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 毫秒
1.
环境法教育在环境专业中的课程地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从培养正确的环境思想、增强环境法制观念的教育、促进环境法律知识的学习、完善专业知识结构、提高专业管理水平和促进专业建设与发展六个方面论述了环境法教育在资源、环境保护专业中的重要课程地位,指出环境法课程应该成为资源、环境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必修课程,它对最终实现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都有着积极的、深远的作用和意义,作为其他非法律专业、非环保专业的公共选修课,也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2.
为了适应新时期经济、社会、科技、文化发展对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需求,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近年来,很多高校面向非生物类专业学生开设了生物学课程。本文主要阐述了非生物类专业开设生物学课程的现状,提出了非生物类专业生物学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及建设思路。  相似文献   

3.
为了适应新时期经济、社会、科技、文化发展对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需求,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近年来,很多高校面向非生物类专业学生开设了生物学课程.本文主要阐述了非生物类专业开设生物学课程的现状,提出了非生物类专业生物学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及建设思路.  相似文献   

4.
经管类专业开设ERP课程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企业信息化的快速建设,企业对ERP人才需求也越来越大,针对高校经管类专业具体如何开展ERP课程教学作了相关思考,明确了ERP课程教学目标与特点,构建了ERP课程教学体系,组建ERP教与学的团队,同时提出了ERP课程教学保障措施及进一步拓展方式.  相似文献   

5.
高校非环境类专业环境教育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了目前高校非环境类专业环境教育存在的问题,对环境教育模式与方法进行初步探析,并探讨了加强非环境类专业大学生环境教育的重要性和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6.
阐述了核类专业开设"环境学导论"课程的重要性,并根据教学经验,探讨了如何根据核类专业的特点优化教学内容,以及如何改革教学的形式和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及提高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7.
环境法中环境概念初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哲学和法学以及法律概念构造等角度研究环境概念,希望这种分析能够对修改环境法,建立更科学的环境概念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8.
9.
10.
针对目前高职高专资源环境类专业学生技能训练中的问题,本人根据资源环境类企业的实际需求和自身教学过程中的感受,对资源环境类专业学生的技能培养方面,提出了具有科学性、可操作性、可持续性培养学生技能训练措施与办法,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高校非环境类专业环境教育现状与改革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等学校环境教育是提高环境意识、促进公众参与的重要途径。我国高等学校环境教育现状不容乐观,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改进:高校环境教育需领导重视,教育方式应多样化,重视实践环节,编写合适的教材,对教师进行环境意识培训,改进环境教育的考核方式。  相似文献   

12.
民族事务管理是指国家管理一切民族事务的总称。在我国这样一个多民族国家当中,在高校公共管理类专业开设民族事务管理课程是一项具有现实性、前瞻性的举措。本文在分析我国民族事务管理现状的基础上,从社会、学科和学生三个方面论述公共管理类专业开设民族事务管理课程的必要性,并对应注意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实践性教学是高等院校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环境类专业的实践性教学包括实验、实习、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论文)、学生科研等,如何提高该专业各个实践性教学环节的效果,这是广大教育界人士所关注的一个课题.本文从教学设计、社会环境诸方面细节上分析了日本高校中环境类专业的实践性教学的特点,以此为我国教育界人士提供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14.
化学与人类社会关系密切。环境对化学的需求和要求都在不断提高。本文对我国高校化学类专业开设《环境化学》课程的必要性、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条件建设等方面进行了探讨,阐述了利用现有国家精品课程资源进行化学类专业《环境化学》课程教学的思路。  相似文献   

15.
张贤敏 《天中学刊》2011,(3):129-130
国学教育是以国学为内容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活动,文章分析了对高校非中文专业学生进行国学教育的必要性,提出了对高校非中文专业学生开设国学教育课程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6.
从环境价值观角度论环境法的立法目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环境法立法的目的经历了不同大力历史形态--传统环境价值观、现代环境价值观,它的形成基础是“人本主义”、“生态利益中心主义”思想。从现代环境价值观及伦理学思想出发,环境法立法目的应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共同发展”,这符合现代环境伦理的环境立法的理想状态。  相似文献   

17.
关于高校开设国学教育必修课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贤敏 《天中学刊》2011,26(2):129-130
国学教育是以国学为内容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活动,文章分析了对高校非中文专业学生进行国学教育的必要性,提出了对高校非中文专业学生开设国学教育课程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8.
文章首先分析了高校农林类专业课程思政实施的意义,然后阐述了高校农林类专业课程思政工作的现状,接着提出了高校农林类专业课程思政工作的优化路径,最后论述了高校农林类专业课程思政工作的实践.  相似文献   

19.
环境危机催生了环境运动,环境运动孕育了非人类中心主义的现代环境伦理。非人类中心主义之生态伦理观正在向传统的人类中心主义伦理观发起全面挑战。在非人类中心主义之生态伦理观影响日盛的情况下,现代环境法之哲学基础应实现从人类中心主义法律观向生态中心主义法律观的转变,调整对象应实现从调整人与人的关系向调整人与自然的关系的转变,法律主体应实现从人到非人类存在物的扩张。将法律权利主体从人类扩展至动物、非人类生命体、乃至自然物是法律发展的必然。  相似文献   

20.
环境法教育的本土化是对环境法教育方向的回答,从环境人类学审视,环境法教育的本土化有环境人类学综合性、批判性、参与性、地方性的特定意蕴。环境法教育的本土化应以本土生态法律文化的构建为内核,弘扬与利用本土优秀传统环境习惯法,秉持环境法律人才培养目标的区域化协同和环境法学科研课题的本土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