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移动计算给图书馆带来了挑战与机遇,移动计算时代的图书馆用户需求也会出现移动需求增加、个性化特征更加明显等趋势,图书馆需在新时期构建图书馆移动服务平台,进行多方位、多空间与全天候的信息服务。  相似文献   

2.
移动网络技术的发展,使得图书馆突破时间、空间限制,为用户提供无所不在的信息服务的理念得以实现,一种以移动服务为主要特征的图书馆服务模式——移动图书馆蓬勃发展.以泰达移动图书馆建设方案为例,论述移动图书馆的开发标准、建设模式、具体方案以及存在问题,并提出了未来移动图书馆的建设应重点考虑资源与服务的共建共享和一些相关问题的解决.  相似文献   

3.
移动阅读市场驱动下的图书馆:角色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的发展,带来了移动阅读的新时代。文章基于移动阅读这一新型阅读模式,列举了图书馆开展移动阅读服务的优势条件,探讨了移动阅读产业链下图书馆的角色与定位,并提出搭建移动图书馆平台,拓展移动图书馆的服务功能。最后,文章探讨了移动阅读产业下的图书馆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4.
随着信息技术、移动通信技术与互联网络的应用普及,人们的阅读方式发生了重大改变,也改变了图书馆传统的服务模式与服务手段,开展移动图书馆服务已成为图书馆服务的主要发展方向.阐述移动图书馆发展现状,分析移动图书馆在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5.
移动阅读与图书馆延伸服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国内移动阅读及移动图书馆服务发展现状,阐述了图书馆延伸服务的概念及研究现状。通过分析指出,“移动图书馆服务”是图书馆延伸服务的最好体现,图书馆应加快新技术推广及应用.大力发展图书馆移动服务,使高校图书馆的服务广度与深度都得到延伸。  相似文献   

6.
解读美国移动图书馆发展的昨天,今天和明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移动技术作为21世纪信息社会的新技术,在各个领域都发挥着极大的作用。文章基于移动图书馆这一新型图书馆服务模式,通过网络调研,阐述了美国高校图书馆和公共图书馆移动图书馆服务发展的过去、现在和将来,并详细列举了目前美国移动图书馆的服务功能和类型。  相似文献   

7.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SoLoMo概念的提出,移动社交和LBS服务逐渐成为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新宠。高校和公共图书馆移动应用服务功能比较单一,移动图书馆面临严峻的挑战。现代图书馆移动应用亟需应用SoLoMo模式扩展功能,顺应图书馆移动应用的社交化、本地化发展趋势,优化图书馆服务质量,满足用户移动需求和个性化体验。  相似文献   

8.
夏桢 《高校图书馆工作》2013,33(2):13-16,21
移动图书馆是图书馆丰富服务方式、拓展服务途径的重要手段,是图书馆未来的发展方向。近年来,移动图书馆的研究与建设在图书馆行业火热开展,全国多所高校相继建成并开通图书馆移动信息服务。文章分析了当前国内移动图书馆建设情况、移动用户特征以及网络服务提供商成功之道;结合移动网络的优势,提出建设以应用为导向的移动图书馆系统,开发响应读者需求的个性化、交互性应用。并以湖南大学移动图书馆建设为例,介绍了具体建设情况。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移动图书馆的概念,阐述了国内外移动图书馆的发展历程.根据本校超星移动图书馆的实践应用,总结了图书馆移动服务体系构建的相关经验,同时展望了图书馆移动服务未来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0.
我国移动图书馆APP应用现状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和移动设备的广泛普及,越来越多的图书馆开通了移动图书馆服务,移动图书馆APP的推广与应用也相应增加。文章通过调查,分析了当前我国移动图书馆APP的应用现状,指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建立通用移动图书馆APP系统的建议。表5。参考文献16。  相似文献   

11.
走向移动互联时代的图书馆服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内外实践表明,图书馆服务正在走向移动互联网时代。分析移动互联网时代图书馆服务的发展机遇,从自动化系统变迁、移动馆藏的发展、移动互联网站的涌现、参考咨询的变化、面向移动设备的客户端应用工具五个方面讨论移动图书馆的发展现状,并从移动设备本身的问题和图书馆服务的问题两方面讨论图书馆服务走向移动互联时代面临的挑战,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2.
上海图书馆移动服务实践与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上海图书馆从2005年开始尝试移动服务,经历了短信服务、手机网站、手机客户端应用三个具有代表性的移动服务实践阶段。上海图书馆将移动新技术与图书馆服务相融合,利用二维码和智能手机全媒体技术,在手机上实现图书馆地图导航、语音检索等个性化的服务。针对挑战和困难,上海图书馆提出构建与整合移动平台、丰富移动阅读资源的构想与方案。  相似文献   

13.
介绍移动网络技术的发展变迁及图书馆移动服务相应的三个发展阶段,描述目前图书馆移动服务主要包含的几大部分内容:移动信息门户、移动OPAC、移动阅读、O2O方式的移动应用、移动参考咨询。指出图书馆移动服务未来必将走向泛在服务,分析研究基于此目标的移动服务及泛在服务解决方案的技术特点、架构、实践案例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意义]总结国内外移动图书馆用户体验研究现状,分析移动图书馆用户体验研究取得的成果及存在的不足,对未来的研究内容进行展望。[方法/过程]通过对文献内容分析,从移动图书馆用户体验内涵及要素研究、移动图书馆用户体验模型研究、移动图书馆用户体验测评研究和移动图书馆用户体验提升研究4个方面对当前研究成果进行梳理。[结果/结论]对未来的研究建议与展望:在理论方面,完善移动图书馆用户体验理论体系,注重多学科交叉研究和探索新的用户体验研究方向;在实践方面,探究多元化研究方法,加强可持续化研究和深化用户体验提升研究。  相似文献   

15.
中美移动图书馆服务PK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伴随着移动技术以及移动设备的不断创新,移动图书馆服务作为一种新型的图书馆服务模式,正受到国内外图书馆界的密切关注。通过对中美各排名靠前的20所高校以及公共图书馆进行调研,试图对中美移动图书馆服务的共性和差距进行对比分析,吸取经验,取长补短,为我所用。  相似文献   

16.
指出手机图书馆服务的必要性,简要分析了手机图书馆的应用现状,探讨了手机图书馆的困境。在云计算时代,手机图书馆是图书馆服务最有效的应用领域,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7.
国内图书馆手机移动信息服务现状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国内图书馆手机移动信息服务理论方面的研究包括移动服务与泛在图书馆研究、手机与参考咨询服务、图书馆移动服务技术选择比较、移动学习、手机图书馆联盟建设等;实践建设主要在基于手机短信的服务和基于WAP的手机图书馆平台建设。国内的手机移动信息服务的发展有其自身的特点,可以针对其特点采取措施促进此项服务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移动图书馆平台的用户体验测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户体验直接影响到用户对移动图书馆平台的接受程度和满意程度.在分析移动图书馆平台用户体验内涵的基础上, 提出一个量化移动图书馆平台用户体验的指标体系, 并通过测试任务, 分析用户对移动图书馆平台现有功能的用户体验现状.结果表明:用户对移动图书馆平台的总体评价是积极的, 但在技术、交互方面的体验评价不高;同时, 不同使用时间的用户的具体体验感受也存在一定的差异.进而有针对性地提出移动图书馆平台的发展建议:注重各个服务模块之间的融合, 以提高整体用户体验, 尤其是要着力提高用户与平台之间的交互体验.  相似文献   

19.
基于移动学习的手机图书馆服务模式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认为随着数字信息时代的到来和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移动学习正作为一股强大的力量冲击着传统图书馆的服务模式,从而催生出手机图书馆这种新的服务方式,跃升为图书馆服务发展的新方向。在分析手机图书馆应用和服务现状基础上,结合系统分析,构建出手机图书馆的服务模式。
  相似文献   

20.
ABSTRACT

Academic libraries have been working diligently to provide device neutral mobile access to key elements of their library websites, like hours, contact information, and catalogs. But once a mobile user makes it through these access points on his mobile device, what happens beyond that point? Can he or she use the library’s links to third-party content, like interlibrary loan forms, the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and databases, on a mobile device? Laura Turner, Head of Technical Services at the University of San Diego’s Copley Library, recently performed basic mobile testing of third-party content links on her library’s website. She relied on resource reports generated by Alejandra Nann, Copley’s Electronic Resources and Serials Librarian, as well as Nann’s troubleshooting of access issues during the testing. Their presentation reviewed the efforts and outcomes of testing links to the resources on mobile devices as well as workflow suggestions and promotional ideas for incorporating mobile access as a library servic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