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改进文风的大背景下,十八大后各级党报在基层党建报道中都想方设法积极创新。本文从拓宽报道领域、创新报道形式、提升报道质量角度出发,以经济特区党报——深圳特区报的创新探索为案例,论述了在基层党建报道上应该遵循舆论传播的规律,不断拓宽报道视野,转换报道视角,切实突出"新"、"近"、"活",让党建报道更接"地气"、更聚"人气...  相似文献   

2.
王桂珍 《新闻窗》2014,(6):40-40
一年一度的"两会"报道,历来都是媒体的"重头戏"。"两会"报道因政治性强,长期以来形成了程式化、模式化的报道方式,严肃有余、活泼不足,影响了宣传效果。"两会"报道传递的是国家声音,实质上也代表着人民意志,与每一位公民利益息息相关。如何才能让"两会"报道在及时、准确、权威的同时,又能够生动形象吸引受众?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按照党中央对新闻报道提出的"三贴近"要求,创新报道理念,创新报道内容,改进报道形式,把"两会"中既受群众关心又具有新闻价值的信息挖掘出来,呈现给广大读者。  相似文献   

3.
韩宁 《东南传播》2010,(9):59-61
本文通过内容分析法对新浪网一年里有关女博士的新闻样本统计、分析,发现:报道强度——重复报道、后续跟进报道;报道主题——情感、生活、犯罪、遭遇不幸成为焦点;报道立场——正面报道"短小精悍"、负面报道"冷眼旁观"、中性报道"娱乐至死"。得出结论:女博士这个"刻板印象"中的"强势群体"正在不断"被弱势化"。继而分析、推断出强势群体弱势化模式图,并对其进行了具体阐述:当"第三性"遭遇"第二性"——"第三性"凸显新闻价值;女博士强势群体刻板印象的形成——早期人际传播和早期大众传播;当新闻价值"遭遇"刻板印象——唯有"颠覆";"议程设置"和"使用与满足"相互作用。最后提出两点思考:当"弱势群体"成为结果,新闻价值最大化如何实现?强势与弱势之间真实的平衡点在何处?  相似文献   

4.
孙璐 《新闻世界》2014,(8):354-356
"甘肃校车事故"、"复旦投毒案"、"海南校长开房事件"……近年来,媒体的报道呈现出一种现象:一起负面事件一经曝光引起轰动后,紧接着一段时间内,同类性质的类似事件的报道在各媒体上不断出现。此报道现象可称为负面新闻的"井喷报道"。新媒体环境下的"围观文化"助推了这种报道现象的产生,带来了媒介恐慌、阅听污染等负面影响。走出此种报道困境,需要媒体在报道时注重平衡原则和创新意识。  相似文献   

5.
搞好农村报道是地市报新闻宣传的重要任务,更是当前新闻宣传的首要任务。地市报农村报道和体操比赛一样,也有"规定动作"与"自选动作"之分。相对而言,地市报农村报道的"自选动作"比"规定动作"更能体现个性风格及其特色,在促进和推动本地区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更能发挥其独特的作用。因此,地市报在完成农村报道"规定动作"的同时,应当联系实际做好"自选动作"。一、围绕主题,选好角度。选择报道角度是突出新闻主题的重要方法和手段。只有选准报道角度,  相似文献   

6.
李静  梁智 《新闻世界》2012,(7):234-236
重大灾难性报道是我国传媒报道中的重要方面。在媒介仪式视角之外,格雷玛斯的"符号矩阵"成为一种新的研究路径。"生"、"死"、"灾难"和"救援"是符号矩阵中的基本义素,遇难者、幸存者、救援者和非灾区者是主要的行动角色。重大灾难性报道传达出对人本身的关照,参与了人"死"而"被铭记"的仪式过程。  相似文献   

7.
进入网络时代,由于受受众的心理喜好及生活节奏的影响,传统先进人物报道逐渐从"高大全"向"小人物"转变。本文从新闻事件打头、做强深度报道、创新报道方式和报网联动等四个方面来谈报纸媒体如何在网络时代做好"小人物"报道,枯木逢春重放光彩。  相似文献   

8.
电视技术对突发事件报道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从"录播"到"直播"、从"模拟"到"数字"的变革,推动着突发事件报道的制作方式、叙述角度、创作理念等形态的演变与突破。电视技术的更新、传播环境的改良,促使突发事件报道更为有序、规范地运作。  相似文献   

9.
党建宣传是党报的重要任务,广大读者特别是党政干部和各级基层党组织、党员对党建报道十分关注,但读者也反映党建宣传报道存在"不爱看"、"不好看"、"不耐看"的问题。如何提升党建报道的吸引力?咸宁日报去年组织策划"领头雁工程通城经验解读"系列报道,在"标题口语化、呈现故事化、挖掘个性化"上下功夫,有效地提升报道的吸引力,释放党建报道的正能量。系列报道发表两个月后,全省基层党建现场会在通城县召开,推介通城经验,这组报道作为会议材料,受到与会代表一致好评。  相似文献   

10.
宦晓渝 《新闻世界》2011,(11):151-152
《人民日报》对2003年"非典"和2009年"甲流"报道为研究样本,从报道形式、版面位置、报道态度和报道来源地等指标进行内容分析,以探讨纸质媒体在危机事件中的传播策略。  相似文献   

11.
加强和改进新时期的"三农"报道是新闻媒体的重要任务。吉安电视台作为市一级电视台,离基层最近。记者经常与基层群众打交道,对农业、农村、农民比较熟悉,对做好"三农"报道具有天然的优势。吉安电视台在人力、物力有限,播出栏目也有限的情况下,加强和改进新时期"三农"报道,努力做活"三农"报道。坚持服务理念2011年,江西遭受了罕见的春夏连旱和旱涝急转。  相似文献   

12.
王宇  李蕊 《东南传播》2010,(6):37-39
本文以定量分析为主要方法对《人民日报》关于"阜阳奶粉"事件、"苏丹红"事件和"三鹿奶粉"事件等三次重大食品安全事件的报道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梳理,从中探寻该报在食品安全事件报道的议题设置、报道体裁、表现手法等方面的特点和不足,并对媒体如何优化食品安全事件报道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  相似文献   

13.
陈斌 《新闻世界》2010,(9):62-63
"疯狂追星女"、"纸箱包子"、"茶水事件"等新闻事件都少不了媒体这一幕后推手——在近些年的新闻实践中,介入式报道被广泛应用,也因某些报道的社会效果而饱受争议。本文尝试从新闻事件出发,分析介入式报道的社会效果、现实意义和介入原则等。  相似文献   

14.
冯杰 《新闻世界》2011,(10):51-52
对重大事件的报道想要取得好的效果,就要让"重大"走向"寻常",让"重大事件"走向"普通大众"。江宛柳在重大事件报道中融入了充沛的情感、精心的布局,以"小情"反映"大事",因而感人至深。本文试从情感切合点、情感流变和表达特点等方面,浅析江宛柳重大事件报道的情感特征。  相似文献   

15.
雷红英 《新闻世界》2010,(9):114-116
《楚天都市报》、《湖北日报》于2010年2月21日至5月1日对武汉市黄陂区的"信义兄弟"进行了大量报道,引起了强烈的社会反响。本文试图运用框架理论,从报道数量、报道版面、报道体裁、报道方式等方面对两报的"信义兄弟"新闻文本群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16.
尤道远 《视听界》2014,(6):118-120
一、成就报道运用图表字幕的好处纵观电视媒体的政经新闻,成就报道一直是不可或缺的内容。党委、政府部门将之视为发布政令、通报政绩、稳定人心、鼓舞斗志的"稳心之举"和"鼓劲之举",电视媒体则将之看作服务中心、解读会议、唱响主旋律、传播正能量的"使命之举"和"尽责之举"。通观成就报道,电视画面往往会出现"说工业就是车间、机器、产品。  相似文献   

17.
就如何打破成就性经济报道"陈旧、空洞、冗长"的模式,本文提出了非常实用的三招:让事实说话,给成就性经济报道一个"第一时间"落点;强化评论引领,给读者一个正确认识成就的视角;小篇幅多视点,打造成就性经济报道"群效应"。  相似文献   

18.
张玉芳 《新闻世界》2010,(8):112-113
每年3月举行的全国"两会"是我国人民政治生活中的大事,包括全国"两会"在内的各级"两会"已成为举国关注的盛会。本文以安徽日报农村版近年来在省"两会"期间开设的"两会民声"栏目为例,着重解析"两会"报道是如何畅通信息渠道、创新报道形式,从而增强"两会"新闻的可读性和"两会"报道的持续性,在竞争激烈的"两会"新闻报道中脱颖而出的。  相似文献   

19.
曾旺 《新闻窗》2011,(6):46-47
2011年4月以来,关于"电荒"的报道频频见诸国内媒体;6月初某晚报刊发报道《"电荒"推高柴油荒预期》,将"电荒"与"柴油荒"联系起来。这让笔者想起2010年冬铺天盖地的"柴油荒"和2009年冬的"气荒"报道。  相似文献   

20.
本文就地方电台新闻节目中经济报道策划进行了论述。认为找准经济报道的"切入点"是我们做好经济报道策划的关键所在。主要从三方面来论述做好经济报道策划,采写上要注重抓两头,即围绕党委、政府中心工作和找好"对接点",寻找引发群众共鸣的"动情点",编排上努力做到创新思路增"亮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