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相似文献   

2.
放暑假了,窗外蝉声阵阵,室内凉风习习,我在看课外书的同时,不由得想起了我_师附小的老师们。  相似文献   

3.
天下最有意义的工作,无疑是做一个好老师。给大家说说我的恩师刘富荣,虽然他任我的班主任时,我已经读初三了,但我依然认为他是我最为重要的一位启蒙老师。  相似文献   

4.
难忘恩师     
那一年,当村里的小学“关门大吉”后,我们被分到镇里的小学,那段求学经历让我终生难忘,而最让我难忘的还是当时的老师。记得第一次见到他的时候就发现他最明显的特征:拄着双拐教学。他端坐在椅子上,一双大而有神的眼睛,浓密的睫毛也遮不住他明亮的目光;稀少可怜的头发每天都静静地伏在他突起的额头上。他能把字典记得滚瓜烂熟,他能够出口成章……这些都令我佩服得五体投地。  相似文献   

5.
恩师难忘     
一个人中小学阶段的生活总是同老师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种师生关系看似平淡,可是当许多年过后再回顾它,就会发现原来它是多么值得回味!有些事,不仅关系到你当时的学习与进步,而且影响到你的一生。  相似文献   

6.
难忘恩师     
我的启蒙老师叫李茂溪。童年的记忆中,李老师身材高大,上课时很威严,同学们从不敢在课堂上交头接耳。到了课外活动,李老师却像换了个人似的,有说有笑,带我们踢毽子、做“老鹰抓小鸡”游戏,活脱脱一个孩子王。  相似文献   

7.
2012年3月20日,一个阴雨绵绵的日子,我的恩师汪裕雄先生走了,去了一个没有癌症的世界。我知道最近十年老师是苦的,一直遭受病魔的折磨。噩耗传来,泪水一直在我的眼眶里打转。我再也看不到老师的我的笑脸,再也听不到先生的教诲,我失去了一位最重要的导师!  相似文献   

8.
致恩师     
辛榕 《青少年日记》2014,(11):19-19
2013年12月18日晴亲爱的老师们:就要元旦了,不知不觉,都已经一年了,回想起这一年来的点点滴滴,我们都在成长。我们之间不仅只是师生关系,反而更像是亲密的朋友与亲人。时间,不仅让我们熟悉了彼此,更让我们彼此有了共同的回忆。亲爱的班主任王希花老师,在我的心中,你既是严师,亦是慈母。你很严厉,会让我们严格地对待学习;会让我们努力,认真地对待所有的困难;会制定严谨的学习计划,让我们充分地利用时间……我们都知道,这都是为了我们好。你很像我们的母亲,你说过,我们在你眼里都还是孩子,所以,你会每天监督我们的学习,我们的生活;你会在我们失败时鼓励我们;  相似文献   

9.
一天晚上,张永健老师电话约我,一同到汉口某医院看望我们年级的一位同学。同学年近60,肾病严重,夫人已离世,留下独女大学将毕业,说是要托话给张老师。我说派辆车接他,张老师坚持自己搭公交车过江。  相似文献   

10.
恩师     
拜师拜于老师为师已经有十余年了。那是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于老师到我家乡湖州讲学传经送宝,执教的是《草》一课。于老师以他的智慧、热情和创造精神把这一课演绎得出神入化。指导理解诗意时,他用高超的绘画水平在黑板上画出了"草"在一年  相似文献   

11.
忆恩师     
刘方 《师道》2008,(11):36-37
“活字典”刘朝库 刘朝库老师是我们村最有学问的一个人,也是在我人生历程上起了决定性作用的一位老师。他德高望重,学识渊博,十里八乡无人不知其大名。尤其在汉字认读上,有独门绝技:无论多么生僻、难认的汉字,都能讲得头头是道。于是人们给他起了个绰号,叫“活字典”。老百姓都认为他一定把整部《康熙字典》都吃进了肚子里。  相似文献   

12.
2009年3月9日早上大概10点,我收到硕士同门郭兆云的短信.说顾老师早上8点多钟辞世了.我泪如泉涌。接下来的几天.自己一直处于半信半疑的状态.一方面理智告诉自己.顾老师确实走了。另一方面。又觉得他离自己很近.近到只要打个出租车就可以像往常那样见到他慈祥的笑脸。在这种状态下.与顾老师十年相处的点点滴滴慢慢浮上心头。  相似文献   

13.
刘雨婷 《初中生》2015,(8):43-44
在学校,我是一个乐观、开朗的人,喜欢和同学一起疯;在家里却完全相反,很少说、笑、闹.我从未对家人说过“爱”之类的字眼,因为觉得肉麻. 父母长年在外工作,不到过年一般不会回家,因此电话打得很频繁.每次打来电话,他们少不了要问我有没有想他们、有多爱他们之类,而我总是“嗯”一声敷衍,或找借口要奶奶来接电话.虽然我知道他们心里一定很失落,但我并不想因此而改变.  相似文献   

14.
陈烟桥先生是教我学画的第一位老师。在我十三四岁时学画的重要时期,他对我产生了大的影响。那时,陶行知先生召集了很多进步青年到育才学校(位于重庆乡下一个庙里)来教育这些孩子们,我们是陶行知先生招到这个学校来的流浪儿。陈烟桥先生是我的启蒙老师,我们在那个小庙里生活得很苦。为什么很苦?因为这个学校是陶行知先生创办的,没有得到国民政府的支持,学校运转经费完全依靠陶行知先生的募捐。  相似文献   

15.
怀念恩师     
我出生在湖南湘潭县,与白石老人同一个镇,儿时的梦想就是成为一名画家。我自幼就喜欢画画,经常受到老师表扬,因为家里穷,我就用画在同学中换些要用的纸,母亲说:"将来你就好好学习白石老人的画吧"。我母亲虽无文化,但十分了解白石老人的人品和画画的名气,母亲的话给了我很大的鼓励,我从小学、中学,一直到大学都爱好画画,大学期间还临摹过白石老人的作品。  相似文献   

16.
启蒙恩师     
我的启蒙恩师是我们邻村——刘楼村的,姓刘,一家4口,儿子上完大学,已经在外边工作,女儿已嫁了个不错的人家。刘老师已60多  相似文献   

17.
2010年1月10日清晨7时,抚州市临川区罗湖镇.哀乐低回,大地含悲。虽然寒风凛冽,天空飘着细雨.但这里早已聚集了很多人。他们有的在轻声哭泣,有的沉默不语。很多人特意从外地赶回罗湖来为他们的老师送行.他们中既有临川一中、临川二中的高中生,也有在外地读书的大学生。他们拥有一个共同的身份:雷小华老师的学生。  相似文献   

18.
恩师情深     
童年时期,胡老师的肩膀,是我记忆中最美的一幅画。那是1979年,我上小学二年级。我家住在半山坡上,学校远在河对岸的平坦之处。整个学校只有两位老师。一位是女老师,邻村人,民办教师。  相似文献   

19.
刘继业 《师道》2008,(4):30-31
我能有今天,幸亏遇到两位改变我一生的恩师:一位是启蒙老师,姓杨名显亚,另一位是我的高中老师——秦明良先生。由此,我一生之命运便与他俩的“四顾茅庐”紧紧相连。 “一顾茅庐”:牧童入校要启蒙 我们生长在那个年代,生活艰苦,吃不饱是常有的事,穿不暖也不少见,加上我们兄弟多,全靠做手艺的父亲一人微薄的收入养活一家人。可想而知,生活过得是多么的艰辛与窘迫,  相似文献   

20.
恩师老于     
刘向美 《班主任》2014,(6):69-70
正老于是我高三时的语文老师兼班主任。其实,他那时30岁不到,同学们叫他"老于"是出于对他由衷的敬佩。老于个子不高,其貌不扬,但他学识渊博,教学极具魅力。清楚地记得他给我们上的第一堂语文课。铃声刚响,他已站在教室门口,用目光环视全班,一脸严肃。教室的喧嚣顿时隐退,几十双眼睛直盯向他。他健步走上讲台,轻轻放下书本,又环视了一下全班,然后开始讲课,讲课的内容是古典小说《红楼梦》。一节课下来,我就被吸引住了:他不苟言笑,却给人一种厚重感;他声音低沉而浑厚,带有一种文学的深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