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鲁迅先生的《阿Q正传》写阿Q被洋先生的“哭丧棒”赶出后,接下去是这样两段话:他似乎从来没有经验过这样的无聊。他对于自己的盘辫子,仿佛也觉得无意味,要侮蔑;为报仇起见,很想立刻放下辫子来,但也没有竟放。他游到夜间,赊了两碗酒,喝下肚去,渐渐的高兴起来了,思想里才又出现白盔白甲的碎片。有一天,他照例混到夜深,待酒店要关门,才踱回土谷祠去。  相似文献   

2.
鲁迅先生把父亲分为“孩子之父”和“人之父”两大类。“孩子之父”是“只要生,不管他好不好,只要多,不管好才不才。生他的人,不负教他的责任”。这种家长,先生斥之为“制造孩子的家伙”,因此称为“孩子之父”。第二类是“人之父”,这种家长“生了孩子,还要想怎样教育,才能使这生下来的孩子,将来成为一个完全的人”。《三字经》里也说过:“养不教父之过。”可见,教育好子女是我们家长的责任和义务。  相似文献   

3.
貌似两生花     
很久很久以前,我们班有两个很像的人,他们都喜欢讲冷笑话.尤其是喜欢讲“某某走在路上,突然!”这个系列,例如“有一天.一个火柴走在路上,突然!他的头很痒,他就开始挠头,然后就着火了。”经常是才讲到一半,她们就被自己的智慧逗得得意不已.笑得无法自持.不用听者做出很捧场的大笑声,  相似文献   

4.
小狗大熊     
镇子上,住着一个讨厌跟人来往的先生。因为想把到他家里来的人都赶出去,所以他想养一只又大又很会叫的狗。可是,当他真的养了一只狗的时候,他的狗却是一只又乖又讨人喜欢的小狗。你呀,赶紧给我长得跟  相似文献   

5.
    
正同学们,你们读过季羡林先生的《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吗?其中叙述德国人养花很独特的一段文字,很有意思,不信,你读一读:家家户户都在养花。他们的花不像在中国那样,养在屋子里,他们是把花都栽种在临街窗户的外面。花朵都朝外开,在屋子里只能看到花的脊梁。德国人养花的确很独特:一是养花的人多——家家户户都在养花;二是养花都是给别人看的——花朵都朝外开,在屋子里只能看到花的脊梁。大文学家季羡林先生真会遣词造句!在他的笔下花也有了"脊梁"。  相似文献   

6.
弗雷德     
<正> 弗雷德算不上花园路的居民中最幸福的人:他将抛了锚的汽车扔在了22号公路,自己步行两英里才回到家;他的狗在那天早晨走丢了;他养的鱼——布拉布先生——看起来似乎染上了感冒;他在回家途中买了午饭,咬下第一口面卷饼后他就知道那些人没有按照他的要求不放洋葱——他讨厌洋葱。  相似文献   

7.
小狗大熊     
镇子上,住着一个讨厌跟人来往的先生。因为想把到他家里来的人都赶出去,所以他想养一只又大又很会叫的狗。可是,当他真的养了一只狗的时候,他的狗却是一只又乖又讨人喜欢的小狗。"你呀,赶紧给我长得跟一只熊那么大,  相似文献   

8.
避热炒,烧冷灶,不去问热门焦点,何妨作冷书闲谈。 《托尔斯泰日记》。 俄罗斯的托尔斯泰(1828—1910),在世界,在中国,都曾经是一个人热门。印度的民族运动领袖“圣雄”甘地,中国的满清遗老辫子先生辜鸿铭,都曾和他通信。甘地在南非办过“托尔斯泰农场”。列宁称他为俄罗斯农民的一面镜子。我国的小学课本中还有他。可是现在他冷落了。何以见得?有书为证。  相似文献   

9.
2005年6月30日凌晨2时许,一代教育家、书画家、国学大家启功先生走完了93载人生长路,在北京仙逝。“先生走的时候很平静,我和几个师兄弟互相通消息的时候都互相安慰,别哭啊,先生是仙逝了,话没说完,劝人的人也都哽咽了。”6月30日下午,为启功先生家守门的弟子李洪海说。李洪海现在是军事博物馆书画研究院的常务副院长。听到恩师过世的消息之后,他带着儿子赶过来,为恩  相似文献   

10.
雨中客(三)     
的尽赓三一那孩子身影闪快得根本看不比热耀鑫窿!!‘那孩子站着不动,似乎让无影先生去抓他的辫子。!2手还未碰到辫子就被一股无形的力量撞得跌例了。//14那男孩拿着一才民长头食癸~渺雨中客(三)@范锡林 @李志国~~  相似文献   

11.
冰心先生走了,此前,萧乾先生走了,走得都很平静;可是,给我们的感觉,却是轰隆轰隆两声巨响,宛如擎天柱轰然倒下,响得不得了,连心都在跟着震动。冰心先牛走人走的是一个人,可是,她说过:叶圣老活着她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叶圣老走了她便是万人之上了;如今,万人之上的也走了、万人之上仿佛一下手空出来一大节,大得没了边。冰心先生走了,正如巴金先生说过的,冰心先生是“五周”新文学运动的最后一位元老。此话极准确。冰心先生恰恰是在“五四”运动时走上文坛的,当时她19岁,是个大学生,写了一篇“五四”学生运动目睹记。如今…  相似文献   

12.
在《藤野先生》一文中,作者写到藤野先生向“我”了解中国女人裹脚的问題时,“使我很为难”。对为难原因的解释,概括各种教学参考资料,有如下几种: 1、裹脚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陋习、作者的民族自尊心很强,因此,耻于在日本人藤野先生面前回答这个问题。 2、女人裹脚和男人拖辫子一样,是中国  相似文献   

13.
临 近 傍 晚 , 他 才 踏 上 归程。疲惫的双腿如灌了铅般沉重。但更沉重的似乎不是腿而是心。又一家应聘单位拒绝了他。在求职的旅途上他已奔波一年多了。路过一爿(pán)花店,他忽然被一缕轻柔的声音拦住。 “先生,买一枝吧,买一枝吧。今天是母亲节。” 他怔住了,不知今天是母亲节。望着少女手中美丽的康乃馨,手伸向了口袋。他很想给多病的母亲买上一枝,甚至一束。但囊中羞涩,摸索半天,还是将手缩回。他想对少女说,我和妻子都下岗了……但他什么也不愿说,拔腿欲走。不料少女再次拦住了他。 “先生,一看你就是有品位的人,决不会在母亲节吝啬…  相似文献   

14.
中三班里,教师在美工区里新投放了娃娃、皮筋、小鞋子等材料,目的是让孩子们学习编辫子、系蝴蝶结等技能,同时锻炼手指的精细动作。区域活动时间到了,教师发现美工区里清一色地坐着女孩。过了一会儿,一个男孩来到了美工区,是浩浩。他有些迟疑地站在区域门口向里张望,最终还是坐在了女孩们的中间,开始给娃娃编辫子。才编了一会儿,他就站了起来,我从女孩们的表情看出,她们并不欢迎浩浩。浩浩看见了我,立刻向我走来,很委屈地说:“老师,我也想去美工区玩。”于是,我陪着他一同来到美工区,女孩们看见我和浩浩一起来了,七嘴八舌地说:“老师,浩浩也想来编辫子,可是哪有男生编辫子的啊?”“是啊,没有见过男生编辫子的……”这时,有点内向的小逸小声嘟囔着:“我的头发就是我爸爸编的。”我赶紧请她重复了一遍,其他女孩子听了,都不说话了,接受了男孩也能编辫子的事实。于是我让浩浩在美工区坐下来,刚开始,女孩子们都沉默地玩着,没一会儿,她们就忘记了刚才的小冲突,和浩浩一起玩了起来。  相似文献   

15.
鲁迅作品中的许多人物,生活中都有原型,有的还和鲁迅一同生活过。《阿Q正传》中阿Q的原型是鲁迅家的短工谢阿贵。阿贵原来人很好,老实厚道。当鲁迅从日本回来时,发现阿贵变了,他住在一座土谷祠中,学会了偷东西和赌博,还经常与别人揪着辫子打架,有时还摆弄着辫子胡言乱语,说什么“辫子甩一甩,人要死一万”,“辫子翘一翘,人要死多少”。鲁迅眼看这个年轻人被社会折磨成这个样子,感慨万端。辛亥革命的消息传到绍兴之后,人们欢呼雀跃,谢阿贵也飘飘然起来,常常走在街上“得得、锵锵、得得锵”地唱着,有时还情不自禁地叫嚷:“好了!好了!到明朝房…  相似文献   

16.
我的祖父严济慈先生今年94岁了,他是咱们这个世纪的同龄人。 爷爷少年和青年期,处在中国历史上一个很独特的时代。他经历的不仅仅是一般意义上的改朝换代,而是确确实实地产生了一些新事物与新思想。他小时候是留过辫子的,什么时候剪的就不太清楚了,但大概总不会太先——先到要被抓去杀头,况且他那时也只是一个孩子;也总不会太后,因为他  相似文献   

17.
解词 :“饱经风霜”(第十二册《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师 :我们已经把课文读得很熟了 ,对课文中这位冒严寒、顶酷暑 ,一年到头在马路上奔跑的车夫有了了解 ,他“饱经风霜”的脸会是一张什么样的脸呢 ?如果他才三十几岁 ,如果他才四十几岁……请你展开想像 ,把他的脸刻画出来。下面是一位学生的当堂描写 :这位车夫才四十多岁 ,可看上去像五十多岁的人。他满脸的皱纹 ,像刀刻一般。两只眼睛深陷下去 ,眼里布满血丝。他的头发白了 ,乱蓬蓬的。他拉着一辆车 ,吃力地走着 ,走着。这仅仅是词语的解释吗 ?不 !这是绝妙的综合训练。学生对词语的理解运…  相似文献   

18.
思念如品茗     
【原稿】  父亲今天下午走了 ,去重庆。告别很简单 ,父亲在我们房门口说了一声“我走了 ,你们乖一点。”我们说了一声“知道了。”于是他走出了家门。我们当时没有任何忧伤或其他什么感情 ,一点也没有。我一小时内做完了除了日记以外的作业 ,便与妹妹一起跑出去 ,和朋友们玩去了。傍晚才回来 ,母亲急忙做饭 ,吃饭的时候 ,我才意识到父亲走了 ,真正地意识到。我曾说 ,我们的吃饭像开会。是啊 ,而且是个大杂烩 ,每个人把自己的事或是自己身边的事说出来 ,还说得绘声绘色 ,眉飞色舞 ,决不会亚于那些演说家或说书先生。这些“发言”最忠实的“…  相似文献   

19.
苏教版《语》九年级上册《多收了三五斗》中有“曲辫子”,课本注为:讥笑劳动人民的话。清朝时男子都有辫子,辫子常梳编才光滑挺直。劳动人民没工夫常梳编,辫子就显得蓬松、弯曲。  相似文献   

20.
蔡元培:大学教育的长者,小学课本的童心先生提倡的“兼容并包”、延揽人才的教育体系,奠定了中国大学的根基。在他看来,大学需要多元的思想碰撞,无论是革命派的陈独秀,还是留辫子的辜鸿铭,只要有专长都能到他的大学里教书。给我印象深刻的是,他曾想用美育代替宗教,他还能“大学者编小课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