成果。数字化背景下的“中文+职业技能”国际教育合作为学生提供了多元化、全球化的学习机会,可以进一步深化与国际伙伴的合作,拓展合作层次,提升数字化合作的深度和广度,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多元化需求,为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职业技能的复合型人才贡献更多力量。  相似文献   

4.
工匠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能够为构建新发展格局聚力,为实施制造强国战略铸魂,为实现美好生活愿景赋能。工匠精神以“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为主要内涵。工匠精神的新时代鲜明特征表现为创新智造的时代风貌,爱国主义的鲜明底色和历史主动的建构动力。新时代下大力培育和弘扬工匠精神,需要以制度建设夯实现实基础,以崇劳风尚沁润劳动群众,以勤奋学习铺就成匠之路。  相似文献   

5.
文章以安徽省高职院校为例,分析了高职院校开展“中文+职业技能”教育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从扩大教育规模、强化师资力量、加强文献资源建设、创新教育教学模式、构建科学考评体系等方面提出了推动“中文+职业技能”教育高质量发展的一些策略。  相似文献   

6.
建设“中文+职业技能”国际推广基地是增强职业教育全球适应性的重要举措,也是国际中文教育突破发展瓶颈的创新路径,更是服务“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抓手。功能定位是基地实践的出发点和着力点。“中文+职业技能”国际推广基地“1+N”功能定位是指基地应以培养“中文+”国际职业人才为核心功能,兼具语言与文化传播、国际化职教资源开发、国际化职教师资培育以及国际化职业汉语能力考核与职业等级鉴定等功能。“中文+职业技能”国际推广基地的组织架构也要依循“1+N”的模式特点,以人才培养部门为核心,同时建设国际化职教资源开发部门、国际化职教师资培育部门、国际化职业汉语能力考核与职业资格等级鉴定部门等。  相似文献   

7.
随着教育国际化的蓬勃发展,“中文+职业技能”国际化人才培养逐渐成为我国高职院校国际化发展的新模式和方向。文章基于“中文+职业技能”教育的意义,深入分析了高职院校在开展“中文+职业技能”国际化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优化“中文+职业技能”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的几点建议,以期为我国高职院校走出去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中文+职业技能”文化类教材是“讲好中国职教故事”的重要载体。目前,大多数汉语文化类教材和职业技能类教材难以满足文化传播的需求,且时代性和数字化程度不足,难以成为“中国职教故事”的载体和支撑。为解决这一问题,从“中文+职业技能”文化类教材的特殊性角度出发进行教材定位,明确该类教材的开发依据和开发原则;从现实性和时代性角度出发分析该类教材的研发路径,包括构建理念、确立目标体系、设计内容、打造话语体系和开发配套资源等。  相似文献   

9.
新时代,对思政课改革创新提出新要求,“大思政课”理念应运而生。“大思政课”之大在于其统筹把握“两个大局”的大格局、用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改革创新的大视野、协同全员全过程全社会的大资源。善用“大思政课”是新时代复杂形势下思政课“活”起来的重要方向,有利于发挥教师和学生主体间性的作用,有利于增强思政课的亲和力、吸引力,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实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大思政课”建设应坚持联合思维,促进师资多元化;理论联系实际,“内”与“外”紧密结合;创新教学渠道,建强课程群;开拓育人格局,纵横联动,同向同行。  相似文献   

10.
"互联网+教育"是新技术与新思想的集群,是传统与现代融合的机制,也是教育主体创新与发展的平台。微观层面,"互联网+"能突出技能人才能力培养的智慧性和情境性;中观层面,"互联网+"能提升校企合作的多元性与精准性;宏观层面,"互联网+"能彰显职业教育的终身性与开放性。职业学校应处理好"互联网+"与"+互联网"的关系,以教师、课程、学生为"互联网+"改革的着力点,按照三级推广模式有重点地逐步推广。  相似文献   

11.
延安精神作为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中的辉煌篇章,经历了初步形成、正式确立、传承发展的演进过程,孕育了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实质。当前,在新的历史方位下,面对新形势、新问题、新机遇,重视并深入分析延安精神的生成脉络、本质内涵与基本特征,传承和弘扬延安精神,对于广大党员干部坚定理想信念以砥砺赤诚衷心,坚持求真务实以筑牢思想基石,坚持执政为民以坚守初心使命,发扬奋斗精神以凝聚复兴之路的前行伟力,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课程劳育”是指通过主动挖掘各类课程的劳动教育元素,采取融入、渗透形式,对学生进行劳动价值观熏陶和引导,是一种隐性灌输的教育活动。从课程本质维度看,“课程劳育”是指任何课程都服务于人的全面发展,都具有劳动教育的功能;从课程内容维度看,“课程劳育”则是指任何课程都包含了具体、生动的劳动教育元素。高职院校“课程劳育”是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主阵地,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主渠道,亦是确保劳动教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的主战场。高职院校有效推进“课程劳育”的路径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实现全员参与的“课程劳育”;构建劳动教育课程体系,实现全课程渗透的“课程劳育”;充分挖掘各类课程资源,实现内容全覆盖的“课程劳育”;建立健全联动机制,实现全过程保障的“课程劳育”。  相似文献   

13.
高职院校开展“四史”教育有助于高职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历史观,自觉抵制历史虚无主义,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传承中国共产党的伟大精神,培养作为高素质劳动者的职业精神。强化“四史”教育的路径包括:构建大思政“四史”育人格局;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创新“四史”教育教学手段。  相似文献   

14.
新时代大学生“四史”学习教育是基于马克思主义历史观的守正创新,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实践的经验总结和中华民族史学传统的传承弘扬。大学生“四史”学习教育的实施有利于帮助大学生筑牢理想信念,坚定“四个自信”;有利于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历史观,抵制历史虚无主义;有利于帮助大学生汲取历史智慧,助力成长成才。可以借助“知信行”模式,通过以下路径增强大学生“四史”学习教育的实际效果:丰富教育内容,深化历史认知;创新教育形式,内化情感体验;做实教育实践,外化自觉行动。  相似文献   

15.
南花霞 《教师》2024,(10):120-122
在进一步深化与东盟产能合作的形势下,实施“职教出海”战略,培养“走出去”企业在海外发展急需的本土化技术技能型人才,是共建“一带一路”对中国职业教育的现实需求。文章以南宁职业技术学院为例,探究广西“双高”院校在服务东盟产能合作视域下构建“中文+职业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的必要性,总结阐述服务东盟产能合作视域下广西“双高”院校“中文+职业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实践路径、改革成效以及长效机制建设等问题。  相似文献   

16.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三个务必”是对“两个务必”在“时代”和“历史”两个维度的概括和升华,表明了踏上中国式现代化复兴之路,中国共产党要以什么样立场、作风、方式推进和完成党的中心任务。研究好“两个务必”与“三个务必”“变”与“不变”的辩证关系、阐释好“三个务必”的深刻内涵,探析好“三个务必”的价值意蕴对于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确保党长期执政,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大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7.
“形势与政策”课作为大学生必修公共政治课,对其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育人作用。“四史”教育融入大学生“形势与政策”课目的是用“四史”教育指导教学、照亮现实、远观未来和回归初心,以提高“形势与政策”课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8.
赞比亚的中文教育在非洲具有典型性,内部拉力和外部推力共同促进赞比亚中文教育的平稳发展。内部拉力包括中赞两国的深厚友谊、赞比亚经济发展的需要以及中文教育相关政策法规;外部推力包括日益增长的华人群体和中文教育机构。赞比亚中文教育形成了孔子学院“一院多点”的伞状辐射教学模式,由中国企业和多所职业院校合作成立的中国—赞比亚职业技术学院形成“以一拖四”的树状运行模式。结合非洲中文教育在需求、规范、本土资源和师资、华人群体等方面的现实问题,借鉴赞比亚的实践,未来非洲中文教育当以“五元融合”作为发展路径开展创新突破,即国内与国外相融合、学科与事业相融合、中文教育与职业教育相融合、传统教学与新型理念相融合、普遍规律与典型案例相融合。  相似文献   

19.
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迫切需要从理论层面廓清新时代职业教育的内涵要求、价值意蕴,从实践层面明晰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推进路径,从而推动新时代新征程职业教育在理论与实践结合上实现新飞跃,更好更快地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提供人才支撑。  相似文献   

20.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颁布优化了课程内容结构,设立了跨学科学习任务群。跨学科学习对多个学科的观念、方法与思维方式进行整合,具有综合性与实践性的特质,有利于充分发挥“五育融合”的育人优势,促进教学方式的转变和试卷题型的改革,同时助力减轻作业负担提质增效。在实施跨学科学习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推进素养为纲,实现学科知识整合重构;立足现实生活,做好学习情境创设规划;倡导先进理念,推动教学设计多元创新;关注整体表现,构建学习质量评价体系,从而提高跨学科学习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