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施恩勿市恩     
文清 《师道》2009,(4):9-10
新年伊始,领导让我将去年的爱心捐助活动作一总结,同时了解一下,受助的学生是否在春节前给捐助人写信汇报了自己的学习与生活情况,以及是否表达了对捐助人的感激之情。领导语重心长地说:“我们应该教育这些孩子学会感恩,让他们做个知恩图报的人:”是的,这是我们每年都要做的…项工作:了解那些孩子的学习成绩如何,督促他们将自己一年来取得的成绩以书信的形式向捐助人汇报,以慰捐助人的一片爱心。  相似文献   

2.
出行是城市居民日常生活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城市居民的"衣食住行"中,从个人行为角度,最有潜力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减少雾霾的方面,就是"低碳出行"。曾几何时,我们每天都会下意识地看看天空中是否笼罩着雾霾,从而去考虑出门是否需要戴口罩——不知不觉地,雾霾已经成为最贴近我们生活的话题。而我们更多地看到,许多人在雾霾笼罩  相似文献   

3.
新课改是什么样子的?新课改与素质教育是不是一回事?新课改与高考是否矛盾呢?怀着好奇,揣着兴奋,带着疑虑,我们从2005年暑假之后走进了新课改。  相似文献   

4.
陌生的城市,全新的环境,孤独的背影……这些熟悉的字眼让太多在外求学的学子感到无限的孤独和寂寥。你是否是其中一员?你的青春期是否也有过这样的漂泊与无助?让我们的外籍专家Brad来回答这份属于青春的迷茫和困惑。  相似文献   

5.
从PISA成绩看,在考虑家庭社会经济背景和全体学生之后,在OECD国家及伙伴国(地区)的大城市,学生的成绩与农村孩子的成绩相比,其平均差距至少是一个学年的学校教育。全球各大城市作为各国经济、社会、教育发展的前沿阵地,在这一问题上是否具有共同的优势?这些优势是否足以使城市从容应对21世纪各股变革浪潮对教育体系所提出的新挑战?2012年5月10日-12日,在中国香港召开的首届全球城际教育网络研讨会为各国际大都市提供了进一步交流的平台。来自美国芝加哥、中国香港、加拿大多伦多、澳  相似文献   

6.
新年伊始,领导让我将去年的爱心捐助活动作一个总结,同时,了解一下受助的学生是否在春节前给捐助人写信汇报自己的学习与生活以及表达自己对捐助人的感激之情。领导语重心长地说:“我们应该教育这些孩子学会感恩,让他们做个知恩图报的人。”  相似文献   

7.
探索型问题和开放型问题的设置常常是一套中考试卷中的亮点.也是衡量试题是否具备创新意识的必备条件之一.中考试卷中往往会出现一两道探索型和开放型的题目.另外探索型和开放型问题对于培养同学们创新精神、提高实践能力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熊斌 《数学教学》2006,(5):49-49,23
[问题的由来] 在一个数学命题中,我们常常考虑这样的问题:如果结论成立,那么条件是否一定成立(即是否充分必要)?或者减弱条件,结论是否成立?等等,这样我们就可以发现许多新的数学问题和新的结论.这也是我们命题或者进行数学研究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莫永坚 《文教资料》2005,(23):128-129
二十世纪人类在科技上的急速发展,新世纪对人类的启示是未来人类将面临超越传统价值经验发展的挑战。我们所处的世界不再是单一世界,科技所提供的互动性对艺术创作充满了新的可能性,沉浸式的环境预告着新世纪的艺术形式,而现在这个时代已经来临。在艺术创作的领域里,不管是否运用科技,艺术家都是反映当时生活的心灵转换过程。世纪末由科技技术主导的计算机艺术突破人类视觉创作中媒体的限制,当今相当多的视觉艺术创作者,尝试以网际网络、虚拟实境等等高科技为一个艺术的新形式,电视、电影、动画、网络等新的艺术媒体在信息时代的蓬勃发展,为…  相似文献   

10.
大概是五年前,当我还住在美国的.时候,有一次回到中国演讲,一个学生跟我说,您写了这么多书和文章,我们能不能问一些问题呢。这令我意识到,在互联网投资公司工作的我,居然没有好好把握互联网,所以在写第三封信的时候,我就办了一个很简单的论坛,叫做开复学生网。  相似文献   

11.
三农问题是构建和谐社会面临的突出难题,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问题,要给予农民真正的国民待遇,使其有平等的机会和发展空间.本文在分析农民需要公平待遇的基础上分析了农民非国民待遇的现状,阐述了这些问题背后的原因,提出了一些赋予农民国民待遇的措施.社会的和谐呼吁我们在新世纪能给农民更多的关注和支持.  相似文献   

12.
黄茂清 《教师》2014,(16):94-94
当我们毫无保留地将我们的知识传递给学生的时候,有些学生似乎并不买账,仔细观察会发现一些学生并没认真听讲。难道是学生不给老师面子?或许我们也该反思下自己的教学,设身处地地站在学生的角度想一想。我们的讲授是否生动有趣?我们的知识讲解是否与生活联系紧密?我们的讲解是否到位,是否易于理解?多找办法,多找原因,或许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相似文献   

13.
一年级的小朋友刚入学,有很多需要我们教师在语言上规范教学,要在课前设想孩子们会出现的问题,要充分考虑到一年级孩子的特点,在这课教学中,看似简单的、和=的教学,但上课后的效果却不行,问题在哪?有很多都是我们需要思考的。  相似文献   

14.
通识教育(General Education),在西方国家特别是美国的一些高校(如哈佛大学)已实施多年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在中国却是20世纪90年代才开始重视、本世纪初方开始实施的新理念。因此,我国高校实施通识教育需借鉴国外大学(尤其是哈佛大学)的经验。复旦大学作为中国的重点大学,在吸收哈佛等国际重点大学通识教育经验的基础上开设了核心课程,实行“模块固定、学分必修、课程选修”的模式。但在现行通识教育的背景下,大学英语是否应进入核心课程,而且如何在大学英语教学中体现通识教育的精神是我们重点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15.
在我们班上,一定有过一些不爱说话的孩子,当然绝大多数不是出于生理(发音器官有缺陷)的原因,面对这些孩子时,我们是否认为他们是问题儿童?我们是否曾经忽视了他们?或者我们认定这是个很严重的问题并试图加以改变?当努力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时,我们是否感到着急和烦恼?假如是这样,让我们走近孩子!  相似文献   

16.
共同富裕必须解决分配不公问题人民教育出版社侯春山是否公平分配社会财富,是否出现两极分化,是衡量我们是否坚持社会主义、改革开放政策是否成功的一个重要尺度。邓小平同志高度重视这个问题,他提醒全党:“如果我们的政策导致两极分化,我们就失败了,如果产生了新的...  相似文献   

17.
李大光 《教师博览》2006,(12):34-35
“我们关注宇宙中自然奇观和客观事物的焦点越清晰,我们破坏它们的尝试就越少。”——蕾切尔·卡逊44年前,《寂静的春天》在美国出版发行。在44个春天里,人类经历了可能是历史上最辉煌的时代,惊喜于科学技术和经济的迅猛发展。但是,每当春天来临之际,人类仅存的理性精神就会因为友人偶尔提及的名字——蕾切尔·卡逊及其惊世之作《寂静的春天》而唤醒。人们会打开紧闭的门窗向外眺望——今日的春天是否寂静?明日的春天是否会寂静?蕾切尔·路易斯·卡逊,1907年5月27日生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匹兹堡市泉溪镇一条乡间小河畔的农舍里。慈祥的母亲将…  相似文献   

18.
刘利 《中国教师》2012,(2):13-13
每个学校课改的程度会决定相关教师看问题的角度。课改起步比较晚的学校可能会为新课堂上学生们的表现而感到惊讶,为看到了一个新现象而激动不已。但像我们这样“已经在路上”的学校,可能会更关注学科目标在“热闹中”是否落实了,学科特征是不是突显出来了,学生的能力是否提高了等问题。此外我们还会看学生的课堂参与是否有效,他们是否能在学习中愉悦、和谐、健康地成长。  相似文献   

19.
自身形象和教学效果不佳问题一直是高中政治教师自我发展的瓶颈,新课程实施为改变这一状况带来机遇和挑战,我们应抓住契机,大力展示教师的人格魅力、知识魅力和政治的学科魅力,藉此提升形象,实现教师的可持续发展,扭转政治课教学的不利局面。  相似文献   

20.
有目共睹,高等教育在过去的几百年里发生了剧烈而深刻的变化。变化饱含着希冀与机遇,也充斥着迷惑与指责。但唯一不变的就是变革本身。但对比于其他领域,大学以其特有的传统为主线缓慢地演变着。在这一路演化之中,大学不时面临一系列理念层面上的两难抉择。大学究竟更应为国家竞争出力,还是更应为全人类的共同进步谋利?大学在面对快速变化的外部条件是否还应坚守传统?在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到来之际,大学是否应该抛却精英教育?在面对这些问题的时候,克拉克·克尔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