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后发国家汽车制造企业技术能力成长路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本文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后发国家自主品牌轿车制造企业,通过对其技术能力的成长比较, 探讨后发国家汽车制造企业的技术能力成长路径。在基于汽车产业的模块化特点和技术能力的知识本质性分析的基础上,指出汽车制造企业技术能力的成长是模块化知识系统的成长,并界定了汽车模块系统中的系统知识、模块知识和关键模块。通过对后发国家自主品牌轿车制造企业不同成长阶段内企业技术能力的成长进行比较,总结后发国家汽车制造企业的技术能力成长路径,指出系统知识对于模块知识的时序优先成长。  相似文献   

2.
网络能力是企业在网络关系中获取、整合和重构内外竞争力来雒持竞争优势的能力.分析了后发企业网络能力从获取能力、整合能力、转移能力到创新能力的演化路径.基于知识单元、知识架构、知识网络和创新视角探讨了能力深度演化机理.通过日本丰田汽车的案例研究佐证网络能力演化的路径和机制.  相似文献   

3.
曹平  廖春晓 《科技管理研究》2012,32(16):149-153
东亚后发企业赶超的成功实践,使研究后发企业赶超成为国内外学者关注的热点和焦点。文章阐述了国内外学者在后发企业赶超的含义、机会、手段、路径和内外部条件等方面的相关研究,指出了后发企业要实现赶超需要选择合适的赶超路径,需要内外部条件的匹配和有效耦合,这种内外部条件的匹配是后发企业赶超的必要条件。最后对其进行了简要的评价,并结合当前后金融危机时代的特点,对广西等后发地区的企业提出了一些具体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吴勇志  范黎波 《软科学》2011,25(7):45-49
运用序惯博弈模型分析了发达国家企业技术溢出率与后发企业进行开发性学习投入的形成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在技术溢出仅从在位企业向后发企业单向溢出的假设下,当技术溢出率相对较大时,后发企业就有可能从在位企业那里获得技术溢出上的收益,更愿意成为追随者,但同时也降低了开发性学习投入上的动力。在技术溢出率足够小的情况下,后发企业更愿意选择同步进行开发性学习投入。随着技术溢出率的边际递减,在某一临界点开发性学习是后发企业提高创新能力和实施追赶效应的战略性投入。  相似文献   

5.
后发国家消费电子企业核心关键件技术发展路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蒋兵  朱方伟  张坚志 《预测》2010,29(1):1-7
在消费电子产业,核心关键件技术位于核心技术链和核心产业链的中端,因此在后发国家企业的产业技术追赶中具有承上启下的枢纽作用。为此在对核心关键件技术系统解构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其对后发国家企业的技术追赶作用,并以此为依据选取华松公司系统阐释了后发国家消费电子企业核心关键件技术的发展路径,认为核心关键件技术的发展在已有技术轨道上需经历从制造技术、架构技术到部件技术的逆向追赶,而在技术轨道的变迁阶段,能否以逆向追赶为基础快速切入基础技术的应用开发是实现下一代核心关键件技术突破式创新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在后发企业进行创新追赶时,推动企业价值网络演变逐渐成为其开展颠覆式创新的重要方式。本文基于价值网络理论,将颠覆式创新划分为进入期、追赶期和破坏期。进一步研究发现,价值网络演变聚焦于市场、技术和合作关系三要素,颠覆式创新视角下后发企业的价值网络演变主要经历识别组建、迭代更新和拓展深化等过程。最后,本文借助小米手机案例探讨了后发企业开展颠覆式创新过程中进行价值网络组建和升级的具体路径。随着颠覆式创新的阶段性演变,后发企业应围绕市场和技术的互动关系制定价值网络演变应对策略,通过强化合作关系促进价值网络融合以构筑庞大的企业生态系统,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7.
运用后发企业技术追赶的5个基本路径分析模型,通过典型案例分析,讨论后发企业如何在技术上成功追赶西方竞争者的过程,明确企业从低技术走向技术领先者的微观机理.  相似文献   

8.
以光刻为代表的系列产业处于“技术路径锁定”的困局,能否走向更深层次的技术突破和产业变革取决于能否破解“技术路径锁定”。以光刻为例,通过近期科学研究与技术主路径的关联,将技术轨道延伸和扩展至最新研究前沿,揭示可能发生技术改进和技术突破的领域,为后发国家实现技术赶超、破解技术锁定提供了机会。研究发现光刻的技术轨道演化方向为:纳米压印技术、脱模技术、掩膜定位和EUV光刻胶工艺;主路径上光刻技术主要来自发达国家,但通过扩展和延伸,逐渐有大量的中国研究成果出现,在一定程度上技术轨道与科学研究存在关联,但也有差异;关于如何破解技术路径锁定,可以从顺轨创新型路径和技术跨越型路径两个维度采取不同的破解策略。本研究对于发现技术突破窗口,破解发达国家对我国的“技术路径锁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本文基于技术进步视角,运用投入产出分析方法和PLS结构方程模型分析方法,分别对我国的碳锁定状况和碳解锁技术路径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从1995—2009年,我国的碳锁定形势得到了较大改善,大部分产业部门从部门内和部门间两个层面实现了较大程度的碳解锁;增加科技活动资金投入和人力资本投入以及改善科技活动环境都会推动我国技术进步,进而实现我国的碳解锁,其中改善科技活动环境产生的碳解锁效应最大;虽然技术进步本身会产生一定程度的碳解锁效应,但技术进步主要依靠优化我国的能源消耗状况和产业结构状况来间接地产生更大的碳解锁效应。  相似文献   

10.
基于利润、市场占有率、创新成本的角度,建立双寡头企业技术创新策略选择的博弈模型,目的在于揭示后发企业在处于完全竞争劣势的情况下,为达到超越在位企业的目的,应该如何对创新策略做出正确选择。研究成果显示,企业应根据创新成本和创新后边际成本的差异选择最优创新策略。并且在合适的条件下,颠覆性创新策略给后发企业带来更多的选择和超越在位企业的机会。  相似文献   

11.
赵芸潼  杜玉申 《科学学研究》2020,38(10):1800-1810
技术锁定阻碍破坏性创新的出现和存活。本文将导致技术锁定的因素划分为技术缠结和利益关联两个方面,应用生存分析方法研究来自Searle Center Database的8106个技术标准的生存状况。研究表明:(1)技术越复杂、适用行业越多越容易形成技术锁定;(2)企业既得利益的锁定效应最强,而技术联盟和政府干预的影响次之;(3)政府干预导致的技术锁定效应在技术生存超过20年之后尤其明显。为了防止技术锁定,建议限制SEP拥有者过度攫取技术垄断利益,鼓励自下而上的多层次技术联盟参与制定技术标准,同时,政府不应过多参与技术标准制定过程。  相似文献   

12.
徐雨森  徐娜娜 《科研管理》2016,37(10):35-42
摘要:近年来,在新兴市场国家,回溯创新的案例不断被发现和总结,日益要求对回溯创新的类型进行理论提炼。首先,基于企业在“创意/概念”环节与“研究开发”环节的主导深度,归纳了“弱创意、弱研发”、“强创意、弱研发”、“弱创意、强研发”、“强创意、强研发”四种典型类型。接下来,总结了同以上类型相对应的创新策略(分别谓之为“市场竞速”策略、“利基市场”策略、“开发领先”策略和“全面领先”策略),并且指出采用这些策略企业所需要具有的能力支撑。最后,通过对相关企业不同阶段回溯创新的分析,归纳出本研究中回溯创新可以遵循的演化路径。  相似文献   

13.
基于进化的视角,研究了知识网络对后发企业技术链升级的作用,在对知识网络演化各阶段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构建了后发企业技术链升级概念模型,分析了后发企业技术链升级过程.研究发现,通过知识获取、选择、共享和融合作用,知识网络的演化不断促进着后发企业技术链升级.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促进知识网络演化和后发企业技术链升级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李薇  黄霞 《科研管理》2022,43(2):65-71
   逆向创新,为后发企业开展全球创新并开拓发达国家市场提供了新的战略思想。采用质化研究方法,对创新链理论和基于领先企业的逆向创新理论进行了理论思辨,厘清了后发企业逆向创新的构成要素,提出了后发企业逆向创新链概念,归纳了创新链类型及其对应的后发企业逆向创新实施路径。主要研究结论为:第一,后发企业逆向创新链的构成要素应包括创意获取、研发和市场进入次序,与西方领先企业相比,上述逆向创新三要素的具体内容与选择机制均存在明显区别;第二,基于创新要素组合,后发企业的逆向创新链可以划分为本土市场推动型、海外市场拉动型以及推拉复合型三种类型;第三,以逆向创新链类型为基础,可以归纳出六条后发企业逆向创新实施路径,企业可根据自身资源能力的匹配程度选择适当的实施路径。  相似文献   

15.
吴佩  姚亚伟  陈继祥 《软科学》2016,(9):108-111
在既有研究基础上对颠覆性创新的内涵重新进行了阐释,对关于后发企业颠覆性创新的研究从资源基础理论、能力基础理论和动态竞争理论等视角进行了梳理。在此基础上,结合现实中后发企业创新中的问题和需求,提出结合管理情境和商业模式来研究后发企业颠覆性创新的必要性和趋势。  相似文献   

16.
我国企业低碳技术创新中的锁定效应及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低碳技术创新是实现低碳经济的关键所在。通过对深圳市150家企业的实地调查发现,部分企业低碳技术创新进程缓慢,企业在低碳技术创新中所面临的创新困境直接或间接地与现有技术的制约相关。可见,锁定效应在企业技术创新中广泛存在。文章在深入分析锁定效应构成因素的基础上结合实证调研结果,剖析锁定效应的各构成要素对企业低碳技术创新的影响程度,并试图寻找打破技术锁定和加快企业低碳技术创新进程的推动力。  相似文献   

17.
基于动态能力的后发企业新产品开发策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积海 《科研管理》2007,28(1):104-109
本研究界定了后发企业新产品的开发时间和开发柔性,剖析影响两者的相关因素。研究认为基于知识传导的产品开发平台有效地提高开发柔性和降低开发过程的不确定性,而动态能力有效地缩短开发时间和提高开发柔性;同时,详细地剖析三者的内在作用机理及其策略。最后,本研究阐述知识、能力与产品协同演化的逻辑联系。  相似文献   

18.
在比较后发企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各路径之间差异性的基础上,具体探讨后发企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时具有的优、劣势;并针对恒瑞医药所采取的路径进行分析,具体从政府和企业两方面提出其进一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在技术路径锁定到解锁的过程中,多种突破性创新同时涌现,但只有一种新技术能被再次确立为主导设计,其他技术则会出局.技术出局阻碍了后发国家的产业发展.以往的研究只强调了网络外部性、技术的学习效应等非组织因素对技术出局的影响.本文在此基础上进行拓展,认为后发国家企业可以通过组织的战略选择有效地避免技术出局,即综合运用加大对技术学习的投资、积累互补资产、组建专利池、提高组织的预期管理能力等战略措施来应对技术的不连续,从而确立企业的技术主导地位.本文的研究时创新管理者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20.
在技术层级化的背景下,后发企业的技术发展是协同创新内涵的直接体现.在已有文献的基础上,结合创新A-U模型和模块化理论,发现后发企业的技术发展呈现出以辅助技术先发、主导技术跃升的特征.然后,通过对协同创新资源共享和企业组织模式重新整合的分析,将后发企业的协同创新模式分为契约型协同、组织型协同和战略型协同,再将后发企业的技术发展与不同阶段协同创新模式的演化相结合,提出了两者协同演化的理论模型.对东方汽轮机有限公司与四川绵竹鑫坤机械制造有限责任公司的技术发展与协同创新模式进行分析,验证了后发企业的技术发展过程中存在着协同创新模式的共同演进.研究结果显示,与技术发展相适应的协同创新模式的演化和主动选择能提高合作稳定性,加强协同伙伴的文化沟通有利于形成有效的协同创新模式,并且提高协同效率与技术进步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