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映真作为台湾乡土文学的主将,构建了完整而系统的乡土文学理论体系。他认为文学来自社会反映社会,提出要建立民族文学的风格,主张文学为人生服务,文学要明确其“人间性”品格,并指出台湾文学具有鲜明的中国属性。陈映真的乡土文学观对于指导乡土文学的正确健康发展,对于台湾社会的思想文化及文学的发展,都有着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社会性质"是20世纪中国革命论述最突出的概念之一。台湾左翼作家陈映真乃是当代最热情呼应这套理论传统的人物。他全心投入台湾社会性质及其历史分期的研究,形成了他在小说创作之外最庞大的思想积累。  相似文献   

3.
吴迪青 《语文知识》2010,(4):100-101
陈映真是台湾著名的作家,他的小说中塑造了一系列知识分子的形象,有早期塑造的沉溺于自我情绪的年轻知识分子,也有具有反思意识的知识分子,还有闪耀理想之光的革命知识分子。从不同时期、不同形象的塑造上我们可以看出,陈映真寻找台湾社会文化认同的努力。  相似文献   

4.
陈映真的“左派”作家、学者的身份异常引人注目,因而被称为台湾“最后的马克思”;他秉持自由、民主的精神、坚守统一立场和信念,在小说和时评中展开对台湾社会“分离主义”思潮的尖锐抨击,并追根溯源,从马克思主义理论出发寻找“分离主义”思潮的历史根源。本文试图探讨基督教在陈映真自由精神形成中的原初作用、鲁迅在国家认同上对少年陈映真的思想塑形,以及他的自由精神和国家观念在与台湾社会现实产生冲突以后走向马克思主义以寻求思想出路的过程。  相似文献   

5.
本文主要研究现实主义文学思潮下的“乡土文学派”,并从现实主义文学思潮下催生的“乡土文学派”的流派特征以及它对新文学现实主义的意义这三方面系统地阐释两者的关系,希望在理清两者关系的基础上加深对“乡土文学派”及现实主义文学思潮的理解和认识。  相似文献   

6.
乡愁文学是台湾文学的一个重要分支。陈映真和白先勇作为台湾文坛的两位小说大家,他们在"乡愁"主题的小说创作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本文以两位作家的乡愁小说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人物类型设置、命运困境的解决之道和小说技巧等方面进行分析比较,探索其共性和差异,从而有利于我们更好地梳理两位大家的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7.
梁启超的努力,使"小说救国"论蔚为大观。作为"新小说"肇始的"政治小说",先天地秉赋着宣教的文学社会功能。这一文学史实的还原,必须依傍于政治小说流变的描述。  相似文献   

8.
吴组缃的小说以忠实严肃的创作态度,对中国农村社会的动乱和农民的贫困作出了深刻的剖析,具有鲜明的时代色彩和强烈的现实主义特征;吴组缃的小说塑造了一系列“罪人”形象,但作者以现实主义精神通过对这些“罪人”的描写,揭露了社会的罪恶与黑暗;吴组缃的小说创作在艺术上遵循现实主义原则:“美丑必露”而“心存泾渭”,同时也大胆灵活地运用了象征主义艺术手法。  相似文献   

9.
在小说地位得到提高,功能得到重视,小说艺术得以强调的新观念的影响下,近代小说创作可谓蔚为大观.近代小说是衔接古代小说与现代小说的过渡转换环节,它既明显地带有古代小说影响的痕迹,同时也表现出新的近代特点.  相似文献   

10.
晚清时期,民族危机日益深重,传统意识形态崩溃,接受西方思想文化影响的现代知识分子试图以西方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理念来改变中国的命运,求新、求变成为时代的中心话语。而理想与现实的巨大落差,又形成了知识分子的躁进心态。在这过程中,缘于英国、盛行于日本的具有强烈意识形态色彩的政治小说进入了中国政治活动者的视野。适应了清末人们的社会心态,成为晚清小说创作的第一个主潮。  相似文献   

11.
宋金民 《德州学院学报》2013,29(3):51-53,58
1898年12月,"政治小说"这一概念由梁启超引入中国文学界。一般认为,中国的第一部政治小说是梁启超在1902年创作的《新中国未来记》。但根据梁启超对"政治小说"的界定,现存的第一部水浒小说《大宋宣和遗事》就是政治小说,并且所有的水浒小说都是政治小说。因此,中国不仅不乏政治小说,而且政治小说产生的时间最晚也应该提前至《大宋宣和遗事》产生的宋元之际。  相似文献   

12.
晚清政治小说和谴责小说存在着诸多差异。在叙事题材上,表现为政治小说和谴责小说不同的书写方式;在叙述体式上,表现为文本叙述中作者意识与叙述者意识的不同关系处理;此外,两类知识分子的不同价值立场和身份认同导致了两种不同的启蒙姿态和书写方式。  相似文献   

13.
在20世纪四五十年代的中国大地上,中国共产党领导农民进行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土地改革运动,对中国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这一时期的许多文学家以其特有的敏感和直觉,不仅以现实主义手法记录和描绘了当时的情况,还从多个层面触摸到了"历史"的蕴意,以"多声部"和"画外音"的方式表现了土改的复杂性。在以丁玲、周立波、赵树理、马加等人创作的反映这场土地改革运动的经典文本,如《太阳照在桑干河上》、《暴风骤雨》、《江山村十日》等小说中,出现了富有政治意识形态色彩的空间变化。论文试图以"空间"为视角,从一个侧面对这一时期的土改小说进行再解读。  相似文献   

14.
十九世纪三十年代在欧洲出现的“现实主义”深刻影响了我国的现实主义文学,并经历了反复曲折的发展过程。新时期以来小说中的“现实主义”建立在对“文革”文学“丑、恶、假”批判的基础上,有强烈的时代进步意义,但它也存在过于“重人事”、过于强调获得“尊重性”等欠缺。  相似文献   

15.
五四时期是中国文学现代性建构的时期,是文学启蒙的时期。此时许多的青年作家开始中国现代小说的创作,而“问题小说”是现代小说发展的雏形。它体现了现代文学的现代性,展示现实主义的特性,但不是完整意义上的现实主义文学。  相似文献   

16.
并非所有描写生活的作品都是现实主义 ,衡量现实主义文学的重要依据 ,要看作家的主体意识是否奔流着批判精神 ;是否反映生活的本质 ,使生活升华为艺术 ;是否闪现出作家的思想智慧。所谓“现实主义回归小说”,既不是现实主义冲击波 ,也不是现实主义回潮 ,只是对当代生活的问题做出了简单的回答  相似文献   

17.
论艾芜早期小说创作的审美倾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艾芜早期小说创作的审美倾向 ,是以现实主义创作精神 ,展示苦难人生的真实画面 ;同时又以浪漫主义创作手法 ,塑造了众多敢于向命运挑战的流浪者形象 ,描绘出一幅幅雄奇险崛的异域风光。因此 ,艾芜是一位具有浓郁浪漫主义气质的现实主义作家  相似文献   

18.
陈映真是一位认真的人,他的价值就在于他的远见和对现实的洞察力.在《华盛顿大楼》系列小说中,他能冷静地剖析外国资本大肆入侵台湾,导致台湾的经济、文化、人的意识出现殖民化倾向的现状,并捕捉到台湾社会殖民化倾向下人性的异化。这对当代大陆的改革开放不无现实启发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在中国传统现实主义小说创作当中,二元对立叙事模式相当普遍地存在.文章论述了这一叙事模式的起源、特征及其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具体表现.  相似文献   

20.
在中国传统现实主义小说创作当中 ,二元对立叙事模式相当普遍地存在。文章论述了这一叙事模式的起源、特征及其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具体表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