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永富 《教学与研究》2005,19(10):57-61
对哲学价值论研究的人学基础来说,真正需要研究论证的不是"人是一切价值的认定者、是一切价值取向的最高根据",而是如何处理价值判断与价值取向中人的内部关系,以及如何处理价值判断与价值取向中的人与非人的关系.抽象地谈论"人是价值之源",既无必要,也不恰当.  相似文献   

2.
论教师的有效学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教师学习中存在着备课取向、考试取向、问题取向、读书取向和写作取向,表现出功利化学习、割裂式学习、无问题意识的学习、无内在需求的学习等多方面问题.本文指出,提高教师学习有效性的关键是将学习内容从教师的"他者"变成"我者".  相似文献   

3.
目的:1、调查不同性别、专业、城乡、父母职业及父母受教育程度的大学毕业生职业取向的差异;2、探讨造成不同性别、专业、城乡、父母职业及受教育程度等大学毕业生职业取向差异的原因.方法:选取湖南科技学院2008届528名大学本科毕业生人群为调查对象,采用团体施测,数据利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处理,数据分析方法为X2检验.结果:大学毕业生职业取向的性别、专业差异极其显著(P<0.01),而城乡、母亲职业、父母受教育程度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学毕业生职业取向表现出一定的性别、专业、父亲职业差异,而无明显的城乡、母亲职业及父母亲受教育程度的差异.  相似文献   

4.
《广西教育》2008,(28):23-23
李政涛在《教育发展研究》2008年第5—6期撰文认为,当前教师学习中存在着备课取向、考试取向、问题取向、读书取向和写作取向,表现出功利化学习、割裂式学习、无问题意识的学习、无内在需求的学习等多方面问题。提高教师有效性学习的关键是将学习内容从教师的“他者”变成“我者”,  相似文献   

5.
再议大学课程的价值取向及其关系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两种取向论”(即“个人本位的价值取向”和“社会本位的价值取向”)并没有全面地表达大学课程价值取向的现实,也不利于协调各种价值取向之间的关系。包括“知识本位的价值取向”在内的“三种取向论”则改变了审视大学课程价值取向的框架,使不同价值取向之间形成了一个合理、整体的结构。协调大学课程价值取向之间关系的核心,是恰当地处理人的发展、社会发展和知识发展的要求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数学教学设计存在逻辑取向与心理取向,处理好这两种取向的关系,对数学教学有效性有着较大影响。逻辑取向以数学知识的逻辑序列为准绳,它依据思维活动的捷径进行教学;心理取向基于学生数学知识生成的心理序列,它对提高思维能力、渗透数学观念、优化思维品质作用巨大。逻辑取向是教学设计的依据,心理取向是教学设计的主旨,两者整合是有效教学的内在诉求。  相似文献   

7.
体育教学中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洁 《教学与管理》2009,(10):154-155
所谓的社会适应能力,指的是在社会化过程‘中个体表现出来的相对稳定的特征总和,一般认为可以分为:环境适应取向、人际适应取向和个体发展取向。其中,环境适应取向是指个体在处理事务和应对环境变化时的表现,主要特征集中体现在处理事情的过程行为上;人际适应取向是指在社会适应过程中对群体之问各种关系把握和处理的特征表现,主要特征集中在人际关系上;个体发展取向主要是指在社会适应过程中个体本身的调整和适应性改变的特征表现,主要特征表现在个体的适应性变化和提高发展方面。这三者之间的关系是彼此联系且相互促进的。  相似文献   

8.
《宁夏教育》2008,(12):78-78
当前教师学习中存在着备课取向、考试取向、问题取向、读书取向和写作取向,表现出功利化学习、割裂式学习、无问题意识的学习、无内在需求的学习等多方面问题。提高教师学习有效性的关键是将学习内容从教师的“他者”变成“我者”。即教师要吸收那些原先被视为“他者”的东西,进而把吸收的东西内入到自己生命的内核。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大致有三种策略:策略一,  相似文献   

9.
该研究选取河南省少数民族预科培养基地预科生和洛阳师范学院、河南科技大学普通本科生作为研究对象,用描述统计、t检验进行分析,采用《个我取向成就动机量表》和《社会取向成就动机量表》对少数民族预科生成就动机进行探讨研究。结果发现:预科生社会取向成就动机明显高于个我取向成就动机;预科生与普通本科生在成就动机的不同取向上无显著差异;预科生的成就动机在性别方面不存在显著差异;不同家庭居住地对于预科生成就动机的不同取向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0.
徐国庆 《江苏高教》2012,(2):146-148
高职教育是一种特殊性质的教育,其课程建设除了要遵循一般职业教育课程建设共有的规律外,还要处理好其自身所特有的许多具体问题。这些问题可归纳为五对重要关系,即职业取向与高等取向、结构取向与内容取向、任务取向与技术取向、开发取向与研究取向、政策取向与制度取向。深刻理解这五对关系的内涵,并在实践中予以合理取舍,是开发出体现高职教育特色的高质量课程的前提。  相似文献   

11.
实验探究是科学探究的重要表现形式,对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科学素养具有突出的作用和优势。实验探究教学的基本取向有内容取向和能力取向。实验探究教学的基本原则有注重知识系统性、注重创新的连续性、注重理论联系实际以及处理好过程与结果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课程设置取决于课程选择的价值取向,布鲁巴克的课程史观以西方课程的历史发展为脉络,从各方面分析了西方课程发展的轨迹和特征,对当前中学数学课程设置有如下启示:应处理好课程内容的价值取向问题;应处理好数学课程与其它学科的相关性,并契合生学师教的教育规律;应处理好数学课程与实际生活之间的关系;应处理好中学数学课程内容的内部逻辑与时代需求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对教育部办公厅推广的部分地方义务教育课后服务创新举措和典型经验的内容分析发现,中小学校课后服务的基本价值表现为对象的差异取向、主体的多元取向、内容的素质取向、模式的“普惠+个性”取向和保障的公益取向等。对照新时代课后服务的价值追寻,中小学校实践仍存在学校徘徊在事实价值和终极价值之间、教师挣扎在政策制约与个体能动之间、家长困惑于责任让渡与协同育人之间等价值悖论。建议处理好“托”与“育”的关系,凸显课后服务的民生旨归;处理好刚与柔的关系,激发课后服务的内生动力;处理好内与外的关系,发挥协同育人的整合功能,进一步深化义务教育课后服务实践。  相似文献   

14.
为了适应社会对高素质师资的需求,职前教师教育课程必须从传统的学术理性取向转型为实践取向,在真实的实践情境中培养优质师资。实践取向的教师教育课程以发展未来教师的实践智慧为主,赋予其反思的实践者和研究者的角色。在实践取向教师教育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中,必须处理好理论与实践、经验与反思,以及教师教育机构与中小学校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在课堂观察中,常常发现老师们在课堂的“问”与“答”的处理上存在价值取向或思维上的方向性偏误,本文拟就语文课堂问答的基本价值取向问题来谈谈自己的认识。  相似文献   

16.
采用磁致伸缩测试仪测量无取向硅钢片50WW800的磁致伸缩系数,并对不同钢种及不同退火工艺的无取向硅钢片的磁致伸缩系数进行比较,发现磁致伸缩系数存在最大值,且与磁感的大小、退火时间的长短及试样方向等因素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7.
在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必须从学生的知识、生活、思想、价值取向的实际情况出发,认真处理好学生兴趣与教学任务、学习兴趣与写作内容无"意义"、久以熟悉的事与生疏新鲜的事之间的关系,从而提高小学生的习作兴趣。  相似文献   

18.
以教师为主体的课程资源开发的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课程改革中实施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对教师更新教育观念与专业成长、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打破学科本位传统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为此,应从教材取向、学生取向、教学过程取向等方面采取策略,积极开发课程资源。同时,还要处理好多种课程资源的关系,并对多种课程资源进行有效的加工、整合和选择。  相似文献   

19.
保障研究型大学本科生的学习质量是当前我国高等教育政策、实践和研究的中心议题。提升教师教学质量被认为是重要途径。对9所研究型大学本科生调查数据的分析表明,尽管与学生的学习参与相比,教师教学的影响力稍逊,但其整体及不同侧面也对本科生学习质量的两个不同维度呈现异质影响。对于知识获得,教师教学整体具有无统计显著性的负向影响;教师教学中的知识传授取向呈现出显著负向影响,而学习激起取向呈现出显著正向影响。对于能力提升,教师教学整体具有显著正向影响;教师教学中的知识传授取向影响极弱且无统计显著性,而学习激起取向具有显著正向影响。这就要求研究型大学一流本科建设应重视教师教学质量提升,提升教师教学质量应以强化学习激起取向为中心。  相似文献   

20.
受制于社会转型又有助于实现社会转型的高校继续教育,正沿着"学历取向型—职业取向型—学习取向型"的轨迹嬗变。为保证高校继续教育转型沿着这一线路推进,高校继续教育的体制机制必须创新:招生体制从"有为"到"无为",培养体制从"有型"到"无型",办学体制从"有墙"到"无墙"。这些改革与创新将为高校继续教育顺利转型提供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