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古诗是我国文化的精华。教学古诗词,要借助诗句感受诗歌的意境,体悟古诗的内在意蕴,体验诗人的内在情感。教学《宿新市徐公店》一诗,要根据第三学段的教学目标要求,通过激活学生的原始经验、诵读出诗歌的韵律节奏、品味诗歌的核心词语和创设平台进行描述等途径,让学生走进诗歌,感悟诗歌的意境,获得美熏陶和文化的洗礼。  相似文献   

2.
诵读是一种审美欣赏性的阅读。新课标对第三学段诵读的要求是:通过语调、韵律、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它关注了诗歌的音律节奏,把感受诗歌的情感,并通过诵读传达出来作为重点。基于以上认识,笔者以古诗《游子吟》一课的教学为例,谈谈对第三学段诗歌诵读有效性的认识。  相似文献   

3.
正在诗歌鉴赏教学时,教师不仅要注重语文知识的传授和应试的训练,还应凸显诗歌的人文价值,关注生命的意义,让流传千年的诗歌依旧可以在当今学生心中彰显出应有的魅力。一、反复吟诵,感受诗歌音韵之美"诗言志",诗歌的本质就是诗人情感的诉说,是包含着情感的吟唱。因此,诗歌教学的第一步应当是诵读。中国的诗歌非常讲究音韵之美,通过诵读,学生可以感受到诗歌的节奏、韵律与诗人的情感是相协调的。诗歌的音韵之美,不仅是一种美的外  相似文献   

4.
<正>诵读是一种审美欣赏性的阅读。新课标对第三学段诵读的要求是:通过语调、韵律、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它关注了诗歌的音律节奏,把感受诗歌的情感,并通过诵读传达出来作为重点。基于以上认识,笔者以古诗《游子吟》一课的教学为例,谈谈对第三学段诗歌诵读有效性的认识。一、创设情境,营造"美"的氛围师:最近,我听了一首歌叫《儿行千里母担忧》,很受感动,想和大家一起分享一下。仔细听听,感受一下歌曲中的母亲是一位怎样的母亲。生1:慈祥的母亲。  相似文献   

5.
一、呤诵 ,感受美1 琅琅出声诵读诗文本身是一种修饰过的语言 ,读起来上口 ,听起来和谐 ,有鲜明的节奏感 ,形成诗歌的音乐美。琅琅出声诵读 ,就是在学生初学古诗时 ,指导学生高声朗读 ,力求读得清晰、准确、有节奏 ,读出诗文合辙押韵的韵律美 ,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李白的诗歌具有丰富的想象力 ,语言深入浅出 ,生动活泼。古诗《望庐山瀑布》就是其中代表作之一。我在学生了解了诗的大意以后 ,让学生一字一句大声朗读 :日照/香庐/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那琅琅的声音 ,清晰的节奏 ,激发起了学生诵读古诗的兴趣。课间里几个调皮的男…  相似文献   

6.
<正>汉语是最富有诗意的语言,简短的几个字中所代表的不是简单、具象的东西,很多都成了意境。要想感悟传统文化的内涵,就要在课外让学生广泛地读。1.诵读古诗。古诗是传统文化中一颗灿烂的明珠。在教学中,教师应以教材中的古诗为基点,联系生活开发丰富的古诗资源,以丰富学生的学习素材。感受古诗的节奏美。古诗富有音乐的节奏美和韵律美。只有把节奏、韵律全读出来,才能渐渐体会到诗之妙。因此,教师要千方百计引导学生读出韵味,读出节奏,读出意境。品味古诗的意境美。不少古诗包含着丰富的情感,营造出深邃的意境。  相似文献   

7.
尹相华 《山东教育》2002,(16):43-43
小学语文课本选用了一些优秀的古诗,古诗中蕴藏着极其丰富的美的因素。通过对古诗的阅读欣赏,我们要引导学生从古诗中吸取精华并加以消化、运用。一、领略古诗的音乐美古诗具有鲜明的节奏、和谐的音调,符合一定的韵律,吟诵动听感人具有音乐美。诗歌语言的音乐性因素包括节奏、音调、韵律等。节奏是诗歌语言音乐性的最主要因素,包括诗句中有规律的间歇和停顿。如李白的诗,诗句流畅,音调铿锵,抑扬顿挫,读来琅琅上口,优美动听。教学时可采用自读、范读、赏读、诵读等方法。经过朗读训练,使学生读诗时一出口就读出抑扬顿挫的语调,读…  相似文献   

8.
诗歌的语言高度凝练,简洁的语言蕴涵了丰富的内容和情感,诗歌的特点决定了诵读是引导学生感受和领悟诗歌韵律美和意境美的重要方法。本文注重抒情,在学习古诗中引导学生探知情由,将其带入情境,品味诗情,让学生被古诗的情感美所熏陶感染,得到美的享受,净化心灵,从而达到诗教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诗歌犹如文学海洋里的一颗明珠,璀璨夺目;诗歌又犹如花园里的一朵鲜花,美不胜收。通过学习诗歌,学生可以体会到文字的美感,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想的启迪,享受审美的乐趣。《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在诵读优秀诗文时,只有注意了诗文的声调、节奏等,才能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下面我结合平时的教学来浅谈古诗教学中的审美教育。一、感情朗读,领略优美的韵律美我国古诗采用音步、平仄、对仗、韵脚等多种艺术手段,充分发挥了抑扬顿挫等各种表现力,读起来琅…  相似文献   

10.
我执教艾青的《我爱这土地》,抓住现代诗歌的四个鲜明特点组织教学,收到了明显的效果。一、反复诵读,感受其音乐美诗歌的音乐美,主要体现在节奏和韵律上,但这首诗则主要体现在节奏上。每句的节奏可按3个节拍处理,每个节拍可作一短暂停顿。这样,诵读时节奏感就可以体现出来。我先引导学生用竖线画出每句的节拍,然后组织诵读,要求读出节奏感。本诗的节拍划分如下:  相似文献   

11.
小学语文课本中融入了许多古诗,这些古诗它融语言美、结构美、音乐美、意境美、情感美、韵律美等为一体,博大精深,意蕴深远。因此小学生学习古诗都会有一定的难度,充分利用古诗的各种美的优势,因势利导,在教学中融入歌唱、绘画、舞蹈等艺术形式,配合传统的诵读、改写等教学方法,增强古诗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激发小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使小学生领略古诗的奇妙,并感受诗人的高尚情操,达到学会、会学、学懂、喜欢学的境地。  相似文献   

12.
小学语文课本中融入了许多古诗,这些古诗它融语言美、结构美、音乐美、意境美、情感美、韵律美等为一体,博大精深,意蕴深远.因此小学生学习古诗都会有一定的难度,充分利用古诗的各种美的优势,因势利导,在教学中融入歌唱、绘画、舞蹈等艺术形式,配合传统的诵读、改写等教学方法,增强古诗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激发小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使小学生领略古诗的奇妙,并感受诗人的高尚情操,达到学会、会学、学懂、喜欢学的境地.  相似文献   

13.
教学目的1.通过反复诵读,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2.对诗歌语言推敲品味,培养学生一定的阅读能力。教学重难点1.领会诗歌的韵律美和意境美。2.通过对诗歌意境的艺术再加工,培养学生的想像能力。教学设想教学方法1.反复吟咏诵读,要求当堂背诵这五首诗歌。2.采用点拨式疏通大意,不必面面俱到,着重讲一两个可以提挈全诗的词,着重讲诗人的思想感情。教学时数2课时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一、导语设计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了不少古代诗歌,这些诗歌的语言精练和谐。读起来抑扬顿挫,琅琅上口,能使人沉浸在诗的节奏美和音乐美之中。给人…  相似文献   

14.
古诗以一种特殊的文学样式进入小学阅读教学课堂,是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成分。古诗之美,美在意境,情趣,韵律。古诗重情与景,但以情为重,往往是借景抒情、以景传情,它是诗人思想情感、内心世界的真实反映。情感是诗歌的灵魂,想象力是诗歌的翅膀,通过诗歌"美境"再造,可充分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审美意兴。  相似文献   

15.
正笔者在细细研读《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标")关于诗歌教学的目标要求后,提取了"诵读诗文""把握诗意""展开想象""体验情感"四个关键词,尝试用"四读"的方法,力求让古诗学习有意思,有意蕴,有趣味,有价值。一、诵读:读出韵味1.什么是"诵读"?"诵读"是指用抑扬顿挫的声调有节奏地读。"课标"在第三学段教学要求提出:"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语调、韵律、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语调、韵律和节奏都属于"诵读"的要点。  相似文献   

16.
郭玉娟 《考试周刊》2013,(82):22-23
古典诗词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它的语言凝练,节奏鲜明,讲究平仄押韵,读起来朗朗上口,富有音乐美感。比起其他体裁的文学作品,古典诗词更适合诵读。反复诵读不仅利于学生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诗人的情感,而且利于学生感受到诗歌的音乐美、意境美,进而让心灵浸润在古诗词创造的唯美艺术殿堂中。  相似文献   

17.
《语文课程标准》对高年级的诗歌教学要求是:"高年级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语调、韵律、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所以,运用各种朗读技巧来体味古诗的意韵是高年级古诗教学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18.
埃兹拉.庞德是20世纪美国著名的诗人。他的作品具有强烈的音乐性,这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诗人认为语言要富于音乐性,注重诗歌的内在韵律节奏;其次,诗人成功地采用了西方乐曲中的赋格曲式,并运用到了其代表作《诗章》中,给诗歌带来了一种流动变幻的音乐美;再则,诗人以其短小精悍的意象主义诗作来承载最丰富的内容和情感达到了诗歌音乐性的最高层次——寂静之音。  相似文献   

19.
教学目标1.学生流利、有感情地诵读古诗,背诵古诗。2.教师抓住关键词“只”、“又”、“绿”,让学生在读中感悟,体会诗人感慨万千的思乡情感。3.拓展阅读《乡愁》,培养学生学习诗歌的兴趣,进一步感受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怀乡思亲的情感。教学重点吟诵古诗、想象意境,体会诗人的思乡情感,感受古诗的艺术魅力。教学难点入境入情,理解诗人表达的思乡之情。教学流程一、创境,未成曲调先有情1.配乐诵读。(1)同学们,古诗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而思乡是古诗中常见的题材,你们都读过或学过哪些思乡诗呢?(2)播放音乐,引导学生诵读思乡诗。2.引入诗题。…  相似文献   

20.
<正>音乐融合式教学将诗歌、绘画、音乐、舞蹈等艺术门类结合起来,运用语言、造型、表演多种艺术表现手段和方式让学生感受美、创造美、爱好美,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和升华。歌曲是音乐与诗歌相结合的一种音乐体裁形式。文学表现的艺术形象是具体的,多含有联想的造型性。语言艺术和音乐艺术的韵律节奏同舞蹈的形体动作是契合相融的,在艺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