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桥,是架设水面上接通两岸而利通行的建筑物,《说文解字》中指出其本义为水上梁,梁即桥梁。古往今来,桥引来了无数诗人的低吟高唱,合奏出了一曲精彩的桥梁交响曲。桥在古诗中的作用主要是用来通行。“亲迎于渭,造舟为梁”,最早的联结船舟为浮桥的桥,就架设在诗经的《大雅·大明》一篇之中。  相似文献   

2.
用"短"来表示"拦截"义在很多方言中都有体现,但"短"何以有"拦截"之义却少有人论及;除此之外,一些地区方言中还有表示"追赶"义的"断",其本字亦未可知。通过文献论证,考证出表示"拦截"义的"短"本字当为"断",其"拦截"义源于"断"之"截断"义;而方言中表示"追赶"义的"断"当是"追"的记音字。  相似文献   

3.
《史记·孝武本纪》中载"蓬莱、方丈、瀛洲、壶梁,象海中神山龟鱼之属"一句,对于"壶梁"之义,后人渐模糊不清而认为"壶梁"为神山之名。实则,"壶梁"并非神山,本义为"通往神山之桥梁",此乃建章宫泰液池中金石之龟鱼一类,象征能够通往海中仙山的灵兽。  相似文献   

4.
释“石”     
"石"字的甲骨文的简形形体从"山石之岩"义的"厂",而形体中连接"厂"形的一条斜直线,其作用类似于指事字中的短划符号,用来表明崖岩本身的质地就是"石"。"石"的甲骨文繁形下方的"口"表示祈祷义,从构形义来说,为面对崖岩而祈祷,即祭祀山石之义。  相似文献   

5.
现代汉语"来"在句法层面上主要作谓语和补语,在语用层面上常用来标记自然焦点。谓语"来"分布于"NP+来"、"NP+来+VP"句式中;补语"来"常分布于"NP+VP+来"结构中,补语"来"在句中常用来表示动作趋向义和完成结果义,"来(趋)"主要出现于"N施+V来、(N处所)+V来+(NUM)+N施、(N施)+V来+(NUM)+N受、N受+V来"这几种句法格式中,"来(结)"主要出现于"N施+V来、N1+‘跟/和’+N2+V+得/不+‘来’、N受+N施+V+不+‘来’"这几种句法格式中;"来"用来标记焦点时常分布于"VP1+来+VP2"、"PP+来+VP"、"S1,来+S2"。  相似文献   

6.
桥,是架设在水面上连通两岸而利通行的建筑物,《说文解字》中指出“桥”的本义为“水上梁”,梁即桥梁。古往今来,桥招来了无数诗人的低吟高唱,合奏出一曲精彩的桥梁交响曲。  相似文献   

7.
"被X"本是现代汉语中一种典型的结构,它用来表示被动或引出施事者。一般表示消极的"遭受"之义。如:被杀、被捕、被劫、被侵、被迫、被擒、被夺、被偷、被批评、被侮辱等;间或有表积极意义的,如被喜欢、被赞赏、被推  相似文献   

8.
<正>在采访陈明宪的过程中,他的话题始终都离不开一个"桥"字。无论褒义也好,贬义也罢,他的确如很多人描述的那样,是个十足的"桥痴"。而正是这种"痴"让他站在了中国桥梁建设的前端,俯下身来便能看到中国桥梁建设的林林总总。听陈明宪用他沙哑的嗓音说着桥的过去,讲着桥的未来,连我们这些外行人都会不自觉地对桥产生诸多的好奇与迷恋。  相似文献   

9.
"V到—上来"和"V到—上去"结构的出现频率不对称:"来"的出现频率要高于"去"。处所义部分多表示意念上的处所或目标,它和前面的主要动词V之间一般都不能直接结合,主要动词的动作性减退,大多表示一种抽象行为。"V到—上来"结构多用来表示话者的主观趋向。  相似文献   

10.
从先秦到明清时期,"行、走"的"行走"和"奔跑"两个义项发生了此消彼长的变化。"走"逐渐卸去了"奔跑"义转而承担起"行走"义,并成为汉语中表示"行走"义的常用词。而"行"的"行走"义逐渐消失,"行"表示"行走"义只出现在双音节词和书面语中。  相似文献   

11.
“即”的语义分化及语法功能历时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法化是伴随着词义分化的渐变过程,每个实词的虚化都有它们各自的历程.通过对"即"的词汇语义和句法环境的历时考察,证实"即"字在历史的发展中其词义和用法经历了很大的变化,其虚化的过程为由最早的表示靠近之义发展引申,逐步演变为现在主要用来表示解释,还形成"即使……也"这一重要的关联词语,这是一个语义分化和语法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12.
"能""会""可以"在表示"能力"义时各有自己的分布范围和语义侧重点。句法上,表示能力的"会"前面可以加范围副词"只/仅",而"能""可以"前面加"只/仅"表许可义,不表能力义。语义语用上,"能"表示的能力是受限定的,"会"表示的能力则有"通性"的性质,而"可以"表示的能力强调客观上无妨碍。  相似文献   

13.
表示现代汉语的“唱”义,文言一般用“歌”。在现代汉语中两词都是用来表示按照音乐曲调发出声音的行为,但略有不同。从词汇史的角度观照,大致可以描写出“歌”与“唱”历时替换的轨迹。  相似文献   

14.
"捞"在东南方部分地区的客家话、粤语和西南官话中有"搅拌"、"混合"的实词义及"和""替"、"向"等虚词义,但"捞"在字书、经书、韵书里并没有这些义项的记录,文献里也没有出现使用"搅拌"及"和""替"义的例句."捞"在广韵里是豪韵、平声、来母,与台语中"搅拌"读音接近,承载"搅拌"义的"捞"与台语中的"搅拌"有着严整的音义对应关系.东南方部分地区客家话、粤语"捞"的"搅拌"义来源于台语,后由此虚化为表示"跟"、"替""向"等的连词、介词.  相似文献   

15.
正英语中,我们可以用多种方式来表达请求许可、提出建议或是征求对方的意见。下面我们就来一起学习一下"请求许可"与"提出建议"在英语中的一些常见的表达方式。.一、may表示"许可、准许、请求许可"。此时与can同义。可以互换使用。例如:  相似文献   

16.
现代汉语中常用来表示"当之无愧;当得起"义的肯定判断类语气副词"不愧",是由跨层结构"不愧"词汇化而来的。"不愧"是在构式"S不愧为NP"中完成词汇化的,其词汇化的动因为句子结构的复杂化,"不愧"后接成分由NP到VP的改变,汉语双音化趋势,汉语韵律规则的制约。词汇化的机制为重新分析。  相似文献   

17.
"VP之前"常用来表示时间,意为"在VP这一动作没有发生的时候"。它是由"XP之前"演化而来的,"XP之前"包括两种含义:表示空间意义上的"在XP的前面";表示时间意义上的"在XP没有或即将发生的时候"。语言中许多与时间有关的语法范畴都是通过从空间域到时间域的投射建立起来的~([1])。一般逻辑上讲,表示时间义的"VP之前"与其否定形式"没有VP之前"本应该是对立的,但是在汉语的使用中,二者的用法有很多共同点。相同的事物之所以没有被取代,一定是因为它们之间有不可被取代的优势,因此有必要找出这两种格式之间不同的作用,发现它们之间的互补性。  相似文献   

18.
前"在日汉语中是较为常见的汉字,方位词是它最为常见的使用方式,空间义是它的基本义。日、汉语中"前"的空间义基本相同,"前"这一方向都是根据参照物决定的。在时间领域,日、汉语的"前"既可以表示过去又可以表示未来,但两者"前"的时间隐喻具有不对称性,日语常用前后轴来隐喻时间,而汉语则既使用前后轴,也使用上下轴。"前"在社会地位领域和状态领域的认知意义,在日汉语中基本相同,但日语"前"还存在向助数词转用的情况。  相似文献   

19.
频率副词"再"、"又"、"还"是经常使用的副词,这三个副词除了分别表示"持续"、"添加"外,还都可以表示重复义,因此,在使用过程中如果不清楚他们的区别和用法就会用混,从而造成偏误。本文立足这三个频率副词的重复义试着分析它们的不同用法,希望能帮助学习者在使用过程中正确地使用。  相似文献   

20.
"即便"在现代汉语中是一个主要表示假设意义的让步连词,在近代曾出现过表示短时义时间副词的用法.本文主要考察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即便"由一个松散的结构逐步词汇化为时间副词的过程;二是"即便"由表示强调意义的连词连用结构逐步词汇化为让步连词的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