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以中医肝脾理论为指导,研究高原红细胞增多症(HAPC)对大鼠肝脏和脾脏病理特征的影响。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和HAPC模型组,其中正常对照常氧饲养,模型组大鼠置于模拟海拔5000 m高原环境模拟舱中,缺氧40d成功构建HAPC模型,检测两组大鼠外周血液RBC、HGb、HCT,并断颈处死大鼠剖取肝脏和脾脏,称定重量计算脏器指数,并进行病理形态、超微病理形态和凋亡检测。结果模型组大鼠HGB、RBC和HCT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肝脏和脾脏重量指数均有显著增大(P0.05);同时肝脏和脾脏发生了显著病理损伤,凋亡率也显著升高(P0.05)。结论HACP可引起大鼠肝脾肿大,细胞坏死、凋亡等特征性病理改变。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高原环境对平原大鼠移居高原两周内主要脏器指数的影响。方法将平原地区8周龄大鼠空运至海拔3658m的西藏拉萨,大鼠到达高原后第1至第15天,每天随机取三只称量体重后处死称心、肝、脾、肺、肾、脑等主要脏器的重量,并计算脏器指数。结果大鼠从平原移居至高原的第1天至第15天内,饮食活动正常,无自然死亡。随着移居时间延长,大鼠体重明显增加(P0.05),肝脏指数随移居时间的延长呈升高趋势(P0.05),脑指数随移居时间的延长呈下降趋势(P0.05),其余脏器指数都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大鼠移居高原后两周内肝脏指数和脑指数都有改变,可能与高原低压、低氧环境有关。  相似文献   

3.
用50%白酒制作慢性酒精中毒大鼠模型,分别给大鼠以高、中、低剂量的人参皂甙溶液灌胃,采用三门行走迷路对实验动物的作业记忆进行测试来探讨人参皂甙对酒精慢性酒精中毒大鼠学习记忆障碍是否有改善作用,试验结果表明,人参皂甙高剂量组和人参皂甙中剂量组能明显降低大鼠的错误次数明显,潜伏期明显降低。提示人参皂甙对慢性酒精中毒大鼠学习记忆障碍具有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匙羹藤总皂苷对大鼠肝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脂质过氧化物(LPO)作用的影响。方法:通过硫代巴比妥酸(TBA)分光光度法测定大鼠肝脏脂质过氧化(LPO)的二级分解产物丙二醛(MDA)的含量,以考察匙羹藤总皂苷对实验大鼠肝脏LPO的作用影响,采用黄嘌呤氧化酶法测定SOD活力,钼酸铵显色法测定CAT的活力,考察匙羹藤总皂苷对实验大鼠肝脏SOD和CAT的作用大小。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匙羹藤总皂苷在1.0mg/ml~6.0mg/ml浓度范围可抑制大鼠肝脏LPO作用;在1.0mg/ml~6.5mg/ml浓度范围内可提高大鼠肝脏SOD和CAT的活性。结论:匙羹藤总皂苷可以提高大鼠肝脏SOD和CAT的活性,降低MDA的产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西藏农区藏族群众高原红细胞增多症、高血压患病状况,提供基础性资料信息。方法2014.1~2014.12对西藏山南地区琼结县18岁以上15243名藏族农民进行健康体检,现场测量血压,检测血常规,并进行总的患病率及不同性别间的比较。结果西藏农区一县藏族农民高原红细胞增多症患病率2.08%,男性(3.81%)高于女性(0.44%);高血压患病率9.72%,男性(12.95%)高于女性(6.64%)。结论西藏农区(海拔3700m)藏族农民高原红细胞增多症患病率较海拔4000米以上高原牧区低,考虑与生活在高原不同海拔地区缺氧严重程度不同等因素有关;西藏农区一县藏族农民高血压患病率低于我区平均水平,考虑与本次调查18岁以上中青年人参与较多有关。  相似文献   

6.
高原肺水肿是在高原特殊环境下发生的高原性疾病,是高原疾病中危及生命的急、重病症之一.高原肺水肿发病的根本原因是急速从低海拔进入高海拔地区(海拔3000米以上),或由高海拔地区进入更高海拔地区,由于缺氧、低气压环境所致.但常因其他因素诱发或加重.最常见诱因是在高原反应基础上并发呼吸系统感染,以及劳累、寒冷、饮洒等.最危重的病例是并发肺部感染.  相似文献   

7.
席承藩 《资源科学》1980,2(3):38-43
红壤、黄壤以及其他富含铁、铝氧化物的土壤是我国热带、亚热带的主要土壤资源。因地制宜合理利用这些土壤,对该地区生产发展和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实现,以及对我国资源科学研究,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红、黄壤在江南和华南大都分布于海拔500米以下的丘陵和低山地区;在贵州高原多分布于1000米的高原面上;在云南高原多见于海拔1800—2200米的原面上;在云南西部中甸高原于海拔3100米的原面上还可见红壤残留。  相似文献   

8.
西南水资源及其开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指的西南片包括云南、贵州、四川和广西四省(区),总面积约137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1/7,跨越横断山区、云贵高原、四川盆地和广西石灰岩丘陵山地四个主要的地貌单元,包括中国地形的三大阶梯,地形十分复杂。 横断山区位于本区西部,受南北断裂构造的控制,河流与山脉均呈南北走向,从东到西主要河流有大渡河、雅砻江、金沙江、澜沧江、怒江。境内地势北高南低,北部尚保持比较完整的高原面。高原面上还有不少兀立的山峰,如梅里雪山,海拔6740米;贡嘎山海拔7556米;雀儿山海拔6168米;玉龙雪山,海拔5596米。山顶白雪皑皑,现代冰川发育。在流水长期作用下,南部受到强烈切割,相对高差一般在1500—3000米,形成世界上罕见的山原峡谷地貌。 云贵高原处在青藏高原向湖南广西丘陵山地过渡的斜坡面上,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呈阶梯式下降,西部的滇中、滇东和黔西,平均海拔大约在2000米左右;中部的黔中,海拔下降到1000米左右;东部的黔东南,海拔跌落到500米以下。都柳江下游河谷海拔137米,成为云贵高原最低点之一。高原上的河流分别属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前者位于高原的北部;后者  相似文献   

9.
中日合作亚洲季风实验——青藏高原实验(GAME-Tibet)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青藏高原平均高度在海拔 40 0 0米以上 ,高原地面吸收大量的太阳辐射能 ,加上高大地形的动力影响 ,其能量和水分循环对亚洲季风的形成与演化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加深对青藏高原陆面过程的了解 ,是改善全球环流模式 (GCM)对亚洲季风以至全球天气和气候预报效果的关键。中日两国科学家历来对此都十分重视。原中国科学院兰州高原大气物理研究所 (现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组成单位之一 )同日本京都大学、筑波大学等曾联合主持了‘黑河地区地气相互作用实验研究’(黑河实验 ,1 988— 1 994)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中国科学院重大…  相似文献   

10.
世界最高的大河雅鲁藏布江以年平均约4425秒立方米的流量,浩浩荡荡由西东流,在藏东南米林县派区以下进入下游,在此它硬生生地切过阻挡于前的喜马拉雅山脉,围绕其最高峰南迦巴瓦峰(海拔7782米)作一奇特的马蹄形大拐弯进入到墨脱县境内,最后从国境巴昔卡(海拔155米)进入印度境内,构成一条深嵌在高原东南斜面上长496.3公里的连续大峡谷,峡谷的核心河段(派区—墨脱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