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传统社会有“乡贤治村”的传统,乡贤群体是中国传统社会结构中维护乡村社会秩序稳定的一股非常重要的力量。在漫长的历史演变中,乡贤群体不断发展壮大并在参与乡村公共事务中构建了极具特色的乡村治理模式,同时形成了内涵丰富的乡贤文化。在新时代背景下,传承“乡贤治村”的优良传统,发挥乡愁纽带吸引人,搭建良好有效平台使用人,建立保障激励机制留住人,引导以优秀精英为代表的“新乡贤”返乡建设桑梓、造福家乡,从而为实现乡村振兴提供强大动力。  相似文献   

2.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不断推进,国家及地方对新乡贤返乡政策的倾斜力度更大、新乡贤文化的基因即乡愁备受关注、新乡贤文化类型更为多样化及多元化的宣传形式等都为新乡贤文化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但是在此过程中也出现了新乡贤主体流失、新乡贤文化氛围淡化、新乡贤带头示范作用尚未凸显和新乡贤组织较为薄弱等情况,这些对于新乡贤文化的发展提...  相似文献   

3.
乡村治理作为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要作用。近年来,国家和基层组织在强调乡村治理要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的同时,也要发挥乡贤文化对于乡村的引领和示范,注重发挥新乡贤的作用。因此,在新时代背景下,如何培育现代社会的新乡贤成为当前乡村社会治理迫切需要解决的难题。文章通过对新乡贤的内涵、当前我国乡村治理的困境、新乡贤参与乡村治理的现实语境以及新乡贤的培育路径进行学理性分析,以期发挥新乡贤的作用为我国乡村治理有效目标的实现和乡村社会和谐发展注入新动力。  相似文献   

4.
在国家推进乡村振兴的背景下,建设新乡贤文化,发挥新乡贤在乡村振兴中的独特作用,逐渐受到中央和地方的重视。因此,有必要探讨新乡贤时代内涵、新乡贤兴起的原因、新乡贤在乡村治理的工作机制、发挥新乡贤的时代价值,以期真正助推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5.
中国进入了新时代,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实现农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必然要求,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必然要求.中国历史上一直都重视乡贤在农村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因此,党中央基于乡贤文化提出新乡贤概念,发挥新乡贤的才能促进乡村社会发展,从而进一步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本文通过对新乡贤历史溯源的梳理,挖掘出新乡贤的新时...  相似文献   

6.
新乡贤参与乡村治理在推动乡村内外资源整合、促进乡村内部利益协调、推进乡村社会多元治理制度生成和引导乡风文化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乡村振兴进程的加速,新乡贤及在其基础上诞生的新乡贤组织在乡村治理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化解新乡贤在参与乡村治理中存在的人才短缺、合法性存疑、与政府组织合作不畅及受传统认知制约影响治理效果等困境,成为其参与乡村治理的题中之义。因此,需通过政策引领、身份支撑、平台构建及转变认知等路径,化解新乡贤参与乡村治理的困境,提升治理效能,实现乡村善治。  相似文献   

7.
当前我国的城乡差距仍然很大,农村发展也呈现出不平衡不充分的特点,乡村社会的治理方面也存在着治理能力弱化,组织凝聚力不强等问题。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新乡贤"作为乡村文明的守护者,在完善农村社会的治理以及推动农村经济文化发展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针对"新乡贤"参与农村治理存在的农村人口大量外流、"新乡贤"培育制度缺失以及对"新乡贤"缺乏认同感等困境来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此重塑农村的乡贤文化,改善乡村的社会环境和经济状况,推动乡村振兴战略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8.
我国目前正处于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阶段,而乡村问题始终是制约我国发展步伐的一大障碍。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推进乡村治理、实现乡村振兴,要发挥"新乡贤"积极的推动作用。以新乡贤为视角,阐述其产生的背景和特点,从政治、经济、文化三方面分析其在乡村振兴过程中的作用,并在现有基础上,从政策制定、经验借鉴、内涵演进、机构设置和职责划分五个角度提出进一步推进新乡贤的战略举措。  相似文献   

9.
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新乡贤文化具有维护乡村和谐、创新乡村治理模式、促进乡村经济发展的引领作用。分析重庆永川区新乡贤文化建设现状,指出其建设过程中存在问题,针对性地提出创新发展机制、培育新乡贤、缩小城乡差距、建立多元化资金渠道等建议。  相似文献   

10.
11.
近年来,为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国家积极推进新农村建设,新乡贤参与乡村治理成为推进农村治理现代化,实现善治的新路子。本文试图从乡村治理中存在的问题,新乡贤参与乡村治理的积极意义等方面探析新乡贤参与乡村治理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2.
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发展新乡贤文化,有利于助推社会经济发展,促进乡风文明建设及推动乡村向善治理。新乡贤文化发展中,存在着新乡贤文化发展主体减少、新乡贤文化宣传工作滞后和新乡贤组织程度薄弱等问题,需要扩充新乡贤文化发展主体、丰富新乡贤文化宣传方式、增强新乡贤组织程度和切实发挥党建引领作用等促进新乡贤文化的发展,以助推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13.
新乡贤是振兴乡村的重要力量。近年来,挖掘新乡贤资源,发挥其积极作用,已成为解决乡村内生问题和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举措。然而,新乡贤要有效参与乡村治理也面临着诸多困境,如,与村两委关系摩擦导致组织与权威异化、文化失序带来供给与需求错位矛盾,人才培养体系缺失致使参与理想与现实存在反差等,可通过制度与协商协调关系、“三治”与沟通矫正错位供需、激励与监督机制打造高效人才培养体系等方式为新乡贤助推乡村振兴提供纾解策略。  相似文献   

14.
祁红亭 《职业技术》2023,(12):103-108
新乡贤群体是乡村人才振兴的重要资源,也是推动基层社会多元主体协同善治、乡风文明示范引领、社会关系和谐稳定、助推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力量。新乡贤参与乡村治理是我国传统贤能政治影响下演变形成的一种治理模式,在现代社会不仅有着历史借鉴、社会基础、精神支撑,也有着现实需求和政策支持。面对当前地方探索新乡贤参与乡村治理实践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需要坚持政治引领、内涵提升、双向服务、规范运行,为新乡贤助力乡村治理提供人才支撑、文化赋能、政策激励和制度保障,从而优化新乡贤参与乡村有效治理。  相似文献   

15.
16.
随着城镇化的进程,中国传统的乡村逐渐衰落,人口的流失、思想和乡村风俗文化的变迁给农村的治理造成了一定的困境。十九大报告提出乡村振兴的战略,重点关注乡村的有效治理。乡贤作为协同治理的参与者,可以在构建乡村秩序、营造良好的乡村文化与风气、促进乡村的经济发展与产业升级等方面起到巨大的作用,因此新时代背景下呼吁将新乡贤作为乡村建设的人才资源,也是符合治理主体多元化的需求。以安徽的一个农村为调研对象,通过相关访谈,对乡村治理的困境进行分析,思考乡贤对于乡村有效治理的助力作用,提出把新乡贤参与乡村治理作为一种推进乡村治理优化的路径。  相似文献   

17.
周晔  何畔 《教育研究》2023,(4):12-22
在乡村振兴中,乡村教师被赋予“新乡贤”的角色期待。新乡贤赓续了传统乡贤德行优秀、才学出众的基本素养,以及眷恋乡土的深厚情怀和贡献乡里的社会公共责任,但表现出偏重于“心在乡”,德行内容在继承中与时俱进,以协同共治者身份参与乡村治理,构成主体多元广泛等新特征。乡村教师的新乡贤角色,其身份的公共属性是内在规定,与公共领域的良性互动则为外在表达。乡村振兴中乡村教师要承担新乡贤角色,应当有所为、有所不为,只有具备新乡贤素养特征并积极参与乡村振兴的少数乡村教师精英,才可能成为新乡贤。乡村振兴中乡村教师新乡贤角色的实现,要求乡村教师公共精神的复归与重塑,需要在保持专业性与公共性张力、拓宽公共参与空间、形塑乡村教师公共精神、创设外部支持环境等方面相关主体勠力作为。  相似文献   

18.
自乡村振兴战略提出以来,提倡新乡贤参与乡村治理成为较热的话题。一些学者就此提出乡村教师应成为新乡贤型教师,要承担多方面的乡村振兴事务。然而,乡村教师成为新乡贤面临诸多现实困境:乡村学校“离土”,教育隔离于村治之外,乡村教师难以参与乡村治理;乡村教师非本土化,教师乡土情怀淡薄;教育专业化抑制乡村教师的公共精神;经由乡村教育振兴乡村之路较为理想化。基于此,文章认为教师职业的公共属性应从属于专业属性,乡村教师参与乡村治理的最大任务是教书育人,在乡村学校“离土”的背景下,乡村教师能够坚守教书育人本职工作,就是为乡村教育“兜底”,为乡村振兴作贡献。  相似文献   

19.
乡村振兴视域下乡村教师的新乡贤角色重塑为乡村教师扎根乡村、立足乡村、奉献乡村奠定了坚实的乡土教育情怀和乡土文化自信。当下,随着乡土文化转型和乡村社会结构秩序重塑,导致乡村教师原有乡贤角色迷失和旁落,他们逐渐沦落为乡土文化的“陌生人”、乡土治理的“逃离者”、乡土教育的“技术人”、公共身份的“遮蔽者”、专业身份的“教书匠”。基于此,重塑新时代乡村教师新乡贤角色,应确立回归乡土的培养机制、厚植反哺乡土的教育情怀、生成在地化实践教育素养,以期实现乡村教师回归乡土主体自觉意识,主动承担应有时代使命和乡土文化责任为价值归旨。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