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热卖女权     
商业化对女性的利用一直受到女权主义的批判。现在。女权主义在借助商业扩大影响的同时。还要提防自己成为被商业炒作的对象。  相似文献   

2.
刘琛  董天策 《新闻界》2005,(6):73-74
2005年6月,重庆女性杂志《新女性》为了批判“女体盛”而策划了一次“男体盛”,美其名日行为艺术,目的是为了反讽大男子主义,从而引发了媒体关于女权主义的争论。9月,央视《社会记录》栏目播出的一期节目对这次“男体盛”事件进行了报道与分析。一时间,“男体盛”成了网络、平面和电视等各类媒体报道和评论的关键词之一,男性和女性的地位问题再次呈现在公众的视野中,从而将女权主义的讨论提上了’桌面。“男体盛”是否能如策划者所愿对“女体盛”作出批判,重构女性的性别认同呢?本文试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谈点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3.
女性在新闻传播中的"存在"状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女权主义作为一种思想活动和一种政治策略已经有了很长的历史。而且,在文化研究和文化社会学领域之内,对大众文化中的女性形象所表现出来的不断增加的兴趣,已经成为广泛复苏的女权主义和女权主义理论的组成部分。因此,就传媒对女性问题所作的关注,特别是对于女性在新闻传播中的“存在”状态的分析是对日益兴盛的女性问题研究的最好回应。1995年9月,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在中国北京召开。在由189个国家政府和观察员签署的《行动纲领》中,确定了一个重大的关注领域即  相似文献   

4.
希伯来女性文学创作堪称无可争议的以色列女权主义的成就。以色列女作家从基本上被完全排斥在希伯来语言文学之外这一反常的文化起点兴起,在过去20年的希伯来文学创作中占据了重要的位置。  相似文献   

5.
周璇 《视听界》2012,(6):62-66
由于受两干爹年封建观念的影南,藐国电视广告中的女性形象犏重于对女性形象的片面解释,缺乏完整公正的认识。随蓄女权主义的发展,女牲形象需要突磺,改善与提升。本文以女权主义视角下电视广告中的女性形象为研究对象,不仅是为了改变电视广告中被目化的女性形象,更是为了找寻列男女两性自由、平等韵乐土。  相似文献   

6.
后结构主义的女权主义受众观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后结构女权主义的理论基础是后结构主义、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以及后结构主义精神分析学,其受众理论都以西方国家为背景,对女性受众的解读能动性持悲观看法,却仍然坚持女权主义立场,探讨女性受众在大众文化传播中进行自我确认的心路历程,揭露女性所受的歧视和压迫。  相似文献   

7.
新闻传媒中对女性的歧视主要表现在女性报道的内容和语言使用等方面。随着时代的变化以及世界各地关于女权主义运动的兴起,当今女性在社会上受到了更多的重视,但是就新闻传媒而言,对女性的歧视依然较为突出,本文就新闻传媒中女性歧视的具体表现、语言特征以及出现女性歧视的原因和影响进行了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8.
戈银银 《新闻世界》2014,(6):193-194
广告对女性形象的塑造带有鲜明的性别属性。从提线木偶般从属于男性的地位,到逐渐觉醒挣脱兴起女性主义思潮,发展为独立自信形象,广告中女性形象的变迁是对性别意识形态控制的一种挣脱,也是思想上的革新和崛起。但广告在对女性形象塑造的过程中,以男权话语阴影下的女性主义广告为例,明显的呈现出男权话语与女权主义的矛盾,解决这一迷思对重新构建广告中的女性形象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贾敏 《视听》2016,(7):116-117
伊朗女性导演泰米妮·米兰妮用镜头发出了作为一个鲜明的女权主义倡导者的呼吁。她的作品不仅仅停留在对女性困境的描述上,更多的是鼓励她们要敢于追求爱情、幸福、平等、自由和个人价值等。她在表达自己对女性群体的同情与怜惜之时,还不忘指引她们走向未来,给予她们希望的曙光。  相似文献   

10.
杨嫚 《网络传播》2005,(8):94-94
网络作为一种新兴的大众传播媒体,如今也开始在市场细分上做文章,于是,大量以女性为受众的网站纷纷涌现。比如“伊人风采”、“瑞丽女性网”、“网妖”等等。这些女性网站大多以新女性或新女权主义来标榜自己,加之其感性的内容,利用网络多媒体传播手段,倒也吸引了不少女性的眼球。  相似文献   

11.
从启蒙时期的自由主义、女权主义到后女权主义,几个世纪以来女性在为自身的地位和权利的不懈努力中,不断创设丰富着自己的天空。“女权”概念的提出也说明两性对社会发展的权利义务尺度上的失衡,而失衡结果所导致的是社会前进步伐的减缓,主流社会对女性小脚裹起的同时也裹起了自己。本文通过对女性主义理论沿革的展现,分析不同时代伴随人类不断成长的媒介对女性主义诠释的同时女性依然受主流社会的羁绊的现状,提出以非卷入式的实践活动来改善女性命运的反思。  相似文献   

12.
杨潇 《青年记者》2012,(6):68-69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兴起的西方女权主义运动在后现代主义的宏大背景中展开,至今方兴未艾.它深入到了政治、文化的各个领域,探讨着女性的本质与文化构成.女权主义电影理论是女权主义的一个分支,其目的在于瓦解电影工业中对于女性创造力的压制与银幕上对于女性形象的剥夺.  相似文献   

13.
【摘要】21世纪,随着媒介渗透作用的不断强化,尤其是在纷繁复杂的商业广告的影响下,女性越来越多地成为媒介消费的主力军,她们不断追求物质享乐和精神消费,不断追求商品背后的符号意义,以满足自我。与此同时,随着媒体上受男权意识审视、挤压和支配的边缘化女性形象的不断强化,处在“看”与“被看”双重身份下,她们仍然难以逃脱媒体强大的影响,而陷入了消费与被消费的漩涡。本文以“观展/表演典范”为理论基础,采用访谈法和文献综述法,通过对当下媒体影像神话下的女性消费与消费女性进行剖析,对研究传媒与消费关系问题,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21世纪,随着媒介渗透作用的不断强化,尤其是在纷繁复杂的商业广告的影响下,女性越来越多地成为媒介消费的主力军,她们不断追求物质享乐和精神消费,不断追求商品背后的符号意义,以满足自我。与此同时,随着媒体上受男权意识审视、挤压和支配的边缘化女性形象的不断强化,处在"看"与"被看"双重身份下,她们仍然难以逃脱媒体强大的影响,而陷入了消费与被消费的漩涡。本文以"观展/表演典范"为理论基础,采用访谈法和文献综述法,通过对当下媒体影像神话下的女性消费与消费女性进行剖析,对研究传媒与消费关系问题,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为了迎合女权主义,广告中出现了颠覆男权制传统的“女权”形象,并受到女性的欢迎.然而,在后现代主义消解、批判、否定、超越近现代传统的情境中,女权广告中性感、苗条、美丽的“女权”形象,只是后现代式的文本游戏,并不是女权主义的革命性胜利,反而以男性隐性话语的方式,将女性再次置于被凝视的客体地位.  相似文献   

16.
女性主义、第三类女性与大众传播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张雯 《现代传播》2003,(2):47-48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女性解放意识日渐鲜明地进入了新闻传播领域。女性主义者在逐渐改变与男性的二元对立,寻求社会解放的同时,也在改变自身在大众传播中的边缘状态,重新建构女性自身权威,在媒介中寻求与男性世界的平衡支点。本文通过考察研究女性主义、第三类女性报道在媒介发展中的地位,更加明确女性并非客体或传播的靶子,女性应当与男性共同撑起大众传播的天空。  相似文献   

17.
林宇青 《视听》2018,(11):133-134
在女权主义不断扩张的新时代,女性维权成为我国乃至世界的热门话题。在现实社会,女性的地位和身份认可虽然有所提高,但是依然面临着合法权益遭受来自家庭、社会的不同程度侵害的现象。伴随着社会发展和转型,种种政治表达和维权活动增多,公民维权的意识越来越强,尤其是女性的自我保护和维权意识凸显。新媒体在传播过程中赋予了公民们更强大的话语权,本文运用文献梳理和案例分析的方法来研究分析新媒体赋权以及女性运用新媒体维权的现实意义,从而呼吁更多的女性积极地参与维权。  相似文献   

18.
殷曼 《新闻世界》2013,(4):286-287
女权主义受众理论是以女性受众为主要考察对象,对大众传播中的性别歧视以及压迫进行分析和批判,从而探讨女性与传播间的特有关系,如女性受众在收听、观看、阅读中的性别压迫,女性受众与传播者之间的互动与分离。女性主义受众理论无疑为对大众传播提供了一种新的审视维度,有利于纠正在大众传播、大众文化盛行的语境下,女性受众中自我认识的偏差以及将父权制中的象征体系内化这一潜在行为,从而为女性受众抢占话语权提供了理论基点。本文拟以后结构主义女权主义的受众理论来解读大众传播语境下的文本,以期能探究媒介文本意义生成的原因和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相关研究表明,媒体经常将女性边缘化,女性在媒体上被展现为形象刻板的符号,充当着"被看"的客体。我国的大众传媒仍以男性话语权为中心,虽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女权运动的开展,媒体中女性形象也越来越多样化,女性形象从以往的以家庭为主转为独立的职业形象。但是,即便是这样,媒体塑造的女性形象与女性现实生活中的形象仍有很大差别。本文探讨了媒体是怎样对女性形象进行刻板化塑造的,并探究了其中的原因以及促进媒介多元呈现女性形象的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20.
中国哲学最早就规定了两性的分工,中国家庭婚姻中的男女分工也界定为"男主外,女主内"。军旅题材电视剧中,男性与英雄是永恒的主题,女性始终处于其边缘的地位。近年来,随着女性主体意识的觉醒,女性军人在电视剧中得到了更多的表现。女性军人形象也经历了一系列的变迁,从最初的作为男性附庸的女性形象到"男性化"的女性形象以至于后来出现的带有"女性主体意识"的女性形象,这种变化不仅越来越接近个体的生理和心理的成长,也使得女性形象重新被建构起来。本文梳理了军旅题材电视剧中女性军人形象的变迁,同时也探讨了发生这些变化的背后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