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职务发明人科技转化中权益保障的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职务发明人的权益在职务科技成果转化中受到的损害日益严重,有必要赋予职务发明人科技转化的参与权。职务科技成果转化参与权是职务科技成果完成人参与技术转化的权利。科技成果转化参与权,是完成人基于自己的发明创造享有的其它合法权益的有力保障,它构成了对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持有权的限制和有益的补充,有利于促进科技创新和社会进步。 相似文献
2.
针对我国高校职务科技成果转化主要以转让或许可方式进行,导致成果实际价值被严重低估的现状,分析科技成果作价入股对提升高校科研人员参与科技成果转化积极性、提高科技成果转化效率和收益的激励作用。在梳理国家和地方层面出台的科技成果转化相关激励政策的基础上,总结得出目前我国高校职务科技成果作价入股普遍采用“先投后奖”和“先奖后投”两种模式,并分别以上海理工大学的“太赫兹”项目以及景德镇陶瓷大学的“陶瓷膜”专利技术作价投资作为典型案例,分析两种模式下高校职务科技成果作价入股转化实操中存在的问题,即“先投后奖”模式下科技成果完成人(团队)现金奖励机制、资产管理公司自主经营决策机制不够完善,“先奖后投”模式下科技成果的所有权分割机制、转化对象遴选机制和成果完成人(团队)内部收益分配机制够不完善;进一步针对完善上述机制提出具体对策思路和建议,为推动创新和优化高校职务科技成果转化体制机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本文根据收益和成本定价的原则,分析了对高校应用型职务科技成果完成人享有的知识份额进行确定时,应考虑的几个方面的因素。例如,应用型职务科技成果所创造的价值因素,应用型职务科技成果的成本因素。本文还就应用型职务科技成果的净价值及其分配,高校应用型职务科技成果完成人知识份额的兑现形式等问题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4.
赋予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来实施产权激励,对于增强科研人员创新创业动力和提高科技成果转化效率有重要作用,但赋权试点后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转化依旧面临诸多阻碍因素,导致科研人员积极性和职务科技成果转化效率仍不高。在梳理职务科技成果赋权政策实施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赋权后科研人员职务成果转化面临的政策难点与现实困境。研究发现,政策体系顶层设计冲突、转移转化审批程序繁琐、评估定价有风险焦虑、转化收益兑现难和成果转化动力不足是阻碍赋权后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转化的关键因素。基于此,提出了强化政策协同机制、简化职务科技成果确权程序、完善科技成果评估定价机制、健全成果转化收益保障机制、提高成果转化机构和转化人才收益分配比例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创新驱动发展是我国在新的历史时期的国家发展战略。影响创新驱动的因素复杂多变。职务发明人是创新驱动发展的原动力,其权益保护直接关系着科技创新的成效,决定着创新驱动发展的步伐。文章从创新驱动发展的视角考察我国职务发明人权益保护的状况、存在的问题,并尝试提出完善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目的/意义]职务科技成果单列管理改革对于福建省提升创新能力具有积极的探索意义。[方法/过程]通过比较国内其他省份有关职务科技成果单列管理的政策文本,梳理出试点政策要点,并对制定职务科技成果单列管理政策要点的原因及作用进行分析。[结果/结论]对福建省制定职务科技成果单列管理改革政策提出建议:明确规定职务科技成果管理区别于一般性国有资产管理;加大成果所属单位的自主管理权限;加强单位内部监管机制;建立以长周期、从严追究违纪违法责任为特点的外部考察机制。 相似文献
7.
我国高校科技成果的权利配置表现为一种单位主义的模式,但在实践中的运作效果不理想,科技成果的转化效率较低。其原因在于只是从初始分配上来界定科技成果的所有权,而未能对科技成果的社会利用进行有效的制度激励,混合所有制改革虽然在权利配置上产生较大的激励效果,但也面临正当性的难题。科技成果的权利配置涉及多重利益关系和制度目标,因此,不存在一个价值最大化的分配方案,在设计科技成果的权利配置规则时要充分考虑知识产权转化机制和市场机制,尊重当事人之间的权利选择,以多种方式实现权利的优化配置。 相似文献
8.
赋予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试点开展过程中,还存在着缺乏可供参考借鉴的模式、可赋权成果来源较少、国资管理等难点。通过对存在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在组织架构、规章制度、国资管理3个层面提出解决方案,并针对负面清单、人才培养、提高科研人员意愿以及国资管理方面提出4点建议。通过建立完善的规章制度,可有效降低单位负责人员的顾虑,提高科研人员的赋权和转化意愿,促进赋权试点工作顺利开展。 相似文献
9.
10.
<正> 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是科技与经济结合的一个关键环节,从目前情况看也是一个薄弱环节。发达国家如美国,科技成果的转化率在70%以上,而我国的科技成果转化率只有30%左右。我国科技本来比发达国家落后,而在科技与经济之间又有一个巨大的落差,如何发掘这个落差的潜能,使现有的科技成果尽快地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对加快我国经济建设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1.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中技术经纪人的作用及转化机制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目前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率很低的情况下,研究技术经济在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中的地位与作用、高校技术经纪人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及高校科技成果中有效机制问题,对推动高校科技发展,提高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成功率有着一定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12.
从知识的视角,一项职务成果就是一个由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构成的知识包,分属于科研单位和发明人控制,因此,是否赋予发明人主导职务成果转化,既是一个重大的理论问题,也是一个重大的政策问题。论文首先提出研究假设,即由于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的控制权分离,导致转化主体分别与研发主体、消费主体、融资主体分别出现技术距离、市场距离和融资距离;而且这三类距离越大,越需要发明人来主导职务成果转化;随后,采用案例研究方法,以甲醇制烯烃成果转化案例进行实证检验。论文的实证结论显示,采用创业分拆方式来推进发明人主导职务成果转化,即把发明人及其职务成果整体孵化转化为企业性质的转化主体,由发明人主导职务成果转化,消除了这三类距离,促进职务成果顺利转化。 相似文献
13.
在职务科技成果权属混合所有制改革深入推进的背景下,通过构建职务科技成果产权分配模型,分析科研单位与科研人员在职务科技成果转化中的双向委托-代理关系,研究职务科技成果混合所有制是否能够有效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产权比例如何分配且受何因素影响等问题。通过研究发现:在没有相互监督的情况下,职务科技成果混合所有制对科技成果转化有积极作用,且职务科技成果最优产权分配比例与科研单位和科研人员在职务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的作用大小有关;当科研单位与科研人员之间的相互监督较强时,会改变职务科技成果最优产权分配比例。 相似文献
14.
探讨福州市技术交易及技术转移体系的情况,分析福州市科技成果转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难点,提出推进福州市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科技成果转化中各方行为的研究及对策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是科技与经济结合的一个关键环节,从目前情况看也是一个薄弱环节。发达国家如美国、日本、德国等,科技成果的转化率均在70%以上,而我国的科技成果转化率只有30%左右。我国科技本来就比发达国家落后,而在科技与经济之间又有一个巨大的落差,如何发掘这个落差的潜能,使科技成果尽快地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对加快我国经济建设具有重大意义。科技成果的转化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到多种因素和多个行为主体的利益关系.如何协调好各行为主体的利益关系,充分调动各行为主体的积极性,是保证利技成果得以顺利转化… 相似文献
16.
17.
“需求型”高校科技转化模式的理论和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运用技术市场均衡理论论述了高校应该建立“需求型”科技转化模式并根据企业的需求进行科研项目立项的问题,提出了加强高校与企业之间联系的一些措施。 相似文献
18.
职务发明人的权益在职务科技成果技术许可中受到损害日益严重,而缺乏有效的救济手段,因为我国法律对于职务科技成果完成人的优先受让权的规定不明确。文章从文义解释、目的解释等多种解释途径试图明确该优先权的范围。然而答案是不明确的。但是在目前科技创新的环境下,我国有必要赋予职务发明人技术许可的优先受让权。技术许可的优先受让权,是完成人基于自己的发明创造享有的其它合法权益的有力保障,构成了对职务科技成果实施权的限制和有益的补充,有利于促进科技创新和社会进步。 相似文献
19.
科技大市场是技术交易的主要场所,是实现技术转移转化的桥梁纽带,是我国创新体系重要组成部分。文章以西宁科技大市场为研究对象,分析其成果转移转化运营模式,展现其在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服务成效,剖析其成果转化中制约因素,提出发展对策,为相关部门决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