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以农业经济占绝对优势的国家,社会生产的主要生产资料是土地。而历代土地所有制形式变化多样,同一个朝代前期和后期也不一样。“古者田皆在官”,“后世田有官民之分”.我国古代同时存在着三种土地所有制形式:国有土地、地主的土地、自耕农的土地。在封建社会里,国有土地和地主的土地虽然表现形式不同,但就阶级内容而言,均属于封建统治阶级——地主、贵族和皇帝所占有,都是对很少土地,或者完全没有土地的农民进行剥削的手段;地主的土地和自耕农的土地虽然均属于土地私有制的范畴,但在性质上,两者却截然不同。地主的土地是所有者对佃农进行剥削的物质基础,自耕农的小块土地则是地主阶级及其政府掠夺、榨取的对象。  相似文献   

2.
秦汉社会性质奴隶说与封建说,都包含着真理,但在三个问题上都有所忽略,即把佃农与自耕农统称为农民,并以此与奴隶作对照;把奴隶制与地主制对立起来,认为它们是此消彼长;仅争论奴隶占秦汉总人口中的多大比例。按马克思理论,一定的生产关系如能决定社会中其它一切生产关系的地位和影响,则能显示出社会性质。秦汉时期奴隶制、封建地主制和自耕农制三种经济长期并存,地主制与奴隶制实力相当,两者共同占社会经济主导地位,共同决定自耕农经济的地位和影响。因此,这两者决定了社会性质,即:秦汉是半奴隶半封建社会。  相似文献   

3.
北宋王小波起义提出“均贫富”口号,要求改变土地、财富不均现象,反映了这个时期社会历史的基本特点。北宋的社会经济结构呈现出不同于前代的新变化,地主土地占有制和租佃关系已发展成为宋朝社会中主要的、普遍的经济形态。由于地主私有土地数量空前膨胀,自耕农大批破产沦为佃农,赋税繁重而又严重不均,造成社会贫富悬殊日益加大,这是农民起义反对地主阶级的社会根源。  相似文献   

4.
20世纪30—40年代,庆阳国统区是一个自耕农为主的社会,但地主、半地主式富农和富农占有一定数量的土地,存在地权分配不均的问题。传统经济模式在社会经济中仍然占主导地位,农牧兼营的经济格局并没有改变,手工业生产主要是为家庭和自然经济服务,其主要是为了满足家庭日常生活需要和农业生产的需要,商品化生产程度不高;商业资本弱小,而且农业资本与商业资本结合在一起,市场狭小,商品流通以土产为核心。同时,庆阳农村也出现了现代化因素,新式金融机构开始渗入农村社会,成为农业金融的主要来源;西峰逐渐成为陇东新的中心市场,也加强了庆阳农村与国内市场乃至国际市场的联系。  相似文献   

5.
二十世纪前期,中国北方大部分地区自耕农是农村社会的主体,农村普遍存在雇佣关系,在自耕农经济下的雇佣市场表现出南方租佃制经济无法比拟的活跃。农户拥有的劳动力不能满足其耕种需要;北方商品经济落后而缺少不在乡地主,从这两方面,可以看出北方农村雇佣关系的形成原因。  相似文献   

6.
魏晋南北朝时期自耕农经济萎缩、豪族地主经济的壮大是这一时期动乱的经济根源;豪强地主势力的膨胀是造成该时期动乱的主要政治原因。  相似文献   

7.
辛亥革命以前,四川农村的封建经济结构的基本形式,是小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小农经济。这种小农经济,包括自耕农和佃农,是历代封建王朝赋役剥削的基础,也是地主阶级的土地兼并对象和地租剥削的对象。1911年清王朝被推翻后,由于我国的民族资产阶级软弱,资本主义没有能够得到发展,在四川统治的是军阀地主,继而是四大家族。军  相似文献   

8.
抗战时期,江苏启东县针对土地日益向不在地主集中,佃农负担沉重现状,进行土地改革试验,制定了扶植自耕农政策,但因地主的反对和抗日战争的爆发,扶植自耕农土地试验夭折。  相似文献   

9.
阶级理论分析框架不适合用来分析南京国民政府土地整理,因为实证资料表明反对土地整理的人群除了地主外,还有自耕农、佃户等,而且往往是地主、自耕农与佃户一起反对政府。研究者不应预设观念,套用理论,填充材料,而应从实证资料出发,还原历史,再作论断。  相似文献   

10.
论西汉后期流民问题的社会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汉后期,农民破产流亡的现象十分严重。目前绝大多效论著认为:导致当时严重流民同题的根本原因是土地兼并。但事实并非如此,其中隐藏着更为深刻的社会原因。本文就这一问题略述己见。众所周知,土地兼并是封建经济发展的必然现象。土地问题的严重程度总是与社会经济稳定发展和人口增长速度相联系,决不是封建统治集团任何修补弥缝之策所能解决的。随着地主兼并势力的不断发展,西汉后期的流民同题也越来越严重.那么.土地兼并是否引起农民流亡,产生社会危机的主要原因呢?我们认为不是!虽然土地兼并必然侵吞自耕农民的土地,但地主兼并来的土地仍然需要农民耕种,才能取得剥削收入,决不是把农民统统从土地上赶走,让土地闲置荒废。如豪强地主阴  相似文献   

11.
一 在我国漫长的封建社会中,凡是经济上升、国家强盛的时期,总是以个体生产的自耕农为主的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的时期。而封建大土地所有制的壮大,土地兼并集中于大封建主或豪强地主,则每每伴随着社会的动乱或兵灾战祸。这通常有两种情况:一是地方豪族、大地主势力壮大,就标志着国家权力相对削弱;由于大地主的兼并土地,就必然使自耕农民破产,失去土地。阶级矛盾尖锐,动乱和不安也就随之到来了。另一种是战争年代,由于战乱兵祸,个体农民无法进行正常生产,封建主为了维持其本身利益,不得不采用大土地经营方式。  相似文献   

12.
论西汉后期流民问题的社会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汉后期,农民破产流亡的现象十分严重。目前绝大多数论著认为:导致当时严重流民问题的根本原因是土地兼并。但事实并非如此,其中隐藏着更为深刻的社会原因。本文就这一问题略述己见。众所周知,土地兼并是封建经济发展的必然现象,土地问题的严重程度总是与社会经济稳定发展和人口增长速度相联系,决不是封建统治集团任何修补弥缝之策所能解决的。随着地主兼并势力的不断发展,西汉后期的流民同题也越来越严重。那么,土地兼并是否引起农民流亡,产生社会危机的主要原因呢?我们认为不是!虽然土地兼并必然侵吞自耕农民的土地,但地主兼并来的土地仍然需要农民耕种,才能取得剥削收入,决不是把农民统统从土地上赶走,让土地闲置荒废。如豪强地主阴子方“暴至巨富,田有七百余顷”,就靠他兼并来的田地剥削农民起家。又官僚地主张禹“多买田至四百顷,  相似文献   

13.
寻乌调查是毛泽东在中央苏区所做的一次全面性的社会调查。在这次调查中,他根据中共六大的决议,把中国农村阶级划分地主、富农、中农和贫农等阶级。但是,毛泽东在坚持六大决议时,又超越了中共六大的认知,提出了地主有公共地主和个人地主的区分,同时又把比较富裕的自耕农和中农当作富农。这些认识很明显是对中共六大阶级划分的创新。毛泽东在寻乌调查中对农村阶级的这种分类,确定了地主、富农占有土地70%~80%的基本判断,成为以后土地改革的主要依据,并提出中央苏区执行上级政策的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统一的一般原则。  相似文献   

14.
唐代庶民地主家庭来源主要有四类,一是自耕农力农出身。二是经商或者从事手工业等末业出身,三是官僚贵族转化而来,四是通过军功获得赐田。他们的社会地位比较特殊,从经济地位上来考虑。他们应该属于地主阶级家庭;但是从其法律地位上来考虑,他们却是“鳊户齐民”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5.
耶律楚材     
蒙古贵族初入主中原,进入了一个陌生的社会。他们不了解农业经济和农业社会,不懂得如何治理地主制经济高度发展的农业区,对于早已实行于中原的政治体制也所知甚少,而要站稳脚跟,巩固固统治,进而实行对全国的统一,就必须尽快了解被他们统治的地区,并使自己的政策制度符合这一地区的情况。客观形势要求在蒙古统治集团中应该有对其决策能产生影响且熟悉中原农业社会的人。耶律楚材就是在这种社会条件下,这样的政治形势  相似文献   

16.
<正> 学术界均侧重从各个方面对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性质、土地制度、生产力水平等主要几个问题进行研究,而对这一时期自耕农的形成发展问题则少有论及。笔者认为,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产生确立时期,也是我国古代自耕农形成并初步发展的早期阶段,这一时期的自耕农,按其演变顺序可划分为以下几个小阶段:春秋中期前是自耕农的预产阶段;春秋战国之交是自耕农大量产生阶段;战国前中期是自耕农的稳定发展阶段;商鞅变怯到秦统一是自耕农的破产和再生期;秦统一到秦灭亡是自耕农分化破产加剧阶段。也就是说,从春秋中期前到秦灭亡,自耕农的演变轨迹状似一条中部高两端低的峰式正弦波。自耕农胚胎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时的公社成员。原始社会末期的父家长制村社已出现  相似文献   

17.
革命前的英国社会经济十七世纪英国革命如同其他国家的资产阶级革命一样,是资本主义结构在封建社会内发展成熟时开始的。革命前英国是一个封建农业国家。全国居民有四百五十万人,其中有百分之七十五住在农村。农村的土地多半属于国王、教士与贵族。英国农民在法律上虽然有了人身自由,并能独立经营农业,但他们没有土地。为了生存,农民必须租种地主的土地,为地主交纳封建地租和负担各种各样的封建义务。英国国王实行封建专制  相似文献   

18.
一、太平天国革命前夜的土地问题在清朝初期,由于人口大量减少和赋税相对减轻,同时也由于清王朝实行「更名田」和鼓励人民开荒等缓和社会矛盾和恢复农业生产的措施,因此小自耕农曾一度增加不少。但是,就在号称「鼎盛」的熙乾时代,土地问题已经日益严重起来,这就是封建统治产生危机的基础,也是当时社会各阶层最关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一魏晋时期遭到汉未战乱打击的北方地主经济之所以能够迅速的恢复和发展,这和当时封建隶属关系的激剧发展、即广大自耕农民沦为世族豪强的部曲和佃客,而世族豪强则成为握有武装的地方势力或政府的官吏,有着密切的关系.大家知道,东汉末年,在阶级矛盾极端尖锐的情势下,爆发了声势浩大的黄巾起义,革命火焰迅速蔓延到各地,起义群众到处"  相似文献   

20.
寺院地主经济的产生与佛教传入我国有关却并非同步,寺院财产的私有化和富有僧人的出现是寺院地主经济形成的标志。寺院地主是封建地主阶级的一个组成部分,寺院地主经济是添加了佛的风韵的封建地主经济。本时期的寺院地主经济呈现出一种渐起大落的发展轨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