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陈颖 《西部素质教育》2019,(24):212-213
文章首先分析了行动导向教学法在高职"客户关系管理"课程教学中应用的必要性,然后提出了行动导向教学法在高职"客户关系管理"课程教学中应用的策略,包括重构教学流程,课前传递信息,课上吸收内化;以任务为载体,提高学生参与度;模拟实际工作情景,代入职业客服角色;转变考核评价视角,多维度、多方法准确测评。  相似文献   

2.
智能化产品的普及,催生了"低头族"。他们的出现,让部分大学课堂教学成了教师的独角戏。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是当今教育工作者面临的首要问题。本文提出在机械基础课程中实施任务驱动的翻转课堂教学方法。课前通过微课等方式完成课程内容的学习,课堂上小组合作共同完成简单工程项目的设计方法,思路的选择,课后通过qq群等通讯平台完成设计细节部分的答疑和讨论。最终实现课堂教学和实践环节的无缝结合,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具有良好素质的工程师。  相似文献   

3.
基于行动导向的教学观强调"通过行动来学习",教学实施过程必须要以情境性原则为主,科学性原则为辅,开发和优化"小型"的主题学习单元,通过模拟实际的工作任务及其工作过程来提高学生的职业行动能力。但是行动导向教学法在文科类课程中实施相对较难,商务综合英语教学改革在行动导向教学法应用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教学实践证明行动导向教学能够在商务综合英语教学中发挥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4.
我国教师教育课程的突出问题是理论与实践的割裂,为促进信息技术教育专业的师范生实践性知识的发展,作者尝试在高师信息技术教学法课程中实施全新的课程设计,将"真实问题"、"可操作的"项目、"大学-中小学合作"的学习环境和"反思性行动"四要素融入课程教学,完成信息技术教育专业师范生实践性知识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同伴教学法是师生互动合作的教学方法,其主要分为三个部分:阅读测试题、概念测试题和学生自主讨论环节。本文论述了同伴教学法在扬州大学"大学物理学"课程中的应用,结合具体教学案例,分析同伴教学法在国内大学实施后的成果。表明同伴教学法在中国大学实施时需要修改,从而适应中国大学的教学模式。修改后的同伴教学法可以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6.
李隋玉 《英语广场》2022,(24):113-116
内容型教学法倡导以内容学习为基础,在此过程中实现语言学习。本文以大学英语阅读课程课前、课中、课后等教学环节设计为例,探究内容型教学法的主题模式在大学英语阅读教学课程设计中的应用。内容型教学法的实施在提高学生学习动机、提高学生语言学习效率、降低学生焦虑水平等方面,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以任务为导向,初步构建"基于工作任务、能力递进学习"的课程体系,校企共同制定桥涵施工专业核心课程标准。以项目为载体,实施了"教学—实践—教学—实践"循环互动和行动导向教学模式,是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施工类课程改革的一个方向。采取六步教学法进行教学组织实施,以桥梁基础施工教学情境为例设计了基于工作任务的课程教学内容,通过真实的项目现场模拟实施;其次阐述了六步教学法在施工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最后分析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主导的具体工作内容。  相似文献   

8.
代洪 《职教通讯》2012,(12):59-60
阐述了行动导向教学法的内涵,根据"汽车电气系统检修"课程标准及目标要求,将课程设计为9个学习情境,以汽车电气运行中的常见故障———"充电指示灯常亮的检修"作为项目载体,详细分析了行动导向教学法在课程教学中的具体实施过程,并提出行动导向教学法在实施中须解决好设备、教材和师资三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孙统超 《职教通讯》2012,(21):50-53
在简要介绍行动导向教学法特点的基础上,提出将行动导向教学法运用于"仓储管理"课程的实际教学中。分析了基于行动导向教学法的"仓储管理"课程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并详细探讨了该课程的教案设计。  相似文献   

10.
"行动导向"的教学理念主要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在做中学、学中做,教师要扮演整个教学过程中的组织者或"导演"。作为教师,上好每门课程的第一次课,将对每个学生在整个学期的学习中——甚至大学期间对整个专业的学习起到积极的、正能量的作用。"第一次课"是学生在新学期学习新课程的开始,是展示课程魅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赢得良好开端的重要环节。《服装结构制图》课程的"第一次课"从课程的导入、课程认识、课程内容、学习方式方法及考核环节入手,阐述各个环节的设计思路和组织实施过程,真正体现"第一次课"的核心价值,切实掌握服装结构制图的一些技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