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郑旭 《民生周刊》2022,(9):86-88
<正>从1947年拉开北大荒开发建设第一犁至今,已经走过75年光辉岁月,昔日蛮荒的北大荒已成为举世瞩目的“中华大粮仓”,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战略基地。经历“农垦集团化、农场企业化”洗礼的北大荒,正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擘画的建设“三大一航母”发展蓝图,展现出崭新的精神风貌。牡丹江分公司是北大荒集团旗下9个分公司之一,分布在黑龙江东南部鸡西市和牡丹江市境内,是黑龙江垦区开发最早的区域,  相似文献   

2.
象他的名字一样,陈健中等身材,长得结实、魁梧,谈吐大方,声音宏亮。这是他给我的最初印象。一九八五年夏末秋初,我们曾一起参加了黑龙江省农场总局邀请京、津、沪知识青年回访北大荒的活动,十个月后,又在上海申江饭店的一间客房里会面了。北大荒的战友,新闻界的同行,可聊的话题太多了。陈健没有什么值得炫耀的。论才能,他在解放日报根本数不上,他只是个六八届初中毕业生,正在艰难地一门一门地取得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的合格证;论资历,他是在一九八四年报社公开招聘编辑、记者时才被录用的……然而,当我们的谈话结束时,我却觉得应该写写  相似文献   

3.
徐颉 《传媒》2009,(2):31-32
他梦想成为作家,后发表作品无数;他梦想成为记者,后担任报社总编;他梦想拍电影,后成了影视公司老板。 从报社总编到影视公司董事长,他以不同的传播方式追逐梦想,从《男才女貌》到《北大荒》,他以精美的影视作品诠释责任。 他是北大星光集团董事局主席倪鹰。  相似文献   

4.
《北大荒知青文学:地缘文学的另一副面孔》,是车红梅教授从地域文化介入,秉持人文精神立场,著就的第一部专门系统建构北大荒知青文学理论的专著。该书进一步拓展了北大荒知青文学的研究空间,从历时把控与共时分析、宏观审视与微观细察维度,综合观照理清北大荒知青文学的发展流脉;在重点研究与缩略阐释的谐和配置中,深度挖掘北大荒知青文学的价值。  相似文献   

5.
梁晓声,从上个世纪70年代末期开始写作和发表作品。80年代初期,他的短篇小说《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父亲》和中篇小说《今夜有暴风雪》连续获得全国优秀中、短篇小说奖,梁晓声这个名字便为海内外众多读者所知晓。他作为当时的知识青年,曾在黑龙江北大荒这片荒芜而肥沃的土地上长期磨练,经历苦辣酸甜的多舛命运,有着风霜雨雪的丰富见闻,从而铸就了梁晓声及梁晓声们坚韧的意志、顽强的毅力和不屈的精神。  相似文献   

6.
徐广耀 《新闻传播》2012,(9):199-200,202
文化传承某种程度上就是历史与现实交融的过程,传承历久弥新的北大荒文化,需要一系列有效的物质载体。总局党委要求,要实现北大荒文化的第三次繁荣。北大荒文化的第一次繁荣,《北大荒文艺》杂志做出了重要贡献;北大荒文化的第二次繁荣,《北大荒文学》杂志发挥了重要作用;而正在形成的北大荒文化的第三次繁荣,《北大荒文化》必然会承担重要的责任和使命。《北大荒文化》的创刊《北大荒文化》的前身是《北大荒文学》,而《北大荒文学》的前身则是《北大荒文艺》。  相似文献   

7.
<正>在开发建设北大荒的过程中,北大荒人不仅创造了物质财富还创造了远近闻名的精神财富,北大荒精神是北大荒最宝贵的精神财富。最近,省委书记王宪魁在对北大荒考查后指出,北大荒精神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勤劳勇敢的优秀品质,继承发扬了延安精神、南泥湾精神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光荣传统,包含了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宝贵品格,至今仍然放射着耀人的光芒。为了弘扬北大荒精神,《北大荒日报》开设了《精神高原》专版,这是《北大荒日报》的一个主打版面,有几十  相似文献   

8.
我第一次给他寄稿写信,把他的名字写作:谢全明。我只是听任大霖同志口头上告诉我,他将是负责同我联系的编辑。回信很快来了,信尾的署名是:谢泉铭。我为自己的马虎大意很不自在了一阵。心想这下编辑一定对我没好印象了。再仔细读那信,啧,一行行钢笔字隽秀洒脱,字帖似的规整。我有些心慌,——这个未来的编辑,令人生畏。那是一九七四年,我还是一个北大荒农场的知青,冒冒失失闯到大上海,每次走到出版社门口,心总是呼呼直跳,喘不过气。更何况,要同这么一位素不相识的中年编辑  相似文献   

9.
商水农场人武部副部长、模范通讯员冯守业,多年来,一向是结合工作撰写稿件,已发稿几百篇。去年在小麦助收中,他发现八分场冯秀启的“西安八号”小麦良种十分畅销,四分场一家庭农场的良种也被抢购一空。他深入采访后,写了两条发展良种效益高的消息,被几家新闻单位采用。这两条消息在全场职工中震动很大。去年麦播前夕,许多职工四出收集良种和原种。今年仅麦种加价款一项,全场可多收入30多万元。  相似文献   

10.
认识宏波,还是上个世纪70年代的事,那时我刚从北大荒面来.在哈尔滨日报编辑部评论部安下了一张桌子。我们正办“大家谈”专栏,常有通讯员来送稿,这其中有一位英俊的少年,他的脸上写满笑意,眼睛明亮,总是闪烁着问询的目光。当时,他是林业部门一个企业的通讯员,他的热情、勤奋和悟性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  相似文献   

11.
2007年9月,我在美国中北部做农场调查时,有一晚住在衣阿华州的农民盖瑞家。盖瑞只耕作2英亩土地,拥有一个小型农场。晚餐中,我们谈起了食物收益的分配结构。他深有感触地从柜子里拿出了一盒早餐燕麦片,问我:“你说,这盒燕麦片我们农民能得到多少钱?”他告诉我,这盒美国人最常见的早餐食品,  相似文献   

12.
履痕淡淡     
怀抱稚子入农场1995年冬天,我接到采访任务,要赶赴几百公里外的某农场。当时我的孩子还没有断奶,受领任务后,我毅然决定带孩子去。到长途客车站迎接我们的农场政治处韩干事也是位女同志,她一把抱过孩子,心疼地说:“宝宝,妈妈太狠心了,让你这么小就受罪。”我开玩笑说:“谁让他受罪啦,这不是从小就培养他的战斗作风嘛。”带着孩子去采访比我想象的要麻烦多了。我得深入农场的各个班组了解情况,这些班组比较分散,最远的一个养殖班离场部有两公里多,走一个来回需要一小时,而孩子每隔两个小时就得喂一次奶。抱着去班组吧,把孩子冻坏了不说,孩子…  相似文献   

13.
书情与营销     
《出版参考》2010,(7):28-28
《亡魂鸟》 书中的主人公维娜是一个美丽动人的女知青,她爱上了农场的才子——高大英俊的郑秋轮,厄运便也就开始了。他们在工作之余,到湖边钓鱼及到别的农场串门,都不知危险也在一步步地向他们迫近。场长郭浩然要拆散这对鸳鸯。他一言九鼎,郑秋轮遭到了报复,被定为重点改造对象。这是北湖农场的政策,郭浩然发明的。他将那些政治上有污点的,得罪了领导的人定为重点,集中由场里派工。  相似文献   

14.
用信息整合突出报道的差异性 一名读者,面对着至少十多张可以选择的报纸,他选择哪一份?面对着一份少则8版多则80版的报纸。他怎样简便快捷地找到自己想看的新闻?面对同一个突发事件的十几个报道,他选择哪一份报纸的报道?从读者而言,这是搜寻信息的难度。对报纸而言。就是如何使读者多快好省地找到他所要找的信息。  相似文献   

15.
农事催人紧,农时不等人。随着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取得积极成效,黑龙江省北大荒集团牡丹江分公司(管理局)田间地头到处是繁忙景象,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食品安全有序复工复产。为减少人员密集接触,不误农时,各单位采取分时段、分工种、分地块有序生产;积极发挥北大荒机械、技术、规模、生产、人员管理等优势,按照疫情防控和备春耕生产实际,科学指导职工群众防疫情保春耕、科学引导职工群众盯市场调结构,各农场有限公司不受疫情影响农资已全部下拨到位,农业用工、农资供应、农产品加工企业生产等问题得到有效解决,浸种催芽、平整苗床基地、维修水利工程,为全年农业生产开好头、起好步,目前备春耕已接近收尾阶段。  相似文献   

16.
田玉德 《新闻世界》2005,(12):54-55
特殊年代下的速配婚姻 北大荒一年中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天寒地冻,气候恶劣,人迹罕至,要开发北大荒就要有人,可是从哪里来那么多人呢?刚开始是派部队兵团来进行大规模建设,但是军人基本上都是男性,性别单一,不利于这项长久性的工程,后来,各地政府(尤其是山东、河南等人口集中且比较贫困的地区)开始鼓励年轻女性到这里和军人组成家庭,安居此地,以进行旷日持久的建设。  相似文献   

17.
贾宏图 《新闻传播》2006,(1):F0002-F0002
植根于黑龙江本土生活和文化背景的北大荒版画学派历经四十七年风雨路程,为黑龙江本土美术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经验,也为中国新兴版画运动开辟了新的视野,得到党和人民群众的充分肯定和中外美术界的普遍认同。因此我们可以自豪地说:雄奇瑰丽的北大荒版画,是黑土文明的硕果;才人辈出的北大荒版画学派,是北疆文化的骄傲。  相似文献   

18.
这是个几乎已经被人们遗忘的特殊群体,但他们为北大荒做出的贡献却是不应该被忘记的。1956年,山东省组织十余万青年开赴黑龙江开垦号称“北大荒”的千里沃野。如今,当年“开荒团”的成员都已年逾古稀,但回忆起往事却是恍如昨日,历历在目:“论成败,人生豪迈。”难忘的“开荒团”岁月黑龙江省林甸县有54个屯子,屯子里曾经住着一万三千多名1956年以来迁移到这里的山东人和他们的后代,他们把自己的青春和热血都洒在了北大荒的开发建设史上。然而,49年后的今天,随着山东经济的快速发展,大部分人已陆续回归故里,现在每个屯子只剩了几个人,67岁的尹…  相似文献   

19.
日前,市民张先生来到昌平区档案馆对工作人员讲述了这样一件事。张先生1972年入伍,1979年3月从部队转业分配到北郊农场畜牧分场一队工作,转业前被党组织吸收为中共党员。1998年该单位转制,近年来单位开展党组织活动也不通知他,更不用说缴纳党费,单位和本人多方查找就是找不到他的党组织关系,无法确认他的党员身份,这件事让张先生纠结了很久,已成为张先生的一块“心病”。于是,张先生抱着一线希望来到昌平区档案馆查询他的党组织关系材料,档案馆工作人员经过多方寻找,最终在北郊农场1980年档案中找到了张先生的党员花名册。  相似文献   

20.
作家徐迟,年近古稀,头发斑白,且有一块不小的秃顶。然而他并不服老,似乎也“不知老之将至”。他担任着湖北省文联副主席的职务,工作是繁忙的。但他不忘记自己是个作家,不倦地把他对党、对人民、对共产主义事业的忠诚,倾注于笔端。近年来,从北大荒到南海,从东海之滨到天山脚下,都曾留下了他的足迹。他心不老、脚不停,笔无辍时。他很忙,以致我们时常碰到,都只是匆匆一面。我调到一家文艺评论刊物任编辑之后,时时想在编辑业务方面向他求教,但每次看到他那急如星火的行踪,便暗自打消了念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