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舆论监督稿件的写作往往加入了作者对新闻事件的态度,主要表现在新闻标题制作的尖锐性,行文语气的批判性等方面。也正是因为舆论监督稿件写作者批评性情感直接介入的表达特点,导致了许多新闻官司和笔墨方面的争议。那么如何提高监督稿件记者情感表达的适度性,从而减少因批评语气的不适当运用而导致的批评者与被批评者的争议?笔者就记者在舆论监督稿件写作过程中的情感定位进行探讨。 舆论监督稿件中,记者舆论监督情感的定位标准是什么呢? (一)价值标准基础上的是非定位 舆论监督的过程中,记者所要遇到的第一层面的问题,便是对事…  相似文献   

2.
正初次接受采访,人们往往会有一种戒备心理,对符合自己审美认可、情感需求的记者,表现出接纳的情绪,对不符合自己审美认可、情感需求的记者,则表现为不配合甚至排斥的态度。这就需要记者巧妙地运用情感技巧,搭桥铺路,拉近与采访对象的"心理距离",寻找洽谈的有效突破口,以激发采访对象的倾诉意愿,使之敞开心扉,说出心里话。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采访结果。那么,新闻采访中如何运用情感技巧呢?  相似文献   

3.
刘云 《新闻传播》2005,(6):51-51
一部好的电视专题片,只有做到情感的真实丰富,自然流淌,才能够感染观众,产生恒久的艺术生命力。那么如何做才能使情感在电视专题片中得到渲染呢?  相似文献   

4.
正新闻采访是记者与采访对象进行心理交流的过程。在面对面的访问过程中,记者和采访对象之间的情感因素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直接关系到访问的成败。记者是否善于运用情感因素,直接影响着谈话采访的效果和质量。如何营造有利于采访的情感呢?笔者认为采访中宜采用以下几种调控情感的方法。化生为熟人们往往对熟悉的人或事产生积极的情感反应。记者为了采取最佳的采访效果,应该积极引导采访对象在熟悉的环境和领域接受采访。  相似文献   

5.
采访是社会新闻报道的一个重要环节,一篇好的社会新闻稿件七分靠采访,三分靠写作。美国《塔尔萨论坛报》记者鲍勃·福尔斯曼曾说:"笔下的功夫不强照样能当一名出色的记者,但不善于进行访问是绝对当不好记者的。"作为一名社会新闻记者,掌握采访的技巧是十分重要的,社会新闻采访在一定层面上讲是一门艺术。记者只有掌握了采访技巧,采访时才能如鱼得水、得心应手,也才能采集到真正有价值的新闻素材,写出好的文章。那么,作为社会新闻记者,如何提高采访质量呢?  相似文献   

6.
刘寒娥 《新闻实践》2005,(12):34-35
新闻故事化是新闻媒体人文关怀的一种体现。所谓新闻故事化,就是记者在新闻写作中发掘新闻事实中的故事因素,以讲故事的形式表现新闻事件。这种报道方式用平凡的题材提炼深刻的主题,挖掘新闻事实中具有人情味的因素,情理交融,揭示人性的闪光点,激活人类的情感,增强新闻报道的趣味性与可读性,实现新闻传播的社会价值。 那么,如何在新闻写作中运用故事化方法,体现新闻传媒的人文关怀呢? 用形象的事实说话,突出情  相似文献   

7.
李伟 《新闻导刊》2007,(2):24-25
跑时政新闻,经常要去跑些会议。如何让会议新闻出彩呢?如何避免同质化呢?总结下来,我认为会议新闻更考记者的耐心,要抓出好的  相似文献   

8.
思维是人类所特有的精神活动,是人们在表象概念的基础上进行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等认识活动的过程。不同的职业、不同的行为方式,思维特点各有不同。那么,作为从事新闻工作的记者,进行报道构思的思维特征表现在哪些方面呢?不同的记者思维活动既有相通的共性又有独具的个性。笔者认为,要想成为一名好记者,写出精彩的报道,应具备以下几个思维特征。  相似文献   

9.
县级市报如何适应改革开放的形势,提高新闻报道的开放度,为经济建设创造一个好的舆论环境呢?近两年来,我们致力于这个方而的探索、改革,为振兴洪湖经济发挥了一定的宣传效益。主要表现在:  相似文献   

10.
新闻与文学联姻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更是观众的需要。一位资深记者曾经说过,没有文学修养的记者不能算是个好记者。在此,我想就电视新闻节目如何借鉴一定的文学手法来进一步表现新闻的美学价值,提高电视新闻节目的文化品位谈点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1.
人们从事任何活动都会产生一种情感,而且什么样的情感便导致什么样的活动气氛,与活动效率有直接关联。情感通常表现为两极性,即肯定和否定、积极和消极、紧张和轻松、激动和平静、热情和冷漠等对立性质。同样是对待记者采访,有些采访对象就表现得热情和轻松,有些则表现得冷漠和紧张。如同样是采访个体户,不少个体户将记者作为“贵宾”接待,上海南市区一青年个体户则闭门不出,其母亲双臂拦住大门,不让记者进,嘴巴还嚷道:“你想让我女儿跟‘冒富大叔’一样挨斗啊?让我们过几天太平日子吧!”情感的两极性可以在一定条件下互相转化,消  相似文献   

12.
新闻的完成要求记者在新闻现场围绕主题,对要拍摄的内容,要采访的对象、采访内容等都能了然于胸,并根据现场变动和采访深入及时调整自己的主题。我们把记者在现场的这种表现称为记者的现场控制力。那么,如何提升记者的现场控制力呢?本文重点讲述记者在新闻现场的三种能力。  相似文献   

13.
记者:我提的问题是如何增加报道的信息量。 教授:那么,首先让我们讨论一下什么是信息,什么是信息量,然后再说如何增加信息量的问题,好吗? 记者:那么,在科学的信息理论里,“信息”到底指什么呢? 教授:传播学的权威人物,美国人威尔伯·施拉姆和威廉·波特在他们合著的《传播学概论》中说:“凡是在一定情况下能够减少不确定性的任何事物都叫做信息。”  相似文献   

14.
秦奋 《新闻界》2002,(1):64
去年12月26日下午,筠连县金鑫水泥有限责任公司会议室座无虚席,气氛热烈,公司董事长余成镇定自若地回答40余名“记者”的提问。这些“记者”是参加全县通讯员培训会的学员,他们要在实地采访金鑫公司后,完成一篇新闻稿件。学员们参观了公司的编织袋、水泥生产流程,对公司的管理、效益、员工状况有了大致了解。精心设计问题,有针对性地向余成提问。“公司如何加强管理,降低成本,提高效益?”“公司怎样增加投入,减少环境污染?”“如何处理好情感管理与制度管理的关系?”“企业形象如何树立?”……学员们从自己选取的新闻角…  相似文献   

15.
新闻事件发生后,能够迅速、及时地予以报道,这是新闻报道所必须坚持的一个基本要求。但是不是所有题材的新闻报道都需要在第一时间就告知给受众呢?这样做是不是都可以取得最佳的宣传效果呢?换句话说,是不是抢先报道就一定比压后报道的效果好呢?在新闻采编中,如何把握抢先与压后?这里,我们首先有必要搞清有关新闻价值的几个问题。新闻价值是新闻事实所固有的某种属性,是一种客观存在,新闻价值观应当是记者判断事实是否成为新闻的尺度。事实能够成为新闻,要看它是否具有以下因素:重要性是指新闻事实具有震动人心,能在某种程度和…  相似文献   

16.
不同于时政记者,一名专职舆论监督记者没有所谓的"口子",如何获取有价值的新闻线索就成了关键。我们常常看到新手记者面对"无米下锅"的尴尬局面,坐在办公室里空有一肚子抱负,抓耳挠腮等不来线索。事实上,好的线索一定不是"等"来的,而是有一整套发现、发掘的方法。笔者结合自己采写的三篇(组)稿件,浅谈如何获取好的新闻线索。  相似文献   

17.
陈巍 《记者摇篮》2008,(1):53-54
在电视新闻作品中,的确有很多新闻由于一些优秀的电视新闻记者在其中的出色表现而增色。电视新闻的成功与否,同出镜记者内在的新闻品格,外在表现(就是记者的提问和现场行为表达)有着直接的关系。它往往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一个新闻节目的成败。一个出镜记者应该具备怎样的职业素养从而为自己找到准确的角色定位呢?  相似文献   

18.
笔者在这里所说的“美”是一个美学概念,不单指我们日常生活中所说的外貌之美,而是表现一定社会生活内容的情感形象,是对客观事物的忠实反映。人物通讯的特点是再现特定形象以反映现实生活。那么,如何宣传特定的形象呢?如何将特定形象写得“美”呢?第12届“中国新闻奖”通讯一等奖作品《教育局长的好榜样》(载《光明日报》2001年2月5日)一稿,为我们提供了这方面的成功经验。  相似文献   

19.
意境,在中国美学中形成了一个独特的概念,它不仅能给人以无限遐想的空间和绵延悠长的回味,还能给人以情感上的强烈震动。通讯中如何体现意境呢?这就要看题材的选择、结构的组成、细节的描写、语言的风貌等多种表现因素怎样有机结合。[编者按]  相似文献   

20.
杨宗惠 《今传媒》2016,(7):118-119
新闻稿件失去了情感,也就丢失了灵魂.带着真情实感将新闻客观地呈送给受众,是记者应有的素质和责任,也是记者的新闻表达基本功.然而,很多记者却将情感和情绪混为一谈,所写稿件呈现情绪化、主观化特点,有失偏颇、缺少客观,影响了新闻作品的传播效果.本文从合理把握情感尺度、控制情感阀门、处理好内容和情感的相适度等方面探索了保证新闻既真实、又深情的方法和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