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渤海大学文学院中国语言文学学科是学校最早建立和建设的学科之一。目前设有汉语言文学、汉语言文学(师范)2个本科专业,到2012年,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汉语言文字学、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文艺学、中国古典文献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7个硕士学位授权点,以及课程与教学论(语文)、学科教学语文专业学位教育硕士2个硕士学位授权方向将全部招生。目前在校本科生1700余人,在读全日制研究生300余人。  相似文献   

2.
中文系是一个历史悠久的系。它创建于1951年,是华东师范大学最早成立的系科之一。1995年被国家教委批准为首批“国家文科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2001年教育部评估中被评为“优秀”。现拥有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博士点6个(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文艺学、汉语言文字学、世界文学与比较文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硕士点8个(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  相似文献   

3.
正王天佑,男,1972年11月生,山西吕梁人。2001年,毕业于延边大学汉语言文化学院汉语言文字学专业,获文学硕士学位;1999—2000年,在北京大学中文系进修语言学专业研究生课程;2012年,毕业于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汉语言文字学专业,获文学博士学位。现为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汉语言文字学专业硕士生导师、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生导  相似文献   

4.
无用之用,方为大用——论价值何为中国语言文学,简而言之中国语言文学研究的是中国博大精深的语言文化,但又不仅仅如此。作为一级学科,包括文艺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汉语言文字学、中国古典文献学、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现当代文  相似文献   

5.
全面调查、统计和分析2004年全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和“汉语言文字学”两个专业的硕士点、博士点以及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的具体情况,结果显示中国语言科学人才培养的现状和趋势是全国地区之间人才培养能力不平衡,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发展迅速,汉语言文字学专业发展势头良好。  相似文献   

6.
华中师范大学于1999年的立春之日2月4日成立语言学系。这是我国第一个主要以母语汉语为教学和研究对象,兼及语言理论,也涉及其他语言的语言学系。系主任由我国当代著名语言学家、博士生导师邢福义教授出任。语言学系下设“四室”“三部”:现代汉语教研室、古代汉语教研室、语言理论教研室;学术活动部、国际交流部、《汉语学报》编辑部;建有两个硕士点(汉语言文字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和一个博士点(汉语言文字学)。华中师范大学语言学系现设一个本科专业———汉语言专业。本专业兼有师范和非师范性质,学制四年,招生对象为应届高中毕业生…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整合方式,重点介绍福建师范大学中文学科的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群(含文艺学、比较文学、文学教育)、中国古代文学学科群(含中国古典文献学、古代戏曲学)、汉语言文字学学科群(含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的历史与现状.  相似文献   

8.
这5篇习作是我为中南民族大学文学院05级汉语言文学专业讲授《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导读》时的学生作业。全班111人,这也应该算是一个光棍数字,按照我的要求,每个人得交一份类似于微型小说的作业。  相似文献   

9.
中国语言文学系中国语言文学系创建于1958年,现开设汉语言文学(本科)、广播电视新闻学(本科)、语文教育(专科)等三个全日制专业,现有专任教师39人,在校学生1312人。设有文艺学、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汉语言文字学、比较文学、广播电视新闻学和素质教育等5个教研室,以及中华传统文学研究所1个。汉语言文学是我院建校伊始即设立的少数几个专业之一。经过五十多年的建设发展,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培养了大批优秀的人才分布在省内外各级党政机关、新闻媒体、文化教育以及其他企事业单位。目前,中文系的师资队伍在学历、学缘、学科、…  相似文献   

10.
《宁夏师范学院学报》2010,31(2):F0002-F0002
1.学科概况。中国现当代文学是中国文学下属的二级学科,是人文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核心基础课,它统揽中国现当代文学发展历史的梳理和文学现象、作家作品的分析研究,不仅更完整、更深刻地反映了古老中国的文学迈向现代化的历史进程,而且着眼于中国现当代文学对时代文化的表征研究,  相似文献   

11.
南京师范大学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建立于2000年春天,包含8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现有“文艺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汉语言文字学”、“中国古典文献学”、“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世界文学及比较文学”7个学科招收博士生。还建有“中国语言文学博士后流动站”、“国家文科人才培养基地”.“江苏省中国古代文学重点学科”、“江苏省汉语言文字学重点学科”。  相似文献   

12.
学人风采     
《现代语文》2023,(4):F0002-F0002
朱庆祥,男,1980年1月生,江苏徐州人。2003年,毕业于天津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获文学学士学位;2006年,毕业于四川大学汉语言文字学专业,获文学硕士学位;2012年,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语言学系汉语言文字学专业,获文学博士学位。2014年8月晋升为副教授,2020年8月晋升为教授。现为上海师范大学对外汉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系上海市高水平地方高校重点创新团队“比较语言学与汉语国际传播”骨干成员,韩国东国大学客座教授,多家语言学核心期刊外审专家。  相似文献   

13.
潘磊 《语文知识》2009,(3):68-70
中国现当代文学一直以来都是高等院校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的必修课。因其与20世纪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密切关系,它也是最富有活力和新鲜感的课程,受到了本科生的广泛喜爱。回顾自己几年来讲授中国当代文学的过程,有以下感想与大家交流、分享:  相似文献   

14.
近五年来由于高等教育的蓬勃发展,我国增加了一大批的新建本科院校,又由于这批本科院校多是从过去的高等师范专科学校升本而来,原来的专科汉语言文学教育专业一变而为综合性的汉语言文学专业,其专科应用型、师范型的特征转化为综合型(带有强烈的师范印记)、应用型的特征。由于升本时只是强调师资队伍建设,图书数量、固定资产规模等,因而升本伊始,在专业建设上和课程设置上多是模仿老本科院校的做法。比如,湖南科技学院的汉语言文学专业便是众多新建本科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一个典型,湖南科技学院原名“零陵师范高等专科学校”,2002年升本时定名为“零陵学院”,2004年改名为“湖南科技学院”,学校地处湖南永州市,经济上为欠发达地区,是一所典型的地方性新办本科院校。其中中文专业办学历史最为悠久,因为文革后本地区中学亟需大量师资,因而其最初的科学定位就是培养初中语文教师。恢复高考直至2002年升本前,汉语言文学教育专业至少为本地中学培养了70%以上的语文课师资,  相似文献   

15.
巫称喜 教授     
巫称喜,男,1%2年出生于江西省于都县。1979年考入江西师范学院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学习,1983年本科毕业并获文学学士学位。1994年考人西南师范大学(现西南大学)汉语言文献研究所汉语史专业攻读硕士研究生,1997年研究生毕业并获文学硕士学位。现为韩山师范学院中文系教授,云南大学文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系中国文字学会会员,中国训诂学会会员,中国修  相似文献   

16.
在中国少数民族地区的师范类普通高等院校,除了设置一般传统意义上的汉语言文学专业外,也应设置非母语汉语言文学特色专业。本专业的设置从弘扬民族文化传统、民族间的文化交流、文化认同、突出中国少数民族地区民族教育的办学特色及人才培养实践和现实性来说,无疑具有重大的意义。以内蒙古师范大学文学院蒙授起点汉语言文学特色专业为例,从非母语汉语言文学特色专业设置的必要性与培养模式,课程体系设置与课程建设,教学特点,及现实意义四个方面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7.
《语文知识》2007,(4):F0002
董志翘男,1950年8月生,浙江嘉兴市人,文学博士。现任南京师范大学特聘教授,汉语言文字学专业学科带头人、博上生导师,文学院中文系主任,汉语史研究所所长。兼任国家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四川大学中国俗文化研究所兼职教授、学术委员会  相似文献   

18.
学人风采     
刘晓林,男,汉族,1965年出生,陕西西安人。1986年7月毕业于青海师范大学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后师从著名学者范泉先生攻读中国现代文学专业研究生,1989年7月在华东师范大学获得文学硕士学位,现为青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教  相似文献   

19.
汉语言文字以其独特的结构和意义,记载了中国5000年的历史文化,为中国文学的发展做出了不朽的贡献。汉语言的传承离不开汉文字的记录;汉文字的推广离不开汉语言的沟通。两者可谓并肩作战,相互依存,进而形成现在的汉语言文字学。中国文学是寄生于汉语言文字学的,是汉语言文字的艺术表达。它为社会主义文化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中国文学之所以能够表现一个民族的文化发展,汉语言文字的作用功不可没。  相似文献   

20.
《太原大学学报》2013,(3):F0002-F0002
8月30日,太原学院2013级新生报到工作全面展开。这是学院升本之后的第一次迎新工作,我校迎来了建校以来的首批本科新生。今年我校10个系31个专业招收本、专科新生共计2239人,其中文法系汉语言文学专业、机电系机械工程专业、计算机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环工系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财会系财务管理专业为教育部批准设立的首批本科专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