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鲁迅关于绘画取材的主张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主张选取具有实体性且具有新意的平常而熟悉的题材;二是主张选取反映大众生活具有苦难性质或反映新的社会现实具有新气象性质的题材;三是主张选取具有历史性、风俗性特征的题材。这三个方面的主张既各司其职,又密切相关,较为完整地显示了鲁迅绘画的题材观的内容及相应的个性特点。  相似文献   

2.
苏童的创作由历史题材转为现实题材,<人民的鱼>就是通过寻常事反映时代变迁的现实题材.苏童讲故事的能力在作品中充分展示出来,叙事节奏的控制和意象的运用使故事紧紧抓住了读者.与其二十世纪80年代的创作相比,苏童有所改变也有所保留.  相似文献   

3.
黄颖 《现代语文》2008,(2):80-81
上个世纪80年代,女妖题材的研究集中在<柳毅传>和<任氏传>人物形象的讨论上;90年代开始了对唐传奇小说里男女异类婚恋题材,以及精怪形象文化学内涵的关注.本世纪以来,唐代女妖题材小说的研究在前人基础上日渐全面深入.研究者关注较多的问题是人与异类婚恋题材反映的唐代社会状况、士人性爱心理;精怪题材的流变,及其文化学价值.  相似文献   

4.
正艺术创作必然要鼓励百花齐放。在韩硕看来,主流的花丛必须是现实主义创作。他认为,重大历史题材拥有着悠长的发展轨迹,"在美术史上,重大历史题材创作始终作为一种专题而存在,比如说,家喻户晓的《清明上河图》,是反映市井生活的;《韩熙载夜宴图》是反映宫廷面貌的,这些历史画卷都属于重大题材。"南昌起义对中国现代史的影响很大,历史内涵更  相似文献   

5.
【题材概览】边塞诗是唐代诗歌的主要题材,反映了边塞的战争和边关的生活。一些有切身边塞生活经历和军旅生活体验的作家,以亲历的见闻来写作;另一些诗人用乐府旧题来进行翻新的创作。参与  相似文献   

6.
清中叶以后愈演愈烈的文字狱,造成了整个社会的避祸心理。在避祸心理的影响下,文人原有的对社会政治、民生、时事的关注热情和济世治国的社会责任感日渐减弱。反映在白话短编小说的创作,首先引起了题材的变化:小说题材以封建伦理道德为主要题材,反映现实的题材明显减少,与此同时,有为数不少的作品在以往的旧题材中打转转,有许多作品题材与以往题材或相同或相似,有的还走到了从笔记、野史中找题材的老路上,甚至还出现了较多写妖魔鬼怪的非现实题材的作品,严重地影响了这一时期作品的现实性和思想性。  相似文献   

7.
<正>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将革命文化题材文本以灵活的编排方式穿插在各个年级课文中,以不同体裁的文章反映理想信念、爱国情怀、艰苦奋斗、无私奉献、顽强斗争和英勇无畏等主题,培植革命文化,凸显课程思想性。在语文教学实践中,如何兼顾革命文化题材课文的革命性和文学性,发掘革命文化题材课文的独特价值,发挥育人功能,落实语文核心素养呢?  相似文献   

8.
论当代中篇小说创作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详细论述了中国当代中篇小说的发展和成就。新时期的中篇小说与建国后“十七年”的中篇小说相比,数量数以万计,形成我国文学史上前所未有、世界中篇小说发展史上也罕见的现象。题材更广泛,反映生活更真实深刻、出现了反思历史生活题材、反映改革生活题材、军事题材新突破的作品。在人物形象塑造上,首次将知识分子作为先进人物歌颂;创造了改革事业中开拓者形象;军人英雄形象塑造突破十分突出。在艺术上,作家更注意内心世界刻划。在结构艺术上,出现心理结构、情节和心理结构结合、书信体结构等新的结构形式。在艺术风格建树方面亦大大向前发展。本文还从4个方面探索当代中篇小说繁荣昌盛,取得引人瞩目成就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花间词题材内容呈现出明显的道教文化特征,其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一是摄入道教神话与仙人传说;二是以女冠为题材;三是在词作中泛化引用"仙"意象.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唐五代道教文化对花间词的影响和渗透.  相似文献   

10.
文学作品是时代的反映,清中后期,随着科举制度的日益衰落和重商思想的兴起,小说中反映书生生活的题材逐渐为反映商贾生活的题材所代替,如果说清中叶以前的传奇小说是书生构建的世界,那么此后的小说则是商贾遍布的天下.  相似文献   

11.
拉斯普京是俄罗斯善于反映道德问题的资深作家.然而,在俄罗斯社会发生巨变后,其道德题材和道德主题的作品,也较前有明显的不同.其近作<下葬>中女主人公巴舒达身上就明显地反映着这种不同.  相似文献   

12.
自鸦片战争以来的近代历次中外战争都在中国近代小说创作中留下痕迹,可惜尚未受到学界重视。这些反侵略战争小说或纪实,或虚构,或完整记叙,或片段描述,从多层面多视角反映了战争过程。中国近代反侵略战争小说是晚清政治危机与文学变革双重催生的结果。以近代历次中外战争为纲,结合时代背景,可以看到相关小说作品对于近代历次反侵略战争都作了独特的艺术呈现:鸦片战争题材的小说是以写实、虚构、神话杂然的面目呈现;中法战争题材的小说则以虚实相生的手法聚焦焦点人物;中日甲午战争题材小说从多层面艺术展现了国人的奇耻大辱;庚子事变题材小说着力描写历史的真相,反映事变的复杂性,警示后人勿为民粹主义所蛊惑,从中折射出晚清的政治格局、中外文化冲突和社会民心向背等。  相似文献   

13.
二十二、“十七年”戏剧在题材上的特点 1.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题材。在这方面又以工农业建设和部队建设为题材的作品数量较多,成绩也较突出,如《槐树庄》、《妇女代表》、《枯木逢春》、《霓虹灯下的哨兵》等。此外,也有城市生活,知识分子和青年题材的作品,如《龙须沟》、《祝你健康》等。 2.革命斗争题材。这一题材的创作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反映国内革命斗争,如《万水千山》、《杜鹃山》、《东进序曲》等,一是反映抗美援朝战争,如《保卫和平》、《钢铁运  相似文献   

14.
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 ,妓女题材的写作经历了一个由社会学到本体论的意义演变过程 ,它反映出新时期部分作家对固有题材的超越意识和对恒久意义的探寻 ,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现实主义文学的丰富与发展  相似文献   

15.
<广西当代少数民族作家丛书·韦其麟卷>反映了韦其麟诗歌创作的主要成就.韦其麟的叙事诗创作擅长于从壮族神话传说取材,作品思想内容也不同程度地融铸了积淀于题材中的民族传统精神.卷中的抒情诗题材多样,表现手法丰富多彩,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思索.  相似文献   

16.
张文纨 《语文知识》2013,(1):102-103
阜阳民间剪纸的纹样可分为植物题材、动物题材和人物题材,反映出劳动人民对生活的热爱以及对生殖繁衍的崇拜。阜阳民间剪纸纹样具有概括夸张、构思生动、富有寓意的审美特征。  相似文献   

17.
高政 《中国教师》2011,(15):78-80
<正>美国当代著名哲学家理查德·罗蒂曾言,现代社会中,影响和反映大众道德价值观念最深刻的已不再是传统的文本作品,而是大众传媒。同理,流行的教育题材电影对大众教育观念带来的影响或者说反映的教育现状可能比文本作品也要深刻得多。  相似文献   

18.
《诗经》中以恋爱和婚姻为题材的作品占很大的比重,题材丰富,内容深刻。有的反映了青年男女对爱情的渴望和追求;有的描写了恋爱者成功的喜悦和幽期密约的甜蜜、兴奋与不安;有的表现了遭遇波折的恋爱者相思的煎熬和离别的痛苦;还有的反映了夫妻反目,女子被遗弃的情形。同时《诗经》大量优秀诗歌为我们提供了极丰富的艺术营养,创造了赋、比、兴的表现手法。诗歌复沓的章法和灵活的句式,增强了音乐美和节奏感。《诗经》是我国古代诗歌辉煌的开始。  相似文献   

19.
<雷雨>这部作品让人看后有种万念俱灰的意境,该剧也让人深深的体会到西方悲剧的意味,尤其是看到亍古希腊悲剧的影子,首先就可以从题材角度来看作品受到的外来影响.<雷雨>的题材可以像它的主题一样从不同角度划分为不同题材.题材有着广义和狭义的区分,广义的题材是指作品反映的社会生活、社会现象的某一方面,如"工业题材"、"军事题材"、"爱情题材"等;狭义的题材则指构成文学作品内容的一组完整的生活现象.本部分从狭义的题材角度把<雷雨>这部作品从"乱伦题材"、"反抗题材"、以及在二者基础上引申出来的"命运驱使的主仆恋爱关系题材"入手,从三个角度结合作品所受的外来影响进行阐述与分析.  相似文献   

20.
茅盾和老舍都是现代文学巨匠,他们以不朽的作品达到了对现实生活真实的反映和深刻的批判;但他们反映社会人生的角度,以及对文学的认识,理解却迥然不同,本文从文学创作冲动的触发、题材选择、人物描写等方面比较了他们的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