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应用基本气象观测资料和micaps资料,对2006年3月26日~27日发生在锡林郭勒盟地区的大风沙尘暴天气过程,从天气学成因和物理量场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蒙古气旋是这次沙尘暴天气的主要影响系统,冷锋后大风是沙尘的主要动力,前期持续增温使得低层大气不稳定层结,中低层强的上升气流及低层辐合,为沙尘暴产生提供了有利的抬升条件。  相似文献   

2.
利用MICAPS、自动站、卫星云图等资料,对2020年3月2日~3日锡林郭勒盟东部出现的强降雪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此次强降雪天气过程的主要环流背景条件是乌拉尔山高压脊和极地冷涡,而高空蒙古低涡、低空切变线和地面低压是这次暴雪的触发机制;"阶梯槽"的建立与维持使得暖湿气流源源不断地向北输送,与极地南下的冷空气在锡林郭勒盟地区交汇,为此次大(暴)雪提供了有利的环流形势;强降雪主要发生在地面暖锋一侧,降雪集中时段也同暖锋锋生有着很好的对应关系,此次降雪属于暖区降水;强降雪区位于高空急流入口区的右侧,低空急流出口区左前侧,高低空急流耦合作用显著,为降雪提供了有利的动力条件;卫星云图上,暖湿输送带从建立到维持直至消散的过程,对于降雪的强度有一定的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3.
2008年3月14日锡林郭勒盟出现了入春以来最大范围的一次大风、沙尘天气,文章从环流形势、数值预报产品、卫星云图等几个方面对这次沙尘暴过程进行了综合分析,分析结果发现:沙尘暴发生前后,地面气象要素有很明显的变化,午后地面增温最强,大气层结不稳定度显著增大,有利于高空动量下传产生大风,为沙尘天气的发生提供了动力和热力条件;高空横槽与强锋区是激发这次沙尘暴的重要动力机制,蒙古气旋和地面冷锋是造成这次沙尘暴的主要影响天气系统。  相似文献   

4.
利用静止卫星资料跟踪沙尘天气的发生、发展及其传输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利用静止气象卫星(GMS-5)高分辨数字资料(展宽数字资料,S-VISSR)和低分辨模拟云图(WEFAX),结合沙尘暴在云图上的主要特征为,建立两种方法利用GMS资料显示沙尘暴的发生、发展和传输过程.并利用EP/TOMS卫星遥感资料结合地面气象观测记录,分析了2000年4月24日~26日和2001年3月21~22日影响我国的大部分地区的典型沙尘暴天气过程.揭示了沙尘天气对大气环境质量的影响.沙尘天气发生时北京出现5级重污染天气,大气可吸入颗粒物浓度从2001年3月19日的O.253mg/m3猛增到3月22日的0.616mg/m3,增加了将近2.5倍.从沙尘天气传输路径上若干城市2001年3月15日至25日大气可吸入颗粒物浓度的逐日变化,在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几个城市大气颗粒物浓度的峰值出现在3月23日,这说明此次沙尘天气的影响范围很广.  相似文献   

5.
利用Micaps基本资料,对2012年4月19日一次较强沙尘暴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此次沙尘暴天气过程属于蒙古冷槽型,强冷空气的堆积及爆发导致沙尘天气的发生,同时涡度平流变化、高空急流的发展也是形成沙尘天气的重要特征。  相似文献   

6.
卓嘎 《西藏科技》2007,(2):59-63,23
近年来,各地开展了许多对沙尘天气的研究,有了诸多的成果.但对西藏沙尘天气的研究甚少,为此本文利用日喀则地区5个站点近44年的地面资料,对日喀则沙尘天气的时空分布特征进行分析,表明日喀则地区大风、浮尘、扬沙、沙尘暴天气发生次数总的演变趋势是在波动中逐渐减少.日喀则西部地区的沙尘天气日数明显多于沿江和南部边缘地区.本文还对日喀则沙尘天气的成因进行了分析,通过对沙尘天气出现前地面、高空要素变化特点的分析,得出预报沙尘天气的粗浅方法.  相似文献   

7.
利用锡林浩特市1981年~2010年沙尘资料,分析了近30a沙尘(沙尘暴和扬沙)天气日数的时间分布规律。结果表明:进入21世纪以来,沙尘天气正经历一个明显的高发期;20世纪80年代~90年代沙尘天气的日数明显减少,尤其是90年代的1991年~1997年连续7年未出现沙尘暴天气,锡林浩特市沙尘天气主要出现在春季(3月~5月)。  相似文献   

8.
李亚飞  康慕谊  朱源  徐广才 《资源科学》2008,30(7):1115-1121
利用24个气象站点(1961年~2005年)44年的气象数据记录,运用多元线性回归和ArcGIS空间分析方法,定量分析了部分气候因子与浮尘、扬尘、沙尘暴天气发生及变化规律的关系,同时结合阿拉善地区的植被(类型)覆盖图,分析了沙尘天气的分布特点、变化规律及其成因。结果显示,阿拉善地区是我国沙尘天气的多发地区之一,浮尘平均发生日数的空间分布规律是自西北向东南递增;扬尘的空间分布规律是东北部较多,其余地区较少;沙尘暴的空间分布规律是以拐子湖地区为中心向西北、西南、东南3个方向递减,这种分布特点与阿拉善地区的植被覆盖有关。在1961年~2005年的时间段,3种沙尘天气的变化规律各有特点,浮尘天气日数呈先升后降的变化特点,90年代以后发生的日数明显下降;扬尘天气呈波动变化状态;沙尘暴天气亦呈逐渐减少的变化趋势。沙尘天气的发生日数与当时的温度状况呈显著负相关,而与大风日数呈显著正相关,其中与年大风日数的相关关系更为明显,年大风日数每增加10天,浮尘天气一般增加3~6天,扬沙天气一般增加4~10天,而沙尘暴天气一般增加1~3天。当大风日数相同时,沙尘天气发生日数与地表覆盖状况(下垫面性质)有关。由于本区常年降水稀少,降雨量与沙尘天气发生之间的关系未见明显。  相似文献   

9.
《科技风》2017,(19)
应用常规气象资料和EC细网格数值预报产品,对2015年10月发生在兰州中川机场的一次降雪天气过程进行分析和预报释用,结果表明:空中较充沛的水汽含量、高原槽提供的较强的上升运动、空中及地面较强的降温导致了此次降雪天气过程的出现;EC细网格数值预报产品对此次降雪天气过程所需的环境条件反映的较好,通过对其预报的高空风温、2m温度、高空比湿、高空水汽通量散度与高空相对湿度这几个物理量的分析,可大致判断出降雪的主要时段及降雪的强度;EC细网格预报的逐3h降水量对此次降雪天气过程的降水时段具有较好的指示性,在对其他EC细网格数值预报产品分析的基础上再结合逐3h降水量的分析,可较为精细的预报出此次降雪天气。  相似文献   

10.
利用常规天气观测、NCEP再分析、区域自动站等资料对2020年5月16日—18日兴安盟地区一次暴雨天气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此次降水过程降水大值区呈现明显的带状分布,相对应的,兴安盟中部地区有一致的上升运动区,为暴雨的产生提供了强的动力条件,另外,持续的水汽输送为此次暴雨过程提供了有利的水汽条件。  相似文献   

11.
《科技风》2017,(16)
应用常规气象资料和EC细网格数值预报产品,对2015年10月发生在兰州中川机场的一次降雪天气过程进行分析和预报释用,结果表明:空中较充沛的水汽含量、高原槽提供的较强的上升运动、空中及地面较强的降温导致了此次降雪天气过程的出现;EC细网格数值预报产品对此次降雪天气过程所需的环境条件反映的较好,通过对其预报的高空风温、2m温度、高空比湿、高空水汽通量散度与高空相对湿度这几个物理量的分析,可大致判断出降雪的主要时段及降雪的强度;EC细网格预报的逐3h降水量对此次降雪天气过程的降水时段具有较好的指示性,在对其他EC细网格数值预报产品分析的基础上再结合逐3h降水量的分析,可较为精细的预报出此次降雪天气。  相似文献   

12.
为何沙尘从非沙漠地区扬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每当冰雪消融,春回大地之际,我们的首都北京往往会出现令人扫兴的扬沙或沙尘天气,这是沙尘暴在作怪。沙尘暴也称沙暴或尘暴,是一种由狂风携带着沙粒或尘土(或二者皆有)长距离飘扬而出现的灾害性天气现象。全球有四大沙尘暴高发区:中亚、北美、中非和澳大利亚。中国西北地区是中亚沙尘暴高发区的组成部分,其中不少地区每年沙尘暴日数达30天以上。沙尘天气自古以来就有,而且影响范围很广,从蒙古高原扬起的沙尘可以席卷华北、东北、朝鲜半岛,跨越日本和太平洋,甚至影响到北美大陆。我国长江以北几乎所有的地区都不同程度遭受沙尘天气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应用基本气象观测资料和数值模式预报分析资料,对2011年4月29日~30日发生在乌兰察布市的一次沙尘暴天气过程从天气学成因、动力机制、物理量场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强烈发展的蒙古气旋是这次沙尘暴天气过程的主要影响系统。前期降水偏少,地表植被稀疏为沙尘暴的产生提供了有利的环境条件。气流的低层辐合,高层辐散为沙尘暴的发生提供了动力条件。  相似文献   

14.
利用青海省海西州8个国家地面气象观测站常规地面资料及格尔木、都兰、茫崖3个站探空资料,对2022年3月17日海西地区沙尘天气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此次过程影响范围广,持续时间长,沙尘天气日变化明显且有东强西弱的特点;过程中500 hPa上海西州境内等压线呈西北-东南向,位势梯度较大,同时高空有强劲的急流;茫崖、格尔木和都兰逆温层被破坏后约3 h、4 h、1 h后各站出现沙尘天气;此次过程中冷空气进入海西地区的速度较快且冷空气强度不大,西部各站点日3 h变压较东部而言变化幅度偏小强度偏弱,变化幅度较东部小约1~2 hPa,变化时间较东部长约3 h;过程中500 hPa上有冷温槽,东部温度梯度为1.3℃/100公里,等温线密集且东密西疏和3 h变压梯度东高西低是此次大风沙尘天气过程东强西弱的主要原因。分析结果可为今后类似大风沙尘天气过程预报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利用气象观测资料,对巴彦淖尔市1991年—2020年及2021年上半年的沙尘天气过程特点从环流背景、传输路径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分析表明:近30年巴彦淖尔市沙尘天气呈波动减少趋势,北部地区沙尘天气发生率高于南部,春季最多,占比70%;2021年沙尘天气频发、时间早、强度强、持续时间长,出现近10年最强沙尘暴和近30年第二...  相似文献   

16.
2022年3月30-31日,受高原槽东移南压影响,青海青南牧区出现了一次降雪天气过程,班玛、久治2站为大雪,班玛县知钦乡站为暴雪。文章利用高空、地面、各物理量场以及数值模式资料,对此次强降雪天气过程进行了诊断分析。结果表明,此次过程的高空影响系统有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和西风脊,阻挡西风槽东移,西风槽引导冷空气南下,南支槽前西南气流将孟加拉湾的水汽向北输送,切变提供动力条件,暖式切变进行水汽的接力,降水区在高空急流入口右侧,加强上升运动;地面影响系统中地面冷高压是冷空气的来源,冷锋引导地面冷空气南下,提供动力条件,中尺度地面辐合线与地形配合,触发不稳定能量;高低空散度场配置为低层辐合、高层辐散,有利于强降雪的产生。充沛的水汽条件是造成此次强降雪天气过程的必要条件;有不稳定层结条件存在,为此次强降雪天气提供了有力的不稳定条件。分析总结结果可为今后类似大雪天气过程预测预报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罗显发 《青海科技》2010,17(3):39-41
本文对2008年5月2日海西西部地区的茫崖、冷湖出现的特强沙尘暴天气进行了分析,得出:500hPa高空锋区中不断加深的波动是此次特强沙尘暴天气形成的主要影响系统,与高空锋区相伴的高空急流南移,通过高空动量下传增大了近地面层风速,过程前期温度持续升高是此次特强沙尘暴天气产生的又一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18.
2010年7月5日20∶57~21∶10在格尔木市出现了一次沙尘暴天气。本文利用沙尘暴发生前的天气图资料、格尔木的探空资料以及沙尘暴发生前后格尔木自动站的地面气象资料对这次沙尘暴天气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①大气层结的不稳定起了激发作用;②该地区特殊的地形条件起到了加强作用;③沙尘暴发生前风速迅速增大,为起沙提供了动力条件;④气压和相对湿度在沙尘暴发生前夕和发生的中后期有明显扰动,沙尘暴结束后温度、气压、相对湿度和地面等气象要素有显著突变。  相似文献   

19.
对锡林郭勒盟2018年春季(3月-5月)的沙尘天气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2018年春季,锡林郭勒盟共出现了16次沙尘天气过程,多集中在4月份,其中中西部地区次数异常偏多;其原因是上一年冬季气温偏高,降水量偏少,为来年春季沙尘天气的发生提供了前提条件;3月-4月中旬气温回升明显,一直没有有效降水,为沙尘天气发生提供了热力和环境条件;而蒙古气旋活动频繁,才是造成春季大范围强沙尘天气过程的直接原因。  相似文献   

20.
《科技风》2016,(10)
2016年1月21日~24日黔南州区域出现了一次弱的低温雨雪天气,利用区域自动站资料以及Micaps资料对此次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此次降雪过程为高空急流型,温度条件以及动力条件为此次过程的有利条件,水汽条件则是此次过程的限制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