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1 毫秒
1.
近些年西藏文化产业虽有长足发展,但同国内其他省区相比还相差甚远。国务院近期颁布《国家"十二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和《文化部"十二五"时期文化产业倍增计划》都给西藏发展文化产业带来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本文结合西藏区情,基于SWOT分析西藏文化产业的现状并对未来战略发展提出对策和建议。西藏文化产业发展必须充分发挥资源优势,突破自身瓶颈,抓住历史机遇,培育开发高端创意人才,走特色文化品牌的创意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2.
西藏民族传统体育的传播民俗特征传播民俗指的是"以口头、风俗、物质形式存在,以民间传承方式流布的具有习俗性、风尚性特征的传播现象"。①审视西藏传统体育的传播方式,在其体育  相似文献   

3.
周妤 《兰台世界》2012,(1):17-18
解放初期,邓小平领导的中共西南局根据西藏的历史发展和现实情况,科学地制定和平解放西藏的政策,促使中央人民政府得以实现和平解放西藏的战略目标,促使在民族区域自治行政体制下的西藏步入到了新的发展轨道。一、贯彻执行中央的西藏政策1950年1月8日,邓小平在与刘伯承联名给中共中央转毛泽东和贺龙的电报中  相似文献   

4.
2011年是一个特殊的历史时刻:这一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第十二个五年发展规划的开局之年;这一年,恰逢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西藏和平解放60周年。1951年5月23日,中央人民政府和原西藏地方政府签订了《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宣告西藏和平解放。60年来,西藏经济社会发展突飞猛进,经济总量翻了上百倍,创造了短短几十年跨越上千年的人间奇迹。  相似文献   

5.
走进西藏     
王芯克 《新闻实践》2006,(9):I0004-I0004
为了加强东西部新闻界的交流,增进浙江记者对西藏的了解,从2006年7月26日开始,省记协组织的“浙江新闻记者采访团”一行17人赴西藏异地采访11天。在西藏期间,采访团的记者克服高原反应带来的困难,参观考察了青藏铁路、布达拉  相似文献   

6.
我和西藏有一种割合不断的缘分,我称之为“西藏情结”。因为这个情结,我在西藏工作了近10年,又因为这个情结,我在离开西藏到新华社山东分社工作的10年间6次回到西藏,创作了一系列纪实和学作品。我有一个愿望:老了就去做一个研究西藏问题的专家。  相似文献   

7.
《出版参考》2008,(6):28
2006年7月1日,被誉为“天路”的青藏铁路全线通车,不仅为西藏带来了与外省经济联系的脉动,将大批的旅客及货物运进运出西藏自治区,而且交通的便利,也为人们实现了“坐火车去西藏”的梦想,引进了大量的观光资源,进而让西藏的文化、宗教及艺术广为世人所了解。所以,自2007年开始,有许多介绍西藏的书陆续出版,书市吹起一阵西藏风,这股风潮到了2008年仍然没有退烧,  相似文献   

8.
作为进藏的第二代,我已经在西藏生活了二十多年,算起来,做新闻工作也有十几年了。可以说,在西藏做记者,特别是广播记者、编辑、主持人集于一身的生活,给我提供了一个认识西藏,感受西藏,记录西藏的绝好机会。新闻工作的经历,使我渐渐从心底里认识了西藏,从感情上走进了西藏。这十几年的新闻采访生涯,使我有机会从方方面面、特别是从农牧民群众生活和观念的变化中感受着和记录着进入新世纪以来,西藏发生的一个又一个翻天覆地的变化。  相似文献   

9.
我在近40年的新闻工作生涯中,在采编新闻、做好报道工作的同时,对新闻事业史、尤其是报业史也颇有兴趣。上世纪80年代,我奉派支援《西藏日报》工作期间,通过访问西藏老报人、藏族学者和寺庙高僧,查阅文献资料,了解到西藏的第一份现代报纸,是于清朝晚期在拉萨创办的《西藏白话报》。在一位藏族朋友的帮助下,我还得以到当时的西藏自治区文管会,查看了该会收藏的一份清朝宣统二年(公元1910年)八月下旬印刷的《西藏白话报》,这是我国现存的唯一一份《西藏白话报》,弥足珍贵。  相似文献   

10.
“十一五”期间,西藏教育信息化建设项目取得了长足进步。然而,面对国家教育信息化与地区社会经济发展需要,西藏教育信息化还有复杂与艰巨的任务。2011年,适逢“十二五”的开局之年,西藏教育信息化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与科学性,同时,这种选择亦面临着更多机遇与挑战。  相似文献   

11.
西藏人民广播电台于1959年1月1日在西藏雪域高原诞生了。从此,掀开了西藏广播发展史上崭新的一页。47年来,西藏广播为西藏的革命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改革开放提供了强大的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舆论支持。西藏人民广播电台现有在职员工234名,其中藏族和其他少数民族占75%,汉族占25%。目前开办有四套广播节目(汉语新闻频率、藏语拉萨话频率、藏  相似文献   

12.
1959年1月1日,西藏人民广播电台正式开播,西藏广播的声音开始传遍辽阔的西藏,传向世界:近年来,西藏电台的发展进步,备受业界关注:在西藏人民广播电台(以下简称“西藏电台”)开播50周年之际,《中国广播》杂志的记者采访了西藏电台台长刘长江。  相似文献   

13.
《西藏法制报》从2011年复刊到2013年改版,走出了难得一步,现如今的《西藏法制报》又是如何推陈出新的呢?本文将与大家共同探讨《西藏法制报》在二次改革后的发展,及《西藏法制报》如何在今后的发展中赢得市场和受众提出对策,希望有益于《西藏法制报》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驻村夜话》是西藏人民广播电台为生动展示西藏"驻村"工作成绩而策划推出的一档夜间访谈类直播节目。以嘉宾访谈的形式,邀请驻村干部走进直播间,讲述发生在驻村干部和基层老百姓之间的故事。节目轻松自然、交流感强、贴近听众,在西藏有着很强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15.
我国第一个专门以报道西藏现实生活为主的大型综合性季刊《中国西藏》,于1990年第一季度正式以中英文本出版,向国内外发行。《中国西藏》是广大读者认识西藏、了解西藏、研究西藏、联络海内外藏胞的窗口和桥梁。它将展示党和政府对西藏的方针政策,西藏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况,西藏在改革开放中的发展和进步、问题与困难;读者可以从中观赏西藏的宗教与文化,领略高原风光和民族风情。  相似文献   

16.
西藏日报最近以大量的篇幅报道了西藏百万农民为获得新生活后的第一个丰收而欢欣鼓舞的情景。十月七日以一版头条地位,报道西藏主要农业区收成普遍增加一成至二成的消息。报纸生动地反映了翻身后的西藏农民对今年的庄稼棵高、穗粗、杆长、粒大,“长的像树林,连鸟飞进去也出不来”的欢欣心情。在同一天版面上,还报道了号称“世界高城”的帕里,试种青稞和蔬菜成功和创造的高产奇迹;报道  相似文献   

17.
2006年7月1日,被誉为"天路"的青藏铁路全线通车,不仅为西藏带来了与外省经济联系的脉动,将大批的旅客及货物运进运出西藏自治区,而且交通的便利,也为人们实现了"坐火车去西藏"的梦想,引进了大量的观光资源,进而让西藏的文化、宗教及艺术广为世人所了解.所以,自2007年开始,有许多介绍西藏的书陆续出版,书市吹起一阵西藏风,这股风潮到了2008年仍然没有退烧,而且还有愈烧愈旺之势.  相似文献   

18.
“西藏民主改革50年大型展览”3月24日在北京民族文化宫举行,展览由国务院新闻办、中央统战部、国家民委、西藏自治区、中央档案馆、新华社共同主办。通过文献资料、文物档案、图片实物、影视展播等多种形式,有力地说明了西藏自古以来是中国不可分割一部分的历史事实,系统地揭露了旧西藏政教合一封建农奴制的黑暗、落后和残酷,展示了西藏民主改革这一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和50年来西藏广泛深刻的历史巨变。  相似文献   

19.
年青的西藏日报,在西藏平息了反革命叛乱以来,特别是一九六○年以来,有了更加显著的进步。读者们对它总的评价是:地方新闻的数量增加了,质量提高了,报纸的指导性加强了,版面也较前大大活跃了。读者们的这些评价是有根据的。一九六○年一年中,西藏日报共发表了各种形式的评论二百七十三篇,比一九五九年增长了七倍以上。它的新闻报道,也在沿着由少到多、由低到高的道路阔步前进。以一九六○年的元月和十月作比较,元月份共发地方新闻三百七十四条,平均每期十四条,十月份的地方新闻则增加为五百一十六条,平均每期二十条,增长了百分之四十  相似文献   

20.
1992年春,沈阳市模范教育工作者、辽宁省新闻出版学校校长崔润泉,去北京接受新闻出版署交给的新任务——为西藏自治区培养首批印刷的中等技术人才。国家教育部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司司长和国家新闻出版署人事教育司司长,亲自说明办好西藏印刷班的重要意义和注意事项,并说西藏印刷班学制三年,回西藏实习一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